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_(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_(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建立:以AgCl溶解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和脱离AgCl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溶液,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 (s) Cl-(aq)+Ag+(aq)2.定义: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特征: 动、等、定、变、同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知识点2】溶度积K 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表达式:AmBn(s)mA n+(aq)+nB m-(aq)Ksp= [A n+]m·[B m-]n3.影响因素:温度4.溶度积常数的应用:①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②利用溶度积K SP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方向。

5.溶度积规则当Qc>Ksp时,有沉淀析出当Qc=Ksp时,沉积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c<Ksp时,则难溶电解质会溶解考点精讲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原理:若Q c大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2024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8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知识点讲解

2024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8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知识点讲解

考点十八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学问点讲解溶度积(K sp)1. 概念:肯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2. 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s)mM n+(aq)+nA m-(aq),溶度积常数:K sp = c(M n+)m c(A m-)n3. 溶度积规则:比较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推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时,生成沉淀;Q c=K sp时,达到溶解平衡;Q c<K sp时,沉淀溶解。

4. 影响溶度积的因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更能使平衡移动,并不变更K sp。

5. 溶度积的物理意义: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

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越强。

但对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的电解质,则不能干脆由它们的溶度积来比较溶解实力的大小,必需通过详细计算确定。

6.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以及溶解实力的比较沉淀溶解平衡K sp(18~25℃)溶解实力比较AgCl(s)Cl-(aq)+Ag+(aq) 1.8×10-10mol2. L-2AgCl> AgBr > AgI AgBr(s)Br-(aq)+Ag+(aq) 5.0×10-13mol2.L-2AgI(s)I-(aq)+Ag+(aq)8.3×10-17mol2.L-2Mg(OH)2(s)Mg 2+(aq)+2OH-(aq) 1.8×10-11mol3.L-3Mg(OH)2 > Cu(OH)2 Cu(OH)2(s)Cu 2+(aq)+2OH-(aq) 2.2×10-20mol3.L-3典例1(2024课标III)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物质与沉淀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解物质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而沉淀物质也会重新溶解进入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因素主要有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


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点如下:1.溶度积: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特征参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溶度积的大小决定了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度积时,沉淀会生成;当离子浓度乘积小于溶度积时,沉淀会溶解;当离子浓度乘积等于溶度积时,沉淀处于平衡状态。

2.酸碱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酸或碱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碳酸钙中加入盐酸,氢离子会消耗碳酸根离子,促使碳酸钙溶解。

3.盐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可溶性盐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会与硫酸钡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从而使硫酸钡沉淀溶解。

4.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生成配合物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氯化银沉淀中滴加氨水,沉淀会溶解并形成银氨溶液。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硫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硫化铜会氧化生成硫淡∗∗沉淀。

6.溶度积的计算: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理论计算得到。

已知溶度积后,可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7.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通过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

当Qc > 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当Qc = Ksp时,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总之,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涉及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调控溶液的组成。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同时存在溶解态和沉淀态之间的平衡状态。

以下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沉淀反应: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相互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时,称为沉淀反应。

例如,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氯化银。

2. 溶解反应:当沉淀物中的离子溶解在溶液中时,称为溶解反应。

例如,氯化银溶解为银离子和氯离子。

3. 溶解度积:对于一个难溶的化合物,其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积(Ksp)来表示。

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例如,对于氯化银,其溶解度积可以表示为Ksp = [Ag+][Cl-],其中[Ag+]和[Cl-]分别表示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对于气体溶解度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气体溶解中,根据亨利定律,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存在也会影响溶解度,有时可以通过共沉淀反应来降低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5. 平衡常数: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可以用平衡常数(Keq)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eq = [生成物浓度]/[反应物浓度]。

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的进行程度。

6. 判断沉淀的存在:根据溶解度积和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生成沉淀。

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溶解度积,说明溶液中会生成沉淀。

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溶解度积,说明溶质会继续溶解。

7.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化学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溶解度和沉淀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分离、富集、分析和净化等目的。

同时,沉淀溶解平衡也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熔电解质的溶解速率等于溶液中相关离子再生沉淀的速率时,溶液中溶解与沉淀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特征:(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等:(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测定: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点。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降水的形成(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变成沉淀而除去。

b、添加沉淀剂的方法:如果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从而形成极难溶解的硫化物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注:化学上,通常认为溶液中剩余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会朝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a、生成弱电解质: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适当的物质与某些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如香沉淀中加入解决方案结合生成邮寄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引言在化学中,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溶解和沉淀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理解溶解和沉淀现象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条件、影响因素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当溶解和沉淀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所达到的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该平衡状态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沉淀中固体的浓度保持稳定。

