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工作复习资料整理

农村社会工作复习资料整理

农村社会工作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项为了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专业工作。

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解决农民群众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困境。

为了加深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一个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复习资料整理。

一、农村社会工作概述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和干预活动,以提升农民生活素质、促进农村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者帮助农村社区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促进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福利。

2. 农村社会治理:社会工作者参与和协助农村社会治理,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 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提供农村居民的福利服务,如老年人护理、儿童保护等。

4. 农村社会辅导和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为农民提供个人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挑战。

5. 农村社会公益与救助:社会工作者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扶贫帮困、自助合作、社会救助等。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社会工作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教育水平等,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农村社会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减少农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3. 推动农村发展: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和支持,农村社区和农业生产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增强社区凝聚力:农村社会工作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团结,加强社区凝聚力,为社区治理提供支持。

5. 缓解社会矛盾: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和干预,可以协助解决农村地区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农村社会工作者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组织者: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区中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居民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凝聚力。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总结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总结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总结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与改善社会福祉而进行的一项专业工作。

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的社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并探讨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

二、实践经验总结1.了解农村社区的现状在进行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所在农村社区的现状。

包括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民生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与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2.建立良好的社区合作关系农村社会工作实践需要与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些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农村学校、社区卫生中心等等。

与这些组织紧密合作,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3.培养社区内的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的志愿者是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训和组织志愿者,可以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志愿者也可以成为社区内的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工作。

4.制定合理的社会工作计划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制定合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制定计划,可以更好地安排资源和时间,确保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计划应该具体明确,包括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指标,以便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5.加强农村居民的能力培养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村居民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未来工作展望1.注重农村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工作需要长期的支持和关注,以确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差异较大,社会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

社会工作者工作总结应对挫折与压力的策略与技巧

社会工作者工作总结应对挫折与压力的策略与技巧

社会工作者工作总结应对挫折与压力的策略与技巧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挫折和压力。

正确认识挫折和压力的存在,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与技巧,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挫折与压力。

一、积极心态与情绪管理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态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令人疲惫和低落的情绪,但社会工作者应该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如与同事交流、参加运动、听音乐等。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应该学会从困境中找到积极的一面,寻求潜在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二、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的挫折和压力往往来自于工作环境或者与客户的相处。

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支持体系可以包括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与领导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寻求专业辅导和心理咨询等。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社会工作者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有助于缓解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终身学习与专业提升挫折和压力常常源于问题的复杂性和个人技能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术研讨会、网络学习等方式,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主动寻求导师和同行的帮助,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手段。

四、保持身心健康与平衡身心健康的保持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工作上的挫折与压力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体与心理状况。

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如健身运动、旅游度假、阅读写作等。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应该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好工作和个人生活的重心,避免过度投入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健康。

社会工作定位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社会工作定位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社会工作定位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专业,旨在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为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帮助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社会工作的主要定位是“服务社会,照顾社会弱势群体”,这一定位不仅要求社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敏锐的洞察力和同情心,去理解并关注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那些贫困、残疾或老年等传统的弱势群体,而是向更广泛、更多样化的社会群体拓展,包括青少年、移民、少数民族等。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需要从传统的管理性角色中摆脱出来,进一步明确其服务性质,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人类福祉中的作用。

其次,社会工作需要加强科学性和规范性建设,深化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提高社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化水平。

此外,社会工作也要不断更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以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供更加合适的服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应该加强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其次,应该加强社会工作的组织建设,推广制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方式,促进社会工作的规范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使社区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基地,并建立健全的社区协作机制,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工作定位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重视和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合力,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提升人类福祉。

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社会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为社会中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这给社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

他们面临着健康问题、心理需求和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协作,提供适当的养老服务和精神支持。

二、贫困和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问题。

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等社会弱势群体经常面临着教育、就业、住房和医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这些群体提供培训、援助和咨询服务。

同时,有必要通过政府的支持来改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推动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发展。

三、家庭暴力和虐待家庭暴力和虐待对社会稳定和个体福祉构成了巨大威胁。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干预能力。

他们应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和虐待问题的认识度。

同时,加强与警察、法律机构和心理健康专家的合作,协助受害人获得保护和恢复。

四、移民和难民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国际关系的增强,移民和难民问题越来越突出。

