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导学案 (2)
《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1体悟词的语言和意境。
2进一步练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培养审美情趣,增强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体悟蕴含于简淡语言中的深沉情感2、鉴赏词作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A级)1、知识链接: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时年25岁,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是宋过的属国,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本是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向往渔夫那种“一壶酒,一竿身”的逍遥生活,向往佛教境界中超脱尘梦的解脱。
南唐灭亡后,他从一个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这种“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看到了李煜以纯真的悲情表现出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
2、熟读并背诵本词3、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诗句,尽量写得有诗意一点。
二、合作互学、质疑解难(B级)1、“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呢?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同学们分析此句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三、巩固检测(C级)比较《虞美人》与下面的《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创设情景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
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1、老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4、学生范读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6、齐读四、合作探究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好在哪里?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总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共同的,用情真切!正如法国诗人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它凭借着字字血泪这个特点打动了古往今来的读者。
而且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诗句,更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那么词人的一生都是在忧愁孤寂中度过的吗?同学们知道,他曾经做过十几年的国君,十几年里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感受他的情感变化。
《虞美人》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虞美人》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4-12 【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当堂背诵本词。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诗人的感情。
2、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阅读诗歌常用方法:(1)诵读涵咏;(2)知人论世;(3)入情入境。
【自主学习】1、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通俗一点就是填词必须按固定的词牌,一个词牌之下的所有的词都有固定的句数,且每个句子的字数也是确定的,且在押韵上也有固定的要求!如《蝶恋花》都是上下两片,每片5句,第一句和第四、五句均为7个字,而第二句是4个字,第三句5个字,每片30个字,每首词是60字。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2、作者简介李煜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3、字音虞()美人雕()栏玉砌()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二、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欣赏歌曲《虞美人》,课本第48页。
品读诗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合作探究】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2、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明确: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同学们赏析这一名句【拓展延伸】1、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2.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自学导航一、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二、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三、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虞美人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之《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3、通过诵读鉴赏,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1.“思、疑、释、练”课堂模式2.探究法、合作法、诵读法、背诵法【知识积累】(一)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
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
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
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
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南唐都城金陵被宋兵攻破,李煜投降,被送往卞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这首词作于南唐覆灭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首都东京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 虞美人第二课时导学案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虞美人第二课时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相见欢》广为流传。
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风回小院庭芜绿。
《虞美人》丰富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人的相关情况,知道其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理解“愁”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诵读词句,分析鉴赏,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体会本词艺术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知人论世,深刻地体会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1、提高词的鉴赏能力2、拓展、迁移、探究【知识链接】(一)词牌来源唐代教坊曲,因初咏项羽的宠妃虞姬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
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
(二)介绍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过了两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二)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课题:《虞美人》(二)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2、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难点: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部分学生笔记一、品读课文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补充: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以水喻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以草喻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以雨喻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以及符合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以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与生成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设计理念】整体性:明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学年目标与学段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但又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实效性:施教以法,贵在启导,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过程参与,注重学生学习投入的态度,课堂不是哗众取宠的热闹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探索诗词诵读课的方法,以及有效扭转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冲击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不良教学现状。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自主赏析中的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前面两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给了学生走进诗歌两种不同技能方法,所以明确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
不混淆选修和必修,选修课是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提升审美境界,与必修课比较起来,细讲和全讲显然是不行的,选修课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放开思路、发展个性,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从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看,这首词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所以诵读很重要。
从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看,它处在诗歌鉴赏学习的尾声阶段,也是前面两个单元方法技能的大验收,但“因气求声,涵咏诗韵”也是诗歌学习最易被忽视的鉴赏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诗歌多少总会有畏难和功利心理,期待老师给他鉴赏诗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诗歌的诵读需求。
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情感表达
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 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 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 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 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 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学价值
阐述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以及它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能力。
文化内涵
探讨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时光 的无情、生命的短暂、故国之思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 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1 2
李煜生平及南唐历史概述 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以及南唐的历史背景,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这首词的情感内 涵。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讲解、讨论、赏析等,但可进一 步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
后续教学与拓展
在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相 关诗词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
储备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目标与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 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 作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 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 学创作和评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 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 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 关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 色和情感表达。
虞美人导学案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个字?