沉淀溶解平衡的达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调控。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1. 有限溶解度:沉淀溶解平衡只在一定溶质浓度范围内发生。

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度时,就会发生沉淀反应;当溶质浓度低于饱和溶度时,溶质会溶解回溶液中。

只有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等于其饱和溶度时,沉淀溶解平衡才能达到。

2. 温度:温度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饱和溶度会增大,从而使得沉淀反应变得不容易发生;而温度的降低则相反,会促使溶质沉淀。

3. pH值:溶液的pH值也会影响溶解和沉淀反应的平衡状态。

对于一些带电的溶质,pH值的变化可以改变其溶解度。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在碱性溶液中则相反。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 溶质浓度:溶质的浓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达成起着重要作用。

当溶质浓度较高时,沉淀反应更容易发生;溶质浓度较低时,则更容易溶解。

2. 溶液的离子强度: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时,会对沉淀溶解平衡产生影响。

高离子强度会使得沉淀反应更难发生,而低离子强度则会促进溶解。

3. 溶液的温度:如前所述,温度对沉淀溶解平衡有影响。

温度升高时,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从而减少沉淀的可能性。

4. 其他外界条件: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外界条件也可能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例如压力、光照、搅拌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可以改变溶质的溶解度,进而影响沉淀反应的进行。

五、应用和意义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沉淀的溶解平衡

沉淀的溶解平衡

沉淀的溶解平衡与重要知识点沉淀的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浓度下,不易溶解的化合物(如CaCO3等)溶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平衡。

通俗来说,就是当有些化合物暴露在溶液中时,会发生溶解与沉淀反应,这种现象描述了当溶解和沉淀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溶液中固体物质浓度的大小。

它一般用于解释某些天然水体中的成分浓度、海洋中的生态系统和骨骼的化学计量等问题,还能对气候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此外,还可以用于工业和环境保护领域,比如处理钾肥废水、制备药品、防止酸性雨等。

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1.了解反应物质所在的前提,以及浓度、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影响;2.控制试验条件,如稳定温度、加入稳定剂等方式保证实验结果稳定可靠;3.进行前期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后续实验验证等工作,从而准确确定实验测量值;4.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并将实验废弃物正确处理,环境保护意识要有。

沉淀的溶解平衡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常出现在高中和大学化学相关课程以及考试中。

具体的考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液饱和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不能再溶解更多物质的状态。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不同温度、压力和浓度下的溶解度,并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基本的掌握。

2. 溶解过程和沉淀反应的化学动力学:考生需了解溶解过程和沉淀反应发生的化学动力学机制,包括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反应活化能的概念等。

3.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及其应用:考生需要掌握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计算方法,了解如何用它们预测盐类的产生和判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4. 应用:考生需具备利用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分析海水成分、肥料污染治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和应用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时,考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和环境安全。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清单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清单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清单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将难溶电解质 AgCl 放入水中,尽管 AgCl 难溶于水,但仍有少量的 Ag⁺和 Cl⁻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 Ag⁺和 Cl⁻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

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溶解和沉淀仍在不断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2、等速v 溶解= v 沉淀3、定态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同条件不变改变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以 AgCl 为例,其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为:AgCl(s) ⇌ Ag⁺(aq) + Cl⁻(aq)需要注意的是,固体物质的浓度在表达式中视为常数“1”,不写在平衡表达式中。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沉淀溶解平衡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越容易溶解。

2、外因(1)温度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增大;降低温度,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溶解度减小。

(2)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各离子浓度不变。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例如,在 AgCl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AgNO₃溶液,会使 AgCl 的溶解度减小。

(4)能反应的离子向平衡体系中加入能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比如,在 AgCl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氨水,由于 Ag⁺与 NH₃形成配合物,会使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AgCl 逐渐溶解。

五、溶度积常数(K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容电解质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和沉淀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比如: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结晶熔化均衡就是可逆过程。

(2)等:(3)颤抖:动态平衡,熔化的速率和结晶的速率成正比且不为零。

(4)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5)变小: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熔化均衡将出现移动,达至代莱均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容易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a.浓度:搅拌吸收,结晶熔化均衡向熔化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容易溶电解质溶水就是放热的,所以增高温度,结晶熔化均衡向熔化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

c.同离子效应:向结晶熔化均衡体系中,重新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均衡向结晶分解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结晶熔化均衡体系中,重新加入可以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分解成更难水溶性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均衡向熔化的方向移动,不变。

结晶熔化均衡的应用领域:1.沉淀的生成(1)意义:在牵涉无机制取、纯化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分解成结晶去达至拆分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a.调节ph法:例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不含杂质氯化铁,并使其熔化于水,再重新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以并使转变为结晶而除去。

b.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并使某些金属离子例如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等结晶,也就是拆分、细粒常用的方法。

