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典故_的思考_徐志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0期兰州学刊N o.102010总第205期L an zhou xue kan G enera.l N o.205

关于/典故0的思考

徐志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当前研究典故的相关文章或著作中,相关术语所指的对象有的互有交叉,有的互相冲突,特别是典故所指,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及其来历出处,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这种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关于典故所指认识上的分歧,又给人们认识了解典故带来困惑,不利于典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从用典语言形式与其来历出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典故所指的对象为用典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

[关键词]典故;用典语言形式;典故所指

[中图分类号]H109.4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10)10-0202-04[收稿日期]2010-05-21 [作者简介]徐志学,男,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生。

典故一词,较早见于5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6:[1]/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0但就目前所见,直到清代末期,近现代学者才开始对/典故0进行阐释。此前的历代学者大多从修辞的角度,以用典为中心,从用典的经验、要求、分类等方面研究,关于典故的定义不见论述。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如下:

最初的时候,用典就是运用典章、制度等,少有修辞的含义。5左传#宣公十二年6:[2]/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0我们现在所说的修辞意义上的/用典0,前人称为/用事0或/事类0等。锺嵘5诗品#序6:[3]/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0刘勰5文心雕龙#事类6:[4]/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0/事0于古人而言是无需阐释的。直到清代始见修辞意义上的/用典0说法。袁枚5随园诗话6卷七:/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0把/事0称为/典0,大概始于明代。明杨慎5升庵全集6卷五十二5古文引用6:/凡传中引古典,必曰书云、诗云者,正也, 5左传6中最多。0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从汉代至清代,典故的这方面意义一直没有大的变化,用例在5二十五史6里可谓随处可见。但在明、清两代其含义逐渐发生转变,渐具有现代修辞学意义。明余继登撰有5典故纪闻6一书,从其内容来看,/典故0含义已有转变迹象。清方世泰5辍耕录6:[5]/当取诸唐以前。唐以后故典,万不可入诗,尤忌以宋元人诗作典故用。0此处的/典故0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在内涵上当是一致的。管锡华5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6:[6]/-典故.,原意指典制和成例。清代起转生二义。一指后世使用的故事。如昭槤5啸亭续录#大戏节戏6-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者是。一指后世使用的诗文词句。如赵翼5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6-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者是。0

大约清末时期,学者们开始界定典故。5辞海61947年版的定义为/谓故事也。01979年版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作了补充与完善,加上了/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这一表述。此后,大型辞书,如5辞海6、¹5辞源6、º5汉语大词典6»等均有小异大同的定义:一指/典制和掌故0;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当然,也存在一些见仁见智的定义,如5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6:[7]/典故:习用的固定词组、句子的原式及其变式,语言简练,意思精辟,表现力强而有故事可据者为典故,或称事典。0

随着典故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界对典故定义多有不同见解。管锡华5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6[8]指出:/典故0是指被后世所用的故事和诗文词句。张履祥5典故#典故系列和典故辞典的编纂6:[9]/典故是诗文中引用历史故事和成言成辞、佛事俗谚等经过概括、改造、创制而成的浓缩凝聚性的含典词语。0朱学忠5典故研究之我见6[10]指出:(典故)指古代诗文引用的有来历、有出处、有派生义的特殊语词。郭蓉5典故研究文献综述6[11]认为:典故,是古代文献典籍中储存的、为古人创作所广为征引的一类特殊的语料群。贾齐华5典故研究三题6[12]指出:/典故是用典者所依据的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0吴直雄5典故界定多歧义3辞海4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6[13]列举了人们对于典故定义的七种类型和九种各自有别的意见与定义,认为:5辞海6定义应遵循。

我们认为,目前通行的典故定义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方面。

第一,/诗文中0或/诗文等作品中0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讲,任何文体或文章都可能引用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显然,/诗文0或/诗文等作品0并不能涵盖所有,其没有涵盖的作品里引用的故事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典故集合之外。如果说凸显诗文是因为诗文里用典较多,那么碑

202

文也应该被凸显,因为夸张地讲,碑文是无一字无来历的。可见,/诗文中0或/诗文等作品中0之类的限定语有一定的局限性,值得推敲。

第二,/古代故事0的双重模糊性。

从逻辑上来说,古代可以相对今人来说,也可以相对作者来说。相对今人来说,其最后的时限难以确定;即便可以确定,为什么此前的故事被引用后就成了典故,此后的故事就不可以呢?是永远都不可以,还是若干年之后就可以呢?相对作者来说,古代同样难以确定具体期限,是以年代定,以朝代定,还是以语言特征来定,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古人用典有用同一时代故事的,如北魏5元袭墓志6:/君珪璋内映,风飙外发,声迈云巾,才超日下。0(5.175)¼/日下0较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5世说新语#排调6:[14]/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陆举手曰: -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0古代以帝王比日,帝王所住地为/日下0。对今人来说,其自然是古代故事,可对墓志作者来说,南北朝却算是同一时代。

