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完整优质版.doc

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完整优质版.doc

虞美人•能够通过赏析词作,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学习本词的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学会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连线作者李煜(一),字重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五代词人。

南唐国君。

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李煜工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擅填词。

他的词不用典,不雕饰,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真率、凝重洗练,拓展了词的领域,对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要词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探寻背爭《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后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公元年李煜作此词后,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哀伤之情,引起宋太宗的震怒,便将他毒死。

此词表现的正是作者的故国之恋。

•识字注音雕團玉网(ai)不塔回首(a)慝美人(u).字形辨认(\\(砌(砌墙),沏(沏茶),彻(彻底)))(\\(堪(不堪),勘(勘探)))(\\(恰(恰当),洽(洽谈)))(\\(阑(阑珊),澜(波澜),澜(澜言)))•—词多义知(\\(往事缈多少(动词,知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名词,知识)))•词类活用小楼昨夜又不尽(名词用作动词,吹进了东风)•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提示:“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属于自己。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的好。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提示:“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 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这句诗表达了词人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生活。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词风的转变。

2、体悟本词的情感,赏析本词运用的手法。

【问题情境】1、李煜简介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

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契丹,它求过了。

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在他过完41虽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此曲触怒了宋太宗,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诵读诗歌、背诵【我的疑问】备注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手法:比喻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成为阶下囚、亡国奴,失去尊严,失去自由、生存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快乐,所以见了美丽的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手法:以乐景衬哀情(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之《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3、通过诵读鉴赏,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1.“思、疑、释、练”课堂模式2.探究法、合作法、诵读法、背诵法【知识积累】(一)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

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

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

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

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南唐都城金陵被宋兵攻破,李煜投降,被送往卞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这首词作于南唐覆灭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首都东京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虞美人》教案(附导学案)

《虞美人》教案(附导学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学案(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课前预习】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说出“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歌”,以词为证,例词要朗读,感受解说要简明。

【教师补充归纳】:李煜为偏安一隅之一国主,晚年被俘。

他即位时,南唐形势岌岌可危,内外危机深化,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15年苟且偷安的生活,纵情生活,侈陈游宴,但这时他也感觉到无法摆脱的没落的命运,故其前期词在华艳温馨中时时流露出些许哀愁;而后期他在亡国的惨境中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李词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幼年到964年,他生活美满幸福,精神适意,物质方面备极奢华,其词华艳温馨,多写调情、幽会、惆怅、欢愉、清歌、曼舞,写对人生的眷念;二是964年至975年亡国被俘北迁,李煜痛失爱妻娇儿,国势日衰,其词由乐观变为悲观,黯淡萧索,顿感人生无常;三是975年至978年被害,囚徒生活使他备受艰辛与侮辱,其词歌咏孤独、梦和对人生的厌倦,使他的词有哀怨凄绝的“以血书”的特色,写出了士大夫们人人感到而苦于说不出的悲哀。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自主学习】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设想: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

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

“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教时设置:1教时第一教时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过程:一、导入(学习要求)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

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

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

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

“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

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

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3、自读4、赏析(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

(愁,亡国之愁。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会抓住诗词的意象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

【预习案】1.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2.初读作品的领悟(不少于50字,写在预习笔记上)3.有感情的朗读,准确地把我字音、停顿、逻辑重音、感情。

达到背诵。

4.理解词句内容,将词句翻译写在笔记上。

【学习案】一、内容结构探究梳理,概括出上下阕所写的内容。

二、思考题:(课前思考、不许提前作答)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3.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4.疑难问题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三、佳句赏析(诗词赏析能力培养重点,可事先查阅资料完成)要求及方法:紧紧抓住词句的意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赏析出词句的妙处、画面感和美感。

一定不要有词句翻译的影子。

1.按上面的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分组完成,三大组中每四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不少于100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讨论探究合作完成,口头表达出来)四、能力拓展训练穿越历史的云烟,思接千载,与李煜对话。

