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问题”论文概述

合集下载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正确认识三农问题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做出论述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从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过程中问题的积累,使我国农村过去未曾预料的一些问题,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突现出来。

我国理论界把农村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概括为所谓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到就达到8亿。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的社会稳定。

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基础和支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

但自从第一轮改革浪潮过后,农业、农村和农民却成了一个“问题”。

三农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从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下降,甚至是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呈负增长。

第二、农民负担过重、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到了农民不堪忍受的地步,农民群众怨声载道;负担重到一个什么程度?一般是一亩田200元左右,有的甚至400元。

即农田收入的50--100%。

第三、农业的发展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大综农产品的卖难普遍发生,由此而引起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更新等一系列问题;第四、由上述原因而引起的农村发展停滞、教育萎缩、治安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三农”问题就是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总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视三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三农问题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农问题的论文篇一:《“三农问题”再议》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文章借助美国政治学和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参考。

关键词: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它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紧密相连。

这一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就难以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不能真正的实现。

故此,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作了特别强调。

学界对这一中国当前最大的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研究内容更为广泛,成为当前经济学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众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有幸逢阅了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家的《农民道义的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诚然此作之说可为我国农民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1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简介詹姆斯・C・斯科特于2001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发行的《农民道义的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学术魅力,在我国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该力作集中反映了科斯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特色,从现实出发来考察东南亚农民生存伦理和反叛逻辑。

通读此作,我们很容易发现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主义情操,他是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深入农民的心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说话的学者。

书中大胆采用了经济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构建了“生存伦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其规范性和道义,并实证了“安全第一”原则的决策性和普适性。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不断努力,以期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和农村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首先,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农业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农民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这导致了农产品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以及农业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支持和指导。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其次,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农民的工资和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波动性较大。

农民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不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另一方面,农村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措施,培育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新型农业产业和农村旅游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最后,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亟需关注和改善。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条件落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子女的升学机会和就业前景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同时,政府可以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子女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免费教育、奖学金和就业机会等。

综上所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

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2)

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2)

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2)关于三农问题的毛概论文3500字篇二《对“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提要:“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分析认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急需搭建、县乡机构改革应进行到底、尽快通过农村再组织变革提高农民收入;并提出了当前支农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政府主导建立城市乡村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初始分配能力和禀赋以及财政拨专款设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基金以及其他鼓励性措施,专门资助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创业活动。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财政政策;政策取向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

在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左右,只有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市场才能够扩大,也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新年伊始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支出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了四年多来,这一政策在提高经济增长率方面的确起了作用。

但是,这种政策效应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而打破了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消费与积累的平衡,造成了消费占GDP的比率逐步下降,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这种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长期发展而言才是更为可怕的。

目前的现状是,拥有很大一部分财富的高收入者消费倾向很低,绝大多数人因缺少财富而无力消费,居中间阶层的人,有一定的财富而有能力消费,但因市场能够提供刺激他们消费的新产品不多,也不去消费,这类人主要是城镇中的中产阶层,但是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已接近饱和,因此,国家出台的如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税、增加公务员工资、开办消费信贷等旨在刺激消费的政策,对消费需求的增长作用不是很显著的原因主要在此。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五篇)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五篇)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五篇)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精选篇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

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

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20__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

对三农问题的了解2000字

对三农问题的了解2000字

对三农问题的了解2000字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解决好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农业发展是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

农村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农村地区,我们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

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权益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政策支持。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

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帮扶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培训机会。

同时,农民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改革。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推进绿色发展等重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和保护环境。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找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领域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的利益诉求。

三农问题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业资源约束:中国农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

由于农业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农民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3. 政策扶持不足:在过去的农业政策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持续存在。

4.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三农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的滞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加剧。

2. 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村社会问题的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土地流转问题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4. 乡村振兴的障碍: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带动内需增长。

三农论文文档

三农论文文档

三农论文引言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的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生产水平低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这是由于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

目前,农村使用的大多数农业技术仍然是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的价格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价格波动大,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农民收入不稳定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波动大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的收入常常不稳定。

特别是小农户,由于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很难获取稳定的收入来源。

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组织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应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扶持农民合作社与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减少价格的波动性,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性。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政府应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农业保险等方面,以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方案。

该战略包括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和农村金融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结论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有关三农问题的论文

