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工业防毒技术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白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很重要。
(一)密闭、通刚)毒系统
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其设计原理和原则
与防尘的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
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
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生产中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 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四)个体防护
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皮肤都可侵入。
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
操作者白身,而且也是避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属于作业场所的保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4工业防毒技术1
半数致死量(LD50)常用来反映各种毒物毒性
的大小。 按照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物的毒性 分成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 表4-1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GB 5044—85)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3.影响毒性的因素
• 化学结构 • 理化性质
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毒物的理解: 数 量
毒物的含 义是相对的!
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才是毒物。
• 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但不能由 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中了毒。 • 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可成 为有毒物质。如一次服用氯化钠200-250g 会致死。 • 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
• 毒物的联合作用
• 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 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
于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 •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随碳原子增加毒性愈大。
但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毒性反而下降
(如戊烷<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减低) 。
• 烷烃一般而言,直链的>支链的,分子结构对称 的>不对称的。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 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相同时,
不饱和程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如毒性:乙烷
<乙烯<乙炔。 • 不饱和键数量越多,毒性越大。 • 毒物分子中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对毒性大小有显 著作用。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卤族元素 毒 性 增 强
(改)精品4 工业防毒技术
处理方法: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 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 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 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 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 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注意: 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 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 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 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 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 加重,有害无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机匹配。人、 机、环境的合理 匹配,使人员能 够方便、准确地 获得外界信息, 以及方便、省力、 准确地操作
§4-3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1、气体中毒:迅 速将伤员救离现场,搬 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 方,松开领口、紧身衣 服和腰带,以利呼吸畅 通,使毒物尽快排出, 有条件时可接氧气。同 时要保暖、静卧、并密 切观察伤者病情的变化。
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
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 ②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③强酸和碱物质,如三酸两碱、氢氧化铵等; ④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 碳、光气等; ⑤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⑥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卤 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 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⑦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⑧染料及中问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氰化物烧伤及合并中毒
氰化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 有机氰化物 后者变称腈类化合物。氰化 物进入体内后造成“细胞内窒息” ,急 性中毒者动静脉血氧差可自正常的4%~ 5%降至1%~1.5%,故易致呼吸中枢麻痹, 并造成死亡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79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版本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材料,以代替有毒、高毒材料,尤其是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对人体危害的好方法。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是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要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还要把此工艺路线中所需的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例如改用隔膜法电解代替水银电解,从而消除了汞害。