请你完成一段小练笔,题目:李煜,我想对你说……请将你真实的情感、劝谏、警示等最好用工整的排比句抒发出来。

李煜,那一年的乞巧(七夕)之日,你第一次睁开了你的眼睛。

你看到了什么?彤云似的轻纱,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亦或是貌美如花的宫女?你听到了什么?仙乐似的管弦,人们的欢笑抑或是父母如释重负的轻叹?无论是什么,我想那一定是极美的,美得让你的整个灵魂都浸染了那种诗情画意,没到若那是给你一支笔,你便能写出一场欢歌。

李煜,也许你曾享受过身为国主的荣华富贵,但这一切注定是个悲剧。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特别是掌握其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2. 分析《虞美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领会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3. 熟悉《虞美人》的演变历程,探究其文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文学流派的形成,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式。

(2) 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及作者屈原的生平。

(3) 分析《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形式和表现手法、唯美主义的特点。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文学分析等方式。

(4) 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谈论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获得学生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运用于《虞美人》的分析。

(3)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

(4)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准确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屈原的生平,明确《虞美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其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虞美人》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5. 讨论《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并通过文学分析和文艺鉴赏的方式深入领会。

6. 了解《虞美人》在文学和社会历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李清照以及其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及诗意。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 教材:诗歌所在单元。

3. 参考资料:有关《虞美人》的解析、评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 诵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虞美人》,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讲解关键词句。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是否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分析关键词句。

3.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是否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4. 学生的讨论交流: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2. 诗歌鉴赏:选取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及《虞美人》的背景。

九、拓展活动: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分享创作心得。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情感世界。

2、诵读词作,理解词意,把握词作的思想内涵。

3、赏析词作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作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如亡国之痛、思乡之情等。

(2)掌握词作中运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营造出的独特氛围。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作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词作的词句、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涵。

3、比较法:将本词与其他同类词作进行比较,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煜(937 年 8 月 15 日-978 年 8 月 13 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创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五、预习导航1、熟读词作,标注出生僻字的读音。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词意。

六、课堂探究1、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3)学生个别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2、词句理解(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中的“又东风”有何深意?(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句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情感把握(1)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词句中的?4、艺术特色赏析(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春花、秋月、东风、明月等,它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探讨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5、比较拓展(1)将李煜的《虞美人》与其他亡国之君的词作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虞美人【备课组】:高一语文【主备人】:钟海英【审核人】:顾美娟【备课时间】:2010-5-23 【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象意境。

【教学课时】:1 课时【知识积累】〖关于词〗1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 、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

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

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在58 字以内,中调在59-90 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 ;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 “三叠”“四叠”。

学术语为“片”或“阕” 。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虞美人》导学案高二语文编者:林正姿【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3、深刻地体会词人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情感。

【学习重点】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学习难点】深刻地体会词人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情感。

【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封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李煜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才养成他非常率真任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像贾宝玉的类型。

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没有心机,不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而成为一个无能昏庸的君主;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生活豪华奢侈,没有节制,而导致国破家亡。

也因为率真任性,所以,即使在亡国之后,他仍然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有所反省和节制。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封作违侯命,由国君降而为俘虏,穿戴白衣白帽,开始屈辱的后半生。

他曾经对旧日宫女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又对当时已成为宋臣的旧臣说:“悔不该错杀了潘佑、李平。

”潘佑、李平都是因为在南唐灭亡前向李煜直谏被杀。

当时这位旧臣听见后主在这种情景下还说这种话,吓得不敢吭声。

后来宋太宗问及,徐铉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李煜的话。

宋太宗听了,于是,对李煜有了猜忌之心,据说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公元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

后主,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写下了《虞美人》词。

也就在这个晚上,它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 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词中优美的语言,学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愁绪和感慨。

(2)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诗词的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词作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词——《虞美人》,感受词人李煜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

