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排列法
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
![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https://img.taocdn.com/s3/m/b62e3a2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5.png)
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有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殿中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至】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房五营统率【北京卫戍区司令并任北京市公安局短】、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例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贫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短】、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至】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回盐运使司运并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经略并使、统一指挥通判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并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太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郎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并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短、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经略使司副并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郎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并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提】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统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并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戍所千总、河营主办镇守、安抚并使、兵马并使、宣抚使司副并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左右春坊中承、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和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提】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并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修撰、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县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先师官、典仪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并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视、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供奉、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并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司正、盐运司县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并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作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典仪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司正、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县丞、土县丞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团扇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并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9a4543b307e87101f696c7.png)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
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
建立顺序量表时,要求被试将事物按照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即可。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或等级法)是建立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由于各种刺激都需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若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则配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的呈现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五名,一男四女,20岁。
2.2 材料5张不同的图片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1 。
表1 n=5时台阶式的排列顺序A B C D EA *B 1 *C 2 3 *D 8 4 5 *E 9 10 6 7 *2 给被试如下指导语:“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要将两张图片同时呈现给被试。
将被试的反应记录到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十次后休息3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十次,这十次两张图片呈现的左右位置与前十次相反。
(二)等级排列法1 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A、B、C、D、E。
2 给被试如下指示语:“请你将这五张图片按自己的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自己喜欢程度一次排在两者之间。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f90017910ef12d2bf9e760.png)
应用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系别:教师教育学院年级:2010级姓名:周晓丽实验日期:2013年4月12 日同组成员:周晓丽、刘思蒂、赵延峰、李茂龙教师评定: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摘要:等级排列法是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心理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成为一列心理顺序量表,从而得出九种颜色的喜爱等级。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喜好程度的排列,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对于不同的物体,颜色的喜好程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他们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等级排列法、心理顺序量表、喜好等级前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准排出次序,不关心量表单位是否一致。
心里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建立心理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一列顺序量表。
本实验借助实验系统向被试呈现9种不同颜色的方块图片,让被试在图片中根据对颜色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并记录数据完成顺序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材料和方法:被试: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36名,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从未参加过本实验或类似实验。
实验仪器:计算机、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实验材料:四种实验材料(汽车、方块、玫瑰花、人)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图片被面均为白色,共36张,实验设计:本实验为二因素的组内设计,有两个自变量。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a69813866fb84ae45c8dd2.png)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英文名称:ORDINALSCALE简介: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对偶比较法或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劣和喜欢-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
