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新城雨花片区村镇搬迁规划4号地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二0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目录一、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调查目的及原则 (2)1.4调查方法及程序 (3)1.5调查内容 (5)1.6验收执行标准 (5)1.7调查重点 (6)二、工程概况 (7)2.1工程地理位置 (7)2.2工程建设内容 (7)2.3现状工程建设过程及存在问题 (14)2.4工程运行方式 (16)2.5工作制度 (17)2.6工程环保投资 (17)三、环评报告及批复意见回顾 (18)3.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18)3.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19)四、区域环境概况 (21)2.1自然环境 (21)2.2生态环境 (22)2.3社会经济概况 (23)五、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24)5.1工程占地影响 (24)5.2植被的影响调查 (25)5.3对陆生动物影响调查 (26)5.4对鱼类影响调查 (26)5.5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27)5.6小结 (28)六、水环境影响调查 (29)6.1废水污染源调查 (29)6.2地表水水质监测 (29)6.3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30)6.5小结 (30)七、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32)7.1废气污染源调查 (32)7.2小结 (32)八、声环境影响调查 (33)8.1声环境污染源调查 (33)8.2声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33)8.3小结 (33)九、固废环境影响调查 (34)9.1固废污染源及控制措施调查 (34)9.2小结 (34)十、环境管理及应急措施调查 (35)10.1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35)10.2环境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 (35)10.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5)10.4施工期环境监测 (35)10.5施工期环境监理 (35)10.6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情况 (35)10.7小结 (36)十一、公众参与调查 (37)11.1调查目的 (37)11.2调查方法和对象 (37)11.3调查内容 (37)11.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7)11.4调查结论 (40)十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41)12.1调查结论 (41)12.2要求及建议 (42)附件:1、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三同时”登记表2、委托书3.、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4、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5、环境监测报告6、公众意见调查表7、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附图:1、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厂区布置图2、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图3、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水系图4、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监测断面图一、总论1.1项目由来: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的精河干流出山口以上500m处,距精河县27km,地理座标东径82°55′,北纬44°25′。