3.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密闭化以及操作的机械化要达到有毒物质不散发、不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程度以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生产条件允许时也可使设备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以达到有毒物质不外逸。
对气体、液体,多采用管道、泵、高位槽、风机等做为投料、出料,输送的设施。
对固体则可采用气力输送、软管真空投料,星形锁气器、翻板式锁气器出料等。
以机械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可以防止毒物危害,降低劳动强度。
4. 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使有毒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隔离操作,就是把工人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生产工人不会被有毒物质或有害的物理因素所危害。
隔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方法使室内保持负压状态,使有毒物质不能外逸,另一种是把工人的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采用送风的办法,将新鲜空气送入隔离的操作室内,保持室内正压。
工业防毒技术论文[资料]
工业防毒技术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
2,剌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剌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
3、窒息性气体化学毒物以气体形式侵入人体直接影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造成机体缺氧的气体毒物,单纯性窒息气体化学性窒息气体4,催化剂中毒,使用过程中,由于体系中存在少量杂质,可使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小或者消失的现象。
5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因表面张力作用,蒸汽在壁面上冷凝成许多小液滴(从壁面流下,重又露出冷凝面)。
6膜状冷凝:饱和蒸气与温度较低的壁面接触时,壁面被冷凝蒸气形成的冷凝液润湿,并有一薄层凝液遍覆其上。
7,溶解度气液达到平衡时,吸收剂吸收的气体量已达到最大限度时,每立方米吸收剂能吸收的极限气体量(即平衡状态下液相中吸收质浓度)8,平衡吸附量: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吸附剂与流体长时间接触,吸附量不再增加,吸附相(吸附剂和已吸附的吸附质)与流体达到平衡,此时的吸附量为平衡吸附量。
9吸附速率是指当含有吸附质的流体与吸附剂接触时,单位时间内吸附的吸附质的量kg/s。
10,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烃和NOx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
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二,基础知识1毒物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原料:例如,制造染料所用的苯胺中间产品:例如,生产农药所用光气等;最终产品:例如,焦化厂出产的苯、化肥厂出产的氨等;辅助原料:例如,制药行业用作萃取剂的苯、乙醚,橡胶行业用作溶剂的苯、汽油等。
2)按生物作用性质分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2典型毒物的分类1),非金属、类金属中毒铅(Pb) 汞(Hg) 锰(Mn)砷(As)2),刺激性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体而且具有刺激性的物质。
工业防毒技术课程设计
工业防毒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生产中常见毒害物质的种类及其危害性;2.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防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国家关于工业防毒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毒装备;2. 学生能够分析工作场所潜在的毒害风险,并提出合理的防毒措施;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设计简单的工业防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职业健康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培养其在面对工业毒害风险时积极防范的态度;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工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安全技术领域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工业防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职业安全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已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阶段学生对职业安全意识逐步增强,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将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评估自身的学习效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毒害物质种类及其危害性- 毒害物质的分类- 常见毒害物质的理化性质- 毒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 工业防毒基本原理与方法- 防毒原理概述- 防毒方法分类- 防毒技术的应用实例3. 个体防毒装备的选择与使用- 常见个体防毒装备的类型- 个体防毒装备的选用原则- 正确使用个体防毒装备的方法4. 工作场所毒害风险评估与防毒措施- 毒害风险评估方法- 防毒措施的设计原则- 防毒措施的实际应用5. 工业防毒法规与技术标准- 国家相关法规介绍-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防毒法规与标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毒害物质种类及其危害性第二周:工业防毒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三周:个体防毒装备的选择与使用第四周:工作场所毒害风险评估与防毒措施第五周:工业防毒法规与技术标准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工业安全技术》中关于工业防毒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毒害物质、防毒原理、个体防毒装备、风险评估与防毒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工作环境:高温、高压、高湿,使毒性增加 劳动强度:强度越大,毒物越易入侵 如:汗 液多,吸入多;呼吸大,吸入多;耗氧增加, 毒物越敏感。 (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在相同的条件下,毒物对每个人毒害不一样, 个体有区别。 了解上述关系,目的是助于控制不利因素,防 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4)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 或液体喷射所形成。 5)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一般 大于1um,多为固体物料经机械粉碎、研磨时 形成或粉状物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产 生。 (2)按化学属性分类 1)无机毒物 2)有机毒物
• (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等。 • 2)窒息性毒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 等。 •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苯胺、 硝基苯等均属此类毒物。 • 4)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
