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问题的预防

口腔问题的预防

口腔问题的预防

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口腔护理?

刷牙是每天最基本的口腔护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会减少患龋齿、牙龈疾病的风险。使用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来去除牙菌斑、食物残渣,每三个月需要更换一把新牙刷。

三个月就要更换牙刷吗?

每天坚持正确刷牙但疏于定期更换牙刷的人还是会发生牙病,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使用的刷毛会被磨损成锐利的形状,用这样的牙刷反而会损伤牙齿和牙龈,而且研究表明,一把新的牙刷比用了三个月的牙刷可以多清除30%以上的牙菌斑。

为什么要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呢?

会使用X光检查您的牙齿和牙龈以确认它们是否健康,同时还会对您的牙齿进行专业清洗并清除已在牙齿表面和龈沟上沉积硬化的牙菌斑(即牙垢)。所以,应该每年去牙医处检查两次。

保护牙齿我们还需做些什么?

尽量减少食用甜食和含糖食品。选择无糖食物作为零食的替代品。蔬菜、新鲜水果、原味爆米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不要吸烟或食用含烟草的食物;减少引用含碳酸成份的软饮料。因为它含有酸性物质,会破坏牙齿的硬组织。

什么是牙齿磨损?

牙齿磨损是由于外来物质反复与牙齿接触而导致牙齿硬组织病理性损耗的过程。楔状缺损是牙齿磨损的一种,它发生在牙颈部即牙冠与牙根连接处,与我们平日的口腔护理有密切关系。造成楔状缺损的原因很多,但是错误的刷牙、使用非保健牙刷和含有粗糙摩擦剂的牙膏是主要原因之一。

牙齿磨损的危害

牙齿被磨损的初期多没有症状,随着磨损的进一步加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牙齿酸软疼痛,更严重者就会导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最后可因缺损过大导致牙齿从颈部横行折断。预防口腔问题的五种方法:

1.咀嚼酸性水果。

为促进唾液分泌,可咀嚼青橄揽、话梅等水果,还可用小叶麦冬、甘草泡茶喝。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蒜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吃大蒜头后饮浓茶可解蒜臭。

2.空腹喝水。

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盐开水,可调节胃肠功能,有利于消除口臭。

3.深呼吸锻炼

坚持每天清晨在阳台或公园做深呼吸锻炼,每次15~30分钟。

4.红枣、黑枣可消除因葱、蒜等引起的短暂口臭,饭后咀嚼1~2枚即可。

5. 磁疗牙刷。

如因刷牙不彻底,齿缝中残留物发臭,用磨毛牙刷、小头牙刷刷牙可减少刷牙盲区,磁疗牙刷效果尤佳。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口腔癌 口腔癌的流行概况 口腔癌—— 发生在舌、颊、牙龈、上腭、口底和牙槽粘膜的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常见 口腔癌的流行概况 在我国以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腭癌最为常见。 发病率:常用10万分之几表示 某一人群在特定时间内(通常是1年)新发生的病例数。 患病率:常用10万分之几表示 某一人群在特定时间内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数。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国家和地区:东南亚 性别:男性多发 年龄:我国:40-60岁为发病的最高峰 种族:印度人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 咀嚼烟草对口腔黏膜的损害可发展成为鳞状上皮癌。口腔癌的发病部位与吸烟方式有关,吸纸烟的发病部位多在舌与口底,吸烟斗的发病部位多在唇部。 口腔癌的危险度与吸烟量、时间呈正相关。 嚼槟榔:颊癌 饮酒:舌与口底癌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光辐射: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原因,长期强烈光照也是唇红部癌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下唇。

