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技巧篇教学提纲
社会工作(提纲)
社会工作(提纲)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六个阶段(步骤):接案→ 预估→ 计划→ 介入→ 评估→ 结案第一阶段:接案一、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定义: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 决定是否服务→ 订立初步合约“接案”概念: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以及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备注: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分解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型、非自愿型、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二、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1、步骤:准备→ 面谈→ 收集资料→ 记录(包括:初步评估→建立专业关系→ 决定工作进程→ 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2、技巧:1)事先准备: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A、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B、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C、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D、走访社区E、拟定面谈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专长简要说明目的内容和双方的角色、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保密)政策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期望询问是否有紧急处理事情,以便提供及时协助2)面谈的技巧:A、主动介绍自己→ 沟通→ 倾听B、面谈回应对象的方法:对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有透彻了解将自己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和反应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3)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对象的特点和能力和所处的社会环境4)初步评估5)建议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和尊重、积极主动6)决定工作进程的几种可能: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的内容: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协议的形式书面和口头都可以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四、接案时应注意的事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阶段:预估一、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得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二、预估的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以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找出有利和不利因素三、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有局限性四、预估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合作原则3、避免片面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和长处五、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1)个人资料收集:基本资料,主观经验,解决问题的动机,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2)环境资料收集:家庭状况、社会环境3)交互作用:个人或群体、组织、社区与其环境交接的状况,指示出“环境中的人”这一视角中各系统之间关系的性质4)方法: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资料本身不说话,可能支离破碎,则方法如下:1)排列次序按顺序和重要性进行排序,时间上有先后、逻辑上有因果或者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2)发现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状态,发现逻辑关系,将零散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了解3)识别找出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确定根本原因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于需要作出解释初步认识,通过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认识去解释问题3、认定问题,形成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4、撰写评估报告注意事项1)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2)确定报告应使用的资料3)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4)将事实与判断分开5)语言简洁精练预估报告的结构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第二部分:专业判断六、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社会生活历史的梳理,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综合报告,包括: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于需要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等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以图形来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
社会工作实践技巧的公开课教案
社会工作实践技巧的公开课教案导语: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社会问题、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生活的专业。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社会工作实践技巧,并提供一个公开课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倾听和沟通技巧(1000字)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倾听和沟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倾听和沟通技巧的要点:1.积极倾听:社会工作者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客户的讲述,展示出对他们的关注和尊重。
避免打断或干扰客户的表达,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2.非语言沟通:除了言语交流,社会工作者还应关注客户的非语言表达,如姿势、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
这些细微的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的情感和需求。
3.提问技巧:通过提问,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客户深入思考和表达。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客户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而封闭性问题则有助于获取具体的信息。
4.反馈和确认: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给予客户反馈,确认自己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共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解决技巧(1000字)社会工作实践中,问题解决是一个常见的任务。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技巧,以帮助客户应对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问题解决技巧的要点:1.分析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因素。
这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制定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客户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和可衡量,以便评估工作的效果。
3.制定计划:社会工作者应该与客户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步骤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4.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客户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社区组织、政府机构和志愿者团体等。
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社会工作实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工作。