活动三:当堂练习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被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乐府”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学习李煜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2、“又”则说明时光飞逝,囚禁后又过了一年,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3、“犹在”,依然在;“只是”表转折。表达了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课后拓展1、B 2、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从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课内探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品味诗句,品析“词眼”。
二、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句,品析“词眼”。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交流预习内容。
活动二:课堂探究
1、本首词作者运用了了哪几个意象?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的含义?
2、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阑玉砌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情感世界。
2、诵读词作,理解词意,把握词作的思想内涵。
3、赏析词作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作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如亡国之痛、思乡之情等。
(2)掌握词作中运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营造出的独特氛围。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作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词作的词句、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涵。
3、比较法:将本词与其他同类词作进行比较,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煜(937 年 8 月 15 日-978 年 8 月 13 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创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五、预习导航1、熟读词作,标注出生僻字的读音。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词意。
六、课堂探究1、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3)学生个别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2、词句理解(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中的“又东风”有何深意?(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句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情感把握(1)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词句中的?4、艺术特色赏析(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春花、秋月、东风、明月等,它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探讨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5、比较拓展(1)将李煜的《虞美人》与其他亡国之君的词作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虞美人》 导学案2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一、诵记描绘“愁”的名句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⒊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⒋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⒎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⒔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为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虞美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虞美人》导学案高二语文编者:谢翠媚【学习目标】1、反复吟咏这首词,争取背下来,体会词人的情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赏析,并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培育鉴赏力量。
【学习重点】1、品尝诗歌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词作的内容和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学问链接】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937—978),字重完,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 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屈服,被送往汴京,封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铺张,前期词作题材狭窄,主要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题遗山诗》〔清〕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3、作为红颜知己的李煜——性情中人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铺张。
二、关于虞美人的介绍1、人名一虞姬虞是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注:虞美人:词牌名。
