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
三、输血前准备1. 临床医师开具输血医嘱;2. 护理人员准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和输血医嘱,确认患者同意接受输血;3. 检查输血袋的标签及密封是否完好;4.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液器等设备;5. 核对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确认品种、血型、数量是否符合患者要求;6.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四、输血操作1. 严格执行输血前核对程序,核对患者身份、腕带、病历号、输血医嘱、血袋标签等信息;2. 适当选取输血管道,确认血管通畅;3. 将输血袋装入输血器中,连接输血管道,进行滴速调整;4. 在医师或上级护士的监督下进行输血操作;5.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6. 输血过程结束后,及时查看输血量,并记录输血时间、速度、输血反应等内容。
五、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清理输血管道及输血器,妥善处理输血袋;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3. 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持续观察其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变化。
六、输血安全控制1. 建立严密的输血对照系统,包括输血前的核对程序、输血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输血后的随访观察;2. 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采购、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3. 建立输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的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输血操作技巧;4. 建立输血质量监测系统,对输血相关的质量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5. 加强输血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追踪和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风险管理1. 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输血相关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2. 对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时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风险意识;3. 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输血前的评估,提前做好准备,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4. 在输血过程中,注重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能水平,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5.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⑴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工作,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护士的职业健康,并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
⑵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操作的护理人员。
二、术语定义⑴输血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相应处理后,经血管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⑵输血反应指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⑶输血标本指开袋前的待输血的血液样本。
⑷输血工具指与输血过程相关的各类器械、药物等。
三、护理安全输血管理要求⑴输血前的准备工作⒊⑴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血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
⒊⑵患者知情同意在进行输血前,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输血的目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⒊⑶输血标本采集和标识护士应按照相关规定采集输血标本,并在标本上正确标识患者信息、血型等。
⑵输血操作技术要求⒊⑴输血准备护士应按要求准备输血所需的血袋、输血管路等。
⒊⑵输血检查护士应检查输血血袋、输血管路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⒊⑶输血过程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⒊⑷输血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输血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
⑶输血后的处理⒊⑴输血后观察护士应在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⒊⑵输血后护理护士应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及时护理,包括监测体温、观察尿量、进行输血后血常规等检查。
四、附件⑴输血知情同意书范本⑵输血操作规程范本注:以上为部分内容,完整内容请参阅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卫生部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
⑵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输血知情同意书范本附件2:输血操作规程范本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卫生部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引言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旨在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步骤。
然而,输血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输血不合格、输血反应等。
为减少这些风险,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背景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提高输血安全性和质量。
输血操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输血准备、输血前核对、输血过程监控和输血后处理等。
通过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减少输血错误和不合格输血的发生,确保患者从患者身体健康。
二、管理目标1. 确保输血安全:通过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提高护士的操作规范性和专业素质,减少输血操作中的人为失误和技术差错。
2. 减少输血并发症:建立和完善输血反应监测机制,确保在输血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简化护士工作步骤,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强质控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对输血操作、设备维护和血液管理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输血过程的质量。
三、管理流程1. 输血前准备:在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者和输血单位的信息,包括患者身份、输血适应症、输血血型和RH阴性等。
同时,还需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准备输血设备和材料。
2. 输血前核对:在输血前,护士需与输血医生和实验室进行核对,确保患者和输血单位的信息一致。
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输血血型和RH阴性等。
3. 输血过程监控: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仔细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包括体温、血压、脉搏等指标。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等应及时处理。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规范临床输血,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二、适用范围护士执行输血时。
三、内容1.确认输血医嘱后,由2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严格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实施标本采集前,再次核对试管标签,与患者或家属确认采集血样,并在临时医嘱单上双签名。
2.将患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收。
3.输血科提取血液至病房后,由两名有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正确核对:(1)将输血科交叉配血报告单与医嘱变更单、输血执行单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确认输血患者,黏贴输血标签于血袋。
(2)与患者原始血型化验单核对。
(3)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血凝块。
(4)持输血执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双人进行逐项核对:包括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血量,产品号、献血者编码、交叉配血结果。
(5)核对无误后,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双签字。
输两袋血以上时需分别在每袋血对应栏双签字。
4.按输血前用药执行单执行输血前用药。
5.输血前核对:必须由两名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持输血执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等,共同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份、血量、产品号、献血者编码、交叉配血结果、血液有效期。
6.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让患者自述姓名及血型(包括Rh血型),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输红细胞或全血选用9号以上尼龙针头,并确保管道密闭、通畅。
8.取回的血液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液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9.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输血护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规范输血护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输血护理工作。
三、输血护理安全管理要求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
2. 护士应具备输血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输血相关药品、器械和操作流程。