移民和难民群体通常面临着身份认同、语言障碍和文化融合等挑战。

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适应性强的服务,包括语言培训、心理支持和社区融入等方面。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和培训活动来促进社区的接纳和理解。

五、网络社交问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给社会工作增添了全新的挑战。

青少年网瘾、网络欺凌和信息泄露等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加强与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合作,推动网络教育和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项专门为改善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福祉而进行的职业。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合作,匡助他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难点。

在社会工作中,有三种主要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问题解决方法、社区发展方法和社会变革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及其应用。

一、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方法是社会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识别和解决个人、家庭或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问题识别和评估:社会工作者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开展面谈、观察和评估等方式,确定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 制定目标和计划:社会工作者与客户共同制定可行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并且与客户的价值观和需求相一致。

3. 实施干预措施:社会工作者与客户一起实施计划中的干预措施,例如提供咨询、指导、支持和资源等。

他们还可以协调不同的服务提供者,确保客户得到全面的支持。

4. 评估和调整:社会工作者定期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客户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

他们还会与客户一起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未来的工作效果。

问题解决方法适合于各种个人和家庭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暴力等。

通过匡助客户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匡助他们恢复自信,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发展方法社区发展方法是一种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组织和动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增强社区的凝结力、自主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区发展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社区调研和分析: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合作,了解社区的需求、资源和潜力。

他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和社区会议等方式采集信息,并分析社区的优势和问题。

2. 制定发展计划: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一起制定社区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1社会工作者在巩固阶段的介入策略与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工作者在巩固阶段的介入策略与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工作者在巩固阶段的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互助合作,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居民带头人和普通居民,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对小组的归属感,并通过各种互助活动改善社区;(2)社区教育,社会工作者要采用支持、鼓励和训练的方式,继续培养居民带头人,用课程辅导、小组分享等多种方式加强居民带头人的办事能力;(3)争取资源,用行动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尤其是与辖区单位共建和联盟,争取这些单位为社区提供物资和人力的支持,强化社区功能。

2社区工作者相信社区居民有能力解决影响其生活的各种问题,此,鼓励居民参与,认为这既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居民的自我成长。

社区工作者在推动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居民的潜能,加强居民的自我引导能力,促进其自决和自立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社区意识也得以建立,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得以增强。

3社区团体和组织的建立步骤包括:(1)接触和组织居民;(2)界定团体和组织的目标;(3)建立团体和组织的结构。

4定量研究参照自然科学研究的模式,其基本程序如下:(1)研究准备,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假设和制订研究方案。

即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通过对理论的演绎提出研究假设;将课题具体化,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2)资料收集,即采用具体方法收集资料。

(3)资料研究,即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4)总结阶段,即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5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治疗者;(2)辅导者和教育者;(3)经纪人;(4)倡议者;(5)顾问。

其中,辅导者和教育者,即为照顾者提供辅导服务,为照顾者小组提供训练课程,辅导有关的照顾技巧。

经纪人,即为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的服务,如为弱智儿童寻找特殊学校,协助其接受文化教育;为照顾者小组的活动寻找社区资源,例如活动场地;推动照顾者协助服务机构推行服务;向照顾者小组提供经费或社区资源的资料和申请渠道等。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社会工作是指利用各种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能,运用个人及社会资源,以全面、综合、整体性的观念和方法,为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和社会提供各种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和策略也越来越重要。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使社会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更加成熟、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体系,同时也让受服务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因此,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极其重要。

1. 教育路径教育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根本路径。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完善,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过程中不断磨砺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因此,社会工作教育应向专业发展趋势聚焦,改善课程设置,建立更为规范化的师资力量,注重实践教学的教育体系。

2. 职业发展路径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定和完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晋升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研究,以逐步形成职业化的表现和态度。

同时,通过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更好地导向未来。

3. 专业标准路径为了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上的规范性,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础,它建立了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标准和基线。

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标准制定,规范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行为和职业道德。

