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复习资料(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二)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整体】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
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
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片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赞美了+表达了。
之情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赞美了+表达了。
之情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引用: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
2、概括力强。
反语:说反话。
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
幽默风趣。
(五)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使景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于美感。
(九)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十)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悬赏分:解决时间:2009-12-29 21520 -提问者:海韵二级最佳答案表现手法:liang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高中语文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高中语文表达效果答题格式一、表现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想要强调的事物或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2. 象征:通过特定的形象或符号,表达作者深层的思想或情感,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
3.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动作,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4. 比喻: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用具体的形象来描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5. 排比: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或词语,强调作者想要强调的事物或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二、语句特点1. 用词准确:作者善于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思想,使得作品语言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
2. 句式多变:作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长句、短句、对仗句等,使得作品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3. 修辞手法多样: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作品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表达效果1. 具体生动: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具有立体感。
2. 准确贴切:作者用词准确、表达贴切,使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 语言优美:作者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4. 感染力强:作者通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形象描写,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四、语言特点1. 平易近人:作者的语言平易近人,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形象描写。
2. 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更加鲜活、具有感染力。
3. 幽默风趣: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
4. 含蓄蕴藉:作者的语言含蓄蕴藉,使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耐人寻味。
五、情感态度1. 积极向上:作者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大多是正面的、积极的。
2. 批判反思:作者对某些事物或现象持有批评和反思的态度,通过作品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反省。
3. 客观中立:作者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描述事物或现象,不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
常见的表现手法答题格式
常作答案要点
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鲁迅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做了铺垫;
悬念
常作答案要点
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
鲁迅雪中作者借“北方的雪”表现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着抗争的精神;
对比
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象征
2008
①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②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表达了……的情感;
宗璞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即象征着困难与挫折;
托物言志
2008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抑扬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2009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又心生敬意;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具体如下:1. 直接表现手法:肖像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姿态等来揭示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2. 间接表现手法: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者环境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心境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情感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某一事物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情感。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情感或者情境来突出主题。
伏笔手法:在故事中设置伏笔,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者猜测,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各有各的作用,具体如下:1.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表现手法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间接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对环境和细节的描绘来反映人物情感、心境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让作品更富有象征意义,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3. 对比手法和伏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方式让故事更加出人意料,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猜测,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悬念感。
4. 象征手法则可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5. 线索则是组织情节的要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发展,让情节更加紧凑和连贯。
6.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可以突出主题,强调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7. 衬托(正衬/反衬)则可以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8. 照应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9.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则可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和区别
表达方式及作用答题格式1、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3、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笔、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点面结合、主次、远近、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3、选材剪裁。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伏笔、起承转合等。
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例如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表现手法的作用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The use of various technique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a work of art is essential in convey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and evoking emotional responses from the audience. Each technique, whether it be visual, auditory, or litera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work.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echniques can be utilized,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power of artistic expression.在艺术作品中运用各种技巧是传达预期信息并引发观众情感反应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技巧,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文学,都在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索技巧的不同运用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创作过程以及艺术表达的力量。
Visual techniques, such as color, composition, and lighting, are commonly used in film,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 to create atmosphere and convey emotions. The choice of colors can evoke specific feelings, with warm tones suggesting comfort and intimacy, while cool tones evoke a sense of detachment or sadness. Composition, on the other hand, refers to the arrangement ofelements within the frame, guiding the viewer's eye and creating a sense of balance or tension. Light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ettingthe mood of a scene, with harsh lighting creating drama and shadows adding depth and mystery.视觉技巧,如色彩、构图和灯光,在电影、摄影和绘画中常被用来营造氛围和传达情感。
高中作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6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某种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或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或突出了……5.反复:加强语气,答题格式:强调了……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通过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比作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
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试题中较为常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一、勤于积累,储备表达技巧基础知识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包括:(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语、双关、用典、互文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描写:点与面、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乐与哀、工笔与白描。
(3)艺术手法:赋(铺陈)、比兴、对比(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等等(4)篇章结构:叠词、卒章显志、重章叠句、照应、倒装、曲笔入题。
二、古诗表现手法解题步骤:[答题思路]: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叙——析——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①第一步: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第三步: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题例一]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思考: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答案示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手法。
中考考点:记叙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类考题答题格式和模版
中考考点:记叙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类考题答题格式和模版(一)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二)记叙类文章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写作方法(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3)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4)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5)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表现技巧答题基本模式
高考诗歌表现技巧答题基本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span>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是什么)。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为什么)。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怎么样)。
