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堂实录.doc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诗人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让我们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语言美……师:首先搞个小调查吧,读懂了吗?咱们举个手吧!(大都举手)师:有的没敢举,是没读懂?还是……?师:有什么读不懂的?(指出一名同学)你没有读懂?你说说为什么没读懂?生:有些段落,她写得比较抽象,所以有地方,有些段落比较难理解。

师:一会儿把你难理解的提出来大家研究,好不好?师:我提个问题,究竟一篇文章读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你说吧!生:文章写了什么,能够大体说出它的内容来。

师:很好,请坐。

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它写了什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

好,这是第一个标准,还有没有呢?(一生举手)师:好,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师:作者的写作背景,就是说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咱们等一会儿来研究吧。

还有什么标准呢?师:怎么才算读懂呢?这儿做一下补充,是不是还要研究一下他是怎么写的呀?比如写作上的技巧、方法等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第一,写了什么;第二,为什么写;第三,怎么写的。

还有一点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同学们没有谈到,我做点儿补充,我们是不是还得把字认识一下,这是最起码的吧,词要读懂吧?生:有一个“犬吠”。

师:你原来不大认识,是不是?生:我查了一下它的注音和意思。

师:注音和意思是什么呀?生:读fèi,狗叫声。

师: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生:“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生:品德高尚,名望很高。

师:还有没有?生:“波光明灭”是什么意思?师:哪一位同学帮忙解答一下?生:是波光忽明忽暗的意思。

师:我也查了一些字词,考考大家。

文中有一词“逝川”是什么意思呢?生:指时间的流失。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全程伴读》上有解释。

师:真会学习!他通过查找资料也能获得答案,老师要查词典才知道。

这个同学真聪明!你说说资料上对“逝川”还有那些补充解释?生:这个词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教学实录
1、教师介绍本课时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文。

2、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预习任务:
请大家先预习文中的生词,并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3、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文章:
请学生朗读文章,并给出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4、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文章的内容。

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二、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非常符合《山中访友》这一课文的学习要求,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本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word文档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word文档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大家一起来感受下吧。

(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演员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3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一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一、赏美景,诵美文: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篇。

现在我们就边欣赏这奇山异水,边诵读这壮丽的诗章: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较,但余钟磬音。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2、师生共同明确:`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坚韧树——知已自己变成一株树山泉——姐姐明镜、照出我的浑浊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白云——大嫂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云雀——弟弟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蚂蚁——小弟弟有缘分、患难兄弟石头——时间的回声落叶——命运的神秘的手相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雷阵雨——侠客吼叫诗人的朗诵感动人老柏树——慈祥给我避雨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朗读赏析:1、朗读指导:师:所以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用饱含深情、喜悦的语调,较为舒缓的语速来朗读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十月十九那天语文早读,我迟了几分钟进教室,心里有些谦意。

我环视了整个教室,只见同学们四人一组围坐着,正在预习《山中访友》。

有些人在读课文,许多人拿出《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查找着“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说明。

我巡察着,说道:“咱们每个同学查一个词,这样一次就可以查出四个来”。

有同学说:“老师,‘幽径’这个词查不出来。

”“《词典》中没有这个词的说明吗?”我问。

“是。

”大家说。

“那就这样,我们分别来查‘幽’和‘径’的意思,再把它们的意思组合起来。

”我回答道。

“‘幽’是什么意思?”“幽静。

”“‘径’是什么意思?”“小路。

”“那合起来的意思呢?”“幽静的小路。

”大家大声答道。

“老师,‘逝川’也查不出来。

”又有同学问道。

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词素”、“最小单位”几个字。

“词语是由词素构成的,词素在形式上就是一个字。

我们只要把‘逝’和‘川’的意思组合起来,就可以说明‘逝川’这个词。

”“‘逝’是‘过去’。

”有人说。

“‘川’是‘河流’。

”又有人说。

“合起来的意思是?”“流走的河水。

”大家答道。

还有同学提问“犬吠”、“波光明灭”两个词,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说明。

大家在课本的空白处记上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三节该上语文课了,我抱着一叠书本,进了教室才发觉忘了带一本重要的书,抓紧让科代表去办公室拿。