有关三农问题的论文

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从经济社会学角度看三农问题形成原因有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其他制约因素;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它关系到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和稳定,影响农业生产力、工农关系、城乡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快速发展,因此就农村问题:国家应提倡地方投资完善市场建设、推进户籍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就农业问题:鼓励支持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加大人才科技支撑力度;就农民问题:保证农产品价格收益、降低各种化肥、农药价格、创造各种机会促使农民工进城支持城市化建设、鼓励优秀资源支援家乡建设、加大财政支付力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意义重大,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关键词三农制约经济社会如何认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何在为何几十年来农村经济体制在不断地经历改革,三农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出现这样情况,除了三农问题特殊性、复杂性及所要实现目标的多重性外,是否还有其它根本原因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1、历史原因一是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二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三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而轻视非生产性投入,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2、政策原因从发展上看,农村经济超常增长后,出现了滑坡;一是农业内部积累机制弱化,短期行为严重;二是政策因素也造成了不利于粮食生产形势,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三是地方财力增加,但地方投资却明显向城市倾斜;四是全国工业投资大幅增加,但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却不断下降;五是在城市工业经济过热增长中,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导致持续通货膨胀;六是农村农本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七是税费体制不合理;八是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不足日益暴露;3、其他制约因素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自21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不合理的负担过重以及深层次的体制等问题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市场衔接问题仍然有待解决;二、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与稳定;我国八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幅员辽阔;农村的现代化,意味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与稳定,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三农”问题不解决,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影响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将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耕地资源将减少,水资源将不足,草原面临退化,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人类文明也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人类要生存,首先要吃饭,所以说农业是根本;农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其它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农业又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农业的高度发达,将为工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保证,而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社会落实的途径与目标,这种落实体现在“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中促和谐,在和谐中寻求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领我国社会发展全局,同时也统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1、解决农村问题的建议1由国家提倡地方投资,完善农贸市场的建设,增加信息流通,让农民积极参于,使农民能够和乡镇联合起来,加强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2设立示范园,使土地可以自由流转,让那些已经城市化的农民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让换去的资源投入到城市建设;3推进户籍改革,促进城市一体化;长期存在的城市分割的户籍制度,将居民分割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农民市民化首先要取消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从而使城乡居民在城市和农村流动和居住地不受户籍的限制;4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之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政策和机会;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5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在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的投入力度;2、解决农业问题的建议1农业现代化意味现代技术装备农业,更意味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家庭劳动力、现代技术、耕地面积的有效配置;而这样的现代化只能处在理想的状态;至少我国目前的土地状态是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但我们可以继续走稳产、高产的路子;除改良种子,发展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化肥外,关键是加大对水利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2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农业区;设立示范园,推广成功经验和理念,逐渐形成特色农业区;3加大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这是农业科技和人才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突破;建立农村技术推广站,由其给予农民补贴、推广新型农产品,保持和农民的特殊关系并为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4国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减免关于农业方面的相关税费,刺激农民种田积极性,保证国家的农业地位;3、解决农民问题的建议1国家一方面要保证农产品的价格收益;这就要求在价格机制上特殊化,制定最低保护价,特别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作物的价格;保证农民获取一定的价格收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农民的资产收益;农民的资产主要在地产尽量是使用权和房产;这就要求土地资产和房产流动;转让和被征用都应该得到足额的补偿;为此,需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利用商业化吸引商业资金进入农业,改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2降低各种农药化肥的价格,控制地方财政对农民的各种滥收费,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对天灾引起的农产品歉收,建立一套应急措施,保证农民在荒年安然度过;3创造各种机会促使农民工进城,支持城市化建设,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障了现代化建设;这是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困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4鼓励从当地走出来的优秀资源支援家乡建设,从财力、人力、物力等等方面帮助家乡新农村建设;5国家切实可行的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减少政治权利带来的分配不平等,增加农民收入;四、三农问题的深远意义1、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2、它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定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认真实践,坚定信心,奋力开拓,三农问题就能解决;。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

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关于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臵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而关于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臵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最后是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申论大作文模板三农

申论大作文模板三农

申论大作文模板三农【引言】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收入保障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背景阐述】三农问题不仅与中国农村地区的现状有关,也与全球食品安全、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相互影响。

农村地区还普遍存在资源匮乏、先天不足、市场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

在此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势在必行,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主体段落1】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首先,我们要着力发展农村的现代农业,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和灌溉设备的水平,确保农作物丰产稳产;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并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主体段落2】农民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收入与权益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们要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他们享受和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

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用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使他们在城市工作时能够得到应有的权益和保障。

【主体段落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农村电网、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在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同时,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在21世纪⾥,“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向伟⼤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任务。