• 1)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 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求在 检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 工作地点,进行检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min的空气 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min时,以15min的时间加权平 均浓度计算)。 • 2)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 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 推算出的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 接触容许浓度。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及其应用
•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防止职业中毒,关键是控制工作场所即劳动者进行职业 活动的全部地点的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 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3 页仅供参考[整理]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很重要。
(一)密闭、通刚)毒系统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其设计原理和原则与防尘的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
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
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生产中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四)个体防护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人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皮肤都可侵入。
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也是避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保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第 2 页共 3 页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3 页共3 页。
4 工业防毒技术
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
声带痉挛而窒息。
• e.氨(NH3)
• 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气的
0.5971倍。易液化,沸点-33.5℃。溶于水、乙醇 和乙醚。遇水生成氢氧化氨,呈碱性。 • 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 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
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
炎和肺水肿。 • 氨被吸收进入血液,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 止和心脏停搏。
• B:窒息性气体
• a.一氧化碳(CO)
• 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68 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 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 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一氧化
• c.铬(Cr) •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 1900℃。氧化缓慢,耐腐蚀。溶于盐酸、热硫 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 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 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 白质变性、干扰酶系统。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 性和腐蚀性,特别是抑制尿素酶的活性。
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病变。
• b.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5NH2)
• 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1.2,熔点5.7℃,沸点210.9℃。几乎不溶于 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 • 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022, 乙醚和苯等。 • 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 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 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 浓度。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的。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 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 浓度。 上述各种“剂量”通常是用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即 mg/kg)来表示。“浓度”常用每立方米(或升)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或 克数(即mg/m3、g/m3、mg/L)来表示。 除了上述的毒性评价指标外,下面的指标也反映了物质毒性的某些特点。如: (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 (或浓度)。 (2)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而导致急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3)毒作用带:是指从生理反应阈剂量到致死剂量的剂量范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 ②相乘作用 ③撷抗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如高温条件可促进毒物的挥发,使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增加;环境中较高的湿度,也会增加 某些毒物的毒性 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
。 收毒物的速度加快 。
(5)个体因素
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 。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弱,故不应参加 有毒作业;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增强。 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分配工作。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三、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 1、神经系统 (1)神经衰弱症候群 (2)神经症状 2、血液和造血系统 (1)血细胞减少 (2)血红蛋白变性 (3)溶血性贫血 3、呼吸系统 (1)窒息 (2)中毒性水肿(3)中毒性支气管炎、肺炎 (4)支气管 哮喘 (5)肺纤维化 4、消化系统 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毒物可直接刺激、腐蚀胃粘膜产生绞 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肾脏 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等症状 6、皮肤 皮肤接触毒物后,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瘙痒、刺痛、 潮红、癍丘疹等各种皮炎和湿疹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讲)
