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骨质疏松病例新ppt演示课件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疼痛、脊柱变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脊柱变 形可表现为身高变矮、驼背等,骨折则好发于髋部、脊柱和腕部等部位。
诊断依据
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定等综合判断。双能X线吸收法(DXA)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
02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评估
Chapter
年龄、性别与遗传因素
系统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诊疗知识。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1 2 3
诊疗技术局限性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等,亟待进一步 研究和改进。
患者依从性不足
由于骨质疏松症治疗周期长、效果不明显等原因 ,患者依从性普遍较差,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和心 理干预。
01
02
03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 松的风险逐渐增加,尤其 是女性绝经后。
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 疏松症,尤其是在绝经后 。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的 人,患病风险增加。
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不起 ,导致骨骼负荷减少,骨 密度降低。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骨 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控制剂量
过量摄入钙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结石等副作用。因此,应遵医嘱控 制剂量。
注意饮食
高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可与钙剂相互作用,影响吸收。患者应注 意饮食搭配。
维生素D类药物使用指南
维生素D作用机制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通过 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维持 骨骼的正常代谢。
骨质疏松PPT课件图文版
其他危害
骨质疏松还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生活 质量降低等危害。
02
骨质疏松诊断方法
X线检查
常规X线检查
通过拍摄骨骼X线片,观察骨皮质 厚度、骨小梁形态及排列等,判 断骨质疏松程度。
特殊X线检查
如双能X线吸收法(DXA),可 更准确地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 疏松风险。
骨密度测定
定量CT(QCT)
通过CT扫描获取骨骼内部的三维结 构信息,进而计算骨密度,具有较高 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政府支持
了解并申请政府提供的相关福利和支持,如医疗补助、残疾证等。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骨质疏松定义、流行病学及危害 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的发病ຫໍສະໝຸດ 制与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最新技术
家庭护理和关爱支持
家庭环境改善
确保家居环境安全,减少跌倒风险,如增加照明、安装扶手等。
营养支持
提供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促进骨骼健康。
关爱与陪伴
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医疗资源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如定期就诊、参加康复课程等。
社区服务
利用社区资源,如参加骨质疏松患者互助小组、志愿者服务等。
均衡饮食
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奶 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适量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建议下,可适量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营养 素。
控制饮食禁忌
减少摄入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避免过量饮用 咖啡、浓茶等。
《骨质疏松ppt》ppt课件
The most recent and authoritative guidelines on dietary calcium requirements 1997
实用文档
中国人平均钙日摄入量
仅仅400 mg 还差600-1100 mg
实用文档
•很多人没有达到理想钙摄入量 •充足的维生素D对于理想的钙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摄入 2,000 mg钙对于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 •首选的钙来源是富钙食物如奶制品,日常饮食未达 到理想钙摄入者可以选择钙强化食品和口服钙制剂 •有必要在在人群中开展联合的公共健康活动,以达 到理想钙摄入
•乐力胶囊(氨基酸螯合钙):,1000mg/粒,含元素钙
275mg
实用文档
2024《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目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与护理•总结与展望01骨质疏松症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激素、营养、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骨骼,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白种人高于黄种人。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激素水平、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其中骨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的骨密度值,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骨软化症、成骨不全、骨转移瘤等。
02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女性绝经后。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遗传因素与家族史影响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族史影响有家族骨折史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关注骨骼健康。
