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AQ 4201-2019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精品文档13页

AQ 4201-2019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精品文档13页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19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5生产厂房6工程技术措施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8个人防护9管理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1绩效监测前言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4.1、4.2、4.3、4.6、5.1、5.2.1、5.2.3、5.2.6、5.3.1、6.2.4、6.2.5、6.3、6.4.4、7、8、9、10、11等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3总则3.1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08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5生产厂房6工程技术措施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8个人防护9管理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1绩效监测前言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4.1、4.2、4.3、4.6、5.1、5.2.1、5.2.3、5.2.6、5.3.1、6.2.4、6.2.5、6.3、6.4.4、7、8、9、10、11等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3总则3.1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第五章 工业防毒技术

第五章 工业防毒技术

(2)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a、可流性:毒物(如在体液中)的可流性越大, 其毒性作用越大。 体液:血清、血液、汗液、骨液、脂肪、呼吸道 黏液 b、挥发性:越大,毒作用越大。 c、 分散度:颗粒越小,化学活性越大,其毒 性作用越大。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环境中几种毒物都存在,起综合毒性作用 a. 相加作用。 b. 相亲作用。 C.化合物等。 d. 颉抗作用:综合作用于单个毒性:如氮和氨 联合 日常生活中注意:酒精可增加铅、汞、砷、 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氨基、硝基苯、硝 化甘油、氮氧化物以及硝基氯苯等毒物的吸附 能力,故接触这类物质后不宜饮酒。
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
一、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有三种: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其中:最重要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经 过消化道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有些毒物,如三硝基甲苯、农药等,主要 经皮肤吸收。生产条件下,经消化道引起的中 毒较少,一般是由于意外事故如经口吸入或用 被污染手拿取食物和吸烟造成的 。
(4)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全部存活的最大 剂量或浓度。 上述剂量用 表示: mg/kg. mg/m3. g/m3 mg/l mg—毒物的毫克数 kg—动物的体重 m3 —空气体积 一般毒物的急性毒性都用LD50来分级
3、影响毒性的因素:
工业毒物的毒性大小或作用特点常因其本身 的理化特性、毒物间联合作用,环境条件及个 体的差异等许多因素而异。 (1) 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间的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 其分子化学结构不同。 如碳氧化合物中有如下规律: a在脂肪族烃类化合物中,其麻醉作用随分子 中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 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 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1996年8月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现76名工人双下肢无 力,部分工人不会走路,原因是该厂使用白电油作清 洁剂,这种清洁剂含有大量正己烷。企业和工人都不 知道白电油的成分,疏于防范,有的甚至用来洗手。 2000年9月东莞冠泰花纸有限公司印刷车间的8名 员工均出现了手脚麻木、四肢乏力的症状,很快就不 能行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 他们患的是“慢性正己烷中毒”。 2001年7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新日东电工厂26 名打工妹发现正己烷中毒,另有约200余名员工存在中 毒隐患。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3313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材料,以代替有毒、高毒材料,尤其是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对人体危害的好方法。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是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要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还要把此工艺路线中所需的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例如改用隔膜法电解代替水银电解,从而消除了汞害。

3.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密闭化以及操作的机械化要达到有毒物质不散发、不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程度以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最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最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ICS 13.100C52 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Hygienic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occupational poisoning in the work place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强、刘江、施瑾、刘光铨。

GB/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工作业场所的设计与防毒设备、防护措施、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的工矿企业、事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毒有害作业toxic and hazardous work指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进行的作业。

《化工HSE与清洁生产》课件——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HSE与清洁生产》课件——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二、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分数值
完全被 预测到
分数值 10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 能
完全意外可 能性小
只是设不可 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 不可能
6
3
1
0.5
0.2
0.1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的分数值
在危险环 境中的频 率
分数值
连续在危险 中
10
每天在危 险中
噪声
生产装置中的压缩机、泵、 喷射泵等设备,会产生较高的 噪声。高压蒸汽的气体放空、 管道振动等将产生额外的噪声 危害。
高处坠落
有时需要在各种塔、炉、高 位槽等高处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 如不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 位,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南通江山农药股份公司——以生产 经营农药、树脂、氯碱及精细 化 工产品为主的企业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 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在生 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 毒称为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 (1)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2)烟尘:烟雾或烟气 (3)雾: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4)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