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信息、血型、血袋标签等准确无误。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 严格执行输血前准备、输血实施、输血后观察等环节,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6. 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四、具体措施1. 输血前准备(1)患者信息核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Rh血型等信息。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准确无误。
(3)输血申请单核对:核对输血申请单上患者信息、血型、输血量、输血目的等。
2. 输血实施(1)核对血袋标签:核对血袋标签上的患者信息、血型、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等。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
(3)输血完毕后,保留输血记录单,并妥善保管。
3. 输血后观察(1)输血后30分钟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采取措施。
(2)输血后24小时内,观察患者有无输血相关并发症。
(3)输血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
4.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1)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如出现严重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
(2)记录输血反应发生的时间、原因、处理措施及结果。
(3)定期分析输血反应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五、监督检查1. 定期对输血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护士,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护理输血中管理制度

护理输血中管理制度一、引言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来说,输血能够迅速地补充体内的血容量和红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输血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而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输血后的观察等。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主动配合和细致的操作,更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护理输血中管理制度来规范和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护理输血中的管理制度1、输血前的评估(1)血液病史和过敏史的询问在患者进行输血前,护士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血液病史和过敏史,包括既往输血史、输血反应情况、过敏史等,以便及时发现输血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风险。
(2)体征观察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皮肤状态等,以判断患者目前的生理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对于有失血性休克、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体征观察。
(3)实验室检查除了常规的血常规检查外,还需要进行RH血型、交叉配血等检查,以确保输血时能够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和血液产品。
2、输血过程的监测(1)合理选择输血管路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血的管路。
常用的输血管路有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两种方式,选择合适的管路可以减少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风险。
(2)血袋标识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等信息,同时核对输血袋上的标签是否清晰、完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血袋的标签信息可能不同,护士需要加以区分。
(3)输血速度的控制输血速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太急速容易引起急性肺水肿、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太缓慢则会影响血液的有效利用。
(4)观察和记录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输血开始时间、速度、输血量等信息。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3、输血后的观察(1)输血后的观察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继续的观察,包括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和体征变化等。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输血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输血工作,包括患者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及输血相关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等。
三、职责1. 医院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2. 临床科室负责组织科室护士学习输血安全知识,落实输血安全措施。
3. 输血科负责输血物品的采购、储存、检验和供应。
4. 护士负责输血前的核对、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输血后的护理。
四、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过敏、输血史、手术史等。
3. 严格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配血结果等。
4. 输血科提供合格的血液及输血相关物品。
五、输血过程中的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 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如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
3.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4. 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血型、配血结果、输血反应等。
六、输血后的护理1. 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等。
2. 注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3. 保持输血针头、输血管道清洁,防止感染。
4. 记录输血后的护理措施和患者反应。
七、输血物品的储存与管理1. 输血科负责输血物品的采购、储存、检验和供应。
2. 输血物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
3. 定期检查输血物品的有效期,确保输血物品质量。
4. 输血物品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干燥,妥善保管。
八、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输血安全知识,提高护士的输血安全意识。
2. 对护士进行输血操作考核,确保护士具备输血操作技能。
3. 对违反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我院护理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一、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三、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条码,并将条码分别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和标本瓶上。
四、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试管和条码,双人在床边共同核对患者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 号等信息无误后,准确采集血标本,再将条码粘贴在试管上。
五、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六、同时有两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七、护士采集标本并核对后,由临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八、输血科血液备好后,临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
九、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一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运送。
血袋应轻拿轻放,勿用力振荡。
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从2℃~6℃冰箱取出的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也不能立即输入患者的体内,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 15~20min,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血液制品一旦从血库发出后不得退回血库。
十、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双人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时应挂上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十一、输血通道为独立通道,不能同时加入任何药物输用。
如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外一袋血液。
十二、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 15min 要慢,每分钟约 20 滴,护士在床旁严密观察 15 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后再输入。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到血库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2)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保护输血受血者的生命和健康。
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输血工作的规范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输血科、临床科室和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三、术语定义1.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2. 输血受血者: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3. 供血者:提供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个人或机构。
4. 输血医嘱:医生为患者开具的需要输血的书面指示。
