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历史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A.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 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 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 . (2018 •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 年10040.359.71957 年10023.676.4A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大跃进”运动开始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项错误;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 1953 —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十九)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十九)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十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综合检测(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入朝前夕,枪支型号众多子弹不能通用的中国军队各单位紧急“互相换枪”,如第38军基本使用日式步枪,第40军主要使用缴获的美制步枪。

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把以往各地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的弹药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重工业的落后B.解放军的优异战绩C.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D.军队装备急需标准化解析:选A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军队武器弹药大多是通过战争缴获可以看出,中国当时重工业落后,导致军事工业缺乏发展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项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从材料反映的信息看,军队装备并非只是急需标准化,而是要实现国产化,排除D项。

2.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

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棉纱361.8万吨500万吨138 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 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 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 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解析:选C 材料只反映出轻工业部门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没有体现出轻工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表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与“左”倾冒进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3.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如图见证了(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D.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解析:选A 由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信息来看,材料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由“一九五六年”可知,材料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生产经营由合作社决定,排除C.D两项。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课题二十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课题二十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doc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4)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课题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1949~1952年)(1)背景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措施①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打击投机商人。

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农村: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3)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1)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2)任务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注]“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调整的目的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含答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B.C.D.解析解答时应紧扣题干关键信息“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

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

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

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A2.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A.B.C.D.解析从材料时间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都是主要成分,只能称新民主主义经济。

A项旧民主主义时期是1840年~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

C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公有制为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只是指合作社经济,可以排除。

故选B项。

答案 B3.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A.1946 1949B.1952 1956C.1966 1976D.1978 198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课题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课题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2.“ 一五 ” 计划 (1953 ~1957 年 ) (1) 条件: 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2) 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 特点: 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4) 成 就 :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等先后建成投产。
史料二 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
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
(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 ),在五年计
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 177 亿元,而 1956 年这一年就增加了 139 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
发展, 1956 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 586 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 1957 年的指标②。
(5)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基础 。
[注 ] “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的目的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
性,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辩 ]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它属于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完成使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
150 万吨,而 1956 年就增加了 161 万吨。……
此外,如电力、煤 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 1956 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
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③。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2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2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高考预测)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解析:选A。

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均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沈阳模拟)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A.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一五”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中除了轻工业发展,重工业更是取得显著提升,故B项正确。

3.(2019·乌鲁木齐模拟)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

”“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解析:选B。

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成分优势地位的加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

4.(2019·厦门质检)195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B.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公有制尚未占据主导地位D.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B。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

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18·高考全国卷Ⅰ,T31)右图是1953年的Array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知识定位】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以漫画形式深入考查了“一五”计划。

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D项正确。

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

【答案】D(2018·高考全国卷Ⅱ,T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知识定位】 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以漫画形式深入考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 项正确。

A 、C 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 项。

【答案】 B■练真题———————————————————1.(2016·高考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中国 第28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2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中国 第28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2

第28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线索1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线索2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内容: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兴办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2)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主要矛盾: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八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24讲
真题体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3-
考向一 “一五”计划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1.(2018课标全国Ⅰ,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 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 我国( )
关闭
第24讲
真题体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6-
名师点评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 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 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过度重视往往会造成 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是轻工业出现问题。 这两个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最后导致了苏联解体。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考向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特点与成就 6.(2018课标全国Ⅱ,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 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 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漫画中的两把尺子,一把量布做新
第八单元
第24讲
真题体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7-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60年,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对混乱的国民经济进 行恢复调整和全面整顿。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重庆调研)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可知,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党依旧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这执行的依旧是一条新民主主义的路线,故B项正确。

答案:B2.(2019·大连模拟)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

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 19.2% 7.6% 7.2% A.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C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9·肇庆模拟)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

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

这表明()A.经济建设受到外交的影响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国家经济形势好转D.经济建设开始出现“左”倾错误解析:“一五”计划时期建设得到苏联的大量援助,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才逐步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仍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根据苏联的援助,预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配选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配选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腾讯网发起的《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2.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

“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

“铁饭碗”形成于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3.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比重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 1.5% 0.7% 6.9% 71.8% 1956年32.2% 53.49% 7.3% 0 7.1%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4.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2011·南京模拟)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 A.新中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爆发6.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提倡玉米运动C.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D.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7.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7年43.3% 31.2% 25.5% 1960年21.8% 26.1% 52.1%A.B.农业生产大幅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8.“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1 第2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1 第2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 “大跃进”运动 (1)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时间:1958 年。 (3)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4)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
客观经济规律 。 望,但是忽视了______________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 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时间:1958 年。 (3)内容: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 (4)评价: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全 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 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 的恢复工作。 4.意义: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 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 年) 1. “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社会主义 改造。 ______________ 工业化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
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内容
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农业: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历史概念】 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 1958 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 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产 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 的一次严重失误。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 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

