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
家庭教育边界感
家庭教育边界感家庭教育边界感是指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引导,让孩子明确家庭教育的边界,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比如,不让孩子打破家里的物品,不让孩子随意乱扔垃圾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因为缺乏边界感而与他人发生冲突。
第三,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可以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
比如,定期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房间的整洁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可以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给孩子。
比如,告诉孩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从小培养他们的正确判断和价值观念。
总之,家庭教育的边界感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适当的约束和引导,让孩子明确家庭教育的边界,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尊重他人、规范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给孩子设立界限的十条建议
第四,你给孩子定的界限一定要积极。
界限的有效执行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孩子的发展需要。这条非常容易被家长忽视,但意义重大。如果你为孩子定的界限目标是消极的,则孩子一定会经常违反或哭闹反抗。比如:如孩子要吃冰激凌,你说晚饭好好吃了就给,这样你的界限的目标就不是积极的,你靠奖励来达到你想要的目标。比较好的界限是,冰激凌每周三、日可以吃,其他时间没有,也和吃饭等其他没有关系。
第一,你给孩子定的界限,大部分也是你的界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是最善于模仿自己的父母各种行为。所以,除了一些保护孩子的界限外,如不许玩刀具,其他许多界限同时也要约束自己。
比如:你要求孩子饭前不吃零食,那好,你自己也在饭前别吃零食。
你要求孩子不许长时间玩手机,那自己也不要做“低头族”。
耐心是指你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你不能急躁、冲动,孩子没有做到就打骂,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有时候,你的过激反应,往往让孩子产生是“对”的认知,会不断的重复。另外,对孩子的自律不要期望太高,孩子反复“越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你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
最后提一下,一般来讲,孩子并不知道他们在作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过“对”的日子,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他们观察如何对待他们、对待配偶、及对待工作,然后不分好坏,照单全收地模仿你。所以,若父母在家中养成孩子的界限意识,他们就会成功地运用到家庭以外的世界。当然,你需要知道,立界限,要根据你的孩子实际情况来定,但总的原则是: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在长期目标指导下的短期目标更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随着放宽。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读后感悟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后的一些感悟。
这第二章啊,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能宠就宠着,能顺着就顺着。
可读完这章我发现,我错得离谱!就比如说,孩子想要个玩具,不给买就哭闹。
以前我可能心一软就买了,现在我知道这不行!这不是爱,是在害孩子。
没有界限,孩子怎么能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行的呢?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
以前我可能追着喂,现在我明白了,要给孩子定个规矩,到点吃饭,过时不候。
不然长大了可怎么办?这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给孩子立界限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因为心疼就舍不得给孩子定规矩。
其实孩子比咱们想象的聪明,只要咱们方法得当,他们能理解也能接受这些界限。
而且,当他们在有界限的环境中长大,以后面对社会的各种规则,也能更好地适应,不是吗?这第二章真的让我反思了很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得赶紧行动起来,给孩子立好界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篇嘿,大家好呀!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读《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章的那些事儿。
哇塞,读完这第二章,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翻腾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开心就好,哪想那么多规矩不规矩的。
比如说孩子看电视,一看就停不下来。
我以前总是想,算了,就让他看吧,结果呢,学习都没心思了。
现在我懂了,得给他规定时间,这就是界限。
还有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
以前我就干着急,现在明白了,得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规定好时间完成,完不成就要承担后果。
这界限一立啊,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乐意,会哭闹。
但咱们可不能心软,不然以后孩子长大了,没个自律性,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且我发现,当孩子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反而更有安全感。
就好像在一个有围栏的院子里玩耍,他知道边界在哪,能放心地玩。
咱们做家长的,不能只看眼前孩子的哭闹,得为他们的长远考虑。
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有边界感读后感
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有边界感读后感As I delve into the book titled "The More Children Grow, the More Parents Need Boundaries", it strikes a profound chord within me.It"s a reminder that as our children age,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crucial for parent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boundaries.The book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limits as children grow.It"s not merely about control, but about teaching them independence, respect, and self-discipline.Boundaries, when set correctly, are the stepping stones to a health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 and trust.One key takeaway is that boundaries are not just for the child"s benefit but also for the parents".They help us avoid over-involvement and enable us to maintain our own identities separate from our roles as parents.This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both personal well-being and the overall harmony within the family.Moreover, the book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setting boundaries.It encourages open dialogue, where both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express their needs and concerns.This exchange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bond but also helps children understand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boundaries, leading to more willing compliance.In conclusion, "The More Children Grow, the More Parents NeedBoundaries" is a timely reminder that parenting is a journey of continuous adjustment.It calls for parents to be mindful of the changing dynamics and to adapt their approach accordingly.By doing so, we can cultivate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both our children"s growth and our own evolution as parents.在阅读《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有边界感》这本书时,我深受触动。
拥有分寸感和界限感有多重要?