他在政治上无能,却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虞美人》是他在亡国后被囚禁时所作,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四)文本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这句词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们结束?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东风”这一意象有何寓意?(2)“不堪回首”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雕栏玉砌”和“朱颜”分别指代什么?(2)这句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这一句是如何将抽象的“愁”具体化的?(2)这种比喻手法有何妙处?(五)艺术特色1、以景抒情词中通过描绘春花秋月、东风、明月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2、对比手法今昔对比,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突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3、比喻精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愁之多。

(六)课堂讨论1、李煜的愁仅仅是因为亡国之痛吗?2、这首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七)总结归纳通过对《虞美人》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

李煜《虞美人》导学案关键信息:1、导学案的适用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学案的学习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虞美人》的重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虞美人》的难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导学案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学习目标111 了解李煜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准确诵读并背诵《虞美人》,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113 品味词中意象,理解词人的情感内涵。

114 掌握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12 重点内容121 词中情感的细腻表达,如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22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3 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

13 难点内容131 理解李煜复杂深沉的情感,体会其作为亡国之君的特殊心境。

132 分析词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如比喻、对比等。

133 探讨词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14 学习方法141 自主预习141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

1412 初读《虞美人》,标注出生字词,初步理解词义。

142 课堂学习1421 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142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423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老师的分析思路。

143 课后复习1431 背诵《虞美人》,巩固记忆。

1432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1433 拓展阅读李煜的其他词作,加深对其创作风格的理解。

15 学习成果评估151 课堂表现1511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虞美人的基本信息和特点。

2. 掌握虞美人的栽培与养护技巧。

3. 了解虞美人在历史中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含义。

二、导学内容1. 虞美人的基本信息虞美人,学名为罂粟科虞美人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

其花朵呈现鲜艳的红色或粉色,花瓣薄而脆弱,花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

虞美人又被称为“东方玫瑰”,是传统园艺中备受喜爱的观赏植物之一。

2. 虞美人的特点虞美人是一种生长较快的多年生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植株高度较低,一般在30-60厘米之间。

- 叶片呈羽状复叶,绿色且较为细长。

- 花朵较大,花瓣呈现红色或粉色,花形美丽。

- 花期较短,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持续几周。

3. 虞美人的栽培与养护技巧虞美人作为观赏植物,需要一定的栽培和养护技巧:- 生态环境: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寒性较强,但在高温季节需要避免暴晒。

- 土壤要求:喜欢肥沃、疏松、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最适宜。

- 浇水管理:夏季高温期间要保持良好的湿润,但避免水渍过多,以免引发病害。

- 施肥注意:虞美人生长期需要适当的施肥,但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植株过旺而减少花朵数量。

- 疾病防治:注意预防虞美人的常见病虫害,如蚜虫、黑斑病等,可以采用环保的农药进行防治。

4. 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含义虞美人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象征美丽:虞美人的花朵美丽绚丽,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并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象征烈士:虞美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虞姬以自焚抗争为国家作出牺牲并成为烈士,因此虞美人也被赋予了英勇的象征意义。

- 象征爱情和悲剧:虞美人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象征爱情和悲剧的形象,其美丽而短暂的花期正好符合了这种悲剧性的象征。

三、导学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虞美人的基本信息和特点,掌握了虞美人的栽培与养护技巧,并了解了虞美人在历史中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导学案编制人:曹厚余审核人:莫兰文【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四、朗读:首先要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

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

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次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五、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第二课时【探究案】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群学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解说: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7.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在何处?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

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可联想)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8.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相传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为什么竟会招来杀身之祸?词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纯水又向故国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训练案1.阅读下面李煜不同时期的作品,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概括李煜的感情变化。

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明确: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一斛珠》眷恋人生;《清平乐》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虞美人》厌倦人生。

2.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当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一代武夫在四面楚歌中,用一曲《垓下歌》写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但是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中国古人向来对死看得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兵败乌江,项羽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他死得着实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王候的遗书,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但是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

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

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渊明一类自由自在的隐士。

3.不改变原意,把这首词译成一首白话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留恋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