同时,它也有助于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的方向和职业特点。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策略1. 建立科学良好的职业体系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将社会工作职业化,建立一个有科学、规范、性质的职业体系十分必要。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体系,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稳定性、清晰明确的职业身份,提高社会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社工实践与干预策略的探究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社工实践与干预策略的探究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社工实践与干预策略的探究社会工作是一门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并提供支持和服务给有需要的个体或社群。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术,以及社工实践中的干预策略。

一、社会工作方法1. 人际关系方法人际关系方法是社会工作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侧重于建立和维护社工与个体、组织甚至整个社区之间的亲密关系。

社工借助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好地了解被服务者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

同时,社工也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和协调,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努力。

2. 客观分析方法客观分析方法要求社工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社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法,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这样有助于社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协作方法协作方法是社工与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等)合作的一种方法。

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社工需要协调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这种合作有助于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二、技术社工实践1. 个体辅导个体辅导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社工实践。

在个体辅导中,社工与个体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个体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社工通过倾听、引导和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帮助个体增强自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群体工作群体工作是技术社工实践的另一种形式。

在群体工作中,社工通过组织和引导群体活动,以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社工可以利用群体力量,鼓励互助与支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共同的目标。

3.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一种强调社会工作与社区居民之间密切合作的技术社工实践。

社工与居民一起分析和解决社区问题,共同制定并实施社区发展计划。

社区参与能够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 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环境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 民生活质量。
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 进城乡信息交流与共享。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
调整产业结构
案例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支持
总结词
保障留守儿童权益、促进教育公平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提供教育支持、心理辅导等服务,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和身心健康,促进教育 公平和社会和谐。
案例四:农村老年人福利服务与精神关怀
总结词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弘扬敬老爱老 传统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老年人福利服务,如健康体 检、健康讲座、义诊等,提供精神关 怀和心理支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农村社会工作概述 • 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策略 • 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案例 • 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与挑

01
农村社会工作概述
农村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村社会工作是以农民为服务对象,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帮 助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高 其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活动。
现状
目前,中国的农村社会工 作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的 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了 广泛的社会服务。
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
农民福祉
农村社会工作通过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 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的福 祉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有效的社区服务策略

社会工作有效的社区服务策略

社会工作有效的社区服务策略社区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品质。

为了确保社区服务的有效性,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几种有效的社区服务策略。

一、需求评估与规划在提供社区服务之前,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通过需求评估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通过收集数据和信息,社会工作者可以明确社区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制定合适的社区服务规划。

这有助于确保社区服务的有针对性,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

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服务往往需要跨学科和跨机构的合作。

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志愿者团体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

此外,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促进信息共享、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增强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社区参与与自治社会工作者应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规划、实施和评估过程。

通过开展居民参与的活动和会议,社会工作者可以了解居民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并将其反馈到社区服务中。

社区居民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还能激发社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社区的自治和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这可以通过开设社区办公室、建立社区热线、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

社会工作者还应注重沟通的双向性,积极倾听居民的声音,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的传递及时到达。

五、培养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社区服务的重要支撑。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和评估社区内的资源,了解社区的潜力和优势,进而发展和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培养社区资源可以包括发展社区内的人力资源、提升社区设施的可用性、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促进资源的协调和整合,以提供更有效的社区服务。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及介入策略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及介入策略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
1.什么是需求?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 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 需求不等于需要。形成需求有三个要素:对物品的
偏好,物品的价格和手中的收入。需要只相当于对 物品的偏好,并没有考虑支付能力等因素。一个没 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并不构成需求。需求比需要 的层次更高,涉及的因素不仅仅是内在的。
由于生病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 导致一些留守 儿童病情延误甚至留下后遗症。
(4)教育:
抚养者没有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忽略了儿童的在知识、技能和智力等方面学习能 力的开发。 这其中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研究发现,亲子关系缺失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高 度相关。而留守儿童大多在幼儿时期就离开父母, 教养留守儿童的责任主要由祖父母承担。隔代教 育的内容很多与时代特征不吻合,常常造成儿童 的适应问题,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2.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
方式:预估
概念 一
指标一 指标二
目标
概念 二
指标三
概念 三
例:留守儿童的需求
(1)身体:照顾者没有提供儿童正常成长所必 须的生活需要。
由于年龄、精力、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责任 意识以及农活等原因,隔代监护使留守儿童并没 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在农忙季节留守孩子只能得到一顿“便饭”,对 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营养是不足够 的,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还会面临缺衣少衫的困 境。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及介入策略
一、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
1.背景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6〕13号)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把“三留守”人员关爱服 务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2015年6月)