吹毛求疵的话,/故事0的含义及判断标准也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故事若指故实(5国语#周语上6:/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0韦昭注:/故实,故事之是者。0), /古代0似显多余;若与现代的/故事0意义相同,似乎又失却本真。

另外,从语法上来说,/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并不受/古代0修饰限定,也就是说,引用的现代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自然也是典故。同样是典故,何以/故事0受古代限制,/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并不受此限制呢?可见,/古代0这一限定语也值得推敲。

第三,/古代故事0、/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和典故所指。

根据定义,可以确定/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为典故所指对象。/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0,典故所指是古代故事,还是出现在诗文中的语言形式,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典故所指的对象为古代故事本身,即指向典籍文献中储存的相关语料,而不是诗文中的语言形式,那么,/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就不应该是典故所指的对象,因为典故所指的对象应当如同古代故事本身一样为/有来历出处的词语0之来历出处。如果典故所指的对象为诗文中的语言形式,那么,这种语言形式也可以说是有来历出处的,就不必费力说/引用的古代故事0了。还有,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不一定都是词语,如此定义会把有来历出处的非词语形式给排除在外了。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知目前通行的典故定义存在诸多值得推敲之处。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定义从用典的角度并且按照传统的事典、语典的分类来界说典故,没有认清典故的所指对象。

典故定义的讨论在继续,有关典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涌现出不少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但由于典故的定义没有统一,很多文章或著作中的相关术语所指的内容也不一致,特别是典故所指的对象迥然不同。略举例如下:例1:典面即指典故的相对稳定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形式。[15]

例2:许多典故源于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文学文本以及古人虚构的故事,这些/故事、传说0等通常被常规化和抽象化,浓缩或载取其中几个关键词或字构成典故。[16]例3:首先,典故必须是有出处的。所谓出处,即/典源0,指的是典故最早脱胎的典籍和所记载保存的故事、词句。[17]

例4:汉语典故在用典实践中发生的从典源到用典词语和典故意义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流变,说明典故是汉语中一种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18]

例5:色斯语出5论语#乡党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0 /色斯举矣0,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0后人用这个典故一般表示/见机远遁以逃避迫害灾祸0之类意思。[19]

例6:而典故至少包括典源、典面,它不是语言词汇中的备用材料。[20]

由例1可知,典面是典故在言语作品中的表现形式。那么,虽然还不清楚典故所指,但典面和典故所指的对象应该是不同的。由例2(案:例中的/载取0,换为/截取0更合乎文意。)可知,/关键词或字0被截取后构成典故,那么,典故所指的对象当为言语作品中的用典语言形式,也就是例1的典面,这就和例1的典故所指有了一定的冲突。

由例3可知,典源是典故所较早见于的典籍及其所记载的故事和词句,是典故的出处。那么,典源和典故的所指是不同的。

由例4可以看出,典故是汉语的语言成分。

由例5可知,典故所指的对象至少包括用典语言形式。例6表明,典故至少包括典源、典面,且不是语言词汇中的备用材料。这一点和例2、例4有冲突。不仅如此,和例5也有冲突。因为例5表明,典故是语言词汇中的备用材料,这样作者自己也前后矛盾了。

当前相关术语的界定也反映了人们关于典故所指对象认识上的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状况。

典面。罗积勇5用典研究6:[21]/典面即指典故的短语化的语言表达形式。0(即我们所指的用典语言形式。)唐子恒5汉语典故词散论6:[22]/典面就是后人使用典故时形成的话语。0(亦即我们所指的用典语言形式。)丌文香博士论文5汉语典故词语研究6(山东大学,2008):/典面,指典故的形式。0(即我们所指的用典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是典故所指的对象。)

典源。罗积勇5用典研究6:[23]/典源,指典故的原始出处及其意思。0唐子恒5汉语典故词散论6:[24]/典源就是典故的出处。0丌文香博士论文5汉语典故词语研究6(山东大学, 2008):/典源,,指和典故词语有关的最早的典故。0典形。唐子恒5汉语典故词散论6:[25]/同一个典故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典面,我们称之为不同的典形。0丌文香博士论文5汉语典故词语研究6(山东大学,2008):/典形,指典故词语的形式。0

其他发表的文章里还有更多不一致的相关表述,不再列举。可以看出,不仅典故所指大家的看法不一致,也不仅使用相关术语时大家界定不同,单是学者自己的研究中在表述典故所指时也没做到前后一致。

由上述分析可知,典故、典源、典面、典故词这几个术语被人们使用时,各自所指的对象在不同的作者那里不一致,

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