接着开始说:“今日,我们学习十三课,《山中访友》,是——”“——李汉荣。

”我板书上之名。

“对的状况,课下说明和《学案》中并没有过多的介绍。

可我以前给大家提到过,他是我们汉中人,《汉中日报》《汉水》副刊的文学编辑。

他是当代文学新秀,写过许多散文和诗歌,我手头就有他的诗集《驶向星空》。

”“报告!”科代表来得特别实时。

我接过她拿来的书,介绍说:“这就是李汉荣的《驶向星空》。

”我发觉大家关注着红色封面的这本书,日光中带着些渴望,就给大家读了“前言”和“后记”的几段话。

又介绍了诗的目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大自然就如一位超级魔法师,随手一挥,春夏秋冬,天南地北,多姿多彩的景致就呈现于我们眼前(ppt播放风光片):或灿如锦花、或和风细雨、或气势磅礴、或冰封万里。

学生(瞪大惊喜的眼睛):哇,好美呀!老师:今天我们跟着作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 ppt 揭题)板书:山中访友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学生:山中访友老师:《山中访友》,大家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拜访的可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老师:这是一个病句,请将句子修改正确、完整。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朋友。

老师:这次加了主语,说得正确完整了。

希望下面的同学,能像他一样,把句子说得正确、完整,最好用上好词,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一位在山中植树造林的年轻健壮的小伙子朋友。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贫困山区里睁着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的小学生。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一位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位白发苍苍的隐士朋友。

老师:嗯,随着大家的述说,我仿佛看到了李汉荣正在拜访一位位不同的朋友。

那李汉荣到底拜访的是怎样的朋友呢?老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初步阅读,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老师: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听课文范读,边听边在文中用“——“找出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播放《山中访友》的朗读视频)老师:听完了范读,我们才知道,原来作者访问的不是人,而是?学生:山中的景物老师:那他都拜访了哪些朋友,请按照课文拜访顺序说一说。

学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老师:还有补充吗?生:还有雷阵雨生:还有落叶、落花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老师:这些朋友在李汉荣的眼中,是怎样的?快速自读课文,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你们是否渴望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的接触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李汉荣的脚步,一起走进《山中访友》,去感受他与山中朋友的那份独特情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课文,谁来说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生 1: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朋友。

师:大家找得很准确。

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这些朋友的呢?生 2:作者怀着愉快、高兴的心情。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生 3:从“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能看出来,作者一出门就感觉很清爽,心情很好。

师:说得不错。

那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去感受作者与这些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与朋友情谊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在旁边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师:谁先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生 4:“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作者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明作者对老桥充满了尊敬和赞美。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

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比喻老桥呢?生 5:因为老桥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为人们服务了很多年,很有功劳。

师:很好。

还有谁来分享?生 6:“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觉得这句话很生动,鸟儿和露珠好像都在和作者交流,说明作者和它们很亲密。

师:是啊,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树林中朋友的和谐相处。

那在描写山泉、溪流、瀑布等朋友时,作者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生 7:作者把山泉比作一面镜子,把溪流比作吟诵着小诗的诗人,把瀑布比作男高音歌唱家,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8篇)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8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8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王伦俊青岛第四十一中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

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齐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自由朗读: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溜溜的她》这首歌曲,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携手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正如歌中所唱“年轻的朋友一见面呀,比什么都快乐!”人生路上有朋友相伴,才能有快乐相随!好,朋友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课文《山中访友》,跟随作者李汉荣轻快的脚步,我们一起到山中去结识一些新朋友。

二.整体感知:师(指定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拿起笔,一边听读,一边在书上勾画: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并且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作者拜访的朋友有哪些?生: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

师: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生:大自然。

师:把景物称作自己的亲朋好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生:喜爱!热爱!师: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生1:显得很生动,好象这些桥啊悬崖啊都活了,就象朋友一样。

生2:也显得很亲切,这样能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理解得很对!拟人化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一个个景物友好地迎向我们,使人倍感亲切,似乎它们不仅是作者朋友,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朋友,让我们用亲切真诚的语气齐声呼唤它们。

(出示板书)生充满感情齐读。

师:我听得出同学们心中那份炽热的情感。

三.个性阅读:师:带着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再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去山中找你最喜欢的那位朋友。