5及时解毒或促使排毒
对非腐蚀性毒物——要促使患者呕吐或洗胃 解毒。
用化学方法促使毒物减少吸收:a)如氯化钡、 碳酸钡中毒,可服用碳酸钠溶液使得毒物在 肠胃中沉淀排出。B)氨、铬酸盐、铜盐、汞 盐、羧酸类、醛类、油脂类,可服用牛奶生 鸡蛋以缓解;c)烷烃、苯、石油醚类中毒,服 一汤匙液体石蜡和一杯硫酸镁(钠)溶液;d) 一氧化碳中毒立即吸入氧气以缓解。
定期进行生产作业环境防毒检测:及时了解 污染程度、范围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为评 价生产条件和防毒措施提供准确的依据,为 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为制订和修改有关 法规积累资料。
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
《劳动法》第六章第53条规定:劳动 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 准,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安全卫 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对中毒人员进行有效抢救
应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 领、胸部和腰带,使之呼吸畅通。并注意保 温和安静,密切关注其神智、呼吸和循环系 统的功能变化情况。
对中毒人员进行毒物的清除。迅速脱去被污 染的衣服、鞋袜和手套;彻底清洗被污染的 皮肤,冲洗时间一般要达到15~30秒以上。
水溶性 毒物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第二讲)
第三节、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在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由于设备突然发生损 坏或发生泄漏,而导致现场工作人员中毒的 事件经常发生。一旦遭遇此种事故,开展积 极有效地救助是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的基本职 业素质。俗话说。救命如救火,其实救命远 比救火还要重要的多。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抢 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抢救知识。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768-32 工业防毒技术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材料,以代替有毒、高毒材料,尤其是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对人体危害的好方法。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是在选择新工艺或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或将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在选择工艺路线时,要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还要把此工艺路线中所需的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例如改用隔膜法电解代替水银电解,从而消除了汞害。
3.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密闭化以及操作的机械化要达到有毒物质不散发、不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程度以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输送、粉碎、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密闭程度。
生产条件允许时也可使设备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以达到有毒物质不外逸。
对气体、液体,多采用管道、泵、高位槽、风机等做为投料、出料,输送的设施。
对固体则可采用气力输送、软管真空投料,星形锁气器、翻板式锁气器出料等。
2024年矿山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工业防毒
2024年矿山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工业防毒工业防毒是矿山职业安全卫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工业防毒措施,防止工作人员接触有害气体、有害粉尘和毒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____年矿山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中的工业防毒,包括防毒面具的选择和使用、气体检测仪器的使用、紧急逃生装备的准备与使用等方面。
一、防毒面具的选择和使用1. 防毒面具的种类:目前,常用的防毒面具主要有全面罩式防毒面具和半面罩式防毒面具两种。
全面罩式防毒面具覆盖整个面部,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适用于高风险环境;半面罩式防毒面具只覆盖半个面部,适用于低风险环境。
2. 防毒面具的选择:选择防毒面具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适用范围:根据矿山作业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确保能够有效过滤有害气体。
(2)密封性能:防毒面具的密封性能决定了其过滤效果,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面具,确保无毒气泄漏。
(3)舒适性:选择轻便、舒适、佩戴方便的防毒面具,确保工作人员长时间佩戴时不会感到不适。
3. 防毒面具的使用:(1)佩戴前检查:佩戴前需要对防毒面具进行检查,确保面具和滤毒罐完好,没有损坏或破损。
(2)佩戴方法:正确佩戴防毒面具,确保面具紧贴面部,并将头带调整到合适位置。
在佩戴过程中,需要按照面具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佩戴时间:根据面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合理安排佩戴时间。
如果面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效或者滤毒罐饱和,需要及时更换。
二、气体检测仪器的使用1. 气体检测仪器的种类: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包括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和单气体检测仪两种。
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有害气体,适用于复杂环境;单气体检测仪只能检测一种有害气体,适用于单一气体环境。
2. 气体检测仪器的选择:选择气体检测仪器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检测范围:根据矿山作业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仪器,确保能够准确检测有害气体。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章
3.无汞仪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热工仪表,有很大一部分是汞仪表。 在其的制造、使用、维护、修理时,容易产生中毒。用无汞仪表代替汞仪 表是根除汞害的一项重要防毒措施。以无汞仪表代替汞仪表,主要有整流 器、差压计、温度计三种:如以橡胶波纹管、平衡弹簧等元件代替压力计 中的汞,进而代替水银差压计。
-- 19 --
-- 20 --
上述四种系统都可以用作隔离操作。自动检测系统和自动操纵系统, 主要是使用仪表和操纵机构,调节还需人工,但已是隔离操作或“遥控”, 因而用于防毒时常称之为“仪表控制”。自动调节系统,不仅包括检测和 操纵,还包括通过参数与给定值的比较和运算而发出的调节作用,因而也 称为“自动控制”,通常所称自动化主要是指这一部分。
缺点是结构比填料密封复杂,需要一定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
-- 17 --
自动化隔离操作
隔离操作,就是把操作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隔离,可以是把 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而用排风使隔离室保持负压状态,也可以是 把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而用送风使隔离室处于正压状态。