党的⼗六⼤提出提出实现全⾯建设⼩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

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建设⼩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个从事⾏业、居住地域和主体⾝份三位⼀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必须⼀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个农业⼤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地描述是指⼴⼤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份为农民的⼤部分国民的⽣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1)第⼀,农民问题。

主要是三个⽅⾯:⼀是农民收⼊增长缓慢。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这些收⼊都不⾼。

⼆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长期以来农民⼀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

在劳动⼒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

三是农民的⽂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

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不⼴、针对性和实⽤性不强。

同时,随着对农民⼯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作,难以转移到⾮农产业。

第⼆,农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耕地少、分散,受⽓候的制约较⼤,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直存在。

⼆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多数项⽬带动⼒较弱,竞争⼒不强,规模不⼤,辐射⾯不⼴,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三农论文要点总结范文

三农论文要点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从“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挑战,总结了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要点,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三农”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深化“三农”问题研究进行总结。

二、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要点1. 农业现代化(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 农村发展(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农民增收(1)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2)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入。

(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农民增收。

4. 乡村治理(1)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2)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3)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

三、结论深化“三农”问题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三农论文

关于三农论文

关于三农论文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不仅事关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对农村全面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问题及原因当前,我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难题:(一)产业形成规模难。

调查发现,在主导产业培植上,一些乡镇重点发展的仍是烟、畜、药、林等几个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在乡镇内不成规模,种植分散,区域间不连片,集约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有特色、有名气的生姜、香菌、茶叶等农产品种植还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产量低,有市无货.由于乡镇之间协作少,农民之间联合少,加之大多数农民仍沿袭一家一户、零散生产经营的传统种养习惯,难以整合优势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难以发展成为引领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域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二)产业基地壮大难.通过近几年*、行业、农民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县工业原料林基地、烤烟基地、中药材基地、畜牧产业基地等虽得到长足发展,但这些基地持续壮大较难.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影响,自身财力有限,难以持续加大投入;二是农民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产品质量不高,难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难以按合同、按订单回收产品;四是农民与企业生产经营不对等,难以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积极性.(三)龙头企业带动难.龙头企业处于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其实力的强弱和带动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而我县目前多数有资源.有市场的农产品无龙头企业带动,现有的一些企业对农业产业幅射带动作用又不明显.如华武制药、阳春公司等企业要么以纯企业模式培育基地,与农村现实生产状况脱节,农民接纳程度低;要么市场开拓能力弱,机制不活,效益较差,难以发展壮大;要么科研投入乏力,种苗(子)改良程度低,达不到产业化发展要求.(四)产业链条延伸难.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就囫囵销售,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提篮式、小摊小贩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原因有三: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二是企业科研投入不足,难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科技推广乏力?难以指导农民进行产品深加工.如宜居乡的茶叶,*未有效引导生产,农民仅掌传统办法采.摘、炒加工,产业链条不长,产供销链条脱节.黑山羊、生姜、香菌,苦荞等叫得响的农副产品也莫过于此.(五)销售渠道拓宽难.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多数积压贱卖.由于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全县目前还没有能辐射周边区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大部分是农村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现货市场),地域封闭,信息不畅,农民难以掌握准确的市场行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营销合作组织来组织农产品有序流通,导致农产品营销半径不长,贸农工关系不顺,一般就地出售,出县到市的不多,甚至趋同农副产品坐地贩销.互相杀价,流动商贩压价收购,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阻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二、对策与建议(一)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目录三农问题的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问题的背景 (2)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2)“三农”问题为何如此受社会关注?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3)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所取得的成效 (5)结论 (5)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论文摘要: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依靠科技、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浅析“三农”问题1.“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与其紧密相联。

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虽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

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

但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当前,农村投资不足,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在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

可以肯定地讲,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要想启动内需首先必须将占全国2/3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投资与消费,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有动力。

1.1从制度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依靠行政力量造就了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进程和制度安排上偏离了农村。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的主要精力从农村转到城市,集中在宏观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农业、农村的体制改革重视不够,造成了许多问题积重难返,农村制度的变迁受到了抑制。

1.2从结构演变方面分析结构转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结构转换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我国90年代以后的结构转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不利的。

一方面,工业的过度扩张,导致了非农产业在大量抽取农业、农村资源的同时,排斥农村劳动力进入,造成农民占有的资源和财富份额下降;另一方面,受结构转换的影响,财富过度向城市集中,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2021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2021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得必然产物。

以下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得《关于三农问题得论文》共5篇,仅供参考。

【第一篇】论文题目:论市民与农村得深度融合--解决“三农”问题得可选之路---------------------------------------------------------------------------------------------------------------------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重要得战略方针。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形态得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用新得视角来审视“三农”问题,而市民与农村得深度融合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得可选路径之一。

