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论述题
中外教育简史思考题论述题
上卷 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编第一章: 1.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是什么 答: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的变化P15。
答:开端于夏代,发展于商代。
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萌芽,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有庠、校、序。
商代是发展时期,除了习武、敬神外,习礼、习书、习算也是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内容更趋于分化、独立,并出现了新的学校形式,除庠、校、序,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
(明人伦、习武、习礼教育是夏商教育的主要内容。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 2.西周“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有何特征P19。
(“学在官府”主要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状况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核心,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官师一体,政教不分。
西周学校(西周的官学系统)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礼、乐、射、御、书、数。
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重点。
“学在官府”完成了从原始教育向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过渡。
3.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P20。
答: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课程。
礼是大学中的重要课程,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指文字,数指计算、算法。
教育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3、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4.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
"八股"特点有三:(1)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VIP专享】教育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3、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4.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
"八股"特点有三:(1)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外国教育史教程-论述题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论述题及答案外国教育史教程论述题目录(及答案)1.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并作简要评价2.以英法两国的中学为例,论述近代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形成以及20世纪为消除双轨制所做的努力3.论述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并解析其儿童观4.试比较蒙台梭利与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5.对蒙台梭利的幼儿观进行述评,并论述其对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6.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7.论述杜威教学论的主要观点8.试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际活动与理论内涵?9.试述斯宾塞教育思想。
10.试论述近代(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教育思潮演变之主导特征。
11.试述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在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那里的发展。
12.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学前教育。
13.用自己对福禄倍尔的认识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并作简要评价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a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
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外教育史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比中外教育史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教育制度、理念和实践的异同。
本文将围绕中外教育史展开论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教育发展的历程、特点以及影响。
二、中外教育发展的历程2.1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古代中国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经典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基石,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并倡导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教育主要以私塾为主,培养的是士人阶层。
2.2 西方古代教育西方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提倡通过哲学思考来追求真理,他的学派成为了古希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罗马时期,公共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培养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2.3 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并引进了一些西方教育制度和理念。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留学生回国传播西方知识和教育理念,如严复、康有为等人。
此后,中国开始进行维新运动和戊戌变法,提倡新式教育,包括创办现代学堂和学校,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2.4 近代西方教育近代西方教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冲击和推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教育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德国提出了综合大学模式,将研究、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美国则倡导普及高等教育,并推行实用主义教育理念。
这些变革为现代西方教育奠定了基础,并对全球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外教育发展的特点3.1 中外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外文化传统对于中外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一)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一)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的特点与相似性
•中外教育史的发展背景与动因有何不同?
•中外教育史中的共通点与相似趋势有哪些?
•中外教育史中政府角色的演变与作用有何异同?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理念与目标有何相似之处?
中外教育史的差异与对比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体制与组织结构有何差异?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师地位与角色发展如何比较?
•中外教育史中的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有何异同?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有何对比?
中外教育史的影响与启示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案例有何可借鉴之处?•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发展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有何异同?•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思想传承与变革如何相互影响?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制度变革与管理模式有何启示?
中外教育史的未来展望
•中外教育史将如何受到科技与全球化的影响与改变?
•中外教育史中的教育平等与包容价值观将如何发展?
•中外教育史中的学生发展与评价体系的未来趋势如何?
•中外教育史在面临新挑战时,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和创新?