社会工作在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应对策略

社会工作在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应对策略

社会工作在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应对策略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福祉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贫困问题的应对策略1. 综合干预综合干预是社会工作中应对贫困问题的常见策略。

通过综合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贫困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包括经济援助、教育培训、职业指导等,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

2. 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促进贫困地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居民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社区发展计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创造发展机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3. 政策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政策倡导来推动贫困问题的解决。

他们可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贫困人群的福利和救助,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应对策略1.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教育援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方式,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和机会。

2. 就业机会均等就业机会均等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劳动市场中积极发声,争取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计,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3. 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社会边缘群体往往是最容易受到社会不平等问题影响的群体。

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些群体的特殊需求和困境,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总结:社会工作在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综合干预、社区发展、政策倡导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应对贫困问题。

而通过教育公平、就业机会均等和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等策略,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社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社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社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社工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 服务对象不配合:有些服务对象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社工的服务或者不积极配合社工的工作。

解决这个问题,社工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和需求,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尽可能地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2. 资源有限:社工的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服务对象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社工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尽可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同时,社工也需要积极寻求更多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资等,以提高服务质量。

3. 工作压力:社工的工作压力很大,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社工需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态。

同时,社工也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4. 沟通困难:社工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频繁的沟通,但是有些服务对象可能存在语言、文化、年龄等方面的障碍,导致沟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社工需要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尽可能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

5. 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某些地区,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社工在工作中无法可依。

在这种情况下,社工需要加强宣传和呼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社工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缓解工作压力、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以及加强宣传和呼吁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指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践指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践指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引言
•简要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强调社会工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性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
•描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典型特征和困境
•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突出问题的严重性
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
•如何调查并收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
•分析现有资源,在社区和政府层面进行合作,制定行动计划
面对面工作策略与方法
建立信任与关系
•如何与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建立亲密关系,培养信任感
情感支持与心理援助
•提供农村留守儿童所需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使用适当的心理援助技巧,如聆听、共情、激励和启发
教育与技能培训
•设计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技能培训方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促进社交互动与参与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正常的社交圈子,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区项目
社区支持与资源整合
•寻找并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支持
•介绍相关机构和项目,如托管机构、义务教育资源
协调与监督工作进展
•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跟踪
•协调相关利益相关者,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结语
•总结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
•强调社会工作在这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呼吁更多关注和投入
以上所述是关于《社会工作实践指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的详细内容,旨在提供指导和启发,希望能够为实践者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福祉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与社会风险防范的挑战与策略

社会工作与社会风险防范的挑战与策略

社会工作与社会风险防范的挑战与策略社会工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来改善社会福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以及预防和解决社会风险。

然而,社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一、经济转型和社会分化的挑战如今,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贫富差距日益明显。

贫困、失业、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成为社会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工作者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援助。

为此,社会工作应该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社会团结的促进,加强社区合作与整合,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机会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脱离贫困、实现自身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变迁的挑战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这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工作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福祉和照顾问题,提供适当的社区支持和服务。

此外,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挑战。

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了许多家庭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家庭解决冲突、改善家庭关系,为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跨文化和多元性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着跨文化和多元性的挑战。

移民和难民的增多引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问题,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冲突解决的能力。

此外,社会工作还需要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差异,关注性别、性取向、种族等方面的平等与包容。

因此,培养社会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意识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

四、技术发展与数字鸿沟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数字鸿沟依然存在,许多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资源。

社会工作需要与科技结合,加强数字包容性,确保各个群体都能够平等获取信息和服务。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福利提升的专业工作。

社会问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包括贫困、失业、犯罪、家庭暴力和健康问题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工作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一、社区发展与实践社区发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与社区居民合作,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并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

社区发展的过程涉及调研、规划和执行等环节。

通过了解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并与居民合作实施这些方案。

二、政策倡导和改革政策倡导是社会工作的核心部分。

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改革过程,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他们在政策制定机构中发表意见、提供专业知识,并促使政策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政策倡导和改革,社会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