核辐射:易引起黏膜表皮样癌和唾液腺癌。 生物因素 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 病毒与梅毒:能感染口腔组织又具有 潜在致瘤作用的病毒有两种: 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口腔癌的预防方法 预防口腔癌的发生; 预防口腔癌对邻近组织的损害; 预防口腔癌的转移,预防因口腔癌丧失生命。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1.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 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注意对光辐射的防护; 平衡膳食营养; 避免过热饮食; 避免口腔不良刺激;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拔除残根、残冠; 调磨牙锐利牙尖;避免反复咬颊、咬舌。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2.提高公众对口腔癌警告标志的认识 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 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 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口腔检查 自我检查方法:在充足的照明下,患者面对镜子。 对头颈部进行对称性观察 手指触摸面部 触摸颈部 上、下唇 牙龈与颊部 舌与口底 上腭部 政策和措施 控烟、限酒须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 增加专业人员控制癌前病变的知识与辨别早期病损的能力确定口腔癌常规检查步骤与诊断标准,建立适合的治疗途径防止环境污染

口腔医学重点笔记

3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1.口腔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2.口腔前庭:为牙列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马蹄形的潜在腔隙。 3.固有口腔的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分为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临床牙冠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露于牙龈的部位;解剖牙冠是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牙根: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部位。 5.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6. 舌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7. 舌乳头可分为以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8. 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软腭主要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咽腭肌,悬雍垂,腭腱膜构成。 9. 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分别用Ⅰ~V表示。萌出时间:6~8个月,2岁半左右出齐,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0. 正常恒牙有28-32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六龄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12~13岁萌齐。萌出顺序: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分别用1~8表示。恒牙的磨牙不替换任何的乳牙!替牙期:6~12岁。 11.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其中一体为上颌骨体,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2. 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3条薄弱线: 1)第一薄弱线——Le Fort 1型骨折,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2)第二薄弱线——Le Fort 2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3)第三薄弱线——Le Fort 3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13.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 14.咀嚼肌群包括: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 15.表情肌起自骨壁或筋膜浅层,止于皮肤。常见的表情肌有: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颧肌,笑肌等。主要由面神经支配。 16 面部的动脉有哪四条: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17 颌面部静脉常分为深、浅2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上颌结节血肿与翼静脉丛有关。 18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19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上颌神经中与口腔关系密切的有:鼻腭神经,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下颌神经包括: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部神经。面神经分为五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20.与口腔关系密切的上述神经所支配的牙齿等为哪些? (一)三叉神经 1)鼻腭神经:分布于两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唇侧黏膜(1~3) 2)腭前神经:分布于尖牙,前磨牙,磨牙的黏膜等处(3~8) 3)上牙槽后神经:分布于第1~第3磨牙(6~8) 4)上牙槽中神经:分布于上颌前磨牙,第1磨牙颊侧等。 5)上颌牙前神经:分布于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侧等。 6)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唇颊面

预防口腔医学精华

第一章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第一节预防口腔医学的基本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内容 △预防医学的内容: ①以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 ②用预防为主的策略思想, ③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探查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与疾病的作用规律, ④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并评价,制定防治对策, ⑤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三级预防: 1st:一级预防(病理形成前期) 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 ①健康教育与促进 ②特殊的防护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措施) ③监测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趋势 2nd:二级预防(病理形成期) 三早预防——阻止病理过程进展,尽可能达到完全康复 ①早期发现疾病 ②早期进行正确诊断 ③早期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3rd:三级预防(疾病发展晚期) 功能恢复——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 ①恢复器官的功能缺陷 ②恢复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预防口腔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 ①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 ②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③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 ★口腔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初级):氟化物应用,饮食控制,窝沟封闭,保护牙髓等。 二级预防(干预):牙体外科学,牙周病学,正畸学及其他领域的 早期诊断与适当治疗。 三级预防(修复):固定与活动修复 △△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①以研究人群的集体预防措施为主要对象, ②以研究个人预防保健方法为基本要素, ③通过研究发现并掌握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④促进整个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 ⑤(口腔预防医学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3、社会口腔医学的发展(略)第二节预防口腔医学发展简史(略) 第三节预防口腔医学的发展前景(略)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节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1、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流行病学定义: ①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②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作用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 ①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③为提供依据的科学。 a.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 b.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 c.选择疾病防制策略和效果评价 ★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 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 ②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④监测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 ⑤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 3、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略) 第二节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第三节龋病流行病学 1、龋病常用指数 ★龋病常用的指数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 *WHO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 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 b.龋面均:…………牙面数。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 1

