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不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围观,即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网络平台,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行为。社会热点问题,是在特定时间下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当今社会,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网络给我们提供的这个信息市场的环境并不乐观,存在如下三个问题:一,基于网络信息传播门槛低,速度快,容量大等特点,网民接受的信息来源多且不可靠。二,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混乱且不稳定。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引导者与推动者是媒体,像我们通常关注的新浪、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而他们传播信息的动力来源归根结底便是利益二字,这边会导致它们在对消息的处理过程中出现偏差以此来达到它们的目的。除此之外,网民对于信息的传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个体对于信息的理解存在更大的差异性,三人成虎并非危言耸听。三,信宿缺乏分辨力。由于网络传播的高速度与大容量,网民了解信息时往往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对于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并且极易受到网上言论的挑动变得情绪化。一篇秋裤阴谋论让多少人不假思索便信以为真?两百多万的转发量已经证明一切。

其次,我方并不否认当今中国社会互联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5.13亿网民带来的影响力也毋庸置疑。但这真的就能说明现阶段的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么?目前网络围观事件多涉及政府及权贵的负面事件,其次关注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或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的案例。就拿一直热火朝天的网络反腐来说,从09年至今,

通过网络发掘可以官员,网民围观讨论传递信息形成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立案调查直至最终落马的官员一共才39名。而根据中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资料统计,仅2011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的涉嫌犯罪的官员就有2917名。由此可见,我们是不是过于相信了网络的影响力?又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将网络的影响力与其对解决问题起真正推动作用的执行力混淆了?

我方认为,其实网络围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对,对方辩友可能会想说上述反腐事件中网络不也还是做出了贡献打落了39名贪官嘛。但当我们在为贪官污吏落马拍手叫好时,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何贪腐现象层出不穷?没有,围观的网民们大都会直接将目光转向下一个热点,而这,正是网络巨大的影响力造成的,它在促成表面现象或个例被解决的同时,往往让人忽略了本质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围观这面放大镜也助长了社会阴暗面的扩大。佛山小悦悦事件令我们痛心疾首,网民一边谴责那十九个的路人是多么的狼心狗肺,一边呼吁我们要热心帮助而非冷眼旁观。这的确是正能量的传播,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但我们是否想过,之所以那十九个路人如此冷漠,或许也正是网络围观,才让他们有了不要轻易帮助他人的想法,因为网络告诉我们,好心并不一定就有好报,甚至会被坑的啊!

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围观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网民也大多具有朴素的正义共识。但现阶段所存在的网络平台的隐蔽性,网民分辨能力弱,网上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并不能被网络围观所产生的那些许好处所掩盖,试问如果我们连弊端都看不到甚至

忽视,又如何能让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围观得到有效的促进呢?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围观不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