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
今天这篇文章,推荐老师和家长都认真读完。
放养式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因为车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随性玩耍,很容易被车撞到。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
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随意踢打,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
2、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每个孩子都爱玩,天生排斥好习惯,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来说,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
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所以说,不要让放养教育,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所以希望孩子快乐,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篇读后感
为孩子立界限第二篇读后感读了的第二篇,我真的是感触颇多呀!这书中讲的那些道理,就像是一道道光照进了我养育孩子的日常里。
书里提到的给孩子立界限的种种观点,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家孩子的一件事儿。
那天,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学校要组织一次户外活动。
他那期待的小眼神,仿佛已经飞到了活动现场。
可问题来了,活动的前一天,他却只顾着看电视、玩游戏,作业一点儿都没动。
我一看这情形,心里那个着急呀!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说:“宝贝,明天就要去参加活动了,作业还没完成可不行哦。
”他嘴上答应着,屁股却没离开沙发。
我这心里的火“蹭”地一下就上来了,可还是强压着,继续好言相劝。
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他居然还在那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咯咯直笑。
我这脾气真的是忍不住了,大声说道:“你要是再不写作业,明天的活动就别参加了!”这一吼,把孩子给震住了,他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脸委屈。
说实话,看到他那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
但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心软,不然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跟他细细地讲:“孩子呀,不是妈妈不让你玩,但是咱们得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对不对?你要是作业不写,去参加活动也玩不踏实,心里还得惦记着作业,多难受呀。
”他听了,低下头,默默地拿出作业本开始写。
这过程中,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好像在观察我的脸色。
我呢,就在旁边陪着他,给他倒杯水,鼓励鼓励他。
等他终于把作业写完,已经挺晚了。
他打了个哈欠,跟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先完成作业再玩的。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给孩子立界限的重要性。
要是当时我没坚持原则,任由他不写作业去玩,那以后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先苦后甜。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想让他们快乐。
但有时候,这种过度的宽容和放纵,并不是真正的爱。
就像书里说的,给孩子立界限,是为了让他们在一个有规则、有约束的环境中成长,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课堂做有界线的父母,培养有界线的孩子感悟
父母课堂做有界线的父母,培养有界线的孩子感悟有界限感的父母,才能培养有界限的孩子,教育孩子才会感悟到轻松又成功中国家庭很少有界限感,人们总是关心别人的生活多过自己的生活。
父母以“我都是为你好”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夫妻以爱之名看彼此的手机和交友情况;亲朋好友以关心为由打听他人的工资、婚恋等隐私······作为父母,学习保持适当的界限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由于对孩子的爱和亲密,而模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有的界限。
越是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越是要有清晰的界限。
父母懂得守住自己言行的边界,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人格独立、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许多父母抱怨带孩子好累。
原因何在?要伺候孩子穿衣吃饭、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提醒孩子这不能摸那不能做、孩子放学回来还要辅导作业,苦口婆心说教······每天时刻不停地盯着孩子,要操太多心,能不累吗?美国很多妈妈一个人要带3、4个孩子,还很从容,因为她们认为:孩子是不需要过多照顾的,他会自己照顾自己。
事实的确如此。
中国的妈妈总是对孩子充满了担心,觉得没有自己的照顾、安排,孩子便不能很好地成长,其实是自己那颗焦虑的心无处安放。
如果父母没有界限,带孩子就非常累非常烦。
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揽在自己身上;本该孩子学习的生活技能,不给孩子机会学习;本该孩子自己负责的学习,干涉太多,比孩子还尽心尽责······于是,父母心力交瘁,孩子啥都不会,心理界限模糊,习惯于依赖别人。
没有界限感的爱,是不成熟的、不负责任的。
这就是我的感悟!。
家庭教育:设置合理界限
家庭教育:设置合理界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设置合理界限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设置合理界限。
为什么设置合理界限很重要?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界限,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当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他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会承担后果。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设置合理界限,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界限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通过遵守界限,孩子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设置合理界限还可以帮助父母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限制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危险场所和不良行为,父母可以减少孩子受到伤害的风险。
同时,合理的界限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健康饮食等,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设置合理界限?明确界限和规则首先,父母需要明确界限和规则。
界限可以包括行为规范、时间管理、学习要求等方面。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这些界限和规则,并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定。
同时,父母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界限和规则,以保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尽管设置界限很重要,但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适当的自主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父母可以在界限内给予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为了帮助孩子遵守界限,父母可以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