在化工生产中实行隔离操作,往往将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而 在隔离边上或周围做成操作走廓。解决既要隔离又要操作或操纵、控 制生产设备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器开 关等安设到隔离室外的操作地点,也可在隔离室开一个可启闭的小窗, 伸手进去操作。如有条件可用仪表来控制生产,实行自动调节,隔离 操作。仪表控制、自动调节,都可以隔离防止有毒物质侵害人体,起 到保护工人安全健康的作用。
(二) 改革工艺
(1)选择工艺路线时: 有毒无毒(首要条件) 将此工艺路线中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
(2)途径 改动设备:干式作业改成湿式作业,使分成固结
2024年工业卫生防毒设施(三篇)
2024年工业卫生防毒设施1.三同时方针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是防毒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其中防止污染与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卫生保健措施(1)重视个人卫生,禁止在有毒作业场所饮食、吸烟,饭前洗手漱口,斑后洗浴,定期清洗工作服等。
(2)从事有毒作业的工人,享受国家发放的保健费,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3)国家规定由卫生部门定期为从事有毒作业的工人进行体格检查。
(4)各单位应培训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的中毒急救处理。
3.二次尘毒源的消除二次尘毒源是指有毒物质从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逸出,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并散落或吸附在地面、墙壁、窗框、设备表面等,再次成为有毒气体或烟尘的来源。
消除二次尘毒源的关键是搞好防毒的管理工作。
坚持容器要加盖,不能敞口,坚持岗位的清扫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个人防毒措施个人防护是防毒的预防措施之一。
对劳动者个体的防护大致可分为两类。
(1)皮肤防护,为防止毒物由皮肤进入人体,要穿用具有不同性能的工作服、鞋、防护镜等。
对裸露皮肤也应视其所接触的不同物质,采用相应的保护油膏或清洁剂。
(2)呼吸防护,为防止毒物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应使用呼吸防护器。
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过滤式防毒呼吸器和隔离式防毒呼吸器,应根据作业场所合理选用。
2024年工业卫生防毒设施(二)工业卫生防毒设施在工业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卫生防毒设施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着重探讨2024年工业卫生防毒设施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2024年的工业卫生防毒设施在技术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即时检测出有害气体或颗粒物的浓度,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同时,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通风和排气系统,保持工作区域的空气质量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体动员,运用头脑风暴及经验(头脑风暴的人员选择要 全面) 提出识别的危害 技术小组评估判断识别的正确性 确认、登记所识别的危害;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定量),用与系统风 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 伤亡风险的等级,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 危险性分值 计算公式是:D=LEC
a.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染毒 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b.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染毒动 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c.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全组染 毒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d.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全组染毒动 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e.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IMac)。一次染毒后,引 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f.慢性阈计量或浓度(LIMch)长期多次染毒后, 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g.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在慢性感染后, 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盐酸、 烧碱及浓硫酸,都具有强腐蚀性, 一旦发生泄漏,可能造成化学性 灼伤。此外,盐酸合成炉、碱液 蒸发器及各类加热器壁温较高; 盐酸合成炉中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及加热蒸汽温度较高,可能会造 成高温灼伤或烫伤事故。同时会 连带发生中毒事故。
触电
电解工段电解槽连接 铜排均是裸露的,电解操 作时直流电负荷很大,在 电解操作及检查过程中, 如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或 违章操作,就非常容易发 生电灼伤、电击等触电事 故,严重时会使人触电身 亡。
②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慢性中毒的毒物作用 于人体的速度缓慢,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生 病变,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毒物在人体内积累 到一定程度引起病变。慢性中毒一般潜伏期比较 长,发病缓慢,因此容易被忽视。
慢性中毒依不同的毒物的毒性不同,造成的危害 也不同。常见的慢性中毒引起的病症有中毒性脑 脊髓损坏、神经衰弱、精神障碍、贫血、中毒性 肝炎、肾衰、支气管炎、心血管病变、癌症、畸 形、基因突变等。
§4-1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 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 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
(1)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2)烟尘:烟雾或烟气 (3)雾: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4)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 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化工生产过程的“三废”与毒害
如氯碱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如盐泥废渣,其 组成、排放量与原盐杂质含量及生产工艺 有很大关系,一般每生产1吨烧碱会产生 40~60 kg(干基)的盐泥。某些化工厂废渣 中含有二恶英成分,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 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 癌、致突变。现在大多数厂家,尤其是中 小型氯碱厂,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未 经处理的盐泥有的在厂内外堆存,有的排 入厂区附近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三级:中度的
二级:重大的
一级:不可容许 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 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阶段