5. 输血记录:记录输血全过程的文件。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规范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规范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及规范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持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信息,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非急症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申请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对于急症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避免抽错血标本造成重大的输血事故。
血样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代送交血库,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的,超过3天必须重新采集。
取血时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与发血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信息,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拒绝领取。
在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
输血时也需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信息,并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
血液制剂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30分钟,取回的血液制剂应按照要求在30分钟内输注。
血小板、冷沉淀取回后尽快输注。
暂时不输注的血液应保存于血库输血专用冰箱中。
输血前需要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输注,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输血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节滴速,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的输注。
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反应、寒战发热、腰痛血尿、四肢抽搐等。
需要在开始输血前,开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输血结束后4小时进行监测。
医院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和减少输血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申请与审批1.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讲明利害关系,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3. 输血科根据申请单及血样,对血液进行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4. 备血完成后,输血科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临床科室。
三、输血前准备1. 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及血样后,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患者资料、血型、Rh血型等。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与血样信息一致。
3. 核对血袋标签,检查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血液外观等。
4.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及配血结果准确。
四、输血实施1. 护士与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袋标签等。
2.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3.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4.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2. 保存完好的血液,输血科将血袋及回执单归档。
3. 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
六、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组织输血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安全意识。
2. 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考核,确保其具备熟练的输血技能。
3. 对输血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输血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和输血治疗等。
3.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治疗的申请、执行和监测。
4. 护理部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输血后的护理。
三、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 输血前准备(1)临床科室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血标本,送输血科备血。
(3)输血科对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2. 输血过程(1)护士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等。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3)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物。
(4)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使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积极抢救。
3. 输血后护理(1)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2)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血型、血量、有无不良反应等。
(3)妥善保管余血,按照规定保存24小时。
4. 输血查对制度(1)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2)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
四、输血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输血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3. 将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

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规范输血护理工作,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输血护理管理小组,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输血护理人员组成。
2. 输血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输血护理工作制度、流程、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3. 输血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对输血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输血护理管理小组定期对输血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确保输血护理质量。
三、输血前管理1.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2. 护士认真审核输血治疗医嘱,确认无误后,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输血目的、可能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护士负责收集患者输血前相关资料,包括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输血史、过敏史等,并做好记录。
4. 护士在输血前认真检查血液制品,确认无误后签名。
5. 护士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血前准备,包括排气、预热、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等。
6. 输血前,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保无误后开始输血。
四、输血中管理1. 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2. 护士严格按照输血速度、时间等要求进行输血,确保输血安全。
3. 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避免发生堵塞、漏液等情况。
4. 护士注意保持输血环境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输血环境。
5.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五、输血后管理1. 护士在输血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2. 护士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速度、剂量、输血反应等,并归档保存。
3. 护士根据患者输血后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4. 护士长定期对输血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输血护理工作。
医院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一、血液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时,必须核对输血申请单,确认受血者。
血液标本条形码必须正确标记。
二、由医务人员到输血科领血,领发双方应认真核对输血申请单、输血配血记录单、血袋标签及血液外观,正确无误后,双方办理好领血登记及签字手续后将血液发出与领走,并使用血液专用运输箱运送至临床使用科室。
三、血液在医院内的运输:全血、红细胞制品、血浆、冷沉淀应放置4±2℃血液运输专用箱中运输,血小板制品应放置22±2℃血液运输专用箱中运输。
四、血液输注前核对与输注注意事项:临床科室应将血液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输血时除了严格按照不同血液成分制品的输注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外,还必须遵守以下特殊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输血配血记录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否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2、受血者确认:临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ABO及RhD血型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贮存、输血器材和加温: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必须要求贮存在可控制的最佳温度的环境中直到输注,采用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材进行输注。
输血前,血液一般不需要加温,如果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加温,所用的加温系统要有温度计和报警系统,温度控制在37℃。