2020口腔助理医师预防口腔医学试题:口腔健康促进

2020口腔助理医师预防口腔医学试题:口腔健康促进 一、A1 1、通过网络传播口腔健康信息,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此属于口腔健康教育途径中的 A、个别交谈 B、学校授课 C、大众传媒 D、小型讨论会 E、社区活动 2、以下哪项不属于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 A、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 B、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 C、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D、树立终生维护口腔健康意识 E、制定危险因素预防政策 3、下列哪项属于口腔健康教育任务的范畴 A、制定危险因素预防政策 B、改进服务与防护和提高公众及专业人员认识 C、深化口腔健康教育内容,扩大教育面

D、加强国际国内和各级部门间的合作 E、组织社区口腔健康促进示范项目 4、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含氟牙膏的应用 C、控制含糖食品 D、社区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 E、以上都正确 5、口腔健康促进的基础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社区预防 E、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 6、对有深窝沟的适龄儿童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属于以下哪种口腔健康促进的途径 A、全民途径 B、共同危险因素控制途径 C、高危人群途径 D、决策者途径

E、制定危险因素预防途径 7、许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需要口腔专业人员与全体医务人员一起通过采取控制和改变这些共同危险因素的方法,促进人们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此种途径是 A、制定危险因素预防途径 B、共同危险因素控制途径 C、高危人群途径 D、决策者途径 E、全民途径 8、自来水氟化防龋是通过调整自来水中氟浓度,使社区中每个人能从中获得预防龋病的效果。此种方法属于口腔健康促进的哪种途径 A、共同危险因素控制途径 B、全民途径 C、高危人群途径 D、决策者途径 E、制定危险因素预防途径 9、下列哪项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的任务 A、制定有效的、有相关部门承诺的政策 B、确立口腔健康目标 C、在口腔健康促进行动中协调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行动

口腔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1.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2.龋病: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3.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每千克体重每天0.05~0.07mg)。 4.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 5.氟牙症:又称又称斑釉牙,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其表现为:釉质出现白色条纹,条纹可融合形成白垩色斑块,或波及整个牙面;暴露于口腔后可有色素的沉着,部分条纹或斑块呈黄褐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或牙缺损。 6.窝沟封闭:不去除牙体组织,在he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7.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沟封闭与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8.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9.软垢:疏松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和龈缘上的软而带有黏性的沉积物,是由微生物、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脂类及少量食物残渣碎屑混合而成。 10.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以菌斑为基质的已矿化或正在矿化的钙盐晶体。 11预防性清洁术:口腔专业人员用口腔器械帮助受检者彻底地清除牙菌斑。 12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用手持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释放氟)将龋洞充填。 13感染源: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境宿主(人、动物)或场所,包括患者、动物传染源和某些带菌场所。 14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排除后,经一定方式再侵犯其他易感者的途径。 15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口腔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斌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他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订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常规资料分析studies analyzing available routine data-sets:对已有的资料或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它先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由果及因,属回顾性研究。 群组研究cohort study: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属于先因后果的前瞻性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项干预措施或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其对人群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 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同时开始临床试验,同时干预,同时随访,最后比较两组试验结果。 DMFT/DMFS: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患龋率caries prevalence rate: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常以百分数表示。龋发病率caries incidence rate: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无龋率caries-free rate: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无龋包括没有因龋而拔除以及没有因龋而充填的牙。 菌斑指数PLI:是根据牙面菌斑厚度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来衡量菌斑情况的指数,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社区牙周指数CPI:是一种需要用CPI探诊来检查指数牙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特点是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治疗需要情况。 普查mass examination: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捷径调查pathfinder survey:只调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人群的一种调查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节省时间和人力。 窗口感染windows of infectivity:变形链球菌群于婴儿出生后19-31个月,正是乳牙萌出及乳牙列形成时期在口腔内定制。这个时期变链定值称为~。 龋活性试验caries activity test CAT:以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危险因素的试验。 Dentocult SM:龋活性试验的一种,观察唾液中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变形链球菌数量来判断龋的活性。Dentocult LB:龋活性试验的一种,观察唾液中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乳杆菌数量来判断龋的活性。Cariostat:是用标准棉签涂擦一侧牙颊面菌斑4-5次,将棉签放入Cariostat培养液中,37℃培养48小时后,与标准比色管比较,用以检测牙面菌斑内产酸菌的产酸能力。(-)紫蓝色,(+)绿色,(++)黄绿色,(+++)黄色。黄绿色为危险信号(龋活性显著),黄色为非常危险信号(龋活性非常显著)。 窝沟封闭pit and fissure sealant: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接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 PRR: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牙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沟封闭与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 ART: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接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

