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承诺说得好,还要做得到——解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指标之“安全承诺”(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承诺说得好,还要做得到——解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

指标之“安全承诺”(一)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等等,每一条口号都意义非凡。事实上,很多企业喜欢将其中一条甚至几条搬来,作为本企业的安全理念,并且在企业内部挂得到处都是,代表了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但是,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从制度制定、管理执行、教育培训、奖惩、人事、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将之落到行动上呢?

评价企业的安全承诺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和“安全承诺认同”,前两项侧重于承诺的内容,后两项着重评价承诺的效果。国家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估准则》对企业“安全承诺”给出的定义是:“由企业公开做出的、代表了全体员工在关注安全和追求安全绩效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意愿及实践行动的明确表示”。

核心价值观是承诺的主要内容

对安全承诺进行评价,首先就要考察内容的完整性,承诺应包含安全价值观(核心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作为最重要指标之一的安全价值观,对其评价的重点为:企业是否已确立、并通过精练、准确地语言表达一种或者明确或者隐含的安全观念,这种观念将统领并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切选择、一切愿望和一切行为的方法与目标。成为企业所有成员共同持有的标准和原则。

当企业的生产、研发、市场、技术改造、人事安排、资金投入等经济行为与安全生产出现或可能矛盾时,企业的相关决策就会明显受到安全价值观的支配。因此,对安全价值观的评价,很多时候要用典型决策过程和处理结果作为佐证。

安全愿景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所描述的企业在安全问题上未来若干年要实现的志愿和前景。”对安全愿景的评价侧重在是否具有如下特点:是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共同持有的;发自内心、不懈追求的志愿和前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又可以成为新的现实;有清晰的画面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一个好的安全愿景不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应该是变为人们心中深受感召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由一个想法所激发,而一旦发展成一群人的众望所归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可以创造出众人一心、天道人愿的感觉,孕育出无限的创造力。

不做夸大其词、模棱两可的承诺

《准则》4.2.2要求“企业的安全承诺在阐述和表达上应完整准确,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独特性和感召力。”同时《导则》中也强调,“安全承诺”应具有“代表性”、“明确性”、“稳定性”等,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评价指标呢?因为一个完整的“安全承诺”是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一种安全文化与另一种安全文化的本质区别。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再健康,再漂亮,却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灵魂的文化,形式上再令人眼花缭乱,结果也注定很快消亡。一

个企业的文化灵魂,不仅要有,而且一定要被人们能清晰地感知,并被深刻地感召。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融进血液,根植在潜意识中,最终体现为行为习惯。

成功的“理念”或“价值观”的表述必须完整、准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某些模棱两可的概念定义,含混不清的观点阐述,让你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地理解,结果还是云里雾里。而言简意赅,清楚明白地表述,对受众无疑是一种享受。

现实中,有些企业归纳、提炼的企业理念、口号、核心价值,经常会出现表述上的缺陷,造成受众接受和理解上的障碍和无法产生共鸣的后果。尤其是在借鉴国外的文化时,由于是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没有做到信、达、雅,翻译后变得生涩难懂、味如嚼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