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柳先生传》教案备课讲稿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演讲二导入: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 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
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一、导入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⑴ 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⑵ 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1、学问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2、力量目标把握学习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抱负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熟悉陶渊明。
新授总结作业1、背诵文章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学问本上,并再收集2个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
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同学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力量。
培育同学制造性阅读力量,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让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要求同学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育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班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致的文言作品。
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同学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
分析课文引导同学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争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重点拼音:辄(zhé)吝情(lìn) 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 汲汲(jí)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五柳先生传》篇1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一导入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
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
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立。
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初读全文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品性?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衣------短褐穿结如安贫乐道食------箪瓢屡空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自然著文------常著文,娱己示志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拓展提升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欣赏文章的优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顾诗人的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
(1)五柳先生的身份。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3)五柳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形象:隐士、诗人、文人五柳先生品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写作特色:托物言志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最新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最新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五柳先生传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的情景。
(投影打出陶渊明的头像)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公元4XX年,41岁的陶渊明在展转XX年的仕途中,终至灰心失望,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弃官,回归乡间,创作了被欧阳修赞颂为“晋无文章,只此一篇”的《归去来兮辞》,辞中流露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轻松愉快和置身田园的无穷乐趣。
我们看这一幅:⑴ 诗人收拾行囊,踏上归途,问路途中,心中欣喜万分。
⑴ 诗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携子入室,欢畅愉悦。
⑴ 闲时坐观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苍茫,心静如水。
⑴ 夕阳西下,抚松徘徊,流连忘返。
⑴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农人耕种,一派生机。
⑴ 兴致浓时,寻幽访胜,乘舟远航。
⑴ 面对清流,吟诗作赋,表露心志。
归乡之后,虽然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渐至衣食无着,然而诗人却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写了大量诗文抒写情怀,表明心志。
归乡XX年后的420年,诗人又创作了与《归去来兮辞》并称姊妹篇的《五柳先生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五柳先生传》。
(板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呢?生:人物传记师:那么人物传记会写些什么内容呢?(生答)快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了同学们说的那些内容呢?生:自由读,朗读,正音,齐读。
师:陶渊明的诗中曾写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句诗什么意思?(生译)理解得对极了,下面,我们就按照陶先生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借助课下的注释,再结合同学们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讨论来完成“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四人一小组,快快组合,互相商讨,对于共同的难点,把它提出来,我们再一起研究。
生:学生译文。
(疏通文意要讲究方法,不要死抠字眼,要对照上下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译文时,要求互相补充修正,力求照顾大多数。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学习就好象爬山一样,独自登山既艰难又寂寞,大家携手,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携手并进,成功地越过了“疏通文意”这第一个坡。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理解传记与自传的根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老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详细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妙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今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互相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2.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不设置考虑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老师巡视,要关注那些根底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互相交流。
老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研讨与交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详细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五柳先生传》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学科:语文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3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3)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原文及译文。
(2)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3)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言词语“独”“性”“常”“素”“期”的理解。
(2)句子“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五柳先生传》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如“独”“性”“常”“素”“期”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翻译句子“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讲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搜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讨论五柳先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保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品质。
2. 学生分享课下搜集的关于陶渊明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感受其人格魅力。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教学思路】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
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
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
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板书)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明确:投影——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一.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
”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颇(pō)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赋(fù)欤(yú)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篇一: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 chóu衔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篇二:自主探究篇二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⑴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⑵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最新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最新5篇】篇一: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代传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
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理解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古代传记的阅读方法。
2.文本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陶渊明及其文学成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陶渊明吗?他的哪些作品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五柳先生传》,注意理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讨论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让学生列举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背后的深层含义。
2.讨论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赞美五柳先生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赞美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五柳先生传》的文学特色。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人生哲学对我们有何启示?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五柳先生传》的理解。
2.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反思1.对于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的讲解,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解释。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