以上是一份关于“中外教育史论述题”的相关问题。
希望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教育史的发展与比较,以及对未来教育趋势的思考和展望。
中外教育史解答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解答论述题:1、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1)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观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孔子的“礼”“仁”,“文行忠信”儒学教育思想体系。
(2)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西周初年,以周公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提出了反映宗法等级关系的“孝”、“字”(爱)、“友”、“恭”、“信”、“惠”等一系列道德规范,主张“敬德保民”,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
他们的道德观主要为天命观所支配。
春秋至战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对道德本源、道德准则、道德评价、道德作用、道德修养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伦理思想。
汉代至宋: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大一统”的统治需要,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高度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
适应这种形势,董仲舒用神学目的论改造了先秦儒家学说,建立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神秘主义的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
从此,儒家伦理思想就成了中国封建伦理思想的正宗。
我们所说的古代道德伦理教育主要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
宋明理学:理学伦理思想继承孔、孟传统,吸取改造了佛、道的某些思想成果,进一步把道德观与世界观、认识论融为一体,丰富了儒家伦理思想的思辨形式,成为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最后阶段。
“陈朱理学”“陆王心学”近代:国门打开,开始认识客观世界,学习自然科学。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批判封建名教纲常。
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斗争中,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伦理思想遗产,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
(3)伦理道德教育培养的人:宋代之前,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其工具性不强,虽也为政治服务,但孔子所倡导伦理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其教育目的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如何做人。
中国教育史 论述题
②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
③“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④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2)、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则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②“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
在阐明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
③“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当然,“化性起为”是有条件的,“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即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4.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学前教育史论述题和分析题
论述题1.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诚实无欺:要求孩子从小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不欺骗别人行善积德:古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为人处世要心眼好,多做善事,不做害人之事。
从小向孩子灌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礼貌谦让:要求儿童不但要对父母长辈及兄长有礼貌,而且对其他人也要以礼相待。
2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因为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国君的权力至高无上。
从太子、王子幼小时起就加教诲,设置保傅之职,就是为他们自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说到底,宫廷儿童教育是为了维护皇姓家族的统治地位和权利,但这个特殊的帝王家庭,对太子、王子教育的好坏,又往往要影响国家的安危,国民的生计,一个有良好道德和文化水准的帝王,总会于国于民多少有些利。
所以,宫廷儿童教育,尽管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它却具有国家的意义了。
3.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中国古代儿童蒙养教材很多都采用诗歌的形式,按内容可划分为识字类、训诫类、知识掌故类。
(1)识字类。
此类教材以《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影响最大。
《千字文》全文均为四言韵语,用了1000个字,共250句。
主要供儿童识字,同时也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人伦、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百家姓》由近500个用作姓氏的汉字写成,收入中国人的单姓436个,复姓60个。
也采用四字韵语,有韵律、易记诵。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
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
(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
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
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
(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答: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整顿校风,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
(3)论学与术:(4)论教育独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那么,蔡元培就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缔造者。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
从他开始,并通过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历史教学论论述题
历史教学论论述题1、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2、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3、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4、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地位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地位5、“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含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含义6、美国历史科教育目标的特点美国历史科教育目标的特点7、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8、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10、选择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11、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12、如何进行课时备课如何进行课时备课13、历史教案包含的内容历史教案包含的内容14、如何评价一堂历史课如何评价一堂历史课15、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16、如何理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如何理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17、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18、历史课堂教学板书的要求历史课堂教学板书的要求19、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重点?怎样突出重点?20、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21、历史综合课的结构历史综合课的结构22、如何运用好讲述法如何运用好讲述法23、为何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何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4、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智能的培养25、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26、导言课的任务导言课的任务27、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28、历史课堂谈话法的要求历史课堂谈话法的要求29、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教法改革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教法改革30、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学法改革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学法改革。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