等级排列法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在于,等级排列法一次对所有的刺激进行排序,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的排序等。
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ρ=1-(6∑D2)/n(n2-1)ρ-等级相关系数n -刺激的数目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
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1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九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
共36张图片,不同颜色图片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颜色爱好程度为Y轴)。
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ρ=1-(6∑D2)/n(n2-1)ρ-等级相关系数n -刺激的数目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交叉参考: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参考文献:张学民主编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实验研究中心 31-32页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8-69页。
实验四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实验四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85b5de3ca32d7375a417809b.png)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谭静茹(组员:谭静茹杨靖臧小贤陈瑾瑾宋璐)(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心理11班,镇江212310)摘要本实验采用等级排列法,测定5名被试对5种物品的8种颜色的爱好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各人对不同物品的颜色爱好程度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的物品,被试对其颜色的选择存在差异。
关键词阈上感觉顺序量表颜色爱好等级排列法1.引言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其中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测的刺激配对,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那个特征更明显,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被试觉得胜过其他刺激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被试觉得与其他刺激相比都不如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第一位为第一等)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本次实验尝试用等级排列法测定两被试的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2.实验方法2.1被试: 5人一组,色觉正常2.2材料: 5种物品(旗子、自行车、房子、热水瓶、衬衣)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紫、黑、褐8种,图片背景色为白色,共40张图片。
2.3实验程序:2.3.1在PPT上顺序呈现5种物品图片2.3.1被试同时坐在坐位上,主试念指导语:“请你做个颜色爱好的实验,这里有8张不同颜色的旗子图片,要求你根据自己的喜好,将颜色排列左边最喜欢,右边最不喜欢,以此类推。
对偶比较法_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
![对偶比较法_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8873e0590c69ec3d5bb753e.png)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Ξ田晓明 冯成志Ξ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215006)摘 要 排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不同排序方法排序结果的比较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颜色偏好实验考察了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三种排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指标,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三种排序方法在颜色偏好的判断作业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中以对偶比较法的稳定性稍高;三种排序方法在稳定性、经济性、简便性、直观性和适用条件上各有优劣,文末就三种排序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两极递进式排序法,颜色偏好1 引言 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建立顺序量表的常用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以一定标准将刺激排序,尽管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1];但被试在等级排列时会随着被比较刺激数目的增加变得难以抉择,有研究者建议采用等级排列法时刺激的数目以不超过25为宜[2]。
对偶比较法首先将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在这个特性上更明显。
其优点是可以检测被试在比较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非传递性,即比较过程中出现三角循环现象;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两两比较的次数随N 的增大而快速增加,一般说来被比较对象不超过15个[3]。
另外一种较少提及的方法是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是从同时呈现的许多刺激中根据一定标准先筛选出最优的n (n ≥1)个刺激,再筛选出n (n ≥1)个最劣的刺激;然后对剩余的刺激进行层层递进式两极评判,直至筛选完毕。
该方法在绩效评估中应用较多,由于从一批员工中区分出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对比较容易,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更受人们的欢迎。
这些方法不仅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心理健康评估、感知觉的测量、跨文化比较及偏好判断等[4-9];而且在教育学、生物测量学、经济学、市场与广告学、医学、计算机工程和管理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0-16]。
第四节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第四节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2efec708a1284ac85043fc.png)
第四节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一、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选择法发展而来,由寇思(工blrnl89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来又经瑟斯顿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该方法又称瑟斯顿第五型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类似恒定刺激法,按照恒定刺激法的方式,应让被试比较标准刺激相变异刺激。
但用这个方法比较美感和态度时,标准刺激要屡次出现,会使人看腻了而影响正确判断,从而改成两刺激对偶比较,这样可以克服恒定法的不足,但其结果又能转化为恒定刺激法的结果。
1、对偶比较法的具体步骤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两两配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刺激的某种屑性更明显,如甲物比乙物好看,受欢迎……它要求每一个刺激都要分别与其它刺激比较一次。
如果用n代表相比较刺激的数目,那么比较的总次数就是:n(n—I)/2。
例如10个刺激,若每一个刺激都与其它的刺激比较一次,则需比较10(10一1)/2=45次。
为了控制空间误差、时间误差等系统误差,要求每对刺激随机呈现,用AB法平衡空间和时间误差,即每对的两次比较中某刺激先呈现,在另一次比较时,则后出现等。
记录方式有两种(I)用字母表示,即当A与B比较时被试觉得A比B好(即某一属性明显)就在A行B列的交叉处写上“A”,如果B与G比较时,被试报告G比B好,就在B行G列的交叉处写上G,最后统计得分时,记录表上4的个数即为4的分数,同样,B的个数为B的分数,依此类推。
这个得分,称作选择分数,用字母c表示。
所有各刺激所得选择分数的总和应该是比较的总次数,即c=n(n一1)/2.最后可用这一点,对选择分数的计算是否有误进行核对。
(2)用“1”表示某一特征明显,“o”表示不明显。
c分数的计算很简单,纵列“o”的个数或横行“1”的个数,就是该项的得分数。
关于对选择分数进行核对,前面所讲是在只进行一轮比较,即每一个刺激与另外的刺激只比较一次时c=n(n一1)/2。
科级处级厅级等级排列(常识普及)
![科级处级厅级等级排列(常识普及)](https://img.taocdn.com/s3/m/36b4564e6137ee06eef91846.png)
