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的建议。

该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营,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 背景介绍峡口水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该水库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调节和防洪,并为周边地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

由于水库大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十分重要。

3. 安全评价方法本次安全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3.1 调研和实地考察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现场调研和实地考察,收集大坝的基本信息、施工和维护记录等,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实际情况有了解。

3.2 案例研究借鉴其他类似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案例研究,分析已发生的事故和故障原因,以提供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评估依据。

3.3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整理,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3.4 专家咨询请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参与评价报告的编写,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大坝安全评价结果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评价结果:4.1 结构完整性评估根据大坝的结构体系和历史维护记录,峡口水库大坝的结构完整性评估为良好。

大坝的主要结构元素均处于良好状态,没有发现重大损伤或结构缺陷。

4.2 抗洪能力评估经过洪水模拟和计算,峡口水库大坝具备良好的抗洪能力。

即使遭受100年一遇的洪水,大坝也能保持稳定。

4.3 安全运行评估对大坝的日常运行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峡口水库大坝的日常运行安全评估为良好。

水库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运行稳定可靠。

4.4 管理措施评估针对大坝管理措施的评估,峡口水库的管理措施良好。

大坝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保障了大坝的安全性。

5. 安全评价报告总结综合以上结果,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总体良好。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以下建议需要被采纳:•加强对大坝周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大坝巡视,及时处理并修复发现的任何结构缺陷或损伤;•继续改进大坝管理措施,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抗洪能力的计算和验证,保证大坝的洪水安全度。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工程概况XX水库地处XX市XX区XX镇XX村河段,距XX镇3km,距XX区约6.5km,有简易公路直达坝址。

XX水库属湘江水系,位于XX一支流上游。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2km2,干流长0.8km,干流平均坡降6‰。

水库正常蓄水位250.25m,正常库容23×104m3,总库容29.32×104m3(本次复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

XX水库灌溉面积1200亩。

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52.33m,坝顶轴线总长90.0m,坝顶宽3.6m,最大坝高16.7m。

上游坝坡设有一级平台,平台高程245.4m,坝坡坡比:坝脚至一级平台1:3.35,一级平台至坝顶1:2.66;下游坝坡设有二级平台,一级平台高程246.8m,二级平台高程241.9m,坝脚至二级平台坡比1:7.5,为排水棱体,二级平台至一级平台边坡坡比1:2.15,一级平台至坝顶边坡坡比1:2.36,内外无护坡。

溢洪道位于右坝肩,为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250.25m,溢流前缘净宽3.0m,下游无消能设施。

灌溉输水设施位于左坝端,由输水卧管和涵管组成。

卧管为浆砌石结构,全长40m,直径Φ=1.0m,共有7个孔口直径为0.25m的放水孔,由铸铁翻板闸门控制放水。

涵管为浆砌块石圆形涵,直径为0.5m,全长75m,进口底板高程240.03m,出口底板高程237.44m,设计灌溉流量0.1m3/s。

水库自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保安、灌溉、养殖等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现场安全检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XX水库于1958年开工, 1959年竣工并投入运行。

由于工程是当地数千村民集体填筑而成,属于非专业队伍施工。

施工队伍庞大,又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因此大坝填筑时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存在坝基清基不彻底、坝体填筑碾压欠密实等施工缺陷。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进行了评价分析。

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安全性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评价报告将从水库大坝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以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性。

2. 水库大坝概况2.1 项目背景某某水库大坝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是该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

该水库主要用于水源供应、洪水调节和灌溉等功能。

2.2 设计和建设情况水库大坝采用XXX设计方案,主要由XXX材料构建而成。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2.3 运行和维护情况水库大坝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

定期检查和维护大坝结构,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对大坝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

3. 安全评价分析3.1 检查大坝结构对水库大坝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包括大坝的坝体、坝基、坝肩、坝顶等部位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抗震等性能。

3.2 监测数据分析分析水库大坝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包括水位、渗流量、地震动等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大坝运行期间的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3 安全风险评估综合以上信息,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及其对大坝安全性的影响。

3.4 安全问题和改进措施基于安全评价的结果和风险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问题和改进措施。

包括加强大坝结构的维护和修复、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4. 结论本报告对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