环评报告书目录

环评报告书目录

1 前沿1.1 任务由来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规定1.2.2 项目文件1.2.3 其它1.3 评价工作原则1.3.11.3.2 在工作方法上1.3.3 在污染控制上1.3.4 在污染的末端治理上2 建设项目概况2.1 企业现状2.1.1 基本情况2.1.2 现有企业生产工艺简介2.1.3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1)废气(1)废渣2.1.4 污染物排放情况2.2 项目简况2.2.1 项目名称2.2.2 建设性质2.2.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2.2.4 投资总额2.2.5 建设地点及占地面积2.2.6 总图运输2.2.7 生产工艺方法2.2.8 主要生产设备2.2.9 公用工程(1)供水(2)供电(3)供热2.2.10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2.2.11 建设进度计划2.3 企业发展规划3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3.1 自然生态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3.1.2 地形地质和地貌3.1.3 河流与水文特征3.1.5 气候气象3.1.6 矿产资源3.1.7 生态环境概况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3.2.1 行政区划及人口3.2.2 工农业生产状况3.2.3 生活质量和人群健康3.3 环境质量状况3.3.1 大气环境质量概况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概况3.3.3 声环境质量概况3.4 区域发展规划3.4.1 布局规划3.4.2 道路规划4 工程初步分析4.1 原辅材料消耗情况4.1.1 原料4.1.2 辅料4.2 生产工艺4.2.1 工艺流程4.3 水平衡及物料平衡4.3.1 水平衡(1)生产工艺水平衡(2)全厂总用水平衡4.3.2 物料平衡4.4 污染治理及排放情况4.4.1 废气(1)燃烧废气(2)工艺废气4.4.2 废水(1)工艺废水和生活废水(2)假净水(3)锅炉除尘水4.4.3 固体废物4.4.4 噪声4.4.5 小结4.5 工程实施前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点5.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5.1.1 环境影响因子定性识别(1)生产排污因素识别(2)区域环境因素识别(3)不同时期环境影响因素A、建设期B、生产运行期C、退役后(4)综合分析5.1.2 评价因子确定(1)大气(2)地表水(3)噪声(4)总量控制因子5.2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5.2.1 评价工作内容5.2.2 评价重点5.3 评价工作等级5.3.1 大气5.3.2 水环境5.3.3 噪声5.4 评价范围5.4.1 大气5.4.2 地表水5.4.3 噪声5.5 环境保护目标5.5.1 污染控制目标5.5.2 重点保护目标5.6 评价标准5.6.1 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2)大气(3)环境噪声5.6.2 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2)大气污染物(3)厂界噪声6 专题设置6.1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及评价6.1.1 自然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6.1.2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6.1.3 区域污染源、污染物调查6.1.4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位(2)监测项目(3)监测时间及频次(4)采样及分析方法(5)评价6.1.5 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断面(2)监测项目(3)监测时间与频次(4)采样及分析方法6.1.6 声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布点(2)监测时间与频次(3)监测方法(4)评价6.2 工程分析6.2.1 企业现有生产排污调查与评价6.2.2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6.2.3 生产工艺过程分析6.2.4 水平衡、物料平衡分析6.2.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分析6.2.6 风险排污的源强及统计分析(1)事故排污(2)异常排污6.2.7 项目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分析6.2.8 清洁生产分析6.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3.1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1)气象资料收集(2)根据现有资料和有关观测结果,分析该区域垂直风场特征(3)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区域地面温度场热症(4)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区域温度层结特征(5)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区域大气稳定度结构特征。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交通状况
XX 县位于昆明市南部,滇池西南岸,南与玉溪相连、北与呈贡县、西山区 相通,西与安宁市、易门县毗邻,东接澄江县,目前过境公路有昆玉高速公路、 昆洛公路、 安晋公路, 另有县乡级公路 4 条, 专用公路 8 条。 昆玉铁路穿县而过。
立项审批部门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XXXX 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 XXX 万元,拟在选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 大街 19 号修建 XXXX 小区。拟建工程为高七层的全框架结构建筑及社区配套建筑,总占 地面积 3315.92m2,总建筑面积为 6260m2。改项目以得到了县国土局发出的该地 块的成交确认书,签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已公证,同意出让土地 5.2 亩(3315.92 平方米),并出了红线图。 本项目建设地址拟选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 大街 19 号,土地利用的用地性 质为居住用地。XX 县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晋发改经贸发[2007]069 号文批复 (见附件)同意业主在上述地点建设“XXXX 小区”。昆明市规划局发的昆规综 条[2007]0048 号文批复(见附件)也同意该项目土地利用的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XXXX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受业主委托,编 制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X小区 建设单位: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 总占地面积3315.92m2, 总建筑面积6260m2, 绿化面积1492.16 m2, 建筑密度27.1%,容积率1.8,绿化率45%。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拟选址位于XX县XX镇XX大街19号 土地类型:居住用地 地理位置:XXX 项目位于县城中部,县老干局活动中心西面,XXXX 工贸 公司职工住宅楼的东面,仁义村委会民房的北面,县委办公楼南面。如图: 县委 档案 局 XX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区位及用地ﻩ51.项目区位 .......................................................................................................................... 52.项目用地ﻩ5二、项目宗地概况 (6)1.四至范围ﻩ62.地形状况ﻩ63.地质条件ﻩ64.地上物现状ﻩ7三、项目周边社区配套 (8)1.周边3000米范围内社区配套.................................................................................. 82.周边3000米外可辐射到主要公共设施 ................................................................ 9四、项目周边环境ﻩ9五、项目周边基础配套设施........................................................................... 91.道路交通 .. (10)2.市政条件 (10)六、规划控制要点 (11)第二章整体市场分析ﻩ一、整体市场状况分析 ........................................................................................ 121.经济总量ﻩ122.2007年昆明市房地产开发总体运行状况 (12)3.昆明市房地产建设区域走向ﻩ31二、整体市场对本案影响.............................................................................. 131.投资因素ﻩ132.价格因素ﻩ143.政策因素 (14)第三章区域发展分析ﻩ一、呈贡新城总体情况ﻩ511.自然资源 (15)2. 投资环境 ........................................................................................................................ 153. 产业进驻 ........................................................................................................................ 164.教育发展ﻩ165. 市府搬迁ﻩ166. 轨道交通 (17)二、大渔片区总体情况 (18)1. 旅游资源 (18)2. 交通资源 (19)3.旅游开发.................................................................................................................... 194. 集镇建设ﻩ19三、市场供应产品分析 (20)1.区域产品供应状况ﻩ202.产品共有特征 (20)3.区域内产品对比分析 .................................................................................................. 21四、呈贡新城土地市场分析.............................................................................. 251. 呈贡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地储备 (25)2. 2007年呈贡已经出让土地的去向、价格及分析 (26)3. 呈贡土地价格走势,供求关系,出让特点 ....................................................... 26第四章开发模式及项目定位ﻩ一、区域价值ﻩ72二、开发模式探究ﻩ271.以提供第一居所为主要目的的景区住宅开发ﻩ272.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度假房地产开发ﻩ283.以旅游接待为目的的自营式酒店ﻩ294.与旅游相关的写字楼ﻩ295. 以大盘形式出现的综合性旅游房地产开发 (29)三、产品定位ﻩ301.产品形态ﻩ302.同类产品比对ﻩ03四、产品规划建议 .................................................................................................. 311.居住区域ﻩ312.商业区域 .......................................................................................................................... 323. 五星级酒店(度假村) ................................................................................................ 32第五章投资分析一、成本预测........................................................................................................ 35二、附加成本 (38)三、资金预测ﻩ83四、盈利能力分析ﻩ39五、结论 (39)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区位及用地1.项目区位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位于昆明市区东南部,呈贡县境内,邻近昆玉高速公路、环湖东路、中正路和前新路,距昆明市中心约25千米,距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约20千米,距呈贡县城约8千米。