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为结晶全然。

2.沉淀的溶解(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碰到须要并使容易溶物质熔化的问题、根据均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容易水溶性的电解质,如果能够设法不断地muzat结晶熔化均衡体系中的适当离子,并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a.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高三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高三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高三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正文】高三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解物与固体沉淀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溶液中,当溶解物的溶解度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沉淀物。

而当溶液中沉淀物的溶解度超过一定值时,会重新溶解成溶解物,这种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二、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单位体积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量来表示。

三、溶解度积溶解度积(Ksp)是指当某种物质溶解平衡时,溶质形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乘积,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活度的乘积。

其表达式为:Ksp = [A+]^m * [B-]^n其中,[A+]为溶解物A的离子浓度,[B-]为溶解物B的离子浓度,m、n为对应离子的系数。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压力:对非气体溶质而言,压力对溶解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气体溶质而言,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3. 溶质浓度:对少数离子而言,溶解度与溶质浓度无显著关系;对共同离子而言,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4. pH值:某些物质溶解度受溶液pH值的影响,例如氢氧化铝的溶解度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

五、常见的沉淀溶解平衡1. 一元离子的沉淀溶解平衡:例如,AgCl的溶解度积表达式为Ksp = [Ag+][Cl-]。

2. 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当盐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离子时,生成的沉淀物会与溶解物中的离子形成复盐。

例如,钙离子(Ca2+)和碳酸根离子(CO32-)结合生成CaCO3,其溶解度积表达式为Ksp = [Ca2+][CO32-]。

3. 偏硫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当两种金属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偏硫酸盐沉淀物。

例如,银离子(Ag+)和亚铁离子(Fe2+)结合生成Ag2FeO4,其溶解度积表达式为Ksp = [Ag+]^2[Fe2+].六、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1. 水处理: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沉淀溶解平衡可以实现对水中杂质离子的去除,提高水的质量。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在某种条件下溶液中发生的物质的沉淀和溶解的平衡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可以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也可以从固体状态溶解到溶液中。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增加物质的溶解度,而压力的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测定饱和溶液中物质的质量、体积和浓度等。

二、溶液中物质的沉淀和溶解当一个物质溶解到溶液中,溶液中的浓度随之增加。

当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发生沉淀反应,即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固体颗粒。

沉淀的过程可以用沉淀反应方程式来描述,例如: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其中,AgNO3和NaCl是溶解物质,AgCl是沉淀物质,NaNO3是剩余的溶解物质。

相反,当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低于其溶解度时,就会发生溶解反应,即固体物质从溶质态转变为溶质态。

溶解的过程也可以用溶解反应方程式来描述。

三、溶解度积常数在沉淀溶解平衡中,溶液中沉淀物质的浓度和溶解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定量关系,这个关系由溶解度积常数来表示。

溶解度积常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解物质溶解生成的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的乘积。

对于沉淀反应,溶解度积常数是沉淀物质的溶解度的平方,例如:Ksp = [Ag+][Cl-]其中,Ksp是溶解度积常数,[Ag+]和[Cl-]分别是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

溶解度积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溶解物质的溶解性,当Ksp值较大时,表示溶解度较高,溶解物质较易溶解。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沉淀溶解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3.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涉及到溶解度的概念和沉淀生成与转化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沉淀溶解反应停止,形成的固体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此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满足溶度积常数,并且溶液中的沉淀和溶解反应速率相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1、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即沉淀和溶解反应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因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2、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3、溶度积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满足溶度积常数。

这个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4、沉淀的生成与转化: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常数时,会形成沉淀。

然而,形成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或者转化为可溶性的化合物。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转化:通过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是否会形成沉淀以及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2、计算溶解度:已知某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以计算该物质的溶解度。

3、处理工业废水: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时,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4、药物制备:在药物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难溶性的化合物,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总之,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重要类型,涉及到溶解度的概念和沉淀生成与转化等知识点。

理解并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单元将带领学生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将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够解释这些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选修1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选修1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第八讲沉淀溶解平衡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解平衡。

(2)表达式(以AgCl为例)AgCl(s)Ag+(aq)+Cl−(aq)。

2.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1)25℃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反应完全的标志。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反应就达完全。

3.平衡常数(溶度积)K sp①表达式对于一般的溶解平衡:A m B n(s)mA n+(aq)+nB m−(aq),K sp=[c(A n+)]m·[c(B m−)]n。

①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注意事项: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能改变溶度积。

①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过程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变反应所需的离子浓度,可使反应向着所需的方向转化。

