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我们在考研政治的时候,有很多史纲知识点的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清楚。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2)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 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1840年—1919 年大事记】一、1840 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实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实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水准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因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 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 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 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 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 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水准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水准的政治权利,促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2通过几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中国所丧失的权利: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分析点)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上都具有封建性的特征。

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特征开始瓦解,主要表现在:(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此以后,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2)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旧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地主阶级来说,有的转化为官僚地主,有的转化为城居地主。

农民阶级一部分向贫农和雇农转化,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后备军。

同时,导致了新的阶级的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变化。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出现两大历史任务。

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确实在各个方面给中国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工人阶级的优势:第一,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2019考研政治史纲历史事件总结

2019考研政治史纲历史事件总结

【篇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1)内容: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意义: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篇二: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意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胜利原因:中国*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胜利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⑤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

【篇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内容: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结束了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③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⑤中国*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2019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就目的来讲,它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就广度和深度来讲,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就性质来讲,它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各方面创新,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道路。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

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民权 作为革命对
象;只重视 国家政权形 式,忽视人 民在国家中 的地位;没 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 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 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 军阀的斗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的终结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1912--1928
百年心事总悠悠, 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 钓翁眼底小王侯。
1.袁世凯军阀统治建立的原因
(1)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 (3)立宪派的大力支持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5)袁世凯的军事实力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36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 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 放。
37
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 会变革,推动了民族酱主义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了改变和人 们精神上的解放。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 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四,奖励工商,举办实业。
预备仿行宪政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考研政治重点

考研政治重点

2019考研政治重点2019考研政治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考研中出现的次数也相继增多。

一起来看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参与此种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佣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第二,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息;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

第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的问题。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展。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019考研政治史纲“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史纲“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史纲“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三大论战(1)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1898年前后,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首先,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洋务派官僚张之洞也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不能触动三纲五常。

而维新派则认为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驳斥道:“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

”因为体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把中学之“体”和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要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

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经济:五种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个体;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过渡的,五种经济成分,即3+2)。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化三改(总路线:一化三改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农业:①走互助合作道路;②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三个阶段(三步走)——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原因——选择题);形式——国家资本主义(①初级形式的,即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

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3.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并举。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方法。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5.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精品教育.doc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精品教育.doc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一)1、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内容: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2、遵义会议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党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是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问题的开端。

3、七届二中全会时间:1949年3月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2)提出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和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意义:把党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二)(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019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复习提纲.doc

2019年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复习提纲.doc

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狭义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

P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丽叶、欧广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P23、《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新增)P3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伟大变革: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第二个伟大发现,“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新增)P5-P75、列宁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国际环境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是垄断。

帝国主义时期,三大基本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

第一,垄断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了。

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于帝国主义的矛盾极其尖锐。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

国内环境是,20世纪初俄国变成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正孕育着一场革命风暴。

P8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总结人类实践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总结和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积极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史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章侵略与反侵略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1)旧阶级的变化;(2)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

(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0、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3)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进步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后期,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1.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帝国主义的强大D、军事力量的薄弱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单选)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梁启超3.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著作是:( )(单选)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救亡决论》4.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起维新派的思想及主张有:( )(多选)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B、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C、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实行"商战"D、设立议院,实行社会革命,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实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很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很多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如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
1.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单选)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斗争
C、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
D、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斗争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单选)
A、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近代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实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的抵抗
D、近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于:( )(多选)
A、存有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B、以前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C、存有着很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对帝国主义的理解还处在理性理解的阶段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第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在青浦(今属上海市)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不久因伤重死去)。

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1867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娇(今恒春)登陆,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

1874年,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及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很多人英勇牺牲。

189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 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000多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指挥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

撤到杨村又遭到当地义和团和
清军的围攻,死伤近300人。

义和团和清军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鹿战。

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
俄侵略军。

第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59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

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同年10月,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

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守军击退。

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70的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很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

如: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 (满族);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
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

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
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9世
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成为"世界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欧洲列强在把非洲瓜分完毕后,也把亚洲绝大部分瓜分。

中国这个
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
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
一个有利的地位。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1895年4月2 日即《马关条约》签订前半个月,曰本驻德公使青木周藏与德国外交部参事米尔堡会谈时,提出将南满
给日本,北满归俄国,舟山预定给英国,而"德国完全有权在东南要求
一省”的瓜分方案。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
半岛割让给曰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
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认为,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了
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迫使日本
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曰本则以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
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
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
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
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俄国迫不及待地出动十几万大军侵入中国
东北地区。

曰本驻台湾总督则加紧策划派兵在厦门登陆侵占福建。


一直标榜"保全中国"的美国政府也发出准备占领中国福建三沙湾的训令。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帝国主义列强乏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
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
世报告说:"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曰本占领福建。

曰本方面对
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俄国独占东北三省, 更使英、日等国强烈不满。

所以,要实现瓜分中国,"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甚至会爆发战争。

正因为如此,列强经过反复争吵、协商,最后认定,还是暂缓瓜分中国,而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对自
己更为有利。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实
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写在后面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是一个高频考点,
对于瓜分高潮的时间以及表现(方式)都要加以记忆;此外,对于“帝国
主义未能灭亡和光分中国的原因”要对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加以区分;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可能会和其他运动的局限混淆出题,所以要准确记忆。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
为地瓜分中国。

这个点,即使帝国主义分子自己也是不能否认的。


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
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至于中
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s拳*动’中见之。

"所以,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曰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能够统
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法国议会在
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中国土地广阔,民气坚劲。

""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
诚然,因为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理解的
阶段,义和团运动存有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因为不理解帝国主义
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以前蒙受封建
统治者的欺骗;因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有着很多迷
信、落后的倾向。

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答案及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