三、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

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有关社会问题的信息和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促使他们思考并行动起来。

通过教育和宣传,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并推动社会的正向变革。

四、个案服务和辅导个案服务和辅导是社会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

社会工作人员通过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

这包括心理辅导、职业指导和社交技巧培训等。

通过个案服务和辅导,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个体解决个人问题,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社会合作与跨学科团队社会工作需要与其他领域和专业合作,以实现社会问题解决的综合效果。

跨学科团队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支持,帮助社会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与教育工作者、医疗专业人员、法律顾问和社会活动家等合作,并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社会问题。

六、评估和监测评估和监测是社会工作的必要环节。

社会工作人员通过评估和监测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了解其效果和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策略

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策略

德阳文庙现存格局之成因探析【摘要】德阳文庙为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

本文对德阳文庙现存格局之成因,采众家之说,结合有关史料考析,认为其成因应追溯下列因素:尊孔敬孔,建庙悠久历史、物丰民富,地理位置优越、官吏重视,倡导儒家教化、绅民参与,儒家思想深植、超越创新,彰显地方特色。

【关键词】德阳文庙,现存格局,探析文庙是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

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庙,各地修建孔庙蔚然成风,鼎盛之时达数千余座,然岁月沧桑,完好地保存至今者,寥寥无几。

而德阳自南宋兴建文庙,近千年间,其虽屡历变迁,却幸存至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代表性文庙,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德阳文庙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格局,占地五十余亩,有大成殿、启圣殿、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桥(泮池)、戟门(大成门)、礼乐亭、“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枋等古建筑二十余处和一个独特的后花园。

德阳文庙以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建筑群,严谨的布局,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文庙的代表性建筑,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1]、“壮丽甲全川”[2]之誉称。

1949年冬,贺龙元帅在德阳文庙参加德阳解放仪式后,指着礼乐亭说:“这样的礼乐亭在全国文庙中实属少见,要好好地保护”。

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了德阳文庙后指出:“德阳文庙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认为:“德阳文庙规模大,保存完整,特点非常突出,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德阳文庙的建筑在全国文庙中占有重要地位,始建于南宋的德阳文庙保持了唐宋时期州县中国孔庙的主要建筑风格,维持了以山东曲阜孔庙为蓝本的基本建筑体系,府州县文庙普遍存在的文庙的建筑式样在德阳文庙基本存在。

但德阳文庙在建筑上尚有诸多与各地文庙不同之处,如“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为砖式重檐枋,具有南方建筑风格,这与国内地县文庙中普通的木坊比较,独具地方特色。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02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
经济发展策略
总结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详细描述
农村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化农 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社会福利策略
总结词
改善农村社会福利
详细描述
通过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福利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
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公共安全工作,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04
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和 前景
政策与法律环境的改善
加强农村社会工作的政策 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和项目支持,为农村社会 工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
政策扶持
法律保障
完善农村社会工作的法律 法规,明确农村社会工作 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 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法律 支持。
经验借鉴
合作项目
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和社 会组织的合作项目,引进 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我 国农村社会工作的跨越式 发展。
社会认同与支持的增加
通过宣传教育和实际成效 的展示,增强社会对农村 社会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提高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 地位和影响力。
增强社会认 同
多元化的支 持
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 参与农村社会工作,形成 多元化的支持格局,共同 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繁荣 发展。
现状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已经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关注,政府、社会组织、 高校等各方面都在积极推动农村社 会工作的开展。
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重要性

社工服务策略

社工服务策略

社工服务策略社工服务策略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

社工服务策略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方法。

以下是社工服务策略的一些关键方面。

1. 客户导向客户导向是社工服务策略的核心。

这意味着将客户放在服务过程的中心,尊重他们的需求、价值观和自主权。

这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客户的声音并与他们合作制定计划。

2. 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考虑到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背景,采取全面而系统化的方法来提供服务。

这包括了解客户生活中所有方面的问题,如住房、就业、健康等。

3. 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意味着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且尊重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这需要社工具备跨文化沟通技能,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群体进行交流。

