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我国经济经过长时期高

增长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阶段。经济大背景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出现,如物价长期低增长,就业压力加大。其实,这种变化是经济内在矛盾变化的结果。本文借阐述日本经济阶段性发展以期带来一些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起飞开始至今,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认为,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日本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前为高增长阶段,1974年至1990年为较高增长阶段,其后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阶段。这三个阶段,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

结合上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观点。

投资的阶段性变化带动经济阶段性变化

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形成投资带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90年代之前,应当说日本经济都是在高速增长,而企业投资增速又明显比经济增长速度高。1973年之前的发展阶

段,企业投资高于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其后一个阶段企业投资高两个百分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它采用世界上成熟的先进技术,直接用于大规模生产。先进的生产技术的直接采用,在短期内形成了强大的投资需求,投资迅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其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占领国内外市场,使投资和生产能力增长长期保持旺势。应当说,日本经济是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对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投资中实现经济高增长的。

90年代之前的这两个增长阶段又有不同。5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形成的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逐渐满足,也就是说当时投资形成的产业群趋于成熟,生产能力的增长受到需求的制约,投资增速减低,使经济增长出现高增长和较高增长两个高增长台阶。

日本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缺陷。他们对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科研投入少,因而缺少技术储备。当其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大时,投资和经济的高增长态势还能维持。一旦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接近,新的生产技术难于从外获得,“后发优势”就变成了“后发略势”。一般情况下,当一代技术形成的产业群发展成熟后向新一代技术转换中,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形成低的或较低的经济增长时期(阶段)。但是缺少技术储备,转换期拖长,经济就会处于长期萧条状

态。日本90年代起的经济就是这种状况,现有的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或超过需求,不能较快地实现产业转换,难以摆脱经济困境,经济增长低水平徘徊已经十几年。

国内需求变化形成的拉力和制约力是影响经济阶段变

化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托的是国内市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内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有绝对高的比重,即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经济发展速度。在经济起飞的将近20年的时间,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在9%左右,创造了“日本奇迹”。日本这一阶段高增长,从需求方来看主要拉动力来自国内需求,其贡献度达98.5%。其间民间消费平均增速在8%以上,民间住宅(统计归并在投资)增速在13%以上。这两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65.1%,若加政府消费贡献度为71.9%。如果没有消费的高增长,企业投资乃至经济的高增长不能实现。1973年前后,日本国内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品在很大程度上呈现阶段性满足,在其后17年里,民间消费平均增长3.7%,民间住宅反映更明显,平均增长2.0%。这种状况影响企业投资增速随之降到6%,经济也随之降到4.2%。即使这样,上述口径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在63.3%。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内需对外需依赖程度要小得

多。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它在经济发展中实行出口战略。1973年之前的经济阶段出口增速近15%。但其进口增长也快,出口与进口相抵,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1.5%。1973年之后的经济发展阶段,日本出口平均增速在6%以上,仍高于经济增幅近2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由于国内需求增速下降,进口增速降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将近10%。比重如此大的外需(这以高国际储备为代价)不能改变经济阶段性变化。而日本的高国际储备逼迫日元升值,这又阻碍其以后的出口。这说明,尽管日本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技术,形成了高速发展的产业,但像日本这样大的经济体只能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而不能长期靠出口战略维持经济高增长。

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扭转经济阶段性发展大局

1973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走下一个台阶,经济平均增幅不足1973年之前的一半。这有一点像我国近七、八年的状况。也许有人会想,只要增加需求,经济就会恢复往日的繁荣。我国现在确实有许多人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将我国经济增速调整到9%上下。但是经济的阶段性规律,不能成就这种想法。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经济健康发展。在80年代日本经济有一个“平成景气”时期,实际是经济泡沫时期。大量的货币供给促使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猛涨。日本国土

面积只有美国的1/25,有人按照当时的地价测算,日本国土价钱相当于美国国土的两倍。还一个测算,当时日本皇宫地区土地与加拿大全国国土价钱相当。就在那样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日本1981-1990年间经济增长最高年份为6.3%(1988年),经济增长最快的1988-1990三年平均增长5.7%。这样的速度虽然比这一阶段的平均速度高一些,但仍远远达不到1973年之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经济泡沫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整个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根本解决经济结构问题。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在0%上下波动。他们采取了极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多年以来实行“零”利率政策;经过几年的积累;财政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50%左右。但是这不能解决日本的产业转换问题,经济难以提速,2001、2002年经济下降0.3%、0.5%,无法摆脱低增长的窘态。这也说明,日本经济阶段性走低,不是需求问题,而是供给方出了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或是新的主导产业出现,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升级,或是法律制度发生变革,生产关系已做出重大调整,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从日本情况看,50年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阶段性发展的原因,经济的高增长,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