当孩子遵守界限和规则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而当孩子违反界限和规则时,父母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限制某些特权、时间管理等。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
《给孩子立界限》读后感阅读《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如何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限,更深入地阐述了界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去实施这些界限。
首先,书中强调了界限的必要性。
界限并非是对孩子的束缚或限制,而是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则、培养自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界限,孩子能够学会自我约束,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次,书中提出了设立界限时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界限必须清晰明确,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界限必须基于爱和尊重,避免使用惩罚或威胁的方式来强制执行;界限应该是一致的,家长在设立和执行界限时必须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避免给孩子造成混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过去,我可能过于溺爱孩子,忽视了界限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某些方面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而《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合理的界限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设立和执行界限。
例如,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倾听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界限;通过鼓励和赞美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和遵守界限;通过耐心和坚持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主。
总之,《给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界限的设立和执行,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文案)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
而在家里,却常常因为爱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而变得模糊。
《相处的艺术》中对于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
这样的边界能帮助我们不随意“侵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
有合适的边界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他也不做,他觉得这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
缺乏边界感,是很多痛苦关系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孩子在6岁前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痛的事情。
设定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更自由地玩耍读后感
题目:设定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更自由地玩耍读后感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有了很大不同。
他们在科技发达的环境下成长,信息爆炸式增长,各种课外活动琳琅满目,诱惑与机遇并存。
父母们关注着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往往会探求一个问题:究竟是要严格的界限和规矩,还是给予更多的自由和空间?1. 清晰的界限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设定清晰的界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界限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当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界限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意识。
在家长设定的界限之内,孩子需要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格。
清晰的界限还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促使孩子在有限的区域内更好地施展自己的特长。
2. 给予更多的自由与空间然而,对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说,父母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来展现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中,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需要在给孩子设定清晰的界限的保持一定的宽容和包容心。
这样孩子在安全且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受太多的束缚。
3. 总结与回顾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在设定清晰的界限的保持一定的宽容和包容心。
清晰的界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以及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然而,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因此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也是极其重要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清晰的界限和自由与空间是需要相互平衡的。
父母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特点和成长环境,因材施教,合理设定界限与给予自由,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通过对“设定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更自由地玩耍”的探讨,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特点和成长环境,合理设定界限与给予自由,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界限感读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界限感读后感读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界限感的文章后,真的是让我这个当家长的有了不少新的感悟,就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以前啊,我家那小宝贝就像个小“混世魔王”,完全没有什么界限感。
在他眼里,我的手机、他爸爸的书房,那都是他的“领地”,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我还老是纳闷,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呢?看了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当家长的没有好好培养他的界限感。
这文章里说的第一点我就特别有感触,那就是家长得先有界限感。
这可就像是照镜子一样,发现自己的问题了。
我自己有时候就模糊得很,比如说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一会儿担心他吃不够,拼命往他碗里夹菜,一会儿又觉得他吃得太慢,忍不住喂他两口。
这在孩子眼里,吃饭的界限就全乱了,他都不知道到底该自己吃还是等着我喂。
现在我明白了,我得先把自己的行为界限搞清楚,吃饭的时候就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就好,让他在这个界限里自己去探索。
还有啊,关于孩子和他人之间的界限。
我家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老是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我之前就只是简单地说“不能抢,这样不礼貌”,但是根本不管用。