练习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练习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⑴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的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的答题格式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啊,有时候那些小小的东西里可藏着大大的乾坤呢,这就叫以小见大,就像从一颗小芝麻里能看到一整个美食王国一样神奇。
就说那蚂蚁吧。
小小的蚂蚁,看着就像个移动的小黑点。
可你要是小瞧它,那可就大错特错啦。
它们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武士,一旦发现食物,那阵仗,就好比是发现了宝藏的海盗一样兴奋。
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小饼干屑,它就像个小传令兵,迅速把消息传开。
不一会儿,一群蚂蚁就像潮水般涌来,齐心协力把饼干屑抬走。
这小小的蚂蚁,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力量大的伟大真理,那股子力量就像是无数个小引擎同时发动,能推动巨大的轮船。
再说说那小小的种子。
一颗种子小得就像一粒灰尘,毫不起眼。
可当你把它埋进土里,就像把一个沉睡的小魔法放进了大地的怀抱。
它开始慢慢发芽,那小芽儿就像个害羞的小脑袋,小心翼翼地探出来。
然后它不停地生长,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小小的种子里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球,最后爆发出能撑起一片天空的力量。
这就告诉我们,哪怕是最微小的开始,也可能有着无限的可能,就像一个小火花能引发一场燎原大火。
还有我们每天都用的笔。
一支笔看起来普普通通,就像个小棍儿。
但是作家们用它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世界。
那些文字就像一个个小士兵,在笔的指挥下,组成了一部部伟大的作品。
笔就像是一把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思想的火花变成绚烂的烟火。
这小小的笔,反映出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广阔,那智慧就像宇宙一样没有边界。
生活中的小事情也常常有着大意义。
比如说一个微笑。
一个微笑就像一缕阳光,虽然很微弱,却能照亮整个心灵的房间。
它可能只是嘴角轻轻上扬的一个小动作,但是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水的小石子,能泛起层层温暖的涟漪。
这小小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传递是多么的强大,强大得像一阵能吹散阴霾的狂风。
所以啊,朋友们,可别小看那些小的东西,不管是小小的动物、植物,还是小小的物件、小小的举动,它们都像是一扇扇通往大世界的小窗户,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就能从这些小小的角落发现大大的美好和深刻的道理。
常见的表现手法答题格式(最新整理)
附表3:常见的表现手法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举例照应[2016、2013]……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朱自清《背影》中首段的一句话“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二者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中心突出。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2009]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又心生敬意。
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象征[2008]①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②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表达了……的情感。
宗璞《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即象征着困难与挫折。
托物言志[2008]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鲁迅《雪》中作者借“北方的雪”表现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着抗争的精神。
对比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
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朱自清《春》中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衬托(正衬/反衬)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12-29 2152提问者:海韵 liang -二级最佳答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很多同学还不清楚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常见表现手法有什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
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 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 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 C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拓展阅读:表现手法和表达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表现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突出事物特点更好的表现人物主题。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再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你在意义,最后再对事物进行肯定与大力颂扬,使文章有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悬念:可以引起读者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7、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8、以小见大:采用小的事物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手法。
9、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二)写作手法应用举例1、对比手法例如《海燕》文中写海鸥“呻吟”、“飞蹿”、“恐惧”,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范进中举》对比手法的作用:把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提示了他视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愚公移山》对比手法的作用:把愚公的大智大勇与智叟的鼠目寸光进行对比,把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与智叟“笑而止之”进行对比,突出愚公移山精神的伟大。
此外,还有《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军和霸上、棘门军进行对比;《送东阳马生序》中“我”与同舍生之间的对比。
答题格式:通过对比,突出,更好的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初中阅读题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初中阅读题答题
格式
在回答初中阅读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答题格式的示例:
1. 表现手法:首先指出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衬托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其作用。
例如,“本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敢。
”
2. 表达方式: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本文通过抒情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
3. 修辞手法: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然后解释其具体的用法和作用。
例如,“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勇敢比喻为坚硬的石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坚定不移。
”
4. 描写方法: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本文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
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各种手法的作用,避免过于笼统或泛泛而谈。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记叙文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的效果的答题格式
记叙文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的效果在文学创作中,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叙述事实、描绘场景为主,通过讲述故事或描述事件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在记叙文中,先抑后扬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记叙文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记叙文着重于故事情节的叙述,通常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等要素。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和反映。
通过记叙文,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这也是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
在写作记叙文时,先抑后扬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通常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叙述方式来实现。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体验,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受。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先抑后扬,作家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的情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的效果。
先抑后扬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作家可以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中渲染氛围,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当读者在故事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种期待和紧张的情绪时,一旦故事情节达到高潮,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释放和满足的情感,这也是先抑后扬的一个显著效果。
先抑后扬也能够更好地渲染故事中的情感和情感冲突。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先抑后扬,作家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
在故事的发展中,通过对情节的抑扬有致的安排,可以更好地呈现人物的情感起伏和内心挣扎,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关系。
这种渲染情感的方式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让我们共享一下我对先抑后扬表现手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先抑后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叙事手法,它能够让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先抑后扬,作家可以更好地控制故事的节奏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表现手法
• • • •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 定、讽刺、反语 •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 话题转换、插说 • • •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 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 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 容(特点) • •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 者的观点怎样 •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大家发表的互动观点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其它: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答案不能,原因如下: • •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 • •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 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要点: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 •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
•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 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 •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 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 特点是什么.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悬赏分:解决时间:2009-12-29 21520 -提问者:海韵二级最佳答案表现手法:liang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咼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对比和衬托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
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
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衬托前面已经介绍。
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
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
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
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
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
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
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
”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
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乡故《迅鲁(.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善、以正衬正等。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 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④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对比根据结构标准,参考传统分类法,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
例如: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②今天,我们对人民,温驯得像对母亲;明天,才会用严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敌人烧成灰烬!(李瑛《雪夜》)例①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
例②句式相同,通过对比,揭示人战士对人民温顺,才会对敌人严酷的道理;使战士性格的两个方面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