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大学传播学 (专业一二)真题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仅是个人观点。如果考研初期的话,不要太关注我的这些规划,我觉得到了深水区关注也不迟。

还要说一点,因为离考试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忘记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我现在的思维深度已经达不到考试的灵敏度了。而且我的语言已经不学术了。但我尽力把我知道的写出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吧。可能以后会有“修订版”,这个原版的,大家凑合看吧。

一、我的个人感受:

1、对今年传播学的真题,我有种感受就是明显比2010年的要难。2010年的题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有太多的学术素养,都可以扯到90分。甚至不是大传方向的同学答大传的题会比大传的同学答得好。但2011年明显有区分度。

2、不知大家发现没有,2010年真题很多都是一个点,但是2011年考题很少有一个点的。例如2010年的“谷歌(Google)的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扫描中国作家的图书,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还有“简要谈谈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这类的题都是很简单地评论一个现象,难度很低。但是2011年的真题中一个题目中明显有两个点或多个点。例如:“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这个明显是将“社会化媒体”与“社会资本”联系在一起。老师想考察的是学生的将两个知识点的联系能力。或者“公共服务媒体“前面加上“作为制度设计”这个前提,老师不想看到学生在试卷上天南海北东拉西扯,而是对答题方向有所限定。难度有所提高。(我不知道我的这个观点表达清楚了没有)。

3、北大有四个考察重点:新媒体,研究方法,批判学派,时事热点。在考题中表现得很明显。但是方法的考察比以往少了一道30分的分析题。

4、北大出题偏向稳定了。题量基本定了一下。09年,10年,11年三年的题型题量都一样。所以,按照这个出题量来规划试卷就可以。但是,要是12年有变化了,大家别来打我。

5、专一的题偏重理论,专二的题偏重评论。这是我认为专一专二最大的区别。专二的题很少用死理论去套的。主观评论为主。

二、真题解析

专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名词解释大约100-200字就ok了。写多了,会严重侵犯后面的时间。相信我,不要高估自己的写字速度。名词解释如果知道英语的话,把英语也写上。平时看书的时候,下意识地记一下一些专业名词的英语名字,其实不浪费时间的。复试的时候会省力。

有一些答案在书上能找到的,我就不一一打了。而且真题解析重在思路,而不是答案。

1、控制实验:方法的书上都有。袁方老师的书第十二章。说点儿题外的,实验法在现实中很少用到,干扰太多。

2、法兰克福学派

对于学派而言,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影响……这些就差不多了。这个名解,基础的课本都有,精编上也有。

3、维基经济学

这个题,我问了几个同学,大家都之前好像都没接触过。对于这种题,我想说的是,考北大,抓主流才是王道,对于这种偏的题,不要太在意。不要因为要做到看书滴水不漏就去看一些偏的书。更让我担心的是,可能有的孩子到处找“维基经济学”出现在哪本书里,就狠狠地将那本书看好几遍。

其实每年北大都会有这种题目。这种题考的不是我们知识的积累。而是我们的智商与现场反应能力。其中还有专二的“网络驴舍”。我们只要对着字面意思去想相关的名词就可以了。“维基”这个名词我们一定知道是什么,将特点说一下,加上经济学,再润色一下,答案就

出来了。利用组织里每一个人的智慧,开放、对等、共享、全球运作等等特点。与用户共同创新,共享以前高度保护的资源,利用大规模协作的力量创造财富。优点是更加有活力等。

4、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这个名词很“宏观”。以下是百度百科的定义,我觉得总结的还可以。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再把代表人说一下,显著观点。我只记得帕森斯。如果字数不够,将发展也说一下,默顿后来的中观视角。

5、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袁方方法书p223

定义,优点,缺点等等。如果实在说不清楚,举个例子一目了然。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比较的话,异和同的都要说。(这个我不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题明显超出了我的复习范围,我不会答,纯粹地瞎掰。

答案在百度上可以查到。方法的书应该在后面可以找到。

2、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

这个题就正好切合了我之前“个人感受’中的第2点,并不单纯出一个点。题目不是要我们谈“社会化媒体”,也不是谈“网络社会资本”,而是两者的结合点,我认为这将是以后的出题趋势。

遇到看法题,辨证思维很重要。

出题背景: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很多名人在微博上呼吁社会捐款。碎片化的表达可以形成很强悍的示“微”效果。网络社会资本可以凝聚成很强大的社会力量。举例,宜黄拆迁中,钟如九开通微博,在无助中获得更多援助。

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是无形的,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社会的效率和社会整合度。

但是,网络社会资本毕竟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中的一种资本。它的稳定性和真实性不强。

最后展开你的联想,预测一下前景。

这个题可以延伸到公民社会的构建上。

三、论述题

1 “偷菜”……(全部是关于偷菜兴起的论述),2010年8月国家出台游戏管理规则,针对管理者提出的一些限制,请从网络管理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来是说说你的看法?

这种题先简单提一下出台的背景。出台的必要性肯定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例如版权问题。

但是,网络有娱乐性。太多的干预汇破坏网络的自由性。如果行政的力量深入某个领域就意味着这一行业神话的结束。

2 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理解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举例分析。

注意,论述题不一定要求广,但一定要深。所以,角度最好别选十个八个的。(在那么紧张的条件下,能想出那么多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另外,别选相似的或者把同一个角度换着方式分开。

我就不很详细论述了。大家应该能看懂。

第一个角度:跨国公司全球化

原来人们生活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俗社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持,所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礼俗社会的社区逐渐解体。渐渐法理社会取代礼俗社会。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