1.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观理论基础:儒家的思想汉代的独尊儒术,把儒学思想作为统治工具。
儒学的教育就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关注个体内心的精神世界,提升到“人”的层面。
方式是通过自检自律。
涉及的教育家:孔子,朱熹。
五四凡帝反封建是对封建伦理教育的完全否定,而洋务运动等都带有浓重的封建性。
答: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是儒家的思想。
儒学的教育就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1. 春秋时期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孔子奠定了以“仁”为核心的孺家伦理学说,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 ,一直以儒家伦理作为主导。
2.汉代汉代,”独尊儒术”,把儒学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不仅把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而赋予德育以政治性。
从而确定了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德育思想中的主流地位。
作为儒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扼制人的基本需求起到消极作用。
3.宋明宋时朱熹信守为政以德的观念,提出明人伦的实际内容就是明天理灭人欲。
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是明天理,逐步达到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其方法有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创立了阳明学派。
他认为道德教育目的是明人伦,而修养的方法:静处体悟、事上磨练(知行合一思想的反映)、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4.总结(1)、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是为政治作辨护的中国道德教育政治色彩突出,呈显性,灌输性,比较注意规范层面。
封建道德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这正是等级制度最基本的东西。
另外,在儒家的道德修养学说中,明确规定了“修身”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确定了伦理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维系封建统治的合格人才。
(2)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注重人伦关系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把“孝”亲的观念最明确地加以扩大,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人伦关系,更带上等级制的“尊一卑贵贱”的色彩。
教育史论述题
一、中国古代儒学演化过程及对教育的影响(这里比较具体的,以笔记为纲适当补充即可)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从“无为”到“有为”: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作者: 日期: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1、春秋时期:是儒学的初创时期。
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
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一一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
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
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一一“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一一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一、介绍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中外教育史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比中外教育史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教育制度和思想,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外教育史:第一部分介绍中国教育古代至现代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思想;第三部分讨论中外教育受到的挑战与变革;最后一部分总结并展望未来。
二、中国教育古代至现代1. 古代中国教育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于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提倡以德治国,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这一背景下,私塾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主要教育形式,父母亲自或雇佣私人教师给孩子传授知识和道德。
2.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文、武两科考试选拔人才。
这一制度使得士人阶层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中坚力量,并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3. 近现代中国教育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
在清朝末年,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启蒙运动兴起。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许多学者致力于推动新式学堂和大学的建立,如京师大学堂、南洋公学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成为了国家重要议程之一,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三、中外教育制度与思想对比1. 教育理念中国教育历来注重道德教育和德育为先,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由政府主导,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和高考选拔制度。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更加多样化,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家庭教育等。
3. 教师角色在中国,教师被视为权威,学生对老师有较高的尊重。
而在西方国家,教师更多扮演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国教育史杜威论述题
外国教育史杜威论述题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答:教育要素论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素教育论根源于承认教育的自然适应性。
他认为儿童身上生来就潜藏着具有要求发展倾向的天赋能力和力量。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
儿童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就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转到更为复杂的方面。
他指出了各种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
2、巴班斯基的教学论观点是什么?答:在苏联教育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以系统的、完整的和综合的态度对待教学、教育过程以求取最优化教学、教育效果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柯罗列夫、加力别林、达维多夫、艾利康林、休金娜、马赫穆托夫、和巴班斯基等教育家和心里学家对这一观点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对这一观点做了最系统的概括。
3、杜威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教育应符合儿童个性发展,杜威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固有特点的发展而实现的,教育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兴趣与训练相辅相成,同时杜威也分析了“兴趣”和“训练”之间的关系。
教育上所说的兴趣就是将来的需要,如果儿童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就会确立目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应当把培养兴趣当作教育的特殊目的。
课程与教材适合学生的需要杜威还论证了课程与教材的问题提出教育应从儿童的角度来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教授给学生的就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由于儿童对它们缺乏理解很难产生兴趣,而且传统教育把相关的学科人为的加以割裂和肢解,使儿童对这样支离破碎的概念更加难以理解因此杜威认为应该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甚至打破学科界限同时教材和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在校内外生活中获得的大量直接经验并且创造充分的机会使儿童参与实践活动。
自考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与简答题部分
自考中外教育史论述题与简答题部分1 唐代监属六学及旁系二馆的名称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