通过加强大坝结构的维护和监测系统的完善,可确保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

5. 参考文献•[1] 某某水利工程设计规范•[2] 某某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细则•[3] XXX地震监测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区XX 镇孟津村境内,大坝位于XX 河流域右岸,地理坐标:东经…,北纬…,水库枢纽距XX 城区36km,距XX 镇0.5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55km,河床比降15.76‰,集雨面积8.35 km2 。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5m,坝长130m。

水库总库容153.5 万m3 ,有正常蓄水库容137 万m3 ,死库容15 万m3 。

设计灌面2991 亩,实有灌面2991 亩。

XX 水库承担着XX 、XX 等重要集镇及绵梓公路的汛期安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份组成。

1.1.1 大坝XX 水库始建于1970 年9 月,1973 年春再次加高大坝5 米,同年建成。

XX 水库由当时XX 市县水电局进行勘测规划,坝址选于陡林湾石河堰处,该段河身狭长,水源丰富。

坝基长80m,设核心齿槽3 个,用黄泥夯实。

大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土,鸡公车转运等,坝体采用东方红75 马力履带拖拉机碾村,分层碾压土料厚度均控制在0.2m 以内,碾压三次,局采用人工夯实,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大坝最终规模达到17m。

XX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506.8m,最大坝高17m ,坝顶宽2.5 m,坝顶轴线长130m 。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 2.08 、1:2.03,坡面为干砌石护坡;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68、1 :3.1、1 :5.0 、1 :2.83、1 :1.5,坡面为干砌石护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进口为开敞式正槽形式,堰顶高程502.8m,堰顶净宽24 米,最大下泄流量288m3/s。

溢洪道于水库建成初期1971 年宽14m,1973 年进行扩建到18m,1974 年夏又扩建一孔,增加到20m,1982 年,经洪水复核,溢洪道仍未达到要求,1984 年再次扩宽溢洪道到30 米。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一、前言水库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障水源供应、防洪排涝、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评估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以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为主题,提供一个范本供参考。

二、综合评价目标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大坝迄今为止的运行情况、结构状况、设计规范符合情况等各方面内容,从而确定水库大坝目前的安全状态,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综合评价内容1. 坝址选择评价:评估坝址的地质地貌特征、地震状况、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分析坝址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2. 大坝设计评价:评估大坝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坝体的稳定性、抗震性能、渗流控制等方面。

3. 施工过程评价:评估大坝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土石方的压实密度、混凝土的质量等方面。

4. 监测数据评价:评估大坝的监测数据是否连续、准确,是否能够反映大坝的变形、渗流等情况。

5. 运行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运行管理是否规范,包括溢洪道、坝体检查、泄洪操作等方面。

6. 维修养护评价:评估大坝的维修养护状况,包括大坝的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

7. 突发事件应急评估:评估大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洪水、地震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8. 安全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

四、综合评价方法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 实地调查:深入大坝现场,对大坝的各项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现场数据。

2. 文件资料分析:收集和分析大坝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了解大坝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数据。

3. 数学建模和仿真:利用数学建模和仿真软件,对大坝的结构和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结构设计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考虑了当地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等因素,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2. 安全监测水库大坝配备了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定期检修水库大坝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了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整体安全风险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和定期检修情况,整体安全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设施的长期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以提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水库大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构,其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必须全面细致,包括对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定期检修和整体安全风险的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对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进行评估。

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同时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此次安全评价中,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水库大坝结构设计的详细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其次,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设备了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多种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库大坝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此次评价中,我们对这些监测系统进行了检查和测试,结果显示监测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实时监控需求。

第三,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确保设施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合格,设施保持良好的状态。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录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2 ⼯程概况2 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坝2.2 溢洪道2.3 输⽔洞2.4 ⾦属结构2.3 结论3⼯程质量评价3.1⼯程地质及⽔⽂地质条件评价3.2 ⼯程施⼯质量评价3.3⼯程质量检测3.4⼯程质量评价结论4 ⼤坝运⾏管理评价4.1⽔库⼤坝的管理机构、体制及规章制度4.2⼤坝运⾏4.3⼤坝维修4.4⼤坝安全监测5 防洪标准复核5.1设计洪⽔复核5.2调洪演算5.3⽔库抗洪能⼒复核6 ⼤坝结构安全评价6.1⼟坝结构安全评价6.2其他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6.3结论7 渗流安全评价7.1现场检查情况、观测资料分析7.2基本资料分析7.3渗透变形型式判别7.4渗透流量及渗透坡降计算7.5渗流安全综合评价8 抗震安全评价8.1地质构造稳定性8.2地震烈度8.3地震安全评价9 ⾦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全评价9.1输⽔洞钢闸门9.2启闭设备9.3安全评价结论10.1⼤坝安全综合评价10.2建议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1.1⼯作安排和进度**⽔库始建于1958年,限于当时的条件,⼯程的设计施⼯都极不完善,后虽经⼀系列⼯程补救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库46年来,因为坝基渗漏严重和防洪标准偏低等原因,⽔库长期被列为病险库。

