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
持、进、运针方法,选穴正确,铺无菌盘方法、注射方法正确。
10
理论提问
〔10分〕
答复全面,正确
10
3、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 目
操作要点
分值
扣分
及理由
根本素质要求
〔5分〕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整洁,衣帽整齐
5
评估〔5分〕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皮肤情况
3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操
作
前
准
备
20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弯盘、纱布块,笔、纸
10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4
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4
操
作
流
程
40分
定位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5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5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中下段绕1-2周后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的部位,记录留罐时间
5
未处置不得分处置不正确扣2分
2、穴位注射〔水针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 目
操作要点
分值
扣分
及理由
根本素质要求〔5分〕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
5
评估〔10分〕
全面、正确,核对医嘱、治疗卡,明确药物、穴位
4
询问病人既往史,有无药物过敏史
中医操作评分
表1 循经(穴位)按摩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评分要求评估10分 1.核对医嘱: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既往史、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态等。
3.评估环境根据季节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适合操作。
352一项未核对或核对不准确扣1分,扣完为止。
一项未评估扣1分,扣完为止。
一项不合要求扣0.5分,扣完为止。
计划15分 1.预期目标与本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口罩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药物精油、卫生纸、手消毒液,浴巾,必要时备屏风。
(3)患者准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
2652回答不正确扣2分,不完整扣1分。
前4项不到位每项扣0.5分,未修剪指甲、洗手方法不正确扣1分,未洗手扣2分。
每缺一项扣1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实施60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治疗卡、床号、姓名。
与患者解释交流。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防寒及保护患者隐私。
3.选取按摩方法: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的手法;按法:指按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掌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手掌重叠按压体表;揉法: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做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作回旋运动。
操作时,着力点紧贴体表,用力541520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未与患者解释交流全扣,解释不到位酌情扣1-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一种手法不正确扣5分,不到位酌情扣1-3分。
要由轻而重,不可暴力。
4.根据病证选取相关经络及穴位进行按摩。
(如指揉手太阴肺经前臂段,指按尺泽和列缺穴,掌揉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掌按肺俞穴,肘按双侧肾俞穴,拿肩井穴。
)5.按摩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觉,及时调整手法力度。
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项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及理由操作前准备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8评估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3、用物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介质。
8 每缺一项扣4分操作方法及程序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协助排便。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2、根据病情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铺治疗巾于按摩部位。
未安排合理体位扣3分3、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四种以上推拿手法和刺激强度,确定穴位,进行按摩。
25缺少一种手法扣2分手法动作要领一个不正确扣5分穴位定位不准确扣2分4、告之按摩时穴位部位出现得气的感觉。
随时询问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意外。
10未告知扣2分未询问扣3分未做调整扣5分5、禁用暴力,推拿手法衔接流畅,推拿时间安排合理。
取穴准确,所选穴位与疾病相符。
10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6未交待注意事项扣2分未安排体位扣2分其它酌情扣分效果评价1、操作熟练,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9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2、病人无皮肤损伤、舒适、安全。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3、用物、污物处置正确 5未处置不得分处置不正确扣2分2、穴位注射(水针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及理由基本素质要求(5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5评估(10分)全面、正确,核对医嘱、治疗卡,明确药物、穴位4 询问病人既往史,有无药物过敏史 2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告知(2分)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2操作前准备15分医师洗手,戴口罩 2 物品治疗盘、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纱布、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 患者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水针注射部位,注意保暖(冬季)7操作流程38分定穴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药液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
作
流
程
38分
定穴
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
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
药液
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5
抽吸药液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
5
消毒
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厘米
2
排气
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
进针
注射
再次核对,一手持注射器,一手中指及拇指绷紧局部皮肤,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药液
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
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6
未交待注意事项扣2分未安排体位扣2分其它酌情扣分
效果评价
1、操作熟练,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9
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
2、病人无皮肤损伤、舒适、安全。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
3、用物、污物处置正确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
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及理由
操作前准备
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告知(2分)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操
作
前
准
备
15分
医师
穴位按摩疗法,流程,考核标准
穴位按摩疗法穴位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适应范围]全身肌肉麻木或肿胀、白脉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赫依性疾病、巴达干性寒症、疼痛、消化不良等。
[禁忌]1.传染病、创伤性皮肤病、烧伤、肿瘤、精神病、骨结核等。
2.对体质羽的病人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对未诊断的疾病不可使用穴位按摩。
3.凝血障碍者及孕妇。
4.过饱或饥饿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评估]1.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用屏风遮挡。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
3.按摩的穴位及部位皮肤情况。
4.女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
5.患者主要临证、生命体征、既往史、过敏史、年岭、体质。