4、输血前加药问题:除了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及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5、输血的速度:输血开始时速度应慢,1-3ml/min,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有无不良反应,15min后,如一切正常,则按下面输血速度:1)要视输血成分种类和受血体质而定,开始宜稍慢,待观察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2)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ml,若大量失血或发生失血性休克,则需遵医嘱快速输入,输血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ml.3)血小板,冷沉淀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4)年老体弱,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重度慢性贫血患者,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每分钟1-2ml,新生儿每钟8-10滴,如有心衰,肺炎或早产儿以每分钟4-5滴为宜.6、输血的时间限制: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

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前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救治重症患者和手术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以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输血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输血护理管理应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
2.质量第一:输血护理管理应重视输血质量的控制和监测,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质量。
3.规范管理: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保证输血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4.科学决策: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科学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合理使用输血资源。
5.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输血信息系统,对输血全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6.教育培训:对输血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三、输血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1.患者血液管理(1)核对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匹配。
(2)规范取血标本:护理人员应标本采集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和标本错误。
(3)检查输血指征: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科学确定输血指征,避免无谓的输血。
(4)准备输血血液:护理人员应按规定程序准备输血血液,确保血液品质和安全性。
(5)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输血前的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
2.输血操作管理(1)输血前准备:护理人员应检查输血血袋和输血管路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准备好输血过程所需的物品。
(2)输血过程监控:护理人员应全程监控输血过程,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和输血速度,及时处理输血意外事件。
(3)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随时记录输血情况。
(4)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妥善处理输血废弃物,彻底清洁整理工作区域。
3.输血质控管理(1)严格执行输血质控标准:护理人员应按照国家和医院的输血质控标准执行,确保输血质量合格。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1. 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门急诊号(或病历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在病床边进行的最后核对是发现受血者身份弄错,从而防止致死性不配合输血发生的最后机会)。
3.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容许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取(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除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5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5. 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
输注血小板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已使黏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 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这种输血器可以使血液或其成分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从而对输入的容量和输入的速度进行准确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 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离开2~6℃的储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护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我院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内容。
一、输血前患者评估1. 护理人员应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输血史等,以及进行体格检查。
对于有输血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应特别重视。
2. 护理人员应检查患者的输血史,包括输血的次数、时间和输注量,以便判断患者是否合适接受输血;如果患者存在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应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住院号、输血血液及输血单是否一致,确保输血过程中出现输错血的风险。
2. 护理人员应仔细阅读输血血液检验结果,包括血型、常规检查以及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查等,确保输血血液符合患者的需要。
3. 护理人员需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无损,确认输血血袋标签与患者信息一致,以及输血针头和输血管道的无菌。
4. 护理人员需充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输血的风险和获益,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护理人员需按照血液制品管理制度的要求,护理血基因标本,遵守血品病人病历检查和医嘱双审查制度,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
2. 护理人员应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穿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使用一次性针头和输血器材,确保输血过程中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输血速度输注血液,并注意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高热、寒战、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处理。
四、输血后的护理措施1. 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等,并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表中。
2.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如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 护理人员应对输血过程中产生的输血袋、输血器材等进行分类、消毒和处理,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确保环境的无菌。
该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有效预防输血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能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及输血申请单,查看病历,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室/门急诊、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原始血型(本次住院有输血史者)、输血种类、用血量、用血时间,无误后才能采集血标本。
2.根据医嘱抽取患者血标本时,需将贴好标签的试管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携至患者处,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并在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后送血库。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5.取出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
(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控冰箱例外)。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6.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
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7.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由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处理。
9.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
(2)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的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10.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入时,应优先输入血小板。
11.输血者的监测:
(1)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2)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3)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
12.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需要加温的情况为:
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儿童大于15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2)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13.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