省、市、县有关部门对该⽔库的病险状态⼀直极为关注,⽔库管理部门也积极要求将⽔库列⼊除险加固⼯程项⽬,以便尽早结束⽔库病险状态,转⼊正常运⾏。

2003年7⽉**⽔库管理处委托**市⽔利勘测设计处、**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共同完成《**县**⽔库⼤坝安全鉴定报告》。

2003年7⽉20⽇~2003年8⽉13⽇,两受委托单位分别进⾏现场踏勘、检查、取样试验等⼯作。

2003年10⽉**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完成**⽔库⼯程质量检测报告。

2004年1⽉5⽇~1⽉15⽇**市⽔利勘测设计处进⾏⽔库淤积测量。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5 防洪标准复核 ...............................................14 1.5.1 设计洪水复核..........................................14 1.5.2 调洪演算..............................................14 1.5.3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复核..................................15 1.5.4 大...........15 1.5.5 溢洪道控制段导墙顶部高程复核..........................15 1.5.6 结论..................................................15
1.7 渗流安全评价 ...............................................17 1.7.1 大坝渗流安全评价......................................17 1.7.2 结论..................................................17
1.9 结论和建议 .................................................19 2 工程质量评价.....................................................21
1
**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
2.1 概述 .......................................................21 2.1.1 工程概述..............................................21 2.1.2 工程地质勘察..........................................23

安装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安装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安装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结论:1. 水库大坝的结构和设施整体上看起来良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或损坏迹象。

2. 在对大坝进行的技术评估中,没有发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或隐患。

3. 管理层对大坝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建议:1. 基于我们的观察和评估,建议管理层加强对大坝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大坝的各项设施和结构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 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测系统,对大坝的变形、裂缝以及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 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大坝存在安全问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确保人和财产的安全。

4. 由于大坝的使用寿命不断增长,建议定期进行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确保大坝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需要得到持续的重视和加强,希望我们的评估和建议能够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在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首先,对于大坝的监测系统,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监测设备,但仍存在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投入资源,完善监测系统,确保大坝的各项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大坝的安全状况。

同时,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大坝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对水库大坝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尽管有一定的维护和管理措施,但存在一些管理细节上的不规范,例如在巡查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疏漏,对一些隐患或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对于大坝的日常管理,管理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了解维护和巡查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保障大坝的日常运行和安全。

此外,对于大坝的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理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演练和应急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不够清晰、人员配备和装备可能不够充足等。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 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经过对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1. 结构完整性良好,无明显裂缝和变形。

2. 水库周围的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3. 大坝管理和监测系统完善,对大坝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和维护。

4. 大坝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设施完备。

二、安全评估细节1. 结构健康状况评估大坝的表面和内部没有发现明显的裂缝和变形,局部细微开裂。

结构材料的老化程度较轻,仍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大坝的疲劳损伤程度较低,符合工程使用期限要求。

2. 地质稳定性评估水库周围的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无明显的滑坡和塌方迹象。

周边环境中无水土流失和岩屑堆积的情况,地质条件较为理想。

3. 监测预警系统评估大坝监测系统覆盖面广,监控指标齐全。

大坝各项监测数据连续稳定,未出现异常情况。

监测系统的报警响应和处置措施完善,预警效果良好。

4. 设计和施工质量评估大坝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基础设施齐全,安全设施齐备,符合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要求。

三、安全管理建议虽然目前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良好,但为了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仍需要采取以下安全管理建议:1. 加强定期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小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特别是在降雨季节和冬季寒冻期,需加强巡视频率。

2. 持续加强大坝周边环境监测,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做好溃坝风险的防范工作。

3. 加强大坝监测系统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提高预警效果。

4.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处置。

综上所述,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良好,但仍需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五、社会影响评估除了大坝本身的安全性评估外,还需考虑水库大坝对社会的影响。