表5: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加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 持。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 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 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 的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3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3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一、引言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所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对工人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制定了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一般规定1. 工作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尘埃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果浓度超出安全范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工人在进行易产尘或易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前,必须戴上防尘、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三、制定工艺流程1. 对易产尘或易产生有害气体的工艺过程,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并确保流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工艺流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和管道应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以减少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泄露。

四、防护设备和装置的选用1. 根据工作场所的情况和污染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防尘、防毒设备和装置。

2. 防尘设备包括:风机、吸尘器、排气罩等。

防毒设备包括:防毒面具、供氧装置等。

3. 防护设备和装置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五、个人防护措施1. 工人在接触尘埃或有害气体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使用合适、完好。

2. 防尘、防毒面具的佩戴方法应正确,紧贴面部、不留间隙,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更换过滤器。

3. 工人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与尘埃、有害气体相关的疾病。

六、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发生时,通过警报、呼叫等方式迅速通知工人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撤离。

2. 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急救。

3. 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工人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工作场所环境治理1.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清除积尘和污染物,并对设备和管道进行维护、保养。

2. 排气系统和通风设备应保持畅通,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

3. 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确保防尘、防毒设备的有效性。

(完整word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完整word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单元三 工业防毒安全技术3.1-3.2

单元三 工业防毒安全技术3.1-3.2
民和行人中毒。中毒人数高达595人,其中 当场死亡6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589人,其 中有156人重度中毒,有37名群众因中毒过 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二 综合防毒
一、案例 此外,现场附近牛、猪、鸡、鸭等畜禽和
鱼类大批死亡,树木和农作物枯萎,环境被严 重污染,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无 法挽回的损失。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二 综合防毒
三、防毒管理 1.有毒作业环境管理 (2)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监测 (3)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 (4)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有毒物质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二 综合防毒
三、防毒管理 2.有毒作业管理 有毒作业管理是针对劳动者个人进行的管理。 3.健康管理 ①对劳动者进行个人卫生指导。 ②健康检查。 ③新员工体格检查。 ④中毒急救培训。 ⑤保健补助。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二 综合防毒
防毒口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防毒口罩的型号应与预防的毒物相
一致。 ②注意有毒物质的浓度和氧的浓度。 ③注意使用时间。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二 综合防毒
1.呼吸道防护 (2)隔离式防毒呼吸器 主要有各种空气呼 吸器和氧气呼吸器(参看防毒呼吸器部分)。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一 急性中毒的救护
工业毒物 (一)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可称 之为毒物。而狭义的毒物概念是指少量进入人 体即可导致中毒的物质。通常所说的毒物主要 是指狭义的毒物。
工业毒物: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 产的毒物。
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任务一 急性中毒的救护
一、案例 此时,车间主任赶到,戴上防毒面具后下去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768-32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材料,以代替有毒、高毒材料,尤其是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对人体危害的好方法。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是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要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还要把此工艺路线中所需的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例如改用隔膜法电解代替水银电解,从而消除了汞害。

3.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密闭化以及操作的机械化要达到有毒物质不散发、不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程度以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生产条件允许时也可使设备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以达到有毒物质不外逸。

对气体、液体,多采用管道、泵、高位槽、风机等做为投料、出料,输送的设施。

对固体则可采用气力输送、软管真空投料,星形锁气器、翻板式锁气器出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879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
版本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材料,以代替有毒、高毒材料,尤其是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对人体危害的好方法。

2. 改革工艺
改革工艺是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要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还要把此工艺路线中所需的防毒措施费用纳入
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例如改用隔膜法电解代替水银电解,从而消除了汞害。

3.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密闭化以及操作的机械化
要达到有毒物质不散发、不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程度以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生产条件允许时也可使设备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以达到有毒物质不外逸。

对气体、液体,多采用管道、泵、高位槽、风机等做为投料、出料,输送的设施。

对固体则可采用气力输送、软管真空投料,星形锁气器、翻板式锁气器出料等。

以机械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可以防止毒物危害,降低劳动强度。

4. 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使有毒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隔离操作,就是把工人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生产工人不会被有毒物质或有害的物理因素所危害。

隔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方法使室内保持负压状态,使有毒物质不能外逸,另一种是把工人的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采用送风的办法,将新鲜空气送入隔离的操作室内,保持室内正压。

先进、完善的隔离操作,必须要有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指示仪友的配合,才能搞好防毒措施。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