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定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必修上《虞美人》导学案

统编版必修上《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字音。

玉砌.()槛.菊()李煜.()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苏轼、柳永、秦观、││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李清照│├─────────┼────────┼──────────┤│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2、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煜(937-978),字,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狭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此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无非是表现或离愁别恨。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8《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理解个人生活遭遇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把握艺术形象,探究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词人,反复诵读词作,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共同探讨词的意境及情感。

3、理解词人深切的情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预习案】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李煜:字崇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

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开宝八年(975)南唐都城金陵被宋兵攻破,李煜被押解北上,软禁为囚。

相传七夕之夜,他在寓所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后,赐酒将他毒死。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表达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大多哀婉凄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

诗歌写作背景:《导与练》第160页二、朗读指导1、感情基调:悲哀、伤感语调:低沉、慢速、长叹2、吟咏诗韵:节奏、停顿、速度、感情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探究案】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简述词的上下阕内容:1、这首词能传诵千载而不衰,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讨论:这六句中,哪些是写自然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事变化无常?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愁怎样的形态?【检测案】1、完成《导与练》第160页巩固训练1—3题。

《虞美人》丰富导学案

《虞美人》丰富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人的相关情况,知道其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理解“愁”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诵读词句,分析鉴赏,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体会本词艺术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知人论世,深刻地体会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1、提高词的鉴赏能力2、拓展、迁移、探究【知识链接】(一)词牌来源唐代教坊曲,因初咏项羽的宠妃虞姬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

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

(二)介绍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过了两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高二语文编者:谢翠媚【学习目标】1、反复吟咏这首词,争取背下来,体会词人的情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赏析,并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词作的内容和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 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封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前期词作题材狭窄,主要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题遗山诗》〔清〕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3、作为红颜知己的李煜——性情中人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

二、关于虞美人的介绍1、人名—虞姬虞是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情感世界。

2、品味《虞美人》的语言艺术,感受其意境之美。

3、掌握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设问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词中表达的愁绪,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尤其是李煜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2、难点体会词中“愁”的深层内涵和文化意义。

感受李煜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词中的意象、语言、手法等进行细致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3、探究法:深入思考词的主题和文化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煜(937 年 8 月 15 日-978 年 8 月 13 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李煜被囚禁汴京已近三年。

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哀感慨。

五、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思考: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文本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们早点结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导学案1

虞美人导学案1

《虞美人》导学案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2. 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欣赏古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测。

1、了解李煜和时代背景二、整体感知(一)问题:本词的情感核心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么样写“愁情”的?提示:从前六句中的三组对比入手。

明确答案:一次对比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短暂无常)—----(永恒不变)实(现实)———虚(回忆)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二次对比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永恒不变)————(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三次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没变)————(人变)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的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明确答案: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之绵长。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将愁情化为绵延不尽的春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

四、赏析李煜的《浪淘沙》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

2、结合诗句,理解、运用诗歌表达技巧。

知识链接:作者、文题、背景介绍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3、词牌《虞美人》(1)虞美人: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2)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此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抒发怎样的情感?
4、抓住主要意象“月”来体悟一代词家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所抒发的情感。

5、拓展活动
是啊,春水的冰冷,连绵,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正如被囚居的李煜满腔的愁绪,这里一江春水流走的不仅仅是愁,更是一代亡国之君多情才子屈辱的血和泪。

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我们这首词之所以感觉是那么的美。

这是李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凝聚而成的,作为一个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代君王,又有些遗憾!如果可能,我们坐上神舟x号宇宙飞船,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南唐,你想要对李煜说什么?要求:
女生:可以从君王或词人的角度选择一个去写。

男生:把自己当作李煜去反思自己。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关键信息:1、导学案的适用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学案的学习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虞美人》的重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虞美人》的难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导学案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学习目标111 了解李煜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准确诵读并背诵《虞美人》,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113 品味词中意象,理解词人的情感内涵。

114 掌握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12 重点内容121 词中情感的细腻表达,如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22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3 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

13 难点内容131 理解李煜复杂深沉的情感,体会其作为亡国之君的特殊心境。

132 分析词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如比喻、对比等。

133 探讨词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14 学习方法141 自主预习141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