技术控制 即采取技术措施对固有的危险源进行控 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 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双放散球阀
智能型气 体检测仪 EX-TEC PM4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评价毒性物质的毒性指标 毒性计算所用单位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动物 某种毒性反应所需要的计量表示。计量通常以 mg/kg(每千克动物体重需要毒物的毫克数)或 mg/m2(动物体表面积每平方米需要毒物的毫克 数)表示。毒物毒性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
第四章
§4-1 §4-2 §4-3 §4-4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危险源 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综合防毒措施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工业毒物的分类、评价、危险源 2、掌握化工企业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突发事件 及处理。 3、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掌握其生产过程中常 见的化学中毒与急救办法。 4、介绍GB 2890-1995、GBZ 2-2002(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危险源(扩展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的要求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
2、有条件时应对危险源辨识组成员进行专 业知识培训。 3、前期准备时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
4、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辩识方法—安全检查表法
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 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结合流程,依据 专业经验、标准或法规设计检查表,查找 安全卫生危害。
对人可能致死量
/(g/kg)
<0.05 0.05-<0.5 0.5-<1.0 5.0-≤15.0 >15.0
60kg体重 总量/g
0.1 3 30 250 <1000
中等毒 1-<500 低毒 微毒 500-< 5000 ≥5000
3、中毒及危害
中毒的途径 由毒物侵入人体内引起的疾 病称为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 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①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 最主要途径。生产环境中,悬浮于空气中 的粉尘、烟雾、蒸气、气体均可通过呼吸 道侵入人体。
氯气泄漏
2007年3月29日18时50分,江 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山东装 有液氯危险品的运输车,行至 京沪高速公路上行线103KM处, 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运输车 侧翻液氯泄漏。截止3月31日8 时,此事故已造成28人中毒死 亡。
京沪高速路车祸致液氯泄 漏 周边村镇27人死亡
液氯严禁跨省销售!
灼伤
每天在危 险中 6
每周一次 3
每月一次 2
每季一次 1.5
每年一 次 1
极少可 能 0.5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后果的分数值
可能产生 的后果 分数值
多人死亡
100
数人死亡
40
一人死亡
15
严重伤残
7
手脚伤残
5
受伤严重
3
轻伤
1
LEC法
危险源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D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现场检 查
… ..
……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方法——经验分析法
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 — 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经验。 类比法 利用以下相同或相似信息来进行类推、分析、评价: — 工程系统; — 作业条件的经验; — 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4-2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危险源
中毒是氯碱生产中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电 解盐水以及液氯工段都存在着大量的氯气, 泄漏后会致人中毒。液氯工段如果发生爆炸 泄漏,则中毒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内蒙海吉氯碱厂——国内第二 家本体法PVC生产企业
火灾和爆炸
饱和食盐水电解时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 氢气和氯气合成氯化氢时,如果配比不 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同时由于装置中存在有毒的氯气及 氯化氢气体,发生火灾爆炸时则可能会 连带发生有毒气体的泄漏。在液氯工段, 存在因三氯化氮富集发生爆炸及其他设 备爆炸的危险。
2、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的急性分级可根据动物染毒实验资料 LD50进行分级。据此将毒物分为剧毒、高 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下表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 大鼠一 级 次经口 LD50/ (mg/kg) 剧毒 高毒 <1 1-<50 六只大鼠吸 兔涂皮时 入4h死亡2- LD50/ 4只的浓度/ (mg/kg) (μg/g) <10 10-<100 100-<1000 1000-<10000 ≥10000 <5 5-<44 44-<350 350-<2180 ≥2180
危险源分级依据
危险程度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表5: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 五级:可忽略的 四级:可容许的 措施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加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 持。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 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 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 的控制措施。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 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 施。
②皮肤与黏膜。有些毒物可以通过完好的 皮肤和黏膜,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有 些是经破坏皮肤后侵入。 ③消化道。许多毒物可以通过口腔进入消 化道而被吸收。此类毒物往往是由于吞咽 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 物而引起的。
4、中毒的危害
①急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指大量毒物 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由于毒物不同造 成的危害也不同。 a.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刺激性气体、有害蒸气、 烟雾和粉尘等毒物,吸入后会引起窒息、呼吸道 炎症和肺水肿等病症。 b.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如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 物、苯、二硫化碳、环氧乙烷、甲醇及有机磷农 药等,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周 围神经炎和神经衰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