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知《万马奔腾》这首曲子的基本曲式特点;•能够理解《万马奔腾》这首曲子的韵律和节奏;•能够领略《万马奔腾》这首曲子中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情感。
2.技能目标•能够自己演唱《万马奔腾》这首曲子;•能够获得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分析《万马奔腾》的乐曲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万马奔腾》的韵律和节奏特点;•教授学生如何自己演唱这首曲子。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领略龚一老师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音乐表演中更好的理解乐曲丰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介绍,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这首曲子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乐曲故事背景、介绍作曲者或演唱者等等。
(二)乐曲欣赏老师首先给学生听这首曲子,让学生们自然地感受曲子中所体现出的韵律、情感和氛围。
(三)曲式分析老师为学生详细介绍了《万马奔腾》的曲式特点及演奏细节,比如其基本音乐结构、音调特点、韵律和节奏特点等等。
(四)表演训练老师通过演唱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让学生们自己跟着演唱,加深对曲子的理解与感受。
(五)创作表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曲调下编写自己的歌词,再自己演唱,练习自己的表演能力。
(六)总结老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和学生们简单的总结下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记住课程所掌握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评估考察学生对这个乐曲的掌握程度和表现能力,并给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技能。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1.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 强调歌曲演唱技巧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备课:
1.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准备教学用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1. 通过展示与歌曲《青春舞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青春舞曲》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歌曲《青春舞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1)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素养,这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接触音乐较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友谊地久天长》教案《友谊地久天长》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通过演唱,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并喜欢以歌唱的方式表现友谊的美好。
3、欣赏三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体会同一歌曲不同拍子产生的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师有情感地范唱后,用丰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准确、有表情地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并从中领会到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相聚和离别,有时一次离别也许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见面,但是我们要珍惜这珍贵的友谊。
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我们之间的美好回忆,我会用《友谊地久天长》,今天呢,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歌曲。
二、新授歌曲《友谊地久天长》1.学习歌曲第一步:感受歌曲。
要求学生:(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第二步:简单介绍歌曲,分析歌曲。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 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
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
这首歌在英国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
这首歌不仅歌词写得真挚感人,旋律也很耐人寻味,现在我为大家演唱一遍。
生听范唱旋律后,回答提问。
1、调号、拍号(F大调、拍)2、歌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注意唱准。
3、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
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
什么叫弱起小结?歌曲或乐曲的第一个音起于弱拍或弱位置的这一小节叫弱起小结或不完全小结。
第三步: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提示咬字吐字等问题。
老师教唱歌曲。
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局部练唱。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演唱 彩色的中国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彩色的中国》是否属于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初一相关感受、表现领域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参与-体验-合作”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二声部歌唱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二)理论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课程设计方面要求“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丰富活动,积极参与,提升音乐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彩色的中国》是人音版义务教育音乐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歌曲优美抒情,为大调式,演唱形式为齐唱与合唱。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巧妙运用了三拍子和休止符,赋予音乐律动感。
本课将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表达出歌唱者对祖国的深深情意。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一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本校小学部,我校近4年一直采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在听、唱、写、创四个方面得到有计划的长期训练。
少数学生从其他小学升入我校初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过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加上本学期的巩固和练习,学生整体音乐基础较好。
已经具备以下能力:1.节奏方面:(1)能够听辨、模仿音乐节奏,包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但记写节奏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能够听音乐拍出“强弱拍”。
2.音准方面:(1)能够准确视唱单声部旋律,但气息稳定性有待提升。
(2)能够准确视唱和声音程: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但音色、二声部配合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3.五线谱识读与记写方面:能够聆听记写单声部旋律,未进行过二声部旋律的聆听记写。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音乐是一种很美的艺术,让人禁不住就陶醉其中,不管是优美的还是激烈的,都有震撼人心的巨大效应。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篇1)【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2、讨论: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于哪一首歌曲?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13册)音乐教学设计一、导入:1、由地理知识切入音乐课题,应用幻灯投影仪,阅读中国政区图及地形图;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结合。
“轻轻打开地图册(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是歌词)第一眼看到了什么?中国……(教师示歌单、放录音《彩色的中国》)。
2、讨论:结合中国地图看我国的地形有哪几类(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的江河、海域、岛屿……并结合歌词进行分析。
3、师总结:由于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进而将课题引入到对祖国的赞美。
二、授新课:1、简介歌曲:《彩色的中国》轻快活泼、3/4拍子。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①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②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新课讲授1、设问:你对于国歌了解多少?2、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田汉作曲者: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哈腰挂-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哈腰挂-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材简介
本教案针对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教授的是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知识点——声音的节奏。
本教案以哈腰挂这首歌曲为例,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教材的特点是将知识点分成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在实践部分配备了乐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节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不同节奏模式对应的手势。
2.能够正确演唱哈腰挂这首歌曲,并掌握它的基本节奏。
3.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手拍乐器,表达出不同节奏。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
审美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引入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感受,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哈腰挂这首歌曲。
2.课堂活动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1.介绍本单元的重点——声音的节奏,解释什么是节奏,为什么需要学习节奏。
2.介绍哈腰挂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对不同节奏模式进行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手势,加深对节奏模式的印象。
节奏模式手势
重音标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二、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三、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2、欣赏歌曲: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听后谈谈感受,并回答问题以下问题: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1、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3、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
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4、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四、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
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五、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3)设计思路:《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人音版)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二课时)
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二课时)
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课时)
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二课时)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
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
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
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
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
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
填充配器谱。
通过外延,加深感受:(1)掌握新疆民歌的节奏
型(2)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桑塔露琪亚》
课时目标:1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风格,并了解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
3.初步认识船歌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阿尔罕不拉宫德回忆》教学目标:1。
感受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风格。
2.认识男低音的音色。
3.初步了解吉他的知识。
4.能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1。
聆听三首乐曲;2。
能参与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感受三首乐曲情绪风格。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教学目标:1、聆听三首进行曲,分辨三首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适用的场合,体验不同风格的进行曲。
2.进一步了解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用途。
3.对进行曲这种音
乐体裁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欣赏几首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体验不同风格的进行曲及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当兵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教学目标:1、能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当兵的人》 2、初步了解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唱《当兵的人》 2、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教学难点:歌曲力度变化及休止附的控制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乐曲》
教学目标: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
2、聆听两首曲子,感受不同的情绪。
3、知道室内乐的概念、发展及种类。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两首不同风格、情绪的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如歌的行板》。
2、歌曲《夜歌》。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室内乐,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四重奏。
2、感受、体验《如歌的行板》中极其沉郁、伤感的情怀。
3、能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
教学重点:欣赏《如歌的行板》。
第六单元 《荧屏乐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与其主题音乐《我心永恒》。
2、学唱电影歌曲《雪绒花》。
3、为音乐配较适合的动作或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创作,增强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并能通过想象,将音
乐情绪用较适合的动作
及语言表现出来。
2、通过学唱、欣赏、讨论、实践,增强合作与协调能力。
3、自然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雪绒花》,加深对外国音乐和人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影视音乐的特点或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冰山上的雪莲》、《悍牛与牧童》
教学目标:1、聆听《冰山上的雪莲》,进一步体会电影音乐的特点与作用。
2、聆听电影《悍牛与牧童》的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
感信息。
3、能应用所学电影音乐的知识,为音乐创编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