科级处级厅级等级排列(常识普及)科级处级厅级等级排列(常识普及)按照《公务员法》级别规定行政级别,是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公职。
包括职权和职责两面容。
公务员级别划分(一)级正职: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二)级副职: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三)部级正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四)部级副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和副部级机关)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副省级城市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局正职干部(如文物总局局长)。
(五)厅局级正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部委各司正职省市自治区厅、局正职地级市正职、巡视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地级市正职、巡视员。
(六)厅局级副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副巡视员;(七)县处级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副省级城市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各地市(设区)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4425655a3b3567ec102d8a73.png)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它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某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一、目的通过对8种手机外观喜好程度的排列,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8张不同型号的手机图片。
三、方法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下面将要呈现的是一组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手机图片。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些手机外观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将手机图片拖到下面相应的框内。
框分别用1、 2、3、4、5、6、7和8表示,最喜欢的排第1位,依此类推。
你可以修改排序,直至完全从高到低排列好为止。
点击“确定”按钮确认。
在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进入实验界面,上面并排有 8张手机图片。
下面是编号从1到8的8个框。
被试排序完毕后点“确定”按钮予以确认。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9bcdba3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1.png)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
1.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是指在数据分析、管理和处理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或逻辑将数据进行排列的方法。
2.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通常包括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两种方式。
升序排列是指按照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据;而降序排列是指按照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据。
3. 序号等级排序规则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企业管理、市场调研、学术研究等领域中,常常需要按照某个关键指标对数据进行排序,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序号等级排序规则。
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时,选择合适的序号等级排序规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颜色偏好
![颜色偏好](https://img.taocdn.com/s3/m/6448f03431126edb6f1a1043.png)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2名北大心理自考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等级相关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等级相关法首先,将要比较的颜色两两配对,如有N种颜色,则需配成n(n-1)对。
本实验需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这28对颜色可按阶梯式排列呈现的顺序。
让被试辨别呈现的每一对颜色,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比较完一对,再比较另一对,一直比较完为止。
由于比较时每对颜色呈现的顺序和位置不同,会产生时间或空间误差,为此,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每对颜色都要比较两次,互换呈现的顺序和位置。
最后,统计处理数据,排出颜色的喜好顺序。
2.方法2.2材料本试验采用8张8×8cm的正方形纸片,各为一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
秒表、铅笔、直尺等。
2.3实验设计自变量:向被试呈现纸片的颜色。
共有8个水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
因变量:不同被试对颜色的喜好程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会产生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另外实验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本实验采用阶梯法排序。
为了消除呈现卡片的顺序和位置带来的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第一次和第二次呈现卡片的顺序要相反,两卡片的位置也要相反。
先左后右,在反过来,先右后左。
为了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我组采用了下面的方法:在桌上铺一A3幅面的白纸,分别用胶带固定住四角,分别在纸上用铅笔和直尺划两个对称的8×8的矩形框。
每次呈现卡片时,由主试把卡片放到两个巨型框内,再由被试垂直注视卡片2秒。
法律基本常识
![法律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ad81ecd15abe23482f4d64.png)
法律基本常识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法律效力等级按照由高到低按照下列顺序排列:1、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认可,处于效力等级的最顶层。
其中宪法作为国家基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规定相违背。
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处于效力等级的第2层。
行政法规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前者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后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处于效力等级的第3层,二者的规定不得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冲突。
不过二者之间部门规章的效力略低一些,如果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有冲突,不能确定适用哪一个,那么应由国务院拿出意见,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应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则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4、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当部门规章与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冲突时,由国务院裁决如何适用。
5、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2、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极其严格。
?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我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
3、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们这里仅指狭义的法律。
?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如文物保护法、商标法等。
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物理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3f6b4bfe4733687e21aa20.png)
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基本概念:不肯定间距Iu: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主观相等点PSE:不肯定间距的中点;PSE=(Lu+Ll)/2差别阈限DL: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与下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系统误差。