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
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
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2简述意大利快乐之家的特点3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4简述《汉堡协定》产生及其历史作用进入60年代中期,德国又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
1964年1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汉》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儿童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全日制学校教育。
所有儿童在接受了基础学校教育和两年促进阶段或观察阶段教育之后,可以进入三种不同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
《汉》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以及关于全日制教育的规定,保障了联邦德国教育的稳步发展。
5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思想6简要分析美国独立以后教育的改革7简述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8《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
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9什么是传统教育理论10简述平行教育理论的影响行教育理论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注总体和系统的平衡式教育理论,着力于层次平行线概念的分区式教育系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
中外教育简史论述题
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4、评价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和文雅教育思想。
(5)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6)6、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7、度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8)8、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8)9、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9)10、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10)11、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11)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2)13、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13)14、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14)15、德国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5)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16)17、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8)1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9)19、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征有哪些? (19)20、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19)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⑴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①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有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②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
教材是泥板书,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早期苏美尔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③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1.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教育观点发生哪些转变?(1)人文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
(2)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悉心关怀、照顾。
(3)他们重新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塑造新人的教育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教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4)儿童应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预备教育。
(5)要求取消至少减轻对儿童的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代替体罚。
(6)在教育工作上,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启发。
2.论述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一)自然主义教育观(1)他要求教育适应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然发展。
强调充分度过儿童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教育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以及性别特征。
尊重并研究儿童,再此基础上决定教育的程序、内容与方法,这就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也是他对于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他所要培养的“自然人”(3)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
A自由教育B消极教育C身心调和发展D 活动教育E行动多于口训。
(二)儿童教育的阶段、内容与方法(1)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阶段,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其特有的成熟时期。
他要求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
他把受教育者划分为4个年龄阶段,并提出了各个阶段发展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任务与方法。
(2)保姆、父母、教师都在儿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对儿童的教育。
儿童身体的养护与锻炼和感觉教育为主。
(4)童年时期的德育奠基工作,作好良心与理性。
(三)卢梭是教育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
(1)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直接深入研究儿童教育的思想家。
他关于尊重儿童天性的主张成为许多现代教育原则的源泉。
(2)卢梭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裴斯泰洛齐、巴西多、福禄倍尔、杜威和蒙台梭利都曾受到卢梭的深刻启发。
(3)他的理论往往缺少实践基础,存在着空想的成分,因而在许多问题上漏洞百出,矛盾重重。
3.论述福禄倍尔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统一的原则与教育的本质及任务。
在他看来,一切事物的命运和使命就在于展现它们的本质,即展现它们内部存在的上帝的精神。
通过教育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人类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人类,最终才能认识上帝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任务。
(二)人性论与教育顺应自然。
他认为,人天生具有完美性和健全性。
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须是容忍的、顺应的、保护性的和防御性的。
(三)辨证的观点:发展与对立调和。
他认为,人的发展过程也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
并且这种发展是分阶段的、前后相继和相互联系的。
福禄倍尔不同意那种认为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是相互隔裂的观点,强调各阶段的连续性。
(四)创造性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方式。
他充分肯定了创造性活动作为教育的方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种方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加强身体,而且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加强精神。
社会参与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儿童本身是一个整体,同时他们又是社会这个大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
他主张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来接受教育。
4.论述8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前教育改革?进入80年代后,美国学前教育从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等各方面都开始了以整体性、综合性为特点的教育改革,以期解决现存问题。
(一)学前教育观念的演进。
(1)学前教育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幼儿园逐渐成为公立学校系统的一部分。