文章里提到要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是有主人的,就像他自己的宝贝玩具一样,别人不能随便拿,他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
我就按照这个方法试了试,带他去超市的时候,我指着货架上的东西说:“看,这些东西都是有主人的,就是超市的叔叔阿姨,我们要付钱才能拿走。
小朋友的玩具也是一样的,要是想玩得先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你还别说,这小家伙慢慢地就开始懂点事儿了,虽然偶尔还是会犯浑,但已经比以前强多了。
在家庭内部的界限感培养也很重要呢。
以前孩子觉得他可以随便打扰我们大人做事,不管我们是在打电话还是在工作。
现在我会给他专门设定一个小区域,告诉他这是他的“小天地”,当我们在忙的时候,他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
同时,我们也尊重他在这个小天地里的活动,只要不危险就行。
这样一来,他也慢慢地学会了尊重我们的空间,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黏着我们。
儿童对边界感的需要
儿童对边界感的需要
儿童对边界感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边界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并遵守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边界感也有助于防止外界的伤害,保护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安全。
其次,边界感还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界限,孩子能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建立互信关系。
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各种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边界感需要,通过明确规则和界限、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边界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人际关系。
父母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感,作文
父母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感,作文《父母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感》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给咱们建立界限感,是为了咱们能更好地长大。
就像有一次,我特别想要一个超级大的玩具车,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车啦。
爸爸妈妈就很认真地跟我说:“宝贝,咱们不能见啥就要啥,不然家里都放不下啦。
”这就是一种界限,让我知道不能想要太多东西。
还有啊,我想看电视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会说:“先把作业写完,才能看电视。
”这也是个界限,让我明白学习更重要。
爸爸妈妈会给咱们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吃饭不能挑食。
一开始咱们可能不理解,但是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些界限能让咱们的生活更有规律,更健康。
所以呀,小朋友们,不要讨厌爸爸妈妈给咱们建立的界限感,那是他们爱咱们的方式哟!
《父母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感》作文二
小朋友们,咱们的爸爸妈妈经常会给咱们一些要求,这其实就是在建立界限感呢。
比如说,我有个小伙伴,他总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的爸爸妈妈就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这就是一个界限。
我自己呢,以前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
爸爸看到后就说:“宝贝,墙不是用来画画的,咱们可以在纸上画。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地方能画,什么地方不能画。
还有吃饭的时候,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浪费。
出去玩的时候,要按时回家。
这些界限呀,就像一条条小路,引导着咱们往正确的方向走。
虽然有时候咱们可能不太愿意遵守,但是听爸爸妈妈的话,咱们会变得更棒哟!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用心,在这些界限里快乐成长!。
培养孤独症孩子边界感以及边界感的重要性
培养孤独症孩子边界感以及边界感的重要性什么是边界感?其实边界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两点,第一点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点是别人的事情能够懂得尊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举个例子:有个爸爸,他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堆,全是孩子吃的东西,然后孩子自己提着,爸爸却不出手。
走了一会儿,看到孩子很累的时候,爸爸说需不需要我帮忙?有的人会说,提东西是在训练孩子的边界感,是在训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实要分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他这样提,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他提的是别人的东西,那我们就要向他表示感谢,这也是训练边界感的一种方式。
别人的事情要懂得尊重边界感是对别人的事情能够懂得尊重,懂得尊重能够设身处地倒过来为别人考虑,能够以己度人。
别人的事情要懂得尊重,而不是马上施以援手。
如果是在别人正在出丑尴尬时候非要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的只会是尴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总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好心帮倒忙,也是因为边界感不清。
那么父母做到边界感清晰,也训练我们的孩子做到边界感清晰。
这样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越来越好。
— 1 —边界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教孩子大度,和谐,也不要逼着孩子抢回来,甚至是自己出手去帮孩子。
只用教孩子这一点,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那就是教孩子尊重别人的边界,更要守住自己的边界。
告诉孩子这三点:第一,你可以不分享,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拿。
其实日常里经常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不属于他的,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教孩子学会商量。
虽然有可能商量很久都不能达成一致。
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有耐心的孩子最可爱。
商量不是命令,相反,它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第三,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负责任。
如果孩子有从外边拿回来一些铅笔,刀,画画本或者是玩具之类的东西,在你确定他不是交换而是私自拿了小朋友的物品时,你就可以带着他把东西还给小朋友,并要求他道歉,还和道歉就是让他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许多技能和能力,其中独立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
独立是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孩子们必须通过经验来学会如何独立地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有界限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学会独立,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来谈论。
有界限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控能力,这也是培养独立感的第一步。