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口腔医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 题型:填空——20分 选择——30分 名解——10分 简答——40分 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 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 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 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 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 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 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四环素牙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12.牙隐裂临床表现:表浅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深 达牙本质者,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并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13.急性牙髓炎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①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 特点: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②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③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④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⑤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 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 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 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龋病常用的指数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 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 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水氟浓度0.6~0.8mg/L 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控制菌斑的方法中不能由个人自己操作的是 A.牙线B.牙签C.牙间刷 D.橡胶按摩器 E.龈上洁治术2.妊娠期口腔预防的重点是 A.龋病B.牙龈炎C.牙周炎 D.磨损E.牙创伤 3.哪种材料为封闭剂的主要成分 A.树脂基质B.稀释剂C.引发剂 D.辅助剂E.以上均不是4.口腔健康调查目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B.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C.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说,并为指导和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D.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E.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5.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源除饮水外,还有 A.茶B.药物C.消毒剂 D.洗涤剂E.生活燃煤6.可能发生龋病的危险信号不包括 A.致龋菌数量变化B.牙龈出血 C.菌斑内酸性产物量D.菌斑内及唾液内pH值,糖代谢反应 E.唾液缓冲能力 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是以多少岁时的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A.8岁B.9岁C.14岁 D.10岁E.12岁 8.口腔健康调查的步骤包括 A.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收集资料、待查资料 D.收集资料、总结资料、制定措施 E.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9.下列方法中可由个人使用的是 A.含氟涂料B.1.23%的含氟凝胶 C.氟水漱口 D.局部涂氟 E.缓释氟 10.氟水漱口不适用于 A.作为公共卫生项目和家庭使用 B.对龋病活跃性较高或易感病人

C.牙矫正期间戴固定矫正器的病人 D.不能实行口腔自我健康护理的残疾病人 E.龋病低发区 11.龋病的患病率是指 A.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B.人群中龋齿占龋、失、补的比例 C.在一定时期内,某患龋人群中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D.人群中新发生龋齿占全部龋齿的百分率 E.在一定时期内,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 12.目前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使用的防龋方法是 A.预防性充填B.氟化物防龋C.免疫防龋 D.窝沟封闭E.寻找蔗糖代用品13.龋病的易感因素不包括 A.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 B.宿主抗龋能力 C.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 D.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E.工作过于劳累,精神压力过大 14.与老化有关的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不包括 A. 牙面根龋 B 无牙颌 C 不健康的牙周组织 D 不健康的粘膜组织 E 错颌畸形 15.牙齿做窝沟封闭的最适宜时间是 A.穿破牙龈时 B.牙合面露出时 C.对颌牙也已萌出时 D.牙萌出后达到合平面时 16.全国爱牙日开始于() A . 1987年 B. 1988年 C. 1989年 D. 1990年 E. 1991年 17.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 A.牙清洁,无龋洞 B.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 C.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 D.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E.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18.防止检查者偏性的最好办法是 A 诊断标准要明确 B 调查前的技术培训 C 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 D 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E 经常做质量抽查 19.急性氟中毒抢救处理的不恰当方法是 A 催吐 B 补钙 C 补液 D 洗胃 E 人工呼吸 20.口腔临床医务人员被感染可能发生于以下情况,除了 A 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 B 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 C 空气飞溅传播; D 与爱滋病人握手交谈等引起传播; E 不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 21. 口腔科医生感染病毒的主要危险来自于:( ) A. 被污染器械刺伤 B. 操作后不洗手 C. 空气传播 D. 接触血液和唾液 E. 高速手机的飞沫 22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是检查有代表性的六颗牙,即: ( )

五、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1)