6.患者心理状况。
[告知患者]1.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疗法的作用及施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同意,并让患者签名。
2.如施疗过程中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物品准备]I.治疗盘、治疗巾、毛巾被。
2.治疗单、消手液、记录本。
[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病室环境及患者情况,做好施疗原理的解释。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3.施疗前告知,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
4.遵医嘱,根据病情确定按摩穴位及正确手法。
5.按摩时先轻后重,避免过度用力。
6.施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按摩,以防发生意外。
7.施疗结束后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
8.再次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安抚患者。
9.洗手、记录、签名。
[操作流程](见下页流程图)[注意事项]1.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3.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避免用力过度。
4.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调整手法或及时停止操作。
穴位按摩疗法技术操作流程护士仪表施 疗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定 位双人核对评 估医嘱内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服装仪表规范,态度和观 察宣 教整 理施疗完毕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安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手法先轻后重运用正核对患者信息,做好解释,施疗前告知,取合病室清洁,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中医按摩评分标准
中医按摩评分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中医按摩评分标准,以明确中医按摩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评分标准旨在为中医按摩师提供指导,以确保其按摩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符合,并能提供合适的治疗效果。
评分标准1. 技术运用- 技术流利度:操作流程是否流畅,手法是否灵活自如。
- 准确性: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否符合中医按摩的基本要求。
- 部位定位:是否能准确地找到按摩的目标部位。
- 力度掌握:按摩力度是否适中,是否能根据患者需要进行调整。
2. 中医原理- 穴位准确性:按摩师是否能准确地找到关键穴位。
- 摩擦方式:按摩手法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并能产生理想的按摩效果。
- 气血调理:按摩的效果是否能调理气血,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3. 治疗效果- 疼痛缓解:按摩是否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 舒缓压力:按摩是否能帮助患者缓解身心压力。
- 病情改善:按摩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如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评分标准等级评分标准等级将按照技术运用、中医原理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五个等级:1. 优秀:技术运用流畅准确,符合中医原理,治疗效果显著。
2. 良好:技术运用较流畅准确,基本符合中医原理,治疗效果较好。
3. 中等:技术运用一般,基本符合中医原理,治疗效果一般。
4. 待提高:技术运用有待提高,未完全符合中医原理,治疗效果有限。
5. 不合格:技术运用不符合要求,未符合中医原理,治疗效果不明显。
使用指南按摩师在进行中医按摩评分时应参考以下步骤:1. 观察按摩师的技术运用,包括流畅度、准确性、部位定位和力度掌握。
2. 分析按摩师使用中医原理的程度,如穴位准确性、摩擦方式和气血调理。
3. 评估按摩的治疗效果,包括疼痛缓解、舒缓压力和病情改善。
4. 综合考量以上因素,给予相应的评分标准等级。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套中医按摩评分标准,以指导中医按摩师的技术运用、中医原理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按摩师可根据这些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提高,从而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按摩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操
作
前
准
备
20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弯盘、纱布块,笔、纸
10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4
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4
操
作
流
程
40分
定位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5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5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中下段绕1-2周后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的部位,记录留罐时间
回答全面,正确
10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告知(2分)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操
作
前
准
备
15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 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纱布 、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水针注射部位,注意保暖(冬季)
8
评估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
3、用物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介质。
8
每缺一项扣4分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协助排便。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根据病情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铺治疗巾于按摩部位。
未安排合理体位扣3分
3、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四种以上推拿手法和刺激强度,确定穴位,进行按摩。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
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及理由
操作前准备
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回答全面,正确
10
8
评估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
3、用物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介质。
8
每缺一项扣4分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协助排便。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根据病情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铺治疗巾于按摩部位。
未安排合理体位扣3分
3、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四种以上推拿手法和刺激强度,确定穴位,进行按摩。
12
观察
患者有触电感,应立即退针,改换角度再进针。观察是否有晕针、弯针、折针,滞针及不良反应
3
起针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核对床号及患者姓名
2
操
作
后
10分
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整理衣着,合理安排体位
5
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2
记录
详细记录实施水针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答名。
3
技能评价
(10分)
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强,动作轻巧、稳重、准确;
7
操
作
流
程
38分
定穴
遵医嘱选取穴位
七步按摩法评分标准
七步按摩法评分标准
摘要
本文档旨在为七步按摩法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按摩的质量和
效果。
在七步按摩法中,按摩师使用特定的动作和技巧进行按摩,
以促进身体的舒适和健康。
评分标准
1. 按摩技巧(20分):评估按摩师的技术水平和技巧是否熟练,例如按压、揉捏、轻拍等动作的使用是否得当和有效。
2. 按摩力度(15分):评估按摩师的力度掌握是否适中,既不过轻也不过重,能够根据受按摩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3. 按摩区域(15分):评估按摩师是否准确找到和按摩目标区域,例如颈部、肩膀、背部等。
同时要注意是否避免按摩敏感部位。
4. 时间掌控(10分):评估按摩师在按摩过程中的时间掌控能力,确保按摩时间不过长或过短。
5. 按摩流畅度(10分):评估按摩师的动作是否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的中断或停顿。
6. 按摩效果(20分):评估按摩后受按摩者的反馈,例如身体是否感觉放松、舒适,有没有缓解疼痛或压力的效果。
7. 整体表现(10分):评估按摩师在整个按摩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例如是否专注、友好、耐心等。
总结
以上是七步按摩法的评分标准,按摩师可参考这些标准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评分标准的使用可以确保按摩师和受按摩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按摩体验。
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