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可能对客户造成危害的因素,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了解客户的情况、背景以及与他们交互的环境等方面。

5.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指将社区作为服务过程的一部分,与居民建立联系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需要社工了解社区资源和支持,并与居民合作开发解决方案。

6. 持续性持续性是指在服务过程中提供长期支持和跟进,以确保客户能够实现目标并维持改善。

这需要社工建立可靠的关系,定期跟踪客户情况,并适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7. 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指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需要社工使用量化和定性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和解释结果。

结论以上是社工服务策略的几个关键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社工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目标。

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参与、促进文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如何实现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是当前中国社会从政府到民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发展议题,也是7000万仍然处于贫困生活中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群众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这一轮新的扶贫攻坚的战略追求中,“精准扶贫”作为反贫困的新举措,在突显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和态度的同时,也提出了怎样才叫做扶贫中的“精准”和怎么做到精准扶贫,以及谁来做的问题。

从当前“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如何避免在新的扶贫攻坚中出现急于求成和简单化的偏差,防止因行政性的干预和各种外来资源的输入而使受援者产生对政府资金、社会帮扶的依赖,就成为反贫困行动中理论探讨、政策研究和实务推进等各个层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本文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理念为核心,把精准扶贫工作方略的实施放到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探讨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反贫困的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正在全面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提供一点建议。

“内源发展”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出现,而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进入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务领域,并引起各国关注的原因,是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研究计划:“对促进适应各国社会实际和需要的内源发展和多样化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条件、价值体系以及居民参加的动机和方式进行研究”。

这一研究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总结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对它们的局限进行分析批判,特别是在各种现代化的话语系统下,后发现代化国家追赶型社会发展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反思而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思维。

按照这种新发展观,“一个社会不能完全照搬另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的资源、需求、文化特性、思维结构和行动方式”,“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和风格”[1]来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政策路径,运用内源发展战略来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

而所谓“内源发展”的理念强调的是“发展是人民的发展。

人民的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民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的提高,它们必须是来自于人民的生活、自己的文化和从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2]因此,“内源发展”的理念,是把发展看作“生长的人自己的一种行动”[3],强调各民族在解决发展时,应该是一个“由人自己并为自己来完成的发展过程”,“把发展的各种目标、道路、方法和所使用的技术等方面的考虑都归集到人的整体和统一体中去”[1]。

内源发展观的提出,将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人的主体性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反贫困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哲学理念。

对发展中国家摆脱他们对西方现代国家的依附性,探索自主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启示。

但是,过于哲学化的讨论,使这一理念往往陷入逻辑应然的理想状态,而在实践上限制了内源发展理论对人们开展政策思考的社会想象力。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的出版,以发展人的真实自由为目标的“可行能力”理论,使内源发展的抽象观念能够具象为由各种“工具性自由”,即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护所组成的个人主体性所需要的实质自由,使这一发展观念的内涵得到了极大充实,其外延也扩展到实现人的主体能力的获得所需要的条件。

在他看来,“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整体能力。

”[4]而获得了这些“工具性自由能直接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并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及互补性”而“相互强化”[4],能够增强人们应对现代化背景下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扩张挑战的主体性。

这将使我们在考虑发展政策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并在建构以内源发展为内涵的反贫困行动体系时具有更深刻的实践意义。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中,发展型社会政策形成了由众多理论观点和实际行动支持的研究谱系。

这个谱系既包括了前面所提及的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也包括了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投资战略、詹姆斯•梅志里的可持续生计理论、迈克尔•谢诺登的资产建设理论、艾伦•沃克的社会质量理论等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政策创新意义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

这些理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以积极的社会政策干预穷人的生计过程,围绕着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培育进行投资,消除对穷人的社会排斥,减少其脆弱性,以增加他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能力,形成可持续生计能力来促进他们的社会发展。

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的谱系中,以梅志里为代表的整体性社会政策思维,在关于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发展政策框架,“把那些在传统上一般被主流现代化政策忽略的乡村群体的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将“焦点集中于老百姓身上……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人群的迫切需要。