因为一旦发生大坝失事,可能会对周边地区造成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需要对大坝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1. 影响范围评估某水库大坝的溃坝可能会对下游沿岸地区造成水灾和洪水侵袭。

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某大坝进行安全评价的综合分析和总结。

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是保障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本报告通过对大坝的结构、功能、监测数据以及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大坝的安全改善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2. 大坝概述2.1 大坝位置及用途该大坝位于某地区河流上,主要用于水库蓄水、发电、灌溉以及防洪等多种功能。

其设计目的是满足区域水资源利用需求,同时保障周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2.2 大坝结构和特点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宽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大坝主题部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而尾水渠和泄洪底床等部位则使用了抗冲刷材料。

3. 大坝安全评价方法3.1 结构安全评价通过对大坝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评估其在正常和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结合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反滑稳定系数、抗倾覆能力、渗流状态等参数,对大坝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

3.2 功能安全评价从大坝的多功能性出发,对其水库调度、发电效率、灌溉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实地观察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判断大坝在不同功能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监测数据分析根据大坝周边的监测设备所获得的数据,对大坝的变形、渗流、地震响应等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趋势和波动性进行评判,判断大坝的安全性和变化趋势。

3.4 现场实地考察通过对大坝周边环境、水位、附近村庄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大坝的外部因素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同时检查大坝的巡视记录、维护情况,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4. 安全评价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对大坝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对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识别,并提出改善措施和管理建议。

4.1 结构安全评价结果根据力学分析和监测数据,大坝的坝基稳定性较好,但部分坝段存在一定的滑坡风险。

建议加强滑坡预警和监测措施,确保大坝的整体稳定性。

4.2 功能安全评价结果大坝在水库调度和发电方面表现良好,但在防洪和灌溉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一、概述水库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对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对XXX水库大坝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估,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工程管理者制定安全维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信息1. 工程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地区,主要任务为防洪、供水和农田灌溉。

大坝为XXX型式,采用XXX材料,设计高度XXX米,顶宽XXX米,坝顶长XXX米。

2. 工程年限XXX水库大坝于XXXX年开始修建,于XXXX年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已运行XX年。

三、评估内容本次大坝安全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1. 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估- 考察大坝的设计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测量大坝的沉降情况,排除大坝变形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评估大坝各部位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2. 大坝材料评估- 对大坝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大坝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参数,验证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大坝技术状况评估- 评估大坝坝体、坝基等部位是否存在渗漏、渗水等问题,以及方案的有效性;- 检测大坝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预警系统有效,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大坝环境评估- 评估大坝周边环境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分析大坝水质变化情况,评估其对大坝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四、评估结果通过对XXX水库大坝的全面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 大坝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和变形现象,但尚未达到危险程度,修复和加固措施可以解决现有问题;2. 使用的大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各材料承载能力满足设计需求;3. 大坝技术系统运行正常,监测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4. 大坝环境条件变化对大坝结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五、安全维护建议基于评估结果,针对XXX水库大坝的安全性维护,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大坝结构的定期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2. 实施大坝修复和加固计划,保证大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定期维护和校准大坝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 继续做好大坝周边环境监测,及时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2)精选全文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2)精选全文
1、坝基、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触面无错动、挤压、开裂等异常情况,坝基、坝肩变形稳定。由于生态放水直接冲刷,左坝肩高程XXm以下拱脚、岸坡岩体有明显水流;两坝肩其余部位拱脚、下游岸坡岩体未发现明显水流;两坝肩无异常渗流。
2、大坝形体较平顺,砌筑完整,无明显裂缝,勾缝基本完整。下游面高程XX m以上坝面干燥,高程XX m以下坝面受生态放水和溢流堰过水影响较湿润,下游面渗水渗浆以零星的点状渗漏为主。目前大坝下游面渗湿对大坝安全影响不大。
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原设计洪水标准为XX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XX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正常蓄水位XX(黄零,下同),相应库容XX万m3,调节库容XX万m3,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死水位XXm,相应库容XX万m3;原设计洪水位XXm,校核洪水位XXm,总库容XX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渗流安全评价
1、坝基按设计要求开挖,建基面岩体以弱~微风化为主,地质构造较简单,对局部存在的地质缺陷进行了相应工程措施处理,处理后无不稳定的渗流薄弱带。坝基岩体进行了固结、帷幕灌浆处理,施工质量经检查验收合格。现场检查,坝基及坝体与基岩接触面无异常渗漏,坝基渗流稳定。
2、左岸坝肩山体雄厚,右岸坝肩山体稍显单薄。坝基及坝肩岩体岩性致密坚硬,岩体较完整~完整性差,局部地质缺陷按设计要求处理后无渗流不稳定薄弱带。岩体以弱~微透水为主,坝基及两岸帷幕灌浆成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根据现场查勘,两岸坝肩及下游一定范围未见明显出水点,坝肩无绕坝渗流安全问题。
引水系统进水口布置于大坝XX,距坝头约XX处,采用XX式布置,由XXX、XXX、XXX等组成。进水口底板高程XXm,中心高程XXm;喇叭口前缘布置XXX拦污栅,拦污栅孔口尺寸为X×Xm(宽×高),拦污栅检修平台高程XXm。闸门井设一道XXX闸门,孔口尺X5m×Xm(宽×高),闸门采用XXX启闭,检修平台高程XXm,启闭平台高程XXm。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简介某某水库大坝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是一座由土石质料建造的重力坝。