一个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不可能独立生活,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自我约束并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然而,当孩子们面临有点挑战的任务时,他们通常会感到不自在,焦虑和缺乏自信。
这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和有界限的环境,让他们尝试新事物时不会过于紧张。
家长应该设定合适的规则和限制,这些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些规则可以是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如做家务,完成作业,按时上床等。
在孩子们做错事情时,家长应该让他们了解他们的错误,并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该这么做,而不是对他们进行惩罚。
否则,孩子们可能会感到挫败和不满意,并将这些情绪转化为不合适的行为。
其次,有界限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尝试一些创新性或观察性的行为。
而过于严格的家庭环境可能会使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遏制。
在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应时刻保留一个开放的心态,避免过于强调规则和限制。
在孩子们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并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这样可以建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
此外,家长应该着重关注孩子们的习惯和兴趣爱好。
孩子们经常会对某些特定事物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这些事物,以此增强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力,并让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探索欲望。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
最后,有界限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如果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并在危险情况下寻求帮助,他们就不能独立地生活。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如何针对不同情境做出反应是很难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慢慢地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推荐文章为什么孩子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热度:幼儿园亲子游戏方案6篇(精选)热度:五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22 热度: 2022中班育儿知识点热度: 2022年中班育儿知识点归纳热度:如果爱的这份礼物,孩子没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就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不过这个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需要一生的鏖战,而且通常以失败告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让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1、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我们都惊讶于外国孩子的独立,18岁之后,就可以独当一面。
而我们的孩子28岁,还在啃老的都很多。
我们以为他们是冷漠的家庭关系,但是其实不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重视家庭,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全家福。
他们才是真正的爱,界限感和尊重。
孩子要学着独立,学着尊重父母的选择,父母选择自己享受生活的权利。
减少了许多的焦虑和冲突,幸福感也暴增。
2、界限感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妈妈咪呀》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一个家族几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谐。
不会存在妯娌红脸,兄弟争议,婆媳关系,孩子之间有爱团结。
他们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带孩子。
一家人超级和谐。
当主持人问起来他们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秘籍是什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说:和儿子保持距离,给媳妇放权,不干涉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有大问题民主协商。
这里暗含的智慧,其实就是边界感。
而这个言传身教的界限感,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3、界限感更容易让孩子守住自己的精神领地,成就自我中国的父母,觉得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孩子的愿望和梦想,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
很难去尊重孩子的精神边界。
例如高考志愿帮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报答自己的父母。
导致很多孩子,没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不能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他很难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他所做的所有抉择,都带着沉重的道德枷锁,以后的生活也是苦难重重,甚至变得人格失调。
培养孩子边界感的书
培养孩子边界感的书1. 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边界感是非常重要的。
边界感是指孩子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和限制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这些边界。
有良好的边界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困扰。
本书旨在介绍一些适合培养孩子边界感的书籍,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2. 《边界感的重要性》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边界感的重要性。
通过明确边界感的定义和作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2.1 什么是边界感?边界感是指孩子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和限制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这些边界。
它包括了个人空间、隐私权、个人意愿、个人价值观等方面。
2.2 边界感的作用边界感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同时,边界感也有助于孩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困扰。
3. 适合培养边界感的书籍推荐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培养孩子边界感的书籍,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3.1 《我的个人空间》这本书适合3-6岁的孩子阅读。
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图,向孩子们介绍了个人空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3.2 《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本书适合7-10岁的孩子阅读。
它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和情景,向孩子们传达了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窥私密,保护他人的隐私。
3.3 《我的意愿,我的决定》这本书适合11-14岁的孩子阅读。