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日照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VS药物使用及其他疾病影响药物使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其他疾病影响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骨骼代谢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0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评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生活方式:缺乏锻炼、吸烟、 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 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常 见症状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骨折: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 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在手腕、髋 关节和脊柱等部位。 身高减少:因为骨质பைடு நூலகம்松导致骨骼 的塌陷,患者可能会逐渐变矮。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背部弯曲:脊柱骨折引起的背 部弯曲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之一。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预防骨质疏松 的方法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健康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 和维生素D,帮助骨骼健康。 定期锻炼:包括重力训练和有 氧锻炼,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避免不健康生活方式:戒烟、 限制酒精摄入,并避免长时间 久坐。
结论
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 骨骼疾病。 通过健康饮食、适量锻炼和保持良 好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降低骨质疏 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它 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不同于正常骨骼,骨质疏松的 骨骼内部的骨小梁稀疏,并且 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的原 因
骨质疏松的原因
年龄:骨质疏松更常见于年长 的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骼会逐渐流失骨质。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 病例的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科 普知识PPT课
件
目录 导言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结论
导言
导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 特别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 本PPT将为您介绍骨质疏松的基本 知识,包括其定义、原因、症状以 及预防方法。
什么是骨质疏 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ppt课件完整版
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表现评估、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其 中,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骨密度值为主 要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骨质疏 松。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的疾病。
02 骨质疏松危险因 素及评估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如骨 折、疼痛等。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生 活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政策支持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骨质疏松的防 治工作。
建立完善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
政府加大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加强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04 药物治疗选择及 注意事项
06 患者日常管理与 教育
定期随访监测指标设置
骨密度检测
定期通过DXA等方法检测骨密度,评 估骨质疏松程度。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了解患者骨代谢状况。
骨折风险评估
结合年龄、性别、骨折史等因素,评 估患者未来骨折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均衡饮食
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如奶制 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 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 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考虑患者合并症和用 药史,避免药物相互 作用和不良反应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 等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运动类型选择Biblioteka 饮食禁忌提醒患者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碳酸饮料等影响骨健康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讲座课件
骨代谢生化指 标检测:通过 血液检测,了 解骨代谢情况
骨活检:通过 骨活检,直接 观察骨组织结 构,判断骨质 疏松程度
临床症状和体 征:根据患者 症状和体征, 判断骨质疏松 的可能性
治疗方案
01
药物治疗:使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 如双膦酸盐、雌
激素等
02
饮食调整:增加 钙和维生素D的摄 入,减少咖啡因
和酒精的摄入
03
运动疗法:进行 适当的运动,如
散步、瑜伽等
04
物理治疗:使用 理疗设备,如超 声波、电刺激等
05
手术治疗:对于 严重骨质疏松症 患者,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补充钙和维生素D, 以增强骨骼健康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以便及时发现骨质疏 松症
04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
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
发病原因
0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症
02
激素水平:雌激素和睾酮水平降低,导致骨质流失
03
营养不良: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骨骼健康
04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讲座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骨质疏松症概述 0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0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康复
骨质疏松症概述
疾病定义
0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主要
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下降
02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影响生活质量
03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
《骨质疏松》PPT课件