2020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对点练: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2020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对点练: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
1953—1957 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
中国
工业生产指数 18.0
钢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31.7 25.2 14.4
21.6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7.8
9.1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 , 拟定一个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
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B. 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7.(2019 ·皖南八校联考 )1956 年, 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
包工包产”的办法。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
一半 , 这些措施意在 ( )
A. 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 B. 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C. 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 D.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8. 读 1952 年与 1957 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 ,1957 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
第一产业从 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 业人员比例
1957 年 23 771
81.23%
9.01%
1958 年 26 660
58.23%
26.60%
1959 年 26 173
62.17%
20.64%
1960 年 1961 年
25 882 25 590
65.75% 77.17%
15.89% 11.16%
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
参考答案 1-12 :DBACA AABAB DA 13. 答案 :(1) 特点 : 国家高度重视 , 着手比较早 ; 不断修改完善 ; 边制订边实施 ; 得到苏联 的帮助。 (6 分) 原因 : 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 经验不足 ; 相同的社会 制度和意识形态 ; 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 (7 分)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 , 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 发展轻工 业和农业 , 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 , 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12 分) 14. 答案 : 示例 :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答案解析

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解析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二)第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二)第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波折一、单项选择题1.从建国到 1956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向是A. 由经济残缺到公民经济的恢复B. 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成立社会主义经济C. 由计划经济体系到市场经济体系D. 由农业国到工业国2.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此刻搞厂简单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此刻不一样了,销售有百货企业,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俭,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应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归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白手起家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增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达成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年lO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 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换了农民踊跃性C. 出现了乡村城镇化趋向D.损坏了乡村生产力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人们往常依据文件资料研究历史,此刻以口述回想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悄盛行。

4.在“口述历史”的研究中,历史学家以前为“如何的人材能成为被访谈者”而争辩。

就研究上海知青问题来说,哪些人是适合的访谈对象①上海老知青②原市政府负责人③老邻居邻居④插队地域的农民A. 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以下最适适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 红军战士长征日志B.解放早期的粮价颠簸状况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文革期间的公众生活状况6.中国在 1952 年和 1962 年两个年度,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样点是A. 处于恢复和发展期间B.遭受严重的自然灾祸C. 经济发展基本处于阻滞状态D. 早期有问题,后期渐渐纠正7.以下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示当时中国还没有进入改革开放期间A.身份证、个体户、挪动电话、豪华住所区B.银行卡、个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行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饰热、流行衣饰8.我国的“二五计划”对计划达成时(1962 年)的粮食、棉花、钢铁产量提出了预约目标。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模块2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模块2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凯歌进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

(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

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1)条件(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以工业化为核心,三大改造为两翼);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

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再结合题干信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知,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故A项正确;改善工人生产条件与题干“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与1949年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

2.(2018·北京朝阳模拟)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全国大约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同时()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B.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其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开始于1953年,C项应为“一五"计划的完成,D 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均晚于题干中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1952年",排除.3.(2018·江苏泰州中学质检)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

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责权明确的促进B.市场经济的刺激C.生产关系的变革D.公私合营的激励答案C解析A项应为开始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项中的“市场经济”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54年”,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可知此应为建国初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项正确;D项应为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中的信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不符,排除.4.(2018·甘肃师大附中期末)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解析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4.(2017·宁夏银川调研)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是()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B5.(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 1.5% 0.7% 71.8% 6.9% 1956年32.2% 53.4% 7.3% 7.1% 接近0%C.新民主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从图表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1956年已经接近0%,故A、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与问题“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不符,故C项错误;从图表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最多,这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6.(2016·山西太原模拟)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

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解析宣传画中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追求高速度,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故A 项错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大跃进”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7.(2017·江西南昌模拟)“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____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歌谣空白处应该是()A.农业改造B.“大包干”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解析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

答案 D8.(2017·山东临沂模拟)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

这一决议()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实际的,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快速推进暴露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9.(2017·广东深圳模拟)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解析为调整“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济,1960年贯彻“八字方针”,与材料中“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10.(2017·山东烟台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

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解析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可知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

答案 A11.(2017·湖南益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C.以阶级斗争为纲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析“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口号,题干展示的是1950~1965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1957~1962年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年之间则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B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1976年发行的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邮票。

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文革”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有限B.“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C.“文革”时期调整、整顿初见成效D.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解析“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对经济发展不利,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一定成就,并未说明“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故B项错误;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76年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辽宁大连统测)(25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年1960年1962年1965年钢产量535 1 866 667 1 223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

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15分)(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进行判断;第二小问,迁移所学知识解答。

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4.(2016·河南郑州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2分)解析可从工业布局方面提取信息:根据图一中“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等工厂分布情况提取信息,结合造成这样分布的原因进行说明;根据图二中相关工厂的分布情况来提取新中国时期的工业布局信息,结合造成这一布局的原因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