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2. 熟悉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操作技能,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工作计划制定等;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5.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其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社会工作实务概述- 社会工作的概念与范畴- 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2. 社会调查与需求评估- 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与分析- 需求评估的概念及实施步骤3. 工作计划与实施- 工作计划的编制要点- 目标设定与任务分解- 实施计划的监督与评估4. 个案管理与干预- 个案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个案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个案干预的效果评估5. 社区工作与组织管理- 社区工作的内涵与目标- 社区组织与社会工作实务- 组织管理与社会工作实务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
五、考核方式学生的综合成绩将由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期末考试内容涵盖本学期所学全部知识。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社会工作实务》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概论》2.《社会工作实践指南》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七、总结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工作领域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是一门介绍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背景、重要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
同时,学生将有机会通过完成小型研究项目,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社会工作研究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技术;4.学会设计和实施小型研究项目,并撰写研究报告。
三、课程内容1.社会工作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a.社会工作研究的定义和领域;b.社会工作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基本过程;b.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原则;c.社会工作研究的常用方法。
3.社会工作研究的研究设计:a.研究问题的确定;b.变量的选择和操作化;c.研究假设的建立;d.研究设计的选择和论证。
4.社会工作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a.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b.数据分析技术的选择和运用;c.数据解释和结果的报告。
5.小型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a.研究项目的设计和立项;b.数据收集和分析;c.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1.授课:采用讲授的方式,介绍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研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小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型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研究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小型研究项目的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参考教材1.石安玲,张玉华,陈文锋.(2024)《社会工作研究》.人民出版社。
2.陈榕等.(202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5篇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5篇第一篇: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
具体目标: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1.一般系统理论2.生态主义演变3.生态系统框架4.问题解决模式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 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 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1.优势视角 2.增能概念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 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 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 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1.行为主义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行为理论4.认知行为治疗 5.理性情绪模式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1.弗洛伊德的创造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6.弗洛伦斯.霍利斯和玛丽.伍茨的心理社会治疗第六讲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建构论:反思实践的理论背景1.乔治.H.米德的理论创新2.芝加哥学派(赫伯特.布卢默)和衣阿华学派(曼福德.库恩)之争:情景的权宜性VS.情景的结构性3.认同和角色理论:谢尔顿.斯特莱克和拉尔夫.特纳4.拟据化理论:欧文.戈夫曼5.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身份理论6.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和反思实践 7.唐纳德.肖恩:反思行动实践第七讲人本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个哲学意味的激进实践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贡献2.作为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让-保罗.萨特3.现象学之后的存在主义:马丁.海德格尔4.人本主义小组工作:格拉斯曼和凯茨5.存在主义社会工作:N.汤普森第八讲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相对正统的激进实践1.马克思主义:作为异化主题,还是剥削主题? 2.安东尼.葛兰西:文化霸权与市民社会 3.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4.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5.欧内斯特.拉克劳和尚塔尔.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接叙(articulation)实践6.保罗.弗雷勒:受压怕者的教育学 7.进步社会工作第九讲性别视角、族群视角和文化视角:反霸权支配的文化激进实践1.第二性:西蒙.D.波伏娃2.母职的再生产:南希.乔德罗3.性别麻烦:朱迪丝.巴特勒4.三种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同化、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5.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化过程和身份认同6.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丽娜.多米内利和卡伦.希利7.反歧视、反压迫的文化实践:达琳普尔和伯克的理论第十讲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处在虚无主义边缘的新激进思维1.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 2.从一般语义学到语用学3.克利夫德.格尔茨:地方性知识4.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民间叙事与合法性5.米歇尔.福柯:真理体制和规训权力6.后现代批判社会工作:迈克尔.怀特和简.福参考文献:1.Robbins, Susan P.Chaterjee, Pranab.Canda, Edward R.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8.2.Turner, Francis.J.and Kendall Katherne A.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Third editio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6.3.Howe, David.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 Making Sense of in Practice.Aldershot: Wildwood House, 1987.4.Payne, Malcom.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third edition)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英]马尔克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冯亚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大纲教学提纲
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大纲教学提纲一、前言本培训计划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者培训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
本文档将提供教学提纲,结合不同主题和模块,用于指导社会工作者培训的内容和进程。
二、培训目标1. 了解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职能;2. 掌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如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掌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如社会福利制度、心理健康等;4. 培养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进行实践训练。