一、骨质疏松症概念、好发人群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 五、骨质疏松症健康指导 六、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误区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Page 3
形态结构
骨皮质:分布在骨头外周表面 的骨密质,皮质骨坚硬。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 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 骨的内部。年龄大了以后,松 质骨首先发生融解与破坏。
Page 14
✓初起时疼痛为间歇性疼痛, 随着 OP的发展加重为持续性疼痛, 有 昼轻夜重的特点。
✓ 疼痛特点:昼轻夜重,常 见于下半夜。
Page 15
Page 15
(二)脊柱变形
脊柱变形(驼背、身材缩短) 是老年性、绝经 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体征。
Page 16
(三)骨折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肌肉力 量均下降,容易跌倒。
——不认识,不重视
Page 11
由于骨组织被破骨细胞吸收,骨骼因而变得脆弱疏松,并 且容易发生骨折。
正常
骨质疏松
重度骨质疏松 Page 12
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Page 13
(一)腰背痛
据流行病学统计,80%的骨痛中老年人是骨
质疏松症患者。
✓ 疼痛特点:最常见的 是无负重 状态下的腰 背部 疼痛、全身疼痛
Page 30
六、骨质疏松防治误区
Page 31
误区一、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会有各种症状:比如走路无力、腰酸背 痛、驼背,影响生活。
同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 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 松.2011)防治骨质疏松疾病宣传Pa知ge识3要2 点
骨质疏松的科普ppt课件
2024/1/25
18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
05
持
2024/1/25
19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讲解骨质疏松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
2024/1/25
强调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如增加骨折风险、影响生活质量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
介绍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 的健康观念。
激素替代治疗
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激素使用的风险 和效果评估。
17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物理疗法
如脉冲电磁场、超声波等物理治 疗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症状。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机能, 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心理干预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 干预和辅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需进行鉴别。
2024/1/25
03
注意事项
在诊断骨质疏松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避免
误诊或漏诊。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和
评估工具。
14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
04
疗措施
2024/1/25
15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保持适量运动
规律性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力
骨质疏松的科普ppt课 件
2024/1/25
1
目录
• 骨质疏松概述 • 骨骼结构与功能 • 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 •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2024版《骨质疏松》PPT课件
《骨质疏松》PPT课件contents •骨质疏松概述•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评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总结与展望目录01骨质疏松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
发病率地域分布危险因素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
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低钙摄入、缺乏运动等。
0302 01流行病学特点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
分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02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评估不可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风险逐渐增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在绝经后。
某些种族,如白人和亚洲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增加。
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药物使用可控因素01020304钙和维生素D 摄入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X 射线或超声波等方法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骨密度检测FRAX 工具QFracture 工具风险评估问卷FRAX 是一种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算法,用于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QFracture 是一种基于临床数据和统计模型的算法,用于预测未来骨折的风险。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评估个体骨质疏松的风险。
风险评估工具及方法03诊断方法与标准03超声骨密度仪通过测量骨骼对超声波的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来评估骨密度,具有无创、便携的优点。
01双能X 线吸收法(DXA )通过测量骨骼对两种不同能量X 线的吸收程度来计算骨密度,具有精度高、辐射量低的优点。
骨质疏松PPT课件(2024)
2024/1/29
27
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
骨密度检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骨骼状况。
2024/1/29
早期干预
一旦发现骨质疏松迹象,应及时就医并遵医 嘱进行治疗和干预。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9
29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影响骨密度的疾病或因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等。同时,对于不同年 龄段和性别的人群,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2024/1/29
19
2024/1/29
05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