该大坝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当地灌溉以及供水需求而建造。

近年来,由于降雨增多和水库存储量不断增加,该大坝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对该大坝进行了安全评价,旨在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指导其日常管理和改进。

2. 建筑概况该大坝是一座重力坝,总长度为800米,最大高度为30米,坝顶宽度为8米。

大坝是由黄土和砂石混合所组成的,未筑墙,坝顶覆盖混凝土板。

大坝下部有泄洪道,旁边建有水电站。

大坝依山而建,与山体形成一定的夹角,坝体下部基础深度约为12米,整坝共分11段。

大坝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有着30年历史,未发现大规模坍塌及死亡事故。

3. 安全评价指标本报告的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坝体稳定性:通过分析坝体结构和地基情况,评估大坝的稳定性以及发生坝顶滑移和坝体破坏的概率。

2.水压试验:对大坝坝底水压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抗渗能力和承压能力。

3.结构强度:通过分析大坝的内部结构和材料,评估大坝的整体强度。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

4. 评价结果通过对该大坝进行安全评价,得出以下:1.大坝整体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明显的滑移或翻坍现象。

但由于该大坝建造时长已达30年,未来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2.经过水压试验,大坝底部的抗渗能力和承压能力均较好,没有漏水现象。

但对于突发强降雨的情况,大坝的承压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3.大坝内部结构完整,在监测期间内,未发现南北高边坝顶裂缝和缘石之间、连接墙铅垂缝及拱墙伸缩缝超差,并达到设计要求。

4.针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议在日常水库管理中加强应急演练,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5.,某某水库大坝整体上考虑到营运近30年,稳定性表现良好。

但仍需要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坝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一 XX水库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
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
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 一遇洪水设
计,100 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 一遇,校核标准为100 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
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
2工程建设情况
2.1 建设经过
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

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大坝封孔蓄水, 1983年12月27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1985年9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

坝后式电站位于14坝段下游,装有二台2MW和一台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70万kW·h。

电站于1982年1月开始动工,1983年1月投入试运行,1984年4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

2.2 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
(1)拦河坝坝型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76.5m,坝顶高程93.0m,坝顶长
317m,坝顶宽 6.0m,分18个坝段。

6、7、8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81.0m,设六扇宽8.0m,高10.5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鼻坎挑流消能。

9坝段有宽3.0m,高5.5~6.13m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43.0m,洞长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221m3/s,挑流鼻坎消能。

14号坝段设有直径Φ3.5m 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高程44.0m,进口处设有四道4m×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检修平板钢闸门。

7坝段~15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用”斜缝不灌浆”型式。

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2。

(2)XX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

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 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

节理主要有N70ºE、SE∠80º和N20ºW、NE∠80º两组,与坝轴线呈35º~55º交角。

2.3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砼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0.2mm,缝长大于5m 的裂缝129条。

(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

(3)6坝段和7坝段、9坝段和10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

(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脱胶问题。

3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
1 拦河大坝
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未发现较大裂缝和渗水,坝体基本平整,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现明显渗漏。

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缩缝开合正常。

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砼骨料裸露;坝顶建筑物破旧,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碎脱落,坝顶照明灯杆歪斜。

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15~16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

2 坝体廊道
经坝体廊道检查,发现有二十多条裂缝,多发生于廊道拱顶,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

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

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

3 溢洪闸
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

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

4 泄洪放空洞
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阻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

泄洪放空洞工作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