三、培训内容1. 社会工作者的概述- 社会工作者的定义和职责- 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和职业道德要求2. 基本技能培训- 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建立- 危机干预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间管理与任务分配- 文书撰写与档案管理3. 专业知识培训- 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方法- 儿童保护与青少年发展- 高龄者关怀与老年福利4. 实践能力培训- 案例分析与实践练- 社区调研与资源整合- 社会工作实与实践经验分享- 专业考核与评估四、培训方法- 授课与讲座-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与模拟训练-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五、培训评估- 个人研究报告与总结- 实践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口头演示与评价- 终期考试与绩效评估六、培训计划实施- 设立培训课程和模块- 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指定培训师资和教材- 组织培训活动和实践训练以上是《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大纲教学提纲》的主要内容,旨在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供指导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社会工作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服务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社会工作英文名称:edu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公共管理类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先修课程:未作要求二、课程简介《社会工作》是公管系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面向非师范类、非教育类专业的本、专科生,共72学时。
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为公管系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社科视野,训练学生在社会学视角下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入门性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社会工作是什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把握社会工作的性质;认识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功能;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社会工作的内涵;社会工作的性质;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的本质,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特征,社会工作学科的属性,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社会工作、社会问题、功能等。
(2)主要知识点有:对社会工作的简单理解,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属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3.问题与应用: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属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三)实践环节课堂相关专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社会工作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全面的理解,使其能够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并能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干预和解决。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学生能够明确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职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 了解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学生将学习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并探讨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实践能力。
二、内容安排社会工作概论的内容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的范畴和职能。
2. 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介绍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包括系统论、生态学、人类发展理论等,以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介绍社会问题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调查、个案管理、组织干预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介绍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道德,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讨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扮演角色。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矛盾与冲突、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序列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价值矛盾与冲突、基本价值观以及价值序列。
教学难点:案主自决与保密原则以及社会工作价值序列。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Social Work
总学时数:32学分数:2其中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除社会工作专业外执笔者:LXL(讲师/教师)编写日期:2022.1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除社会工作本专业外全院学生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各种实务技巧,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强化运用多元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基层服务中尝试运用实务技巧和实务通用进程的能力,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视角。
教学重点: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教学难点: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十章社会工作行政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行政功能、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六章小组工作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小组工作的涵义与范围、小组的分类、小组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小组中的微观技能等内容。
教学重点: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提纲)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提纲)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社区?“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特点: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2.什么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3.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2)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区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测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5)发挥人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6)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了解社区状况、进行社区分析(一)社区基本情况分析:1、社区地理环境;2、社区人口状况;3、社区住房状况;4、社区内资源;5、社区内权力结构;6、社区的文化特色。
收集社区资料的方法:文献分析法;访问法;社区普查法;参与观察法等。
(二)社区需求与问题分析1、需求分析:对社区需求并不会超出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和心理需求(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实现等),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完全可以概括。
此外,英国学者布赖德·肖还总结了四类需求:一是规范性需求(标准上的需要):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所需的标准。
二是感觉性需要:社区居民感觉到存在的需要,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居民的这一需要,它反映着接受服务的意愿,但也要注意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感觉性需要。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时数共51学时(周3)(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学生除了听课,还应该通过讨论、模拟、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五)面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构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 1、社会工作的含义。