基础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适量运动,提高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避免吸烟、酗酒 等不良生活习惯。
止行 对症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 理治疗方法,可促进骨形成、增
加骨密度。
康复训练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 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降低跌倒风险。
心理干预
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帮助患
17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诊断技术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了解骨骼代谢状况。
尿液检查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I型 胶原羧基端肽(CTX)等,反映骨形 成和骨吸收情况。
检测尿钙、尿磷等指标,评估钙磷代 谢情况。
2024/1/29
18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骨质疏松。对于疑似病例,可进一步进行骨活检或基 因检测等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7
外院就诊: 2014-2-6 因 腰背痛加重,接受 口服止痛药治疗
8
外院就诊: 2014-2-24 查骨密 度(hologic) L14椎体T值-2.6SD, BMD747mg/cm2, 股骨颈 T值-2.2SD, BMD605mg/cm2
9
外院就诊: 予阿仑磷酸钠、阿 尔法骨化醇和碳酸 钙D3治疗 14-3-9 :复诊,改 用密盖息50IU BIW 肌注。
辅助检查
骨密度 (hologic): (2014-2-24) L1-4椎体T值2.6SD BMD747mg/cm2, 股骨颈 T值-2.2SD, BMD605mg/cm2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2014-3-20 我院骨科门诊) PTH 89 pg/mL ↑ 15-65 pg/mL 25OHD 12.6 ↓ >50mmol/l 钙 2.03 ↓ 2.15-2.55mmol/l 骨钙素 22.3 β -CTX 0.35 P1NP 35.1 雌二醇 <18.45 <201pmol/L(绝经期) 磷 0.93 0.9-1.34mml/l 肾功 CR 76 44~115 μ mol/L AKP 86 53-140 u/l s-TSH 0.73 0.27-4.2uIu/ml 肝功、风湿全套、肿瘤标志物 正常
2
2014-1-9 再次摔 倒致左桡骨远端骨 折,手法复位石膏 固定。
3
既往史: 慢性单纯性胃炎病 史6年。 无食道病变;无糖 皮质激素使用史, 无长期咖啡等饮用
临床表现
4
月经史: 绝经年龄:50岁 已绝经11年
5
家族史: 其母曾有腕部骨折 史
6
体格检查: 身高:162cm, 体重:56kg, BMI:21.3kg/m2, 脊柱外形尚可,压 叩痛明显,髋部压 叩痛轻。脊柱活动 轻微受限。
骨质疏松病例
引言
位于全世界常见多发病的第六位 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和 寿命的严重疾病 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基本情况
李XX 女 61岁
退休
临床表现
1
主诉:间断腰背痛 六年,加重1周。于 2014年3月20日门 诊治疗。 骨折外伤: 2008-10-27 因摔倒 而导致右肱骨外科 颈骨折,手术治疗。
经验总结
诊断方面:本例绝经后女性,具
有多种危险因素,特别是老年性
骨折患者,应该尽早接受骨密度 检查。 骨质疏松症需明确有无继发因素, 做好原发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 鉴别工作。
治疗方面:阿仑磷酸钠目前是抗骨质 疏松的第一线药物,在应用前, 必须先纠正低钙血症,钙和维生 素D的不足也会影响其疗效。不能 和制酸剂同时服用。 骨质疏松患者,还要强调综合 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 慢性单纯性胃炎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鉴别诊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肿瘤 成骨不全 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等
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决策流程
绝经后妇女 有骨折史 无骨折史
BMD T=< -2.5 BMD -1=< T <-2.5 BMD -1 < T
治 疗
治 疗
非药物性治疗
饮食疗法
特别推荐直接增加富钙饮食如牛奶及奶酪 减少富磷食物如可口可乐
体育锻炼
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特别的调节
改善肌肉肌力、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 其不良后果。 加强光照
药物治疗
1. 停用降钙素 2. 继续口服补充阿尔法骨化醇0.5ug /天 、碳酸钙 D3 1片/天 3.口服奥美拉唑胶囊 4. 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
甲状旁腺B超(2014-3-20):甲状旁腺未见明 显异常 腰椎X光片、CT(2014-3-20):腰椎轻度退行性
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指南的必要性
标准化的诊治规范及 流程 减低医疗不一致性 提高医疗质量
骨质疏松分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
2、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
治疗经过
予加用阿仑磷酸钠70mg qw po,告知其正确的 服用方法,并嘱长期服用,半年后随访β-CTX 、
P1NP、血钙、PTH,一年后随访骨密度,以便评
价疗效。
随访(半年后)
实验室检查(2014-09-28 我院骨科门诊) PTH 56 pg/mL ↑ 15-65 pg/mL 25OHD 59 ↓ >50mmol/l 钙 2.26 ↓ 2.15-2.55mmol/l 骨钙素 21.2 β -CTX 0.36 P1NP 33.2 雌二醇 <21.36 <201pmol/L(绝经期) 磷 0.99 0.9-1.34mml/l 肾功 CR 87 44~115 μ mol/L AKP 96 53-140 u/l s-TSH 0.72 0.27-4.2uIu/ml
1-3个月
3-6个月
半年-1年
长期
福善美 目前应用Biblioteka 临床最广泛1.时间长 2.循证医学证据多 3.效果好 4.应用方便 5.安全性好
1999-2006年,21个国家级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的福善美
1.具有循证医学要求的一切证据
2.治疗骨质疏松都放在一线地位 3.有最长期的临床观察(10)年病例
骨质疏松防治药物有抑制骨吸收和 促进骨形成两大类。抑制骨吸收药 物有双膦酸盐,代表药物阿仑膦酸 钠(福善美)、降钙素、选择性雌 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雌 激素、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钙剂 ;促进骨形成药物有氟化物、甲状 旁腺素、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合 成类固醇等。
临床实践中的治疗依从性
约87%的患者服用时间不足3个月
100% 2.4% 2.4%
17.1%
80%
6.6% 2.1% 10.4%
4.6% 3.0% 6.1%
21.2% 27.1%
60%
40%
78.1% 53.8%
65.2%
20%
0%
依膦(N=41)
福善美(N=48)
固邦(N=66)
一个月以内
Source: 06年新华信公司调研结果
症诊治指南2011年)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高转移型)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低转换型)
骨质疏松分类
继发性骨质疏松:
肿瘤性 内分泌疾病 炎症性疾病 其他原因
药物性疾病 类风湿性疾病 废用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诊断
疼痛
有脆性骨折
非暴力、轻微外力
发生骨折
骨密度测定 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标准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