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以便对按摩师的技术
能力进行评估和提升。
考核内容
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按摩手法:评估按摩师的手法是否流畅、准确,且具有一定
的节奏感。
2. 养生精确度:评估按摩师对养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
将养生原理应用于按摩过程中。
3. 技术细节:评估按摩师是否注重细节,如按摩力度、按摩部
位选择和按摩时间掌控等方面。
4. 客户反馈:评估按摩师的服务态度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
评分标准
按照以上考核内容,按摩技巧的得分可根据如下评分标准进行:
1. 优秀:手法流畅准确,养生知识掌握全面,技术细节把握到位,客户反馈积极。
2. 良好:手法稍有不足,养生知识掌握较好,技术细节基本满
足要求,客户反馈较好。
3. 中等:手法不够流畅准确,养生知识掌握一般,技术细节有
所欠缺,客户反馈一般。
4. 不及格:手法不流畅准确,养生知识掌握不足,技术细节严
重不足,客户反馈差。
结论
制定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有助于提高按摩师的技术水平和服
务质量,针对不同水平的按摩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期提升整
体行业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按摩技巧考核评分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评分标准,请按照
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并持续改进。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项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及理由操作前准备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8评估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3、用物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介质。
8 每缺一项扣4分操作方法及程序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协助排便。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2、根据病情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铺治疗巾于按摩部位。
未安排合理体位扣3分3、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四种以上推拿手法和刺激强度,确定穴位,进行按摩。
25缺少一种手法扣2分手法动作要领一个不正确扣5分穴位定位不准确扣2分4、告之按摩时穴位部位出现得气的感觉。
随时询问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意外。
10未告知扣2分未询问扣3分未做调整扣5分5、禁用暴力,推拿手法衔接流畅,推拿时间安排合理。
取穴准确,所选穴位与疾病相符。
10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6未交待注意事项扣2分未安排体位扣2分其它酌情扣分效果评价1、操作熟练,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9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2、病人无皮肤损伤、舒适、安全。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3、用物、污物处置正确 5未处置不得分处置不正确扣2分2、穴位注射(水针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及理由基本素质要求(5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5评估(10分)全面、正确,核对医嘱、治疗卡,明确药物、穴位4 询问病人既往史,有无药物过敏史 2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告知(2分)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2操作前准备15分医师洗手,戴口罩 2 物品治疗盘、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纱布、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 患者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水针注射部位,注意保暖(冬季)7操作流程38分定穴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药液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3分
服装鞋帽整洁,修剪指甲(1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1分);语言温柔,态度和蔼(1分)。
操作前准备
物品
20
10分
流水洗手,用物备齐(治疗巾、小方纱、治疗盘)携至床旁。(4分)核对病人,再次介绍并解释、核对医嘱执行单(3分);保护患者隐私(3分)
护士
4分
洗手、戴口罩(4分)。
病人
6分
按穴位取舒适体位(3分);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局部皮肤,保暖,清洁皮肤(3分)。
操
作
流
程
选穴核对
50
10分
遵医嘱选穴正确、及推拿方法、测试局部感觉(10分)。
4分
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4分)
手法
27分
对确定手法运用正确;(10分)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的均匀,动作灵活;(15分)时间符合要求(2分)
观察
9分
随时间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9分)
操
作
后
整理
8
3分
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再次核对(1分);整理床单元(1分);整理物品,正确处理用物(1分)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目的:1、缓解各种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科室姓名考核者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
总分
要求及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评估
4分核对治疗卡ຫໍສະໝຸດ 自我介绍、双向核对患者信息,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实施按摩的局部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环境,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等。
总分
100分
提问:穴位按摩法的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按摩手法有哪些?
洗手
1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
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6
未交待注意事项扣2分未安排体位扣2分其它酌情扣分
效果评价
1、操作熟练,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9
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
2、病人无皮肤损伤、舒适、安全。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
3、用物、污物处置正确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
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及理由
操作前准备
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25
缺少一种手法扣2分手法动作要领一个不正确扣5分穴位定位不准确扣2分
4、告之按摩时穴位部位出现得气的感觉。随时询问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意外。
10
未告知扣2分未询问扣3分未做调整扣5分
5、禁用暴力,推拿手法衔接流畅,推拿时间安排合理。取穴准确,所选穴位与疾病相符。
10
持、进、运针方法,选穴正确,铺无菌盘方法、注射方法正确。
10
理论提问
(10分)
回答全面,正确
10
3、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
项目
操作要点
分值
扣分
及理由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
作
流
程
38分
定穴
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
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
药液
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5
抽吸药液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
5
消毒
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厘米
2
排气
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
进针
注射
再次核对,一手持注射器,一手中指及拇指绷紧局部皮肤,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药液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
一、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及理由
操作前准备
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告知(2分)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操
作
前
准
备
15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 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纱布 、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水针注射部位,注意保暖(冬季)
回答全面,正确
10
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
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体质及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物品准备
治疗巾
6操作程序:
6.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6.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