”[5]这是一种把民众置于政策议程中心的思路,但又不是那种目光短浅和为实用主义所驱使的“民众需求第一”[5]的民本主义。

它是一种基于整体性社会政策思路的社会投资行动,这一政策思路不同于传统的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规范性社会政策的国家主义、市场主义或平民主义思路,而是融合这三种思路,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面临的困境,建立国家、公民社会、民营商业部门和国际发展机构等政策行为人结合的共同行动,去增进他们的福利,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竞争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抗击社会排斥的能力[5]。

按照这样的政策思路,农村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策略应统筹考虑“所有与生计维持相关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既要强调受益人的参与,也要协调政府部门、营利性机构、发展机构、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等的行为。

要采取社会投资的方式去发展农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他们增加各种资产性积累创造条件。

“因此,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讲,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实行传统的福利项目或者以在关键性的非福利部门进行社会投资的方式来实现。

”[5]在农村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的陈述中,梅志里也特别提醒到,尽管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单一机构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必须将多重行动者考虑在内。

”但是,“善加组织”,注意协调不同机构、不同参与者的行为,以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结构性效果,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

历史的经验证明,由于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的问题,不同的参与者和发展政策往往会相互竞争,彼此抵牾,导致农村发展计划的失败。

譬如“有关受益人参与的说法常常有高估现实的问题。

”“要想把那些在社会层面上矛盾重重、在空间上七零八落的人群纳入发展工程和项目之中,会存在很多操作上的困难。

”“一堆机构不恰当地凑在一起,各个组织以一种恶性的方式进行竞争并且毫无必要地重复行动”,不仅会使扶贫计划失去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会破坏人们对发展的信心和对各种发展计划及其行为者的信任,使农村发展失去社会基础。

因此,在可持续生计计划的工具性运用中,既要充分肯定国家在农村可持续生计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作用”,也应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服务供给领域“容易与草根阶层打成一片”,调解他们与政府关系的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地方社区“经常拥有极有价值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关于地方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地方性知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实现发展目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国际发展组织对地方社区所提供的财政支持和服务起到的工具性作用,也推动了社会政策的变革。

而私人部门作为可持续生计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为农产品拓展营销渠道,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安排为小农产生者提供贷款。

”总之,组织协调各个行为体之间的行为,与受益人进行充分的协商,“确定正确的先后顺序和建立最为恰当的制度安排,都是通向成功的关键环节。

”[5]“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根据到2020年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以及“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①的要求而提出的扶贫政策新思路,也是国家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的经验,针对目前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对贫困人口的“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不同程度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②而提出的工作方针。

它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③作为现阶段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基本方略之一,明确了“精准扶贫”的目标和方法,成为各地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

在这一政策方针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大量机关干部“入村包户”,订立目标责任制,举地方财政之力,实施“脱贫攻坚”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行动来落实中央决策,并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

但是,在这一重大的国家行动战略的落实上,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实现“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的目标,一些地方的做法却需要进行反思。

比如“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许多地方采取的是领导干部做表率,干部职工总动员,入村包户,一对一,面对面地开展扶贫行动。

这些措施以强有力的政治动员和行政干预为特色,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和行动者,在精准扶贫的力度上也显得非常有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然而,我们知道,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到了脱贫攻坚的阶段,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中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绝不仅仅是靠政治行动和经济干预措施就能解决贫困,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包括贫困群体在内的更多的行动者参与,以复杂的方式去应对复杂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

因而,所谓“谁来扶”的问题,实质是谁是扶贫的主体和行动者的问题,而“怎么扶”则是如何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让包括贫困者和专业发展工作者在内的相关主体也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来的问题。

按照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反贫困行动是由多个行动者组成的行动体系。

其中,政府和行政体系固然是居于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保证。

但是,“真正的扶贫是以小的增量投入激活巨大的存量,是帮助贫困者提升‘自主性’的一个过程”,要在增强“贫困者的主体性上下功夫”④。

从这一基本的方法论要求来理解精准扶贫,我们必须明白,过多的政府干预,过大的物质、技术和资金投入而又缺乏贫困者在脱贫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使贫困群众、贫困家庭、贫困社区产生依赖性,削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主体性和意愿。

因此,“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的原则①,对于解决好“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具有从战略到实践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政策指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