五、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一、A1 1、护牙托是一种弹性片状减震装置,其主要成分是 A、甲基丙烯酸甲酯 B、氯化亚铁 C、硫酸铜 D、多聚甲醛 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运动防护中护牙托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牙齿和口内其他组织 B、防止颌骨骨折 C、保护颞下颌关节 D、预防外力对颅脑的冲击 E、增大了脑震荡的发生 3、关于牙外伤的防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要提高学校师生、家长对牙外伤的认知水平 B、加强学校牙外伤危害性的宣传 C、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D、运动中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E、牙外伤发生时去医院就诊即可,不必学习急救知识 4、关于体育运动导致牙外伤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类型 B、运动场地 C、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 D、防护用具的使用 E、以上均包括 5、发生牙外伤最常见的原因是 A、摔倒、碰撞 B、交通意外 C、运动损伤 D、暴力 E、把牙当工具 6、关于牙外伤的危险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碰撞 B、交通意外 C、运动损伤 D、暴力 E、以上均包括 7、牙齿受打击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牙髓或牙周组织急性损伤,称为 A、牙外伤 B、牙震荡 C、牙折

D、牙体缺损 E、牙髓炎 8、针对于饮食习惯带来的牙齿酸蚀症的危害,以下预防方法错误的是 A、酸性饮食的摄入最好安排在就餐以后 B、餐后饮用牛奶 C、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 D、咀嚼无糖口香糖 E、选用刷毛软硬适度的牙刷 9、以下哪项不是牙齿酸蚀症的预防措施 A、多吃些酸性物质 B、治疗可引起牙酸蚀症的疾病 C、增强牙对酸的抵抗力 D、避免酸性环境中与酸的接触 E、减少饮食中的酸对牙的侵蚀 10、长期暴露在氢氟酸环境下的工人容易发生 A、骨折 B、视力模糊 C、牙齿的酸蚀症 D、皮肤粗糙 E、骨质疏松 11、以下的药物能够引起牙齿酸蚀症的是 A、维生素E B、阿司匹林 C、钙片 D、葡萄糖 E、维生素D 12、在牙齿的外源性酸蚀中,以下哪种因素为常见因素 A、呼吸道疾病 B、神经性疾病 C、外伤 D、运动因素 E、饮食因素 13、牙酸蚀症中内源性酸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胃酸 B、氢氟酸 C、硫酸 D、草酸 E、亚硝酸 14、在无细菌参与的情况下,酸将牙面化学侵蚀引起慢性、病理性的硬组织丧失,称为 A、氟牙症 B、四环素牙 C、酸蚀症

