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虞美人》学案

合集下载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以词为镜----李煜《虞美人》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此词“亡国之音”内涵及意义
2、赏析手法拓展温故诗词技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其“亡国之音”内涵及意义难点:赏析手法温故诗词技法
三、教学设计:预设一课时半,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及目标2牵引,第2半课时借此词手法推演温故高一已列诗词手法体系,其间穿插列例尽量选择已学诗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太宗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如果以词为镜呢?
二、辅助课件领唱《虞美人》引出
作者认识及背景简介。

(据《优化设计》44页了解)
三、词句疏解(自主疏解---老师订正。

注意调整颠倒语序。


三、引导赏析
(一)思想内容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象,为什么触发的却是“何时了”的厌叹烦忧之情?如何理解?
借助下图提示,结合背景及链接《浪淘沙》分析其处境。

亡国前亡国后
2.根据以上处境分析,理解归纳出“亡国之音”的内涵。

3.齐诵全词后思考,李煜的悲剧谁造成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形式技法赏析
本词运用那些手法形象立体地把“亡国之音”表现出了?(思考讨论,老师引导提示校正)
(第二课时内容见“高考诗歌手法体系简表”微课件,此略)
1。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8《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理解个人生活遭遇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把握艺术形象,探究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词人,反复诵读词作,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共同探讨词的意境及情感。

3、理解词人深切的情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预习案】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李煜:字崇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

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开宝八年(975)南唐都城金陵被宋兵攻破,李煜被押解北上,软禁为囚。

相传七夕之夜,他在寓所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后,赐酒将他毒死。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表达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大多哀婉凄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

诗歌写作背景:《导与练》第160页二、朗读指导1、感情基调:悲哀、伤感语调:低沉、慢速、长叹2、吟咏诗韵:节奏、停顿、速度、感情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探究案】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简述词的上下阕内容:1、这首词能传诵千载而不衰,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讨论:这六句中,哪些是写自然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事变化无常?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愁怎样的形态?【检测案】1、完成《导与练》第160页巩固训练1—3题。

《虞美人》教案(附导学案)

《虞美人》教案(附导学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学案(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课前预习】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说出“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歌”,以词为证,例词要朗读,感受解说要简明。

【教师补充归纳】:李煜为偏安一隅之一国主,晚年被俘。

他即位时,南唐形势岌岌可危,内外危机深化,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15年苟且偷安的生活,纵情生活,侈陈游宴,但这时他也感觉到无法摆脱的没落的命运,故其前期词在华艳温馨中时时流露出些许哀愁;而后期他在亡国的惨境中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李词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幼年到964年,他生活美满幸福,精神适意,物质方面备极奢华,其词华艳温馨,多写调情、幽会、惆怅、欢愉、清歌、曼舞,写对人生的眷念;二是964年至975年亡国被俘北迁,李煜痛失爱妻娇儿,国势日衰,其词由乐观变为悲观,黯淡萧索,顿感人生无常;三是975年至978年被害,囚徒生活使他备受艰辛与侮辱,其词歌咏孤独、梦和对人生的厌倦,使他的词有哀怨凄绝的“以血书”的特色,写出了士大夫们人人感到而苦于说不出的悲哀。

《虞美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虞美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虞美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虞美人》学案设计:武翠琴教学目标: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鉴赏诗歌的语言、写作技巧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虞美人》歌曲,然后教师导入。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特殊的诗人,那就是帝王。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艺。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略)三、了解“虞美人”1、植物名——虞美人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

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花语】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2、人名——虞姬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

貌美,善剑舞。

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3、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四、赏析诗歌:(一)、读1、读准字音2、读出节拍3、读出感情(二)、译[1]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2]了:完结。

[3]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4]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学习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吟咏成诵。

2、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一、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二、诵读并理清思路。

1、朗读2、朗读指导。

整首词感情基调是悲哀伤感,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

“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知多少”声音渐弱。

“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诵读节奏分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可通过切分词句,语音的顿挫、凝滞表达哀愁。

“朱颜改”应放慢速度,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太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属于直抒胸臆,在情绪的高潮,愁绪不可遏止。

“几多”“一江”要重读,“愁”“春水”要清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3、再读。

三、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6、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再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精选】虞美人教案4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迁移训练(5分钟)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案篇2教学设想: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

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

“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学习本文,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品味《虞美人》的语言艺术,感受其意境和韵味。