2、社会工作的领域。
3、社会工作的对象。
其中,如何认识社会工作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科学1、什么是科学。
2、科学的特质。
3、社会工作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4、社会工作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
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四、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2、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五、社会工作的涵义1、专业社会工作与我国通行的社会工作的区别。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工作的定义1、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2、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3、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伦理等。
2.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3.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4.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工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社会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理论。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在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致力于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因此,教学大纲和计划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现实工作环境的挑战。
二、核心课程1. 社会工作理论:这门课程应该涵盖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伦理准则和专业标准。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以及不同领域的实践方法。
2.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门课程应该介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社会福利系统的构建和运作。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利用社会福利资源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3.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这门课程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工作实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评估和干预,以及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4. 社会工作实习:实习是社会工作者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理论和技巧,培养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应该由专业导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选修课程除了核心课程外,学生还应该有机会选择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确定。
例如,心理学、家庭研究、社会统计等课程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明确评估方式和标准。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估等方式。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36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通过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工作的概念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定位
-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人权伦理
-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3.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社区社会工作
-教育社会工作
-卫生社会工作
-福利社会工作
-法律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型
5.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和职业伦理
-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课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2.评价方式:课程成绩评价由平时成绩(包括小组讨论、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两者比例为70%:3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工作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扎实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
二、课程目标1. 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历史和理论基础;2. 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高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士。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2. 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社会调查与评估- 个案工作- 群体工作- 社区工作3.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 沟通与谈判技巧- 危机干预和处理能力- 社会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 跨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文化适应能力4. 社会工作的实践案例分析- 讨论分析实际社会工作案例,提炼问题、解决方案和经验教训 - 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提升其实践技能和经验;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交流和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报告:学生需完成相关社会工作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作为考核之一。
六、教材1. 《社会工作导论》2.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3.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 其他相关社会工作领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七、参考资料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FSW)2.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3. 《社会工作月刊》4. 相关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朇学生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技巧篇2016
运用解题技巧,破解类似题型;
仔细审读题目、注意关键词句、
揣摩出题意图、明确解题思路
5、技巧 多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保守得分,及格为先;落
袋为安,避免风险” 多选注意不要多选答案!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错选项,所以不可能全选!! 单选题可以适当运用排除法
6、特别强调
熟悉教材的内容和顺序,出题是按照教材内 容先后顺序出题的;(通用)
3、答题技巧
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判断题肢观点是否正确;
对比题肢和题干是否存在联系, 选择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本书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儿童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
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相信第一判断,选择 “第一印象”;(在检查的时候不错改、乱 改)
遇到无法判断的题,运用排除法;
在运用排除法的基础上,情愿漏选,不要多 选和错选,争取分数;
7、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答题卡的题号的顺序! 如果最后统一涂机读卡,至少预留10分钟! 答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问你的是什么。比如说
理论,方法,步骤 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价值实践是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
价值观与工作原则(和谐)
价值观
服务
社会公正
个人的尊严 和价值
工作原则 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重要性
诚信
能力
接纳 尊重 个别化 自决权和 知情同意 保密
不批判
生命周期(人生发展阶段—纵向)
应用 看书
一、单项选择题