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在递减系列中----使阈限偏低;在递增系列中---使阈限偏高;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递减系列中---使阈限偏高,在递增系列中--使阈限偏低;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并且递增递减的系列要保持数量一致。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可能使阈限降低;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可能使阈限升高;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为了平衡这两种误差,最小变化法的递增与递减,采用ABBA法,交替进行;注:分清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上差别阈限的区别?差别阈限的上限: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即Lu;上差别阈限:等于差别阈限的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的值:DLu=Lu-St具体测定方法:见实验心理学P2342)平均差误法实验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64451b650e52ea5518982f.png)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需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张充值电话卡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六名,20岁,女生。
2.2 仪器5种不同的电话充值卡图片。
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按台阶式或斜线式排除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6-1。
2.给被试如下的指示语:“我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张。
”3.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都要将两张图片同时放到被试前的桌面固定位置上,一左一右。
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做好10次后休息2min,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每两张图片呈现的位置要和前面呈现时的左右位置调换一下。
(二)等级排列法1.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见表6-2。
2.给被试如下的指示语:“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的图片(将图片放在桌面上),要求你按自己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的3张,按自己喜欢的程度一次排在两者之间。
如果你排好后觉得还不满意,可以再改,知道你觉得满意为止。
这个实验无所谓对错,只要你能按自己对某种物品的爱好程度排顺序就行。
绩效评定的各种技术方法
![绩效评定的各种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cae8d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4.png)
绩效评定的各种技术方法
强迫选择法使用一些描述高绩效或低绩效的行为特征,要求评定者选出最适 合被评人绩效的特征,然后再选出最不适合描述被评人绩效的特征。图 3 给
1、描述法 在描述法中,评定者可能需要对被评价者行为的长处和短处进行描述。此法 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评定者会从各方面对被评人的绩效进行评定。长期以 来,在我国的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经常使用描述法对干部职工在一定 时期内(通常为半年或一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述。由于此法比较灵活方便, 评价内容也比较全面和深入,所以在应用中很受欢迎,也确实对于干部职工 改进工作绩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此法评出的绩效在不同的员工间无法 比较,哪怕是同一个评定所评定的不同人之间也不具有可比性。 由于描述法的上述局限性,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描述法',主要 是在评定中加入一个个"小标题',使评定按一定的绩效内容进行。这样评定 的结果对于不同的被评人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图 1 给出了结构描述法的示 例。 2、量表评定法 量表评定法是绩效评定中最古老而又最流行的方法。此方法要求评定者对被 评价者在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特征上做出程度评定。比如对工作的质量、工 作态度、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进行五点评定。 此法简单明了,评定者能很快地完成评定。其不足在于各种评定者因素会影 响评定结果(如趋中倾向、光环效应等)。 3、强迫选择法
第1页共2页
要素从高到低排列出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2页共2页
出了强迫选择法的一个示例。 评定结束后,可根据工作绩效中最符合和最不符合被评人情况的描述计算每 个被评人的指标值。 4、强迫分布法 强迫分布法要求评价者按事先定好的比例把许多评价者分成不同的等级。比 如,你可能把被评价者的绩效分为:低绩效、低于平均、平均、高于平均和 高绩效等五类。各类人的比例如下: 低绩效者 10 低于平均绩效者 20 平均绩效者 40 高于平均绩效者 20 高绩效者 10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员工的绩效是呈"中间多,两头少'分布的。现实中有很 多组织的人员绩效分布是符合这一规律的。另外,此法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 被评价者,以使得每类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并占相应的比例。 强迫分布法的优点在于可控制以下评定偏差:标准过分宽松或过分严格;趋 中倾向。此法的主要缺点是当一群人的绩效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强行归 类会把一些被评价者归入不适当的类别中去。 5、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最简单的绩效评定方法之一。此法要求评定者把评价者按某种
实验六: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实验六: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a21f6819fc4ffe473368ab7e.png)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实验目的:通过测定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作颜色爱好量表。
被试:大学生被试三人实验器材:红、黄、蓝、绿、黑五种不同颜色纸片各一张,每张纸片5cm*5cm大小正方形实验步骤:1.用对偶比较法比较颜色爱好。
1.1把五张纸片逐一配对,共配出10对,实验前主试按对偶比较法原则排列呈现顺序并制成相应的表格,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给被试,为尽量排除空间误差,在同一个纸片配对中,该纸片在左和右的位置各半。
主试按顺序成对地呈现不同颜色的纸片,要求被试加以比较并报告两者中喜欢哪一种颜色,被试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而不能有折衷答案。
主试记下被试的选择结果,喜欢的记“1”分,不喜欢的记“0”,并将得分填到相应的格内。
1.2比较呈现的顺序按下表排列每一对比较时,竖行颜色的都放在左面,做完10次后休息五分钟。
1.3重复10次比较,但实验顺序相反(10次到1次),且每次比较时竖行颜色的纸片都要放在右面。
2.用等级排列法比较颜色爱好。
2.1五张颜色纸片同时呈现,让被试按他的判断标准,依次把五个颜色排成一个顺序,最喜欢的放在第一位,其次的放在第二位,依次类推,排完后被试可调整其位置,到被试认为正确为止。
然后把多名被试对同一颜色评判的等级加以平均。
结果:1.根据程序1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的被试对不同颜色的选择分数C,以及P、Z、C’、P’、Z’2.根据程序2实验所得的数据分别列出被试五种颜色的喜爱等级。
讨论:1.对本实验所得量表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心理学依据。
2.分析每组被试对颜色偏好的个别差异。
3.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用于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4.如何用对偶比较法设计实验为某陶瓷厂预测四种不同形状杯子的销路。
参考文献: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148-149。
附:实验记录表表1:对偶比较法记录纸表2: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b5a72f3169a4517723a3ea.png)
摘要:随机选取八名成员,通过让被试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喜好进行排序,然后对刺激评定等级加以平均,来学习等级排列法。
关键词:等级排列法、排序、平均。
1.引言:用等级排列法来测量对颜色的喜好,以此来学习等级排列法。
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最简单的绩效评定方法之一。
此法要求评定者把评价者按某种要素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等级排列法常被用来评定总体绩效。