(2)在学前教育的功能上,既强调教育,又强调保育,强调二者的统一。
(3)在教育目标上,愈来愈强调儿童的整体发展。
(4)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5)在教育对象上,强调学前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1)加强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2)增加学前教育的政府拨款。
(3)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三)学前教育类型的多样化。
除了幼儿园、保育学校、各种类型的日托中心及传统类型外,还出现了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学前教育计划。
(四)学前师资培训。
随着早期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各层次的学前师资培训制度,美国学前教育还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5.论述幼保一元化的进展?所谓幼保一元化,就是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
为了把幼保差别降到最低水平,一些地区进行了幼保一元化的尝试,闻名遐迩的“多闻台式”就是其中之一。
其做法是把幼儿园和保育所建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在一天日程安排上,要求保育所的幼儿上午去幼儿园接受教育,下午在保育所里接受教养。
总的看来,日本“幼保一元化”的进程离目标还远,这除了人们的观念原因外,显然还涉及比较敏感的管理体制。
经费以及师资问题,国家的“自由竞争”体制也是一元化的阻力之一。
6.论述杜威幼儿教育的思想?(一)幼年期的意义。
在杜威看来,幼年时期不仅是人生奠定基础的时期,还能为以后的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或借鉴。
对于幼年的人来说,学习是自我保存和生长过程的一部分,是对付种种现实情况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事。
但是,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竟以为人心天然地厌恶学习。
(二)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论游戏和作业在教育上的意义。
杜威充分肯定了游戏和作业在教育上的重要地位。
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使游戏和工作的进行能促进儿童道德和智力的成长。
(2)幼儿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A 杜威关于教材的基本观点是,必须以具有社会用途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媒介。
B在幼儿教育的课程方面,杜威主张以照料布娃娃为核心加以安排。
C 除上述复演家庭生活外,杜威还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组织其他活动课程。
(3)论幼儿教育方法。
教师的职责是了解儿童的兴趣并一致作好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而提供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刺激或材料,则是使教学富有成效的关键。
(4)综上所述,杜威依据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童年期在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标志着人类的儿童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其次,杜威用积极主动的观点看待儿童在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杜威强调了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性。
7.论杜威教育理论的地位与影响?(1)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他从社会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改革传统教育存在的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生活的状况,使教育积极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2)杜威对于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与教育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
创立起现代西方最庞大、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3)对于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威的幼儿教育主张成为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吸取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有益的内容,结合中国国情对杜威有关学说加以改造,创立了新式幼儿园,并构建了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
8.论述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的异同?相同:(1)他俩都把教育看作一个潜在能力不断向外展现和发展的过程。
(2)都特别强调儿童活动的价值,反对迫使儿童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3)都强调在活动中给儿童更多的自由。
(4)都主张通过具体物件进行活动,诱发和发展儿童的活动本能。
不同:(1)两人的教育体系产生于不同时代,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福禄倍尔主要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其教育的理论依据,蒙台梭利则以现代实验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蒙台梭利的体系更彻底地贯彻了自由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原则,并设计了更详尽、更直接的感觉训练计划,强调个别教学和全神贯注的反复练习,教具具有矫正的性质。
福禄倍尔的体系则更重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学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更重视儿童社会参与精神的培养。
9.论述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这种能力——认知结构,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或最终目的。
(二)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教育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
(2)以儿童为中心,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4)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5)同时,皮亚杰还主张善于利用儿童内在的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尤其重视儿童的交往对形成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三)论儿童游戏。
皮亚杰的儿童游戏理论是其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儿童道德发展及教育。
与儿童认知发展一致,儿童的道德发展表现出相应阶段性特征。
1.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论?1提倡及早施教。
颜之推提倡及早施教的理由,主要是人在幼年,心理纯净,精神专一,可塑性大,此时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时机。
2主张慈严结合。
颜之推在反对无教而有爱的同时,还指出有的家庭虽然对子女也注意进行严格的教育,鞭挞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3要求均爱勿偏。
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施爱不均,不仅直接造成受偏宠者的骄横习气,客观上还会导致兄弟不睦。
4、主张博习致用。
首先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最基本的学习材料。
他认为家庭教育也不能仅限于学习五经,还应兼及百家之书。
5、重视风化陶染。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注意自身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外,还必须关心儿童所结交的朋友。
2.论述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1)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家”的种种罪恶和黑暗,认为一家人之间意见不合而强制地生活在一起,不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
消灭家庭,解除封建伦理对人们的束缚。
2)使人得到自由平等,人人成为大同世界的公民,才能实现天下为公。
(3)他指出应由公立政府办理婚姻、生育、教养、医病、老死诸事。
就儿童的教育而言,完全由公立政府“公养人而公教之”。
(4)康有为主张对儿童实行公育。
尽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及主张铲除封建社会最害人的宗法家族制度,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3 论述关于南京鼓楼幼稚园及其实验研究?由陈鹤琴创办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实验园地,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进行了几项实验研究:1读法研究。
读法教学必须采用游戏的方式方法,必须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设备研究。
设备是游戏活动的条件,设备应为教育、教学服务。
3故事研究。
故事组织的完整能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
4课程研究。
该园的课程有:(1)音乐。
(2)游戏。
(3)工作。
(4)常识。
(5)故事。
(6)读法。
(7)数法。
(8)餐点。
(9)静息。
5习惯研究。
(1)卫生习惯。
(2)做人的习惯——个人的。
(3)做人的习惯——社会性的。
6技能研究。
(1)生活的技能。
(2)游戏运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