3、掌握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设问、夸张等,并能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2)分析词中意象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用词等。

2、难点(1)对词中复杂情感的深入体会和准确把握。

(2)理解李煜在词中所展现的独特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煜(937 年 8 月 15 日-978 年 8 月 13 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创作背景此词是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所作。

据说李煜于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四、课文解读1、原文呈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词句注释(1)了:了结,完结。

(2)往事:指过去的荣华富贵生活。

(3)东风:春风。

(4)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5)不堪:不能忍受。

(6)回首:回忆。

(7)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砌成的台阶。

(8)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会抓住诗词的意象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

【预习案】1.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2.初读作品的领悟(不少于50字,写在预习笔记上)3.有感情的朗读,准确地把我字音、停顿、逻辑重音、感情。

达到背诵。

4.理解词句内容,将词句翻译写在笔记上。

【学习案】一、内容结构探究梳理,概括出上下阕所写的内容。

二、思考题:(课前思考、不许提前作答)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3.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4.疑难问题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三、佳句赏析(诗词赏析能力培养重点,可事先查阅资料完成)要求及方法:紧紧抓住词句的意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赏析出词句的妙处、画面感和美感。

一定不要有词句翻译的影子。

1.按上面的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分组完成,三大组中每四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不少于100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讨论探究合作完成,口头表达出来)四、能力拓展训练穿越历史的云烟,思接千载,与李煜对话。

请你完成一段小练笔,题目:李煜,我想对你说……请将你真实的情感、劝谏、警示等最好用工整的排比句抒发出来。

李煜,那一年的乞巧(七夕)之日,你第一次睁开了你的眼睛。

你看到了什么?彤云似的轻纱,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亦或是貌美如花的宫女?你听到了什么?仙乐似的管弦,人们的欢笑抑或是父母如释重负的轻叹?无论是什么,我想那一定是极美的,美得让你的整个灵魂都浸染了那种诗情画意,没到若那是给你一支笔,你便能写出一场欢歌。

李煜,也许你曾享受过身为国主的荣华富贵,但这一切注定是个悲剧。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特别是掌握其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2. 分析《虞美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领会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3. 熟悉《虞美人》的演变历程,探究其文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文学流派的形成,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式。

(2) 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及作者屈原的生平。

(3) 分析《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形式和表现手法、唯美主义的特点。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文学分析等方式。

(4) 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谈论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获得学生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运用于《虞美人》的分析。

(3)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

(4)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准确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屈原的生平,明确《虞美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其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虞美人》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5. 讨论《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并通过文学分析和文艺鉴赏的方式深入领会。

6. 了解《虞美人》在文学和社会历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一、教学设想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前期词多表现。

后期词则多。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分析鉴赏——品读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词眼: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根据诗歌内容总结)愁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主要通过什么方法展现现愁情的?提示:缘景明情研究探讨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往事”具体指什么?明确:2.词中两次提到“月”,月亮这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明确:3.“朱颜”指什么,“朱颜改”中改变的是什么?词中改变的的意象有哪些?不变的意象有哪些?明确:欣赏名句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明确:拓展延伸写愁思的名句。

小结。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二、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三、默写《虞美人》《虞美人》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听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初步感受词人所抒发的情感。

用一个字概括词人的情感。

2、反复诵读这首词,谈谈词人缘何而“愁”?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拓展延伸:一、鉴赏写愁的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二、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说出了哪些人生共同的体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虞美人》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虞美人》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虞美人》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课题:《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古代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3.学习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教学准备:1.《虞美人》全文。

2.板书:课题、教学目标、课文副标题、诗歌的鉴赏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思考:你们平时喜欢听什么样的诗歌?生活中哪些场景或事件会引发你们产生共鸣?2.呈现课题和教学目标,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作者和背景,简单阐述诗歌的创作和流传。

2.教师朗读诗歌《虞美人》,寻找并阐述其主旨。

3.学生跟读诗歌,感受和体味其中的情感。

三、理解诗歌(25分钟)1.师生共同了解《虞美人》的内容和情节,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虞美人在诗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b.诗人通过《虞美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c.诗歌中有什么样的意象和景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展示,并归纳讨论结果。

四、鉴赏诗歌(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鉴赏要点,如:语言的音韵、形象的描写、意象的运用等。