它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经历,向孩子们传达了自主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意愿和决定,同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决定。
3.4 《尊重多样的价值观》这本书适合15岁以上的青少年阅读。
孩子10岁后,家长就该尝试“退出”了,给亲子关系留出“边界感”
孩子10岁后,家长就该尝试“退出”了,给亲子关系留出“边界感”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叔本华孩子10岁后,家长就该尝试“退出”了,给亲子关系留出“边界感周晨今年二十七岁了,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他跟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跟他一起住,照顾他的衣食住行。
照理说,周晨的生活应该很轻松,生活的事情都有人帮他打理,可是他却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给出的结果是“中度抑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跟周晨的聊天中,医生了解到,原来周晨的母亲是一个占有欲和控制欲非常强的人。
周晨所有的事情她都要插手,大到高考志愿,小到穿什么衣服。
周晨说:“我二十多岁,快三十岁了,我感觉我就是一个‘妈宝男’。
我所有的事情都没办法自己做主。
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可是这份爱让我觉得很累。
”周晨的母亲听到儿子这么说觉得很痛心,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儿子活的,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儿子。
其实,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并不少见,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可是孩子却并不开心。
这是因为他们都忽略了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边界感”。
那么,什么是“边界感”呢?边界感其实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把人分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小空间。
一、“边界感”到底有多重要?人活一辈子,总得需要点自己的空间,而“边界感”就是父母给孩子留出的空间,它对父母和孩子都有重大的意义。
1:亲子关系的双方都可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在一段“边界感”非常清晰的关系中,双方都会非常自在,没有束缚。
孩子可以感觉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不会觉得压力很大;父母也不用每天都围着孩子转,有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2: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边界感”会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暗示:你是一个大人了,你的事情可以自己拿主意。
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理能力、抗压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有研究表明,“边界感”非常清晰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思维更加开阔,做事情会更有条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更强,不会轻易被打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有孙童一一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界限感,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而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对子女的干涉:谈恋爱结婚、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还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培养下一代。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自己独立起来。
另一方面,为了孩子更好的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成长,我们又忍不住的会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不准他们自己玩,不准他们自己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其实是表示孩子长大了,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作为祖父母的爷爷奶奶却没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尺度——界限感,我们一直在消磨与孩子的界限感。
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像是:比如一个孩子,他跌倒在地,接下来应该是他自己主动爬起来。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没有了界限感,他第一件事不是爬起来。
而是找奶奶,然后把头抬得老高,挥着手臂叫喊着“奶奶,抱我起来。
”然后我们第一时间到位,扶起了孩子。
我们用亲情作为幌子,让本应该界限分明的事情,变得错综复杂,忽视了界限感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发生呢?
1.将孩子视为所属品
作为祖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属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培养子女成功了,所以带孙子孙女的时候将培育子女的经验对待他们,为了再次成功不敢有不一样的地方;二就是自己的子女走了“弯路”、“不成功”,所以希望用不一样的方法避免孙辈孩子陷入“歧途”。
就这样,孩子与祖父母之间的界限就被忽视了。
王米的父亲是奶奶的骄傲,如今30好几就是上千万身家,所以王米就被经常忙碌的父亲交给奶奶教育培养。
王奶奶很骄傲和自信,所以经常用唠叨、“号令”和“颐指气使”的方式干预王米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了界限感。
“小米,赶紧起床,自己穿衣服。
”、“小米乖,把日记拿来,让奶奶看看。
”、“小米啊,你要向你父亲学习啊......”。
上次去看王米,难得王奶奶出去,我让王米能自己玩会电脑,随口说了句:“今天的网速怎么那么慢?”王米突然放下鼠标,怯生生地问道:“是因为我不乖吗?”
2.以孩子为中心,失去自我
界限感不仅仅指孩子的界限感,也指祖父母的界限感。
很多祖父母对隔代亲表现的很突出,事事都为孩子考虑,从小到大每件事情都是亲自安排好,连带着子女的一切都付出给孙子孙女,为达孙子女的目的“不择手段”,丧失了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张晓的家庭算不上富裕家庭,但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他爷爷奶奶都帮他“弄过来”的称心如意的生活。
为此,张晓的父母劝不动张晓的爷爷奶奶不要再溺爱孩子,已经离婚了。
七月份的一天,张晓打电话给奶奶:“奶奶,我袜子穿错了,两双一样一只了。
”奶奶:“宝贝孙子,你等会啊,奶奶这就帮你把袜子送过去啊。
”可那个时候,奶奶刚刚吃两口饭,就起身给孩子送袜子去了。
3.过分关注学习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让孩子能上更好的大学,从小开始就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其他问题都可以帮孩子解决,但这却给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也让孩子没有了界限感。
九月份,青岛杭州路附近一居民楼内上演惊险一幕,14岁的初中女生丽丽在楼梯一角用工具刀割破自己的手腕和脖子。
所幸邻居发现及时,经抢救,
丽丽已经脱离危险。
为何丽丽会有如此极端的举动,后来通过询问得知孩子是因为承受不住学习压力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而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学习压力,尤其在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爷爷奶奶家庭中。
这些祖父母上分辨不了孩子的学习水平,只能唯分数是举,结果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二、孩子缺乏界限感,会出现什么问题?
1.性格缺陷
孩子缺乏界限感,导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性格缺陷:有戾气、偏激、自卑、好胜心过强、不懂得如何爱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社交恐惧症、内心敏感多疑、厌婚......