①只有组成相似的物质(如AgCl与AgI、CaCO3与BaCO3),才能用K 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①K sp小的难溶电解质也能向K 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需看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1)应用:可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条件:①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②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3)方法:Fe3+ +3NH3·H2O Fe(OH)3↓+3NH4+H2S+Cu2+CuS↓+2H+2.沉淀的溶解(1)含义: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知识清单24 沉淀溶解平衡(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24 沉淀溶解平衡(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24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0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1.25℃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动态平衡:v 溶解=v 沉淀≠0。

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③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①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逆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实例分析: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 2+(aq)+2OH -(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 (Mg 2+)c (OH -)加少量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 2(s)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1)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2)NaCl溶解性很好,饱和NaCl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错因易溶电解质作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3)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电离出的各个离子浓度均相等。

(×)错因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不一定相等。

(4)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一、知识要点: 1、溶与不溶2、AgCl 当v (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 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AgCl(s) Ag +(aq) + 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逆、等、动、定、变结论: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总是有一定量溶解在水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任何沉淀反应都是不能完全的,但由于在常量下的反应来说,0.01g 是很小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 时,认为反应完全。

4、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大多数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增大。

(2)酸碱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垢溶于盐酸中CaCO 3(S) Ca 2++CO 32-CO 32-+H + HCO 3— HCO 3—+ H + HCO 3 → CO 2 ↑+ H 2O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难溶物不断溶解。

(3)某些盐溶液: 如:Mg(OH)2沉淀中加入氯化铵溶液结论: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增加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析出的方向移动5、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用符号Ksp 表示。

对于AmBn 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 n+]m [B m+]n ①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② 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③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 与溶度积Ksp 的区别与联系 当Qc <Ksp 时,为不饱和溶液; 当Qc=Ksp 时,为饱和溶液; 当Qc >Ksp 时,为过饱和溶液。

6、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⑴、沉淀的生成:可通过调节溶液P H 或加入某些沉淀剂。

⑵、沉淀的溶解---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① 生成弱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lOO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
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单位:g,公式:S=(m溶质/m溶剂)X lOO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
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I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
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沉淀+
AgCI(s) Ag (aq) + Cl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一一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 MmAn(s) mMn(aq)+nAm (aq)为例:
Ksp=[c(Mn+)] m• [c(Am-)] n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
Ksp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
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方
向移动。

五•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 K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对AgCI而言,其Qc=c(Ag+)• c(CI -),该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而Ksp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一定是平衡浓度?
1)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若Qc<Ksp,则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和转化
2+
1.生成: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当Qc>Ksp时,就会有沉淀生成,如沉淀溶液中的 Cu,可以加入的沉淀剂是
NaS?
2.溶解:用化学方法溶解沉淀的原则是: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溶解法?
配位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和沉淀转化溶解法?
当Qc<Ksp时,就会使沉淀溶解?
I .酸碱溶解法
原理是借助某些可溶性弱电解质(水?弱酸或弱碱),使难溶物的离子浓度降低而溶解?本法适用于溶解氢化物?弱酸或弱碱盐等难溶物质?具体办法是:难溶酸用强碱溶;难溶碱用强酸或较强酸溶;难溶弱酸盐用强酸或较强酸溶解?
如:使CaCO沉淀溶解,可以加入盐酸降低 CO31 2的浓度,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n.氧化还原溶解法
原理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难溶物的离子浓度降低,使平衡向右移动而溶解?此法适用于具有明显氧化性或还原性的难溶物,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 Ag2S溶于HNO就是一个例子:
3AgS+8HNO===6AgNO+3S J +2NOf +4HO
川.配位溶解法
生成络合物使沉淀溶解法,如溶解AgCl可以加入氨水以生成 Ag ( NH) 2+而使其溶解?
IV .沉淀转化溶解法
本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例如BaSQ中加入饱和N Q CO
溶液使BaSO转化为BaCO再将BaCO溶于盐酸?
3.转化: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通常一种沉淀可以转
化为更难溶的沉淀,这两种难溶物的心
解能力差别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就越大?如:在ZnS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CuSO溶液,可以使其
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这说明溶解度ZnS>CuS?转化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 2+
ZnS(s)+Cu (aq)===CuS(s)+Zn (aq) ?
七•实验探究
沉淀的转化实验
许多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往往有易溶物转化为难溶物或难溶物转化为更难溶物的现象?下表为相同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1 若在有氯化银固体的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消失,同时会生成
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生成硫酸铵化肥的方法之一是把石膏粉(CaSQ)悬浮于水中,不断通入氨气并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
应后立即过滤,滤液经蒸发而得到硫酸铵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SQ4+CQ+H2O+2Nl3===CaCOJ +(NH4)2S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