1412 初读《虞美人》,标注出生字词,初步理解词义。

142 课堂学习1421 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142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423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老师的分析思路。

143 课后复习1431 背诵《虞美人》,巩固记忆。

1432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1433 拓展阅读李煜的其他词作,加深对其创作风格的理解。

15 学习成果评估151 课堂表现1511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步骤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相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三、研读(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人教版高中必修5《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5《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5《虞美人》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必修5《虞美人》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课程分析中国是个诗歌充盈的国度,因而学习如何分析和鉴赏一首诗歌,也是我们每个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而且这也是高考中一定会涉及到的一项能力测试。

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一些名篇,所以在学此篇之前,大家已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虞美人》属于本单元拓展阅读部分的内容,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最后的一篇作品,被称为他的“绝命词”,也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篇。

这首词的文意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章的注解当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首词是他被囚禁时所作,表达了对故过的深切怀念和作为阶下囚的哀愁。

”李煜被誉为一代“词宗”,在写词方面是颇有造诣,作为亡国之君的他,把他的那中亡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

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虞美人》导学案高二语文编者:谢翠媚【学习目标】1、反复吟咏这首词,争取背下来,体会词人的情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赏析,并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培育鉴赏力量。

【学习重点】1、品尝诗歌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词作的内容和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学问链接】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937—978),字重完,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 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屈服,被送往汴京,封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铺张,前期词作题材狭窄,主要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题遗山诗》〔清〕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3、作为红颜知己的李煜——性情中人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铺张。

二、关于虞美人的介绍1、人名一虞姬虞是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人论世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体验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找意象来体会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难点:结合时代特点,理解作者的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课前预习1、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词牌名《虞美人》的来历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3、作者与背景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相传生于天祚三年七月初七,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

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相见欢》等。

被誉为“千古词帝”。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

《虞美人》导学案编制人:曹厚余审核人:莫兰文【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先学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一、词的基本知识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虞美人导学案导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导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2.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诗海拾贝】《思帝乡》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夏日游,杨花飞絮缀满头。

年少轻狂,任意不知羞。

为比花容,一身罗裳玉搔首。

休言愁!秋日游,落英缤纷花满头。

儿郎情深,依依双泪流,恨离愁。

不忍别,待到山崩水断流!冬日游,似水云雪落满头。

莫是谁家少年不知愁。

纵无心,跌入云泥,相看笑不休!春天的时候这个少女出门看到一个美男子,然后一见钟情,认为只要自己能嫁给这个人,哪怕是最后被休弃也心甘情愿;夏天的时候和少女和少年已经在一起了,两个人耳鬓厮磨,浓情蜜意,穿的花枝招展,到处晒幸福,一点都不知收敛,一点愁绪都没有;秋天这个少年和少女要分别了,两个人感情很深,泪流满面,不想分别,希望如果要分别,也是等到山崩水断流了;冬天的时候,就只剩少女一个人了,她愁肠满结,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是愁大,要是哪个现在笑话她皱着眉头的样子,哪怕是无心的,等到那个嘲笑的人也有烦恼忧愁的时候,自己一定不吝啬嘲笑,笑个不停。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时年25岁,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是宋过的属国,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虞美人导学案(定案)

虞美人导学案(定案)

《虞美人》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望江南》•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

《子夜歌》•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

《破阵子》•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四、基础知识(字音字形)雕()阑玉砌()谙()李煜()碉()沏()喑()堪()凋()彻()暗()虞()美人五、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含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六、相关连接: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第二课时【探究案】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群学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8.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何处?9.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相传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为什么竟会招来杀身之祸?【训练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交组长检查【课外延伸】1.阅读下面李煜不同时期的作品,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概括李煜的感情变化。

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2.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时末路王侯,同时绝笔之词,《虞美人》和《垓下之歌》风格有何不同?3.不改变原意,把这首词译成一首白话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解说: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7.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在何处?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

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可联想)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8.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相传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为什么竟会招来杀身之祸?词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纯水又向故国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训练案1.阅读下面李煜不同时期的作品,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概括李煜的感情变化。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一斛珠》眷恋人生;《清平乐》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虞美人》厌倦人生。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当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一代武夫在四面楚歌中,用一曲《垓下歌》写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但是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中国古人向来对死看得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兵败乌江,项羽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他死得着实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