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一、知识积累
1、每位同学以“走近李煜”为话题,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参考示例写一篇短文。
要求体现个性,即表达出个人对李煜的看法、理解、或对他作品的感受、
评价等。
注意:要突破人物介绍的框架,避免写成履历表时间为5分钟。
示例:
走近李煜
一面是亡国之君,一面是绝代才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竟传奇般地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李后主——李煜。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政”的君王,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词作,千古传诵不衰。
《虞美人》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李煜一生大起大落,从“万人之上”的帝王,瞬间沦为大宋阶下囚。
昔日的繁华已随时间长河而逝,那堂皇的皇宫依旧伫立,但江山已改。
走近李煜,感受的是一代才人“欲寄鳞游”的无奈;走近李煜,感受的是亡国之君“夜长人奈何”的悲凉。
2、基础词义:
了堪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砌,台阶。
雕绘的栏杆,玉石的台阶,这里指作者以前繁华的宫殿。
二、感受鉴赏
肯定栏质疑栏感悟栏赏读《虞美人》,探究“如何读出作者情感”,学习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第一组: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恰如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往往因一个词,作者情感便淋漓尽致地表达
出来体会关键词的意境,更接近作者的内心。
“春花秋月何时了”
面对春花秋月,世间美好的景象,作者却希望它早早了解,可见这亡国的愁恨
日夜折磨着他。
独自囚于楼中的孤寂与苦闷更在其中作用。
漫长的日子就在回忆
往事与愁闷中度过。
终以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爆发出作者心中堆积已久的愁苦
与绝望,所以“了”字读时声调下降,突出他的惆怅。
“小楼昨夜又东风”
用春花秋月,东风,描写了当时的辉煌景象。
让人不禁联想出一幅美好的宫廷
生活图。
然而一个“又”字却让人觉得这一切似乎太过多余,令人厌恶,令人想要舍弃
却无法舍弃.那种无奈,那种悲伤,那种凄凉悲壮的感情似乎要冲破作者的内心向全
世界宣泄出来,因此‘’又‘’读重音,表达出作者的无奈,痛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流字,道出愁的奥妙。
愁无形,正如一江春水流动在作者的心中一直冲击
着,抛不掉,忘不了。
流,把静的愁化作动,写出了愁思悠长,延绵不绝,将“流”字拉
长.渐弱来读,突出愁如江水难断的特点。
第二、三组(探究过程中观点相似,自主合为一组):
情境再现
我们组认为读好词的关键在于“情境再现”,只有想象出当时作者所处的情境,
才能最大化,最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进入了情景,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了
这首诗……
夜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夜空下开着一簇簇烂漫的春花。
一切都是那样
美好。
但那座小楼中的李煜,他正满眼哀愁的看着这似锦的世界。
回想起昔日的
江山,回想起故国生活的美好。
如今在这地狱般的禁地,看着人世间的春花秋月,
他哀叹着,哀自己衰落的国家,叹如今的物是人非。
肯定栏质疑栏感悟栏听,那个忧愁的声音,伴着琴箫哀伤的旋律,在花前月下响彻人心,哀转久
绝。
(在现有条件下简单设置情境:图片背景灯光变暗音乐伴奏)
第四组:景出情,情入心,心汇音
——赏读《虞美人》
《虞美人》这首词艺术价值之高,流传之广,众所周知,但怎样才能通过朗
读将其中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们常说,文字即是词人的情思,是作者的所思所感为词注入了灵魂。
那又是
何造就了作者的思与感?于是,我们对李煜这个人充满了好奇,我们也就不得
不研读作者的背景。
李煜——南唐后主,命运多桀。
前半生——纸醉金迷,沉醉花间;这样看来,
似乎他后半生的悲凉断肠或多或少成了注定。
即使跨越千年,在他已远去的今天,
这种争端与非议也从未销声。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前后生活的巨大落差无形中深
刻了李煜的思想,使他成为才华横溢的旷世才子,也使他的词具有一种似乎与生
俱来的荡气回肠,欲罢不能之感。
“文章憎命达”仿佛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正是这种常人无法拥有,更无法
承受的背景给予了李煜浓浓的亡国之思,故国之情,浓墨重彩地晕染在他的词中,
挥之不去。
于是,就如同杜甫眼中,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李煜眼中的景,也早
已不再是单纯的景,而是倾注了太多心血的主观感情的结晶。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正所谓景为表象,情是实质,于是研究词中之景
成了聆听李煜心声的一条不可错过的捷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彻悟其景,即是将
此情融于心,用心汇聚出作者心灵的最强音。
现在,让我们用心去完成李煜
贴合:
“春花秋月何时了”——恐怕故园此时又是漫山绚烂的春花了吧,枝枝蔓蔓间蝴
蝶翩跹;秋夜凉如水,月儿弯弯照九州。
似乎很美丽了吧,也确实有那么一刹那,
他的心中,声音里充满了陶醉;只不过刹那之后,只能拖着长长的音节,
仿佛那一辈子长度的无奈而深沉的质问:“何时了”,苍凉收场。
肯定栏质疑栏感悟栏“往事知多少”——往事,他居然还记得!葡萄美酒夜光杯,佳人眉目妙如
画,我们好像听到了他心中清清浅浅地、缠缠绵绵地、轻轻缈缈地如歌往事。
而
后,声音悠长而缓慢地荡漾开,在飘渺与无奈的“知多少”中默默祭奠过去。
“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再起,吹绿宫墙,可对于已成阶下囚的他来
讲,绿不绿“又”有何妨呢?那悲凉沉重的一声“又”呀,该承起一股怎样哀惋
飘忽的“春风”,将他的哀愁吹得跌跌起起。
……
具体的朗读赏析,我们组只想提供这些。
而且有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我们
也只需提供这些。
坦率地讲,作为李煜身后千年的后人,我们谁也不能完全贴合李煜的心境。
所以,无论采取揪字、斟字、炼字的方法小心研读,还是以泼墨似的大写意手法
来凝神浓情,都只是一种形式,是建立在融入作者感情基础上的有效形式。
如此,景出情,情入心,心汇音。
三、思考领悟
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这堂课的赏读体验,整理“感悟”栏,写一篇《赏读
<虞美人>心得》。
(写在周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