3.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如:“你读出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甲:“我觉得五柳先生很清高,他不愿意做官,喜欢隐居生活。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有限,理解接受文言文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3、教学环境分析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在多媒体室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年级下语文《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文学价值,体会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传记文学的角度欣赏文章,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感受其文学风格。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五柳先生传》,理解文章大意。
(2)讨论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3.分析文本(1)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①学生找出文中描述五柳先生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句子。
②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如:率真、淡泊、独立、坚韧等。
(2)分析文本修辞手法①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②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如:生动形象、突出特点等。
(3)分析文本结构①学生划分文本结构,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②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部分的作用。
4.感悟文本(1)引导学生从五柳先生的形象中,感受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2)讨论五柳先生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如:追求真实、独立思考等。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五柳先生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作业布置(1)熟读《五柳先生传》,背诵重点句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五柳先生传》,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到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传记文学。
课后,学生反映良好,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3.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柳先生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乐于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培养独立自主、勤奋好学的品质。
(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对学生的启示和引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文本。
2. 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五柳先生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位先生是谁?他的特点和品德有哪些?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五柳先生传》,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文言文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学习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6. 作业布置7. 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生平事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品德:独立自主、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五柳先生的具体事迹,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其品德。
3. 利用比较教学法,将五柳先生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的高尚品质。
五柳先生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思想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五柳先生的高洁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追求高尚品质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
2.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五柳先生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五柳先生的品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4. 讲解分析: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详细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及其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提升:强调五柳先生的品质对当今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学习五柳先生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五柳先生的品质。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品质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 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五柳先生的敬仰之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熟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五柳先生品质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柳先生传》文本,相关陶渊明的生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五柳先生传》,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五柳先生传》,感受文本的韵味。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
这偏文章篇幅较短,内容也比较好理解。
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熟读文章。
教学目标: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
4、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饮酒》画面)师:说起陶渊明,同学们都不陌生。
我们跟他一起欣赏过《桃花源记》“落英缤纷”的美景。
我们也曾感受过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他给我们的是一个热爱自然,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那么他对自己是怎么认识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五柳先生传》,来加深对他的了解。
2、走进作者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二)正字正音嗜 shì辄 zhé褐hè箪瓢dān piáo 屡lǜ黔娄qián lóu 汲汲 jí jí衔觞 xiánshāng 吝(lìn)汲(jí)欤(yú)(三)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分钟)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3.翻译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一些语言现象,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
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师进行归纳。
(1)古今异义:A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B亲旧知其如此古:旧交,旧友今:过去的,过时的C造饮辄尽古:到,往今:制造D或置酒而招之古:有时;有的人今:或者E.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2)一词多义:(3) A.以: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以此自终 (凭借或连词,不翻译)B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C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D如:晏如也 (.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 (像)E.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4)词类活用:(4)特殊句式:省略句:A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B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疑问句: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判断句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5、学生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人物形象,建立人物档案。
学生迅速找出五柳先生的籍贯、名号来历、性格志趣和生活状况。
要求用原文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籍贯:不知何许人姓名:不详其姓字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生活情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带“不”的所有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五柳先生呢?大家可以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亦不详其姓字。
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⑤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⑦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⑧不戚戚于贫贱。
(9)不汲汲于富贵。
全班交流,讨论以“不”来贯穿全文的表达作用,表现五柳先生怎样的思想境界。
2、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
“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本文是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四)学生再读课文,尝试背诵全篇(五)教师小结《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对陶渊明多了一份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隐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格的魅力。
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境界。
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保持率真自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六)拓展延伸发挥想象,以“与陶渊明先生的一次邂逅”为题,写一段话,300字左右,要求想象合理,富有思想性。
板书设计:陶渊明个人档案:籍贯:不知何许人姓名:不详其姓字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生活情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亦不详其姓字。
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⑤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⑦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⑧不戚戚于贫贱。
(9)不汲汲于富贵。
化学能与热能一、反应热(焓变)1、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变化:物质和能量能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热量的变化上。
2、反应热定义: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焓变)。
3、符号:△H 单位:kJ/mol4、规定:放热:△H<0 吸热: △H>05、测量方法:用量热计通过测量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热6、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宏观:能量(E)守恒作用微观: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从宏观角度去考虑: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总能量> E反总能量→吸热反应△H>0E反总能量> E生总能量→放热反应△H<0一般,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时能量高低比较为:E气态>E液态>E固态吸热反应△H > 0 放热反应△H < 0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去考虑: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H=E(反总键能)—E(生总键能)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放热反应→△H < 0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吸热反应→△H > 0二、常见的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1、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 时的所放出的能量。
2、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C →CO2(g)H →H2O(l)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多少的式子。
2、书写注意事项: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不标)。
需注明△H的“+”与“-”和单位。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