充满感情地朗读描写这个朋友的内容,脑海中想象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一分钟后,夸一夸你最欣赏的山中朋友。

(出示投影:1、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带着感情朗读这个段落,脑海中再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2、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理由。

)生1:我喜欢白云。

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

师:善于联想!生2:我喜欢山泉,他照出了我的浑浊。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

(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下面是由我为大家编辑发布的《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上课!生:(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的)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今日我们学习《山中访友》。

刚才李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受。

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日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

生:(笑)师: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其次段倒数其次行。

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今日是一个幸运的日子,由于到宜都来这辈子或许不会只有一次,但今日究竟是第一次。

大家想想,茫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唯恐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以后可能还有机会遇到你们中间的某一位同学,但是肯定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和全部的同学上一节课了,正所谓空前绝后,这就叫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缘分。

这篇文章李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共享。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爱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知我。

喜爱就喜爱,不喜爱就不喜爱,请明确地告知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师:(环顾整个教室)喜爱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

有谁告知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作者写的什么。

读懂还有什么标准?生2: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作者有一个感情上的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绽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

刚才李老师就由文中作者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绽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师:(确定地点头)怎样叫读懂一篇文章,同学们说得很详细,也说得很全面,我以为关键有这几点:最起码字要熟悉,大家在文中遇到不熟悉的字了吗?生:(面面相覻,悄悄无语)师:李老师有一个不熟悉的字,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涧字什么意思?谁告知李老师呀?生1:就是从山间流下来的水。

2023最新-《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

2023最新-《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设计理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宁(níng)静犬吠(fèi)湛(zhàn)蓝衬(chèn)托仪(yí)式凝(níng)望树冠(guān)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

(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还有哪些山中朋友让我们特别喜欢?生:我最喜欢的是:“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生:我最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我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四人小组讨论)师:有了答案吗?谁来说说。

生:我们小组认为,“山中访友”,能体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崇敬大自然的情怀,把大自然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谈的知音,而林中观景让人感到没有活力,不亲切。

生:我们的观点与他们差不多,因为作者在作文时,已经到了无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在交谈。

生:我认为,“山中访友”,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更大想象空间,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色彩。

师:我也认为“山中访友”比“林中观景”更富有丰富新奇的想象,它把我们带进了那童话般神奇的世界,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变成了一棵树,体会到了人与大自然那种无我交融的心境,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呢?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齐声朗读全文。

(师生同读,音乐声起)师:合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再一次深深得陶醉在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

接下来让我们来聆听一段来自山林间的真实旋律,想象你新生了一对翅膀,也飞到了山中,用心去感受它。

(多媒体展示:画面,音乐。

学生聆听)师:大自然用惟美纯真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图景,此时此刻你们的心中或许已经有了不同的美景,请四人小组交流:把刚才听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口头描述出来并且记录下来,让我们集思广益,看看哪一组想象最丰富,语言最生动。

(学生讨论交流,音乐声循环播放。

音乐停)师:看大家讨论很热烈,相信你们的想象一定很丰富多彩,哪一组先来描述。

生: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师:这一组同学想象很新奇,他们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闻到了山野间飘来一阵阵花香。

生:我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师:这位同学描述的很生动,充满了童心童趣。

生:我感受到了: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萤师:听了她的描述,我也仿佛听到了小溪欢快的歌声,看到了一位凌波仙子,在愉快的漫步嬉戏。

生:听着悠扬宛转的音乐,似乎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

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师:这位同学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听到了小鸟们的窃窃私语,文美,情更美。

(结束语)每一组的表现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课后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相信你们会留恋往返,受益匪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

(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还有哪些山中朋友让我们特别喜欢?生:我最喜欢的是:“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生:我最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我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四人小组讨论)师:有了答案吗?谁来说说。

生:我们小组认为,“山中访友”,能体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崇敬大自然的情怀,把大自然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谈的知音,而林中观景让人感到没有活力,不亲切。

生:我们的观点与他们差不多,因为作者在作文时,已经到了无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在交谈。

生:我认为,“山中访友”,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更大想象空间,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色彩。

师:我也认为“山中访友”比“林中观景”更富有丰富新奇的想象,它把我们带进了那童话般神奇的世界,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变成了一棵树,体会到了人与大自然那种无我交融的心境,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呢?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齐声朗读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