关键词:“三农”问题;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市民农庄;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已在社会上开始流传,由于其背后隐藏得复杂性、艰巨性及广泛性,逐渐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关注得重点和焦点,并于2005年10月在党得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文件正式提出了“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得统称,“三农”问题,表面上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农民长效增收、农业发展壮大、农村发展稳定得问题。

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生产力相对低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转型期间积累得复杂矛盾等多种因素,“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历年来关注得重点, 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经连续14年关注这一问题。

三农问题作文模板

三农问题作文模板

三农问题作文模板一、引言(100字左右)。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统称。

在中国,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二、农业问题(400字左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村问题(400字左右)。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完善、人口外流等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农民问题(400字左右)。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农民存在着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但受产业结构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收入水平不稳定;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民的发展和幸福感。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和增加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结论(100字左右)。

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县三农问题论文

县三农问题论文

县三农问题论文县三农问题论文范文一:三农问题与政策文献综述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农业问题千头万绪,国家说农业为基础,80年代每年都有一号文件。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过程中问题很尖锐,直到2000年李昌平上书提到三最(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出了三农问题。

本文根据所搜集的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理出思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农民工保障农业科技县域经济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

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基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发展的如何,及其结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

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对三农问题解决措施,并且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提出,2004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问题与政策文献综述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农业问题千头万绪,国家说农业为基础,80年代每年都有一号文件。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过程中问题很尖锐,直到2000年李昌平上书提到三最(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出了三农问题。

本文根据所搜集的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理出思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农民工保障农业科技县域经济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

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基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发展的如何,及其结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

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对“三农”问题解决措施,并且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提出,2004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他提出了完善支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稳定涉农价格以及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农民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化进程也在持续加速,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但农地资源数量仍在持续减少,并引发了质量下降、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面临城市扩张的威胁,必须在充分掌握问题现状、发生原因的基础之上,多方寻求有效的农地保护方法与机制。

农资涨价使得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缺乏医疗保障导致农民看病难、医疗支出过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而由农民负担其缺口,一些乡镇政府经费短缺产生一些新的乱收费,这些开支很容易就会“掏走”免掉农业税带给农民的实惠;农民进城的门槛太高,户籍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仍在阻挡着他们的脚步;进城的农民工受到一些歧视性政策的限制,无法享受市民待遇;市场竞争加剧,人多地少矛盾凸显;农民失地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经济结构面临新调整,农村经济组织和土地制度亟待深化改革等等。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重要历史任务今日的新农村建设不过是过去10年中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而已。

当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三农”问题又一次引起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蓬勃而起,并从前人那里获得了经验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而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问题又使这次新乡村建设运动有了新的样式、特征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是沿海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

比如,浙江省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又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社会问题就可能变成政治问题,甚至酿成政治危机,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农民工是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为城镇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加速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老龄化高峰到来的良策;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1)提高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的意识,并对城市居民及城市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

①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思想文化素质,包括文明素养、劳动技能、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素质;②加强法律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及群众关注、反响强烈案件的援助力度,深入开展对典型案件的援助,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度和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③要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不能牺牲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发展。

实行城市居民与农民工同工同酬,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使他们有财力支付社会保障的费用,打消他们加入社会保障的顾虑。

(2)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针对民工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二元结构”是目前妨碍城乡统一的制度性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从源头解决。

(3)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和急救助机制。

①农民工所从事的多为脏、累、重、险工作,工作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至少每半年将农民工参保缴费情况在本单位公示一次,接受监督。

②以大中城市农民工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用人单位缴费”的原则,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依据农民工从事职业类型、在城市的居住年限、有无固定住所以及劳动关系等状况,分类建立多种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4)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极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针对农民工的少之又少。

国务院2003年颁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开始重视对农民工人权的保护并通过立法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也对农民工的相关权益作出了规定。

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快制订和劳动法配套的劳动合同法、工资法、监察法等,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劳动法真正成为劳动者维权的依据。

(5)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无法得到,再让他们参加社会保障、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就显得勉为其难了。

如果要在当前的形势下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那么保障农民工能够如期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是最现实的。

积极推进立法工作,依法加大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

完善立法,是尽快建立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的长效机制;必须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劳动法》,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要下大力气整治。

(6)加强对农民工法律援助。

①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咨询热线服务。

②构建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

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与工会、残联、妇联、等法律援助站的联系和协调,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工作情况,形成运转有序、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4.农业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l世纪是信息时代,是自然科学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突破进展的时代,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

技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