其明显的优点是,简单性、强求评定者区分不同水平的绩效。
2.方法:2.1被试:随机选取八名员。
2.2仪器和材料:仪器:计算机及辅仁淑凡心理实验设计系统。
2.3 程序:1)登陆并打开辅仁淑凡心理实验设计系统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
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 指导语: 现在你看到的是一组方块的图片,它们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
用鼠标单击就可翻看图片。
在排序前,请你先看一遍所有的图片,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喜好程度,以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1”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如果排好不满意可以继续调整至满意。
明白后请单击“实验开始”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
4.讨论4.1等级排列法的局限性:由于每个被试只进行一次排序,因而等级排列法对被试的利用率不高,对于同一被试在多次排列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偏差缺乏抵抗力。
4.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每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较为合理,所得的实验结果也较为准确。
5.结论大学生对于颜色的喜好程度的排序是:红、绿、黄、黑、橙、蓝、青、紫、黑。
通过对颜色的分析可知,大学生普遍喜欢的是较为鲜艳的颜色。
6.参考文献【1】郭秀艳、杨志良,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实验心理学名解
![实验心理学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7a0d2e453610661ed9f45c.png)
59.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
60.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28.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43. 控制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这部分变量也被简称为额外变量,同时又由于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额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额外变量也常被叫做控制变量。所以,额外变量与控制变量其实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情况、被试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来源。不过对于心理学实验而言,有一部分额外变量是其特有的,那就是来源于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额外变量。
33. 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建立顺序量表比较简单,因为其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35.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者指对词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而后者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即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d2f1d84ffc4ffe473368abee.png)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 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 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PsyKey心理教 学系统-99-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对偶比较法或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 劣和喜欢-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等级排列法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在于,等 级排列法一次对所有的刺激进行排序,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市 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 和购买意向的排序等。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 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 ρ=1-(6∑D²)/n(n²-1) ρ-等级相关系数 n -刺激的数目 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心理学院 范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课程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五种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 作心理顺序量表。
学习和掌握对等级排列法测量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 析方法。、
了解颜色的心理量表在实际中的运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RGB值 (255,0,0) (255,255,0) (30,200,200) (135,0,210)
(值 (240,120, 48)
(0,255,0) (0,0,255) (125,125,125)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方法与程序: 等级排列法呈现图片种类及颜色组合表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结果及讨论 :
结果数据中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按照爱好顺序制成颜色爱好 量 表。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 颜色 爱好程度为Y轴)。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 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 ρ=1-(6∑D²)/n(n²-1) ρ-等级相关系数 n -刺激的数目 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方法与程序:
九种颜色的RG函数颜色参数值如下: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 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 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2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颜色 红 黄 青 紫 黑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心理学院 范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课程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五种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 作心理顺序量表。 学习和掌握对等级排列法测量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 析方法。、 了解颜色的心理量表在实际中的运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RGB值 (255,0,0) (255,255,0) (30,200,200) (135,0,210) (0,0,0)
颜色 橙 绿 蓝 灰
RGB值 (240,120, 48) (0,255,0) (0,0,255) (125,125,法呈现图片种类及颜色组合表如下: 物品颜色 物品 方块 自行 车 玫瑰 花 雨伞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灰 黑
简介: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 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 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PsyKey心理教 学系统-99-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对偶比较法或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 劣和喜欢-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等级排列法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在于,等 级排列法一次对所有的刺激进行排序,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市 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 和购买意向的排序等。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 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 ρ=1-(6∑D²)/n(n²-1) ρ-等级相关系数 n -刺激的数目 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