排除法: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人际关系、社会变革、人权和社会正义等方面的专业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 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3. 熟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学习社会工作中常见的技能,如谈判、辅导、社区介入等。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 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2. 社会工作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系统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 反压迫理论3.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干预-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评价4. 社会工作技能-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 社会工作辅导技能- 社会工作支持技能-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技能5. 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四、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1.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实习等。
2.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实习报告等。
3. 评价标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技能应用的能力等。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要教材:《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践指南》等。
2.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社会工作案例、国内外社会工作经验分享等。
六、家庭作业与课程设计1. 每周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后阅读和作业。
2. 课程设计包括实践项目、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
七、其他要求1. 学生需要尊重学术道德,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学生需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
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而努力奋斗。
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精品管理资料
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作为一个新兴住哪也,社会工作已经进入大众的话语体系,其发展之“势”可谓初定。
社会工作药敏林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融加之、知识和技巧为一体的应用科学如何彰显自己的专业优势,或者说我们需要回答,社会工作何以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工作者需要经由专业实践全面展现自己特有的只是和价值.即实践技巧的提升是专业共同体的目标。
社会工作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个案社会工作、团队社区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为《社会学》、《行政管理》、《管理心理学》。
学生对社会工作方法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实际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资格为标准,以岗位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实际工作岗位对社会工作者的技能需要为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语言方式也为实际岗位服务,为学生以后就业快、上岗快、实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和职业基础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一方法既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工作问题的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社区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合计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实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的做中学,实现教学的一体化,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要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案例导入。
、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下载
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下载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下载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专业领域,旨在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下载资源供读者参考。
一、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对于社会工作技巧教学而言,教学大纲的制定尤为重要。
以下是教学大纲的几个重要作用:1. 确定学习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提供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中通常包含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4. 评估学习成果: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评估标准和方式,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学生和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
教师则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二、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下载资源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技巧的教学和学习,以下是一些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的下载资源供读者参考:1. 西澳大利亚大学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该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技巧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目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该教学大纲可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官方网站上下载。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工作技巧教学大纲:该教学大纲主要关注社会工作中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包括有效的倾听、建立信任关系和制定行动计划等。
该教学大纲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工作学院网站上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技巧篇社会工作技巧篇一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一).专注(二).复述(三).查证(四).鼓励及支持(五).邀请二、引领技巧(一).澄清(二).聚焦(三).摘要(四).提供资料三、反映技巧(一).内容反映(二).感受反映(三).经验反映四、影响技巧(一).建议(二).教育(三).自我坦白(四).演绎(五).对质一、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定义这组技巧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经常被使用,是一组最基本的技巧。
运用这类技巧是基于对受助者独特性的尊重,以及对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
通过肢体及口头语言,令受助者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诱发其动机,维持工作关系,投入互动的过程。
这些基本技巧包括专注、邀请、复述、鼓励及支持和查证等。
目的1与受助者展开话题,尝试建立并发展初步的工作关系。
2让受助者感到工作者的关心及接纳。
3让受助者感觉工作者对他的话题有兴趣;工作者应掌握其话题的重点。
4让受助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他的感受及想法。
5让受助者了解工作者支持并鼓励他参与辅助过程。
6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建立能够促进小组相互信任、相互分享的规范,营造良好气氛。
运用工作者运用这类技巧时的基本方法:7保持身体姿势的舒展和开放,传达开放、接纳的肢体语言。
8在谈话中,能专注于受助者的谈话内容及情绪反应。
9讨论的话题、重点及分享的深浅程度都尽量由受助者来作主导,以表达对他的尊重。
10除了语言方面的跟进,还要做到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致,表达支持及鼓励,使受助者能尽情表达。
11对受助者的表达进行回应时要尽量简短、精炼,应考虑到受助者是否能明白,使用受助者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以减轻受助者的抗拒心理。
12如发现受助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混乱不清,谈话的主线飘忽不定,工作者除了肯定受助者的努力外,还要用“复述”及“查证”的技巧协助受助者找到他的关注所在。