2.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虞美人》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学生针对《虞美人》的其中一段进行深入解读,用述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拓展阅读(15分钟)1.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虞美人》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翻译版本的诗歌、针对《虞美人》的评论或研究论文等。

2.学生选择一篇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分享,展示自己的拓展阅读成果。

3.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继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3.下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诗歌《虞美人》,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杜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虞美人的图画或播放一段关于虞美人的音乐,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的传说和在中国文学中的形象。

2. 学习诗歌:教师读诵《虞美人》,然后询问学生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学生尝试朗读,讨论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诗歌:教师解读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美和生命的主题。

4.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抒情意境和情感表达。

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以诗歌为蓝本写一首自己的情诗。

5. 诗歌赏析:教师向学生介绍杜牧的创作背景和其他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赏析其他唐代诗人写的关于爱情和美的诗歌。

6. 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诗歌文本和诗歌赏析材料。

2. 虞美人相关的图画或音乐。

3. 学生小组活动指导书。

评价方式:1. 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朗读表达、分析和创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展示和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

3. 学生可以在课后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作业,评价诗歌的表达和对爱情、美的理解。

教案延续:导入部分: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虞美人的图画或播放一段关于虞美人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对这个传说性的人物的了解。

耳熟能详的诗句和音乐旋律会唤起学生对虞美人这个形象的记忆和情感联想。

学习诗歌部分:接下来,我会亲自朗诵《虞美人》,让学生倾听诗歌的声音和节奏。

然后,我会询问学生对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观察,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们应该能够在老师引导下,意识到《虞美人》中的诗情画意和情感流露。

分析诗歌部分:在上面的讨论之后,我会对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美和生命的主题。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情景导入由《独上西楼》邓丽君的视频音乐导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凭栏无语,一弯残月,一身孑然,萧萧秋色笼罩着寂寞梧桐更是庭院深深处的自己。

离愁如麻,剪不断,理还乱,真切的滋味只在自己的心中。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相见欢》,作者是谁?李煜。

他是一位错位的君王,从一国之君到身处异乡的阶下囚,这之间的落差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他亦是一代词宗,在那座孤冷凄清的小楼里,锁住的是他的身,却锁不住他怀念故国的心,他一次次提起笔含泪写下阙阙愁思,直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切便在此戛然而止。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唐后主”真实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凭阑江山的无限怅惘,解读他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的爱恨情愁……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背景介绍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

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韵律感,音乐美(句中节拍、句末韵脚、章节间节奏)指明学生读出节奏和韵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学习目标:.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时一、前预习、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8字以内为___________,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二、内探究、“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后练习与提高、鉴赏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与态度: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二、导读(1)作者生平:李煜,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他能诗文、善书画,洞晓音律,尤以词闻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其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相传三年后,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其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2)背景介绍: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3)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2.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导思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6.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7.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8.怎么理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跟踪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

B.往事..知多少往事: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2.下列各项对《虞美人》的写作手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句是( )A.小楼昨夜又东风..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C.赢得..仓皇北顾D.老大..嫁作商人妇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根据篇幅长短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种,每首词都包括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宋词讲究用典,如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称为“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多次用典,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C.词又叫“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句子长短不一,有一定的格律,都能合乐歌唱。

D.词到宋代发展至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苏轼、辛弃疾、陆游与柳永、李清照分别是其代表。

5.下面是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只是”二字表欣慰之情,诗人遥望故国,浮想联翩,故国的面貌该不会有多大变化吧。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自问自答,加倍突出一个“愁”字,全词语气前后呼应,流走自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流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C.词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之情曲折传出。

D.这首词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通篇文气盘旋,波涛起伏,形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提高试题】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

(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导思答案1.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注意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注意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5.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7.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8.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导练答案【跟踪试题】1.C。

A yú B qì D páng2.解析:选A。

B.过去的事情。

C.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宫女的容颜。

D.指作者自己。

3解析:选D。

A.只有结尾句抒情。

B.由实到虚。

C.虚写。

4.解析:选A。

B.“故国”此处指代“三国”,今义指“国家”。

C.“赢得”此处意为“落得”,指不好的结果,今义多指好的结果。

D.“老大”此处意为“年纪大了”,今义指排行最大的人。

5.解析:选A。

宋词并不是每首词都有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说法太绝对。

6.解析:选A。

A.“只是”表示无奈和凄凉之情。

【提高试题】(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