口腔预防医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 :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 口腔流行病学: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3)实验流行病学: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分为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 ★龋病常用的指数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讲课稿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学习—————好资料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口腔?是我们人类进食的器官,好不我们的生命,当我们的口腔出现问题了,你发现吃什么东西都有问题。口腔带给我们的疾病是那么痛苦,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口腔,如今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仍有很多方面存在着误区。 老百姓关心口腔健康的多了,掌握正确口腔保健知识的却还很少。大多数市民缺乏完备的口腔知识,对于口腔保健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每天刷牙的层面。此外,四城市居民普遍没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只有在发生严重牙疼等剧烈口腔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寻求治疗。 每天坚持刷牙两次的人多了,真正能做到有效刷牙的却还很少。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的刷牙率已经超过99%,但是真正做到有效刷牙的比例还不足1%。 愿意把钱花在口腔健康上的人多了,但知道怎么花钱的却还很少。 现代口腔预防医学证明,只有做好口腔预防,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全民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才会得以提高。 调查显示,蛀牙、牙石、牙龈炎、牙渍牙斑、牙齿磨损是城市居民中最为普遍的5大口腔问题。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和后两种疾病一样,龋齿也具有预防效果好、早期治疗痛苦小、损伤小、花钱少的特点。 如何挑选牙刷,如何挑选牙刷如何挑选牙刷如何挑选牙刷按摩型、旋风型、前驱型……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牙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每种牙刷的宣传词都说自己功效独特,究竟哪种牙刷最适合自己?”对此,北京市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口腔医院预防科韩永成主任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刷头较小、刷毛软硬适中、经过磨毛处理的牙刷保健效果最好。刷头大小因人而异“买牙刷时,首先要看刷头大小。”韩主任说,“刷头一般要稍小一点,以保证它在口腔中能灵活转动。儿童口腔小,刷头就 精品资料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药物牙膏必须具有? A.不干扰氟防龋作用 B.长期应用不影响或破坏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C.不产生抗药性?D.不使酵母菌落过度生长或外源性微生物殖居于口腔内?E.具有以上各个方面【答案】E? 2.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推广使用窝沟封闭 C.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E.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 【答案】C?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教育的定义是 A.其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 B.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C.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D.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E.定义包括上面4点 【答案】E 4.饮酒主要增加口腔哪个部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A.颊部 B.舌及口底? C.硬腭?D.软腭?E.牙龈?【答案】B? 5.饮酒加吸烟可使口腔癌危险性增加 A.1倍? B.1.5倍?C.2.5倍? D.3.5倍?E.4.5倍 【答案】C? 6.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时简化软垢指数记为? A.0? B.1 C.2 D.3?E.0.5 【答案】B?7.成人牙刷全长为(mm)?A.120~130 B.140~150?C.155~160 D.160~180? E.180~200 8.某市调查学生患牙龈炎情况,已知以前调查结果患病率为50%,要求抽样误差为10%,需要 【答案】D? 调查的人数为 A.100人 B.200人? C.400人 9.妊娠期口腔健康检查的重点是? A.面龋 D.600人? E.800人?【答案】C? B.邻面龋?C.牙龈炎 D.牙周炎? E.楔形缺损?【答案】C 10.用0.2%NaF溶液含漱防龋,应用的频率应该是? A.每天一次 B.隔天一次 C.每隔三天一次 D.每周一次 E.每月一次?【答案】D?11.口腔癌最好发部位是? A.唇?B.牙龈 C.口底 D.腭 E.舌?【答案】E?12.属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中双向信息交流的是?A.个别交谈?B.组织小型讨论会?C.借助大众传播渠道? D.组织社区活动? E.以上均是?【答案】A?13.酸蚀应用的最合适的磷酸浓度是 A.10%~20%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食物中的单糖成分为 A果糖B蔗糖C乳糖D淀粉E麦芽糖2,牙龈出血的根本性治疗方法是 A药物牙膏B口服抗生素C使用抗生素漱口液 D洁治刮治术E使用止血药物 3,牙刷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用后彻底清洗B尽量甩干C刷头向上置于口杯中D置于干燥通风处E所有牙刷均应高温消毒4,口腔癌预防的方法主要有 A长时间直接日照B饮过热的饮料C嚼槟榔 D避免吸烟饮酒E增加脂肪摄入量 5,妊娠期口腔检查和治疗不应进行 A龋齿检查B牙周检查C牙颌X线检查 D牙周洁治E龋齿充填 6,控制感染的基本原则为 A病人监测和个人防护B病人监测和无菌技术 C个人防护,无菌技术,病人监测和消毒方法 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 7,5岁以下儿童不宜采用氟水含漱,原因是 A其患龋率低B其吞咽功能尚未健全C不需漱口

D乳牙尚未萌齐E可致鹅口疮 8,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相同点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 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E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 9,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为 A吸烟与酗酒B受教育程度C年龄和性别 D口腔卫生状况E城乡差别 10,正常人多长时间做一次洁治可有效地维护牙周健康 A3~6个月B6~12个月C1~2年D2~3年E3~5年11,有关牙龈按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上皮增厚角化增强B加强血液循环 C改善氧及营养的供给D促进牙龈炎及牙周炎的康复E有利于组织的代谢与恢复 12,哪次刷牙对于口腔卫生情况的保持最为重要 A起床后B早饭后C午饭后D晚饭后E临睡前13,妊娠期妇女口腔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为 A妊娠一个月内B妊娠1~3个月C妊娠4~6个月 D妊娠6~8个月E妊娠8~9个月 14,通过学校口腔健康教育使学生理解窝沟封闭与氟化物可最大限度控制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A龋病B牙周病C先天缺陷 D错牙合畸形E氟斑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