工作者运用时需要留意:13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开头语,如:“我明白……”、“我听到……”、“似乎你想说……”。
14要积极倾听受助者欲传达的信息后,再予以回应。
15为了让受助者思考问题,体会内心的感受,工作者可提供独立空间供其思考,或者是沉默片刻,让受助者细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16做回应时切忌过于积极主动,以免常常打断受助者的思路,干扰其话题。
17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和辅助工作过程中,受助者对于工作关系的建立常常会表现出怀疑的态度,这种现象称作“既投入又退缩的现象”(approach and avoidance)。
这时,工作者的接纳、支持及对其感受的认同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专注定义“专注”指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言语内容及非语言内容(包括音量、音调、身体、语言等)的专注观察;同时工作者也要用言语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专注传达给受助者,使他能感受到工作者的尊重和接纳。
目的1鼓励受助者去表达。
2让受助者感到被接纳,使其心态处于放松状态。
3要让受助者感到自己是沟通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受助者的自我探索。
运用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如下:4工作者用眼神接触受助者,建立初步的关注(eye contact)。
5工作者与受助者保持适当的距离(distance),此距离以受助者感到安全为标准。
6工作者保持开放及放松的坐姿(posture)。
7工作者保持自然的神情,讲情理的姿态(gesture)。
8展开话题时,工作者应采用跟进式的说话方式,不宜主动跳跃到新话题,以免打乱受助者的思维,激起受助者的防卫心理。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9“专注”不仅仅是表达对受助者的身体姿势的专注,还要表达出心理上的专注倾向,即在说话时也应呈现出对受助者的专注心态。
10工作者除了“专注”外,也可运用“选择性的不专注(selective inattention)”去阻止受助者发言,以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11在小组中,工作者除了专注于个别组员外,在同一时间内他还需要注视其他组员。
其中一种专注的方法是用“眼睛扫描(scanning)”。
“眼睛扫描”是用眼睛去扫视组员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坐姿等,以传达工作者对组员的专注行为。
(二)复述定义“复述”是把受助者所说的基本信息(basic messages),用较简短的语言去重复表达,工作者只能将受助者所表达的东西浓缩,但不能掺入新资料或自己的意见。
复述可包括整合思维及综合情绪,但较偏重于前者。
目的1工作者可检查自己对受助者的了解程度。
2能使受助者觉得工作者正陪伴着他一起探索问题。
3帮助受助者澄清其思路混乱状态,去除重复信息。
4鼓励受助者进行表达。
5能帮助受助者明确把握他要表达什么,表达到什么程度。
运用在运用此技巧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如下:6用心倾听受助者所说的语句、所传达的基本信息。
7将受助者传达的基本信息和语句综合起来,重复表述。
8在复述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受助者的一些暗示,或者要求他对工作者的话做出回应,以确定双方的沟通是正常、有效的,是能增进相互认识的。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9由于种种原因,受助者有可能无法把自己的感受一一清晰地表达和区分开来,而把它们混杂在对问题的各种陈述之中了。
工作者在复述其说话内容的同时如果能够加以非语言的表达,会令受助者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10刚开始运用这技巧时,工作者未必能准确地掌握应复述的内容,也可能因为不习惯重复对方的说话而感到这种沟通方式很不自然。
11工作者可能会习惯性地多次使用“复述”,这会使受助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三)查证定义“查证”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工作者尝试用简短的回应,请求受助者去印证工作者是否掌握了受助者所表达的内容及重心。
目的1保证沟通的准确性。
2预先防止发生沟通上的混乱。
3与受助者建立直接、清晰的沟通模式。
运用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是:4工作者将所听到及掌握到的信息和感受告知受助者。
5请求受助者用直截了当的方式确定工作者所掌握的内容是否准确。
6如有不准确之处,鼓励受助者去更正工作者所掌握的内容。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7先认真地听受助者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作查证。
这一技巧不能运用太多,以免影响受助者表达的流畅性。
8“查证”所用的语言要比受助者的语言更浅显、更直接,以免造成更多的沟通混乱。
9在小组中,尤其在小组早期组员与组员间的沟通里,查证技巧的运用能确定组员彼此间接收到的信息及对有关信息理解的准确性,有助于小组的发展。
(四)鼓励及支持定义工作者通过声音、姿势、简单的句子甚至只言片语等来鼓励受助者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目的1鼓励受助者表达,培养其表达的能力和勇气。
2设法激发受助者的勇气,促使其继续去做促进沟通、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等理想行为。
3支持受助者去面对并超越心理障碍。
4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关系。
运用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5工作者必须先做好心理准备,去理解受助者的心态,接纳受助者的害怕或逃避情绪。
6工作者预计或已观察到受助者害怕或退缩的行为,例如,沉默、逃避眼神接触、避免直接对话等。
7在面对下列现象时,工作者可考虑用直接或间接的鼓励方法:(1) 直接的运用是指用言语加以鼓励(如:请继续、很好等)或使用非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面带微笑等),使受助者感到受鼓励。
8(2) 间接的运用必须有除受助者和工作者以外的至少一人(即第三人)在场,工作者可提出由第三人去支持受助者或向第三人指出受助者曾做到或可能做到的事例。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9在受助者与工作者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下列时刻是特别需要鼓励的。
10(1)在建立关系之初,此时受助者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及陌生的工作者。
11(2)当在工作者面前须表达个人的看法或感受时,此时受助者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斗争,并且害怕说出“错误”的话语。
12在小组中,上述的紧张或害怕感会更为严重。
13(1)当组员身处于新组合或新场面时,会有陌生及害怕的感觉。
14(2)当组员需要在其他组员面前去表达个人的看法或感受时,他会很害怕在他人面前说出“错误”或“愚蠢”的话语,如果工作者能考虑到小组中不同组员有着不同的面部表情、喜好、接纳程度等因素,就应当很容易理解那些需表达自己个人感受的组员心中的顾虑了。
15体会到受助者或组员的困扰后,工作者必须保持言行与情绪的一致性,例如,在表达支持受助者或组员时,要用温和的语调、愉快的面部表情、开放的坐姿,不应使用类似于“双手抱臂”等带有拒绝意味的坐姿。
16在给予鼓励时要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
17最合适的鼓励是以受助者或组员的行为(指可见的具体的行动)为依据,而不是使用对于个人素质(较为笼统的个人品质的概括,例如聪明、勇敢等)的过于概括的语言。
例如,要鼓励一个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说心里话的组员,应该用“你刚才在他们面前所说的很清楚”这句话而不要使用“你很有勇气”这样过于模糊和概括的语言,因为前者是直接针对他所做的具体的行为——和陌生人说心里话去进行鼓励。
(五)邀请定义工作者运用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例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声音和言语,给受助者以暗示或者直接推动受助者去展开沟通或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沟通之中。
目的1邀请受助者参与沟通过程。
2诱导小组中沉默的组员做出参与行为。
3对受助者参与的方向提出建议。
运用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4在开展谈话时,工作者以开放的身体语言、轻松的态度等,表示已做好准备听受助者讲话。
5观察受助者或组员在沟通过程中的沉默时段,在不必要的沉默中,可做出邀请。
6工作者用眼神、面部表情或简短的言语,来引发受助者或沉默的组员参与沟通。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7当受助者开始谈论他或他们的问题及关心的事情时,工作者只要专注地注视便可。
8当受助者或组员流露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不宜用直接的邀请。
二、引领技巧定义这组技巧引导受助者去深入具体地解说、探讨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对人对事的感受。
这组技巧包括澄清、聚焦、摘要等。
另外,工作者向受助者提供资料,从而引导他们考虑问题或是投入活动的行为,也算是一种引领技巧。
目的1推动受助者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具体的、有组织的表达和探讨。
2增进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认识和了解。
3协助受助者作较深入的自我探索,从而对个人及社会情况有较清楚的了解。
4协助受助者清楚了解面谈或聚会的重点,以推动面谈或聚会的进行。
运用工作者运用这组技巧时的基本方法:5用问题来引发受助者作更多和较详细、明确的表达。
6对受助者以语言及非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及感受重点要留心接收。
7运用提问引领讨论的方向。
8将游离的话题带回到本次面谈或聚会的主题上来,继续进行探讨。
9把受助者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感受进行综合、归纳,作重点摘述。
10以简洁易懂的语句把资料信息传送到受助者。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11鼓励受助者尽量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
12不要把话题带离主题或经常转化话题。
13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已全部理解受助者的情况,认为没有加以澄清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