刘萍萍由奶奶带大,表现的一直很乖巧听话。
可是现在36岁了,刘萍萍还是未婚,无论别人给她推荐了多少相亲对象,最后都是谈崩了。
终于有一天,被还在健在的奶奶催烦了,和奶奶说:“我为什么要结婚啊!嫁的差,我要过苦日子;嫁得好,我就得听话,听话那么多年了,不想再听话了。
再说了,我嫁过去,丈夫婚后变态怎么办?婚前的一切允诺都反悔了怎么办?还要和他家人相处多累啊,最后还要带孩子,烦都烦死了。
我在这不是挺好的吗?白领的工资,小资的日子,过自己的生活,我就算过不下去了,你们也不会看着我去死的吧。
但我嫁过去了,你们可就不一定管我的死活了啊。
一旦结婚,变数太多,还是不要嫁了,您催我也是没用的。
”
2.祖父母不肯放手
“毕竟自己也老了,让孙子女晚几年独立也没什么”和“孩子还小,我还能再带几年”是不同的,很多祖父母都在帮孩子带孙子女,可最后,孙子女的依赖,让祖父母把孙子女带大了,却不肯放手了,这就是由于孩子缺乏界限感,导致过度依赖祖父母的缘故。
李沙10岁时,天天由李爷爷带着。
李沙的父母那个时候想接孩子到自己这边来,不要让李爷爷太过于操心,可是李爷爷不愿意,总是说“趁我现在还能多活几年,帮你多带带孩子,你去多挣挣钱就好了。
”可是现在李沙20多岁了,李爷爷还是照看着孩子的起居,李沙的父母劝说了多次,但也无可奈何。
3.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生活知识的培养
孩子经常由祖父母带大,祖父母认为孩子能健健康康长大就可以了,经常会忽视掉孩子的基础教育。
没有了界限感,孩子也不会从外界受到素质教育、学习生活知识的机会,让孩子有着“活泼”、“调皮”、“聪明”,却又生活常识欠缺。
王生的家境不算富裕,他自己刚上大学,还没有自己工作,一切生活资金由尚在工作的爷爷资助。
七月份的时候,王生跟着亲戚去外地旅游,当地的物价很贵。
回来的时候,他亲戚和王生的爷爷说:“您也太放纵您孙子了,眼睛眨都不眨,花100块钱买了根甘蔗,嚼两口觉得不好吃就全扔了。
”
前几天王生爷爷的寿辰,在饭席上王生突然吐了口痰,吐到餐盘上了,其他人一下子没胃口了,就王生一个人在那吃着。
吃完饭,王生就回家打游戏去了,也没和爷爷道别。
三、该如何分清家庭界限呢?
1尊重孩子
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要让孩子分清家庭界限,最好的方式是尊重孩子,而尊重最好的方式是用平等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尊重孩子私有物和孩子的思维方式。
比如,让孩子表现自己的时候不要这么说:“来,(乐乐,)过来跳个舞。
”应该这么说:“(乐乐,)你不是最喜欢舞蹈了么,给大家跳一遍好不好。
”同时,不管孩子表现的怎么样,都不能
挖苦、起哄或者讽刺;变现的好的话,说一遍就一遍,如果孩子不愿意的话不要再逼迫孩子。
而且给孩子创造平等的氛围环境,去引导孩子用平等的思维去对待各种事件,有利于孩子心性的成长。
平等氛围的创建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比如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说的话、孩子犯了错,要给孩子讲解原因。
2培养孩子独立性
身为祖父母,我们既不希望孩子一下子就学会独立,也不希望孩子永远不独立。
但是孩子最终都是会独立的,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界限感,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的”概念。
让孩子独立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开是着手:孩子自己房间要自己打扫,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等等。
在孩子大些的时候,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打算。
3让孩子学会承担
孩子能够分清家庭界限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承担。
当孩子能够自己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的时候,能够认清什么是自己应该承担的,孩子也就有了界限感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们就可以教会孩子承担。
像是孩子的作业自己写,出问题了自己负责;孩子犯了错,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
界限感,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人格、三观,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并不是亲疏感,孩子并不会由于有了界限感而远离我们。
我们希望孩子永远亲昵我们,从而表现出过分的溺爱或者控制欲是不必要的,但是让孩子有界限感却是必要的。
因此,希望爷爷奶奶们不要再消磨孩子的界限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