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本合同目录一览1. 报告概述1.1 报告的性质和目的1.2 报告的适用范围1.3 报告的编制依据2. 工程项目介绍2.1 工程项目的性质2.2 工程项目的规模2.3 工程项目的地点3.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3.1 评估方法的原理3.2 评估方法的适用性3.3 评估方法的实施步骤4. 环境影响识别4.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4.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4.3 潜在影响因素分析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影响预测的方法5.2 影响评价的标准5.3 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果6. 环境保护措施6.1 防治污染措施6.2 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6.3 安全生产措施7. 环境影响经济分析7.1 成本效益分析7.2 费用效益分析7.3 敏感性分析8. 公众参与8.1 公众参与的方式8.2 公众参与的范围8.3 公众参与的结果9. 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9.1 监测方法与手段9.2 监测周期与频率9.3 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分析10. 合同的履行与监督10.1 合同的履行期限10.2 合同的履行条件10.3 合同的监督与检查11.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1.1 合同变更的条件11.2 合同解除的条件11.3 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法律后果12. 合同的争议解决12.1 争议解决的途径12.2 争议解决的方式12.3 争议解决的时间限制13. 合同的违约责任13.1 违约行为的界定13.2 违约责任的形式13.3 违约责任的免除14. 合同的终止与失效14.1 合同终止的条件14.2 合同失效的后果14.3 合同终止后的权益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报告概述1.1 报告的性质和目的本报告为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报告的适用范围本报告适用于2024年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汽车零部件生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富山三路以南金沙一路以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汽车零部件生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富山三路以南金沙一路以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⑶技术规范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③HJ/《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⑷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文件、数据资料和图纸。

3、拟建项目概况⑴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江西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为7917m2职工人数:总员工人数为40人,在厂内就餐,无住宿工作班制:年工作日300d,一班制,每班8h⑵建设地点及周围概况项目位于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富山三路以南,金沙一路以东,项目地理中心坐标为:28°31'"N,115°53'"E。

具体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详见附图一、三。

主要建设内容为1栋生产车间,1栋综合楼。

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北侧为江西仁新,西侧为南昌泰邦低碳实业有限公司及南昌永胜橡塑有限公司,南侧为西村,距项目地40m,东侧为雄溪村,距项目地80m,详见附图二。

图1 建设项目东侧现状图2 建设项目南侧现状图3 建设项目西侧现状图4 建设项目北侧现状本项目所用原料为管材,内外层为橡胶层,中间为金属层,加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小。

本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在做好噪声防治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厂内建筑,优化车间设备分布,产生污染的设备尽量布置在车间的西、北侧,远离东、南侧的居民。

⑶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占地7919m2,建筑面积4284m2,总投资10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栋生产车间,1栋综合楼及公用配套设施。

其中生产车间建筑面积3228 m2,综合楼建筑面积为1056m2。

建设项目组成见下表。

表1 建设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组成说明营运期环境问题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建筑面积3228m2,1F,钢结构切割粉尘、车间清洗废水、机械噪声、辅助工程综合楼建筑面积1056 m2,2F,混凝土生活污水、垃圾环保工程化粪池// 隔油池/公用工程供水市政接入/ 供电市政接入排水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⑷项目产品方案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

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

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

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东莞市虎门镇人民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环评单位:广州怡地环保实业总公司二0一一年五月目录1、工程概况 (1)1.1 项目性质和路线位置、走向 (1)1.2 建设技术标准及总体规模方案 (1)1.3 路线走向比选方案 (4)1.4 交通量预测 (6)1.5区域道路交通现状 (6)1.6 主要工程量内容 (11)1.7 工程占地及拆迁 (15)1.8 土石方平衡 (16)1.9工程施工条件 (16)1.10 建设安排 (17)2、工程污染源分析 (18)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8)2.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20)2.3 污染物排放汇总 (22)3、环境保护目标 (24)3.1 水环境保护目标 (24)3.2 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24)3.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4)4、评价标准 (30)4.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30)4.2 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 (31)4.3 水土流失评价标准 (33)5、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4)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4)5.2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35)6、污染防治措施 (38)6.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38)6.2 营运期环保措施和建议 (41)7、评价结论 (48)项目地理位置图1、工程概况1.1 项目性质和路线位置、走向1.1.1 项目性质(1)项目名称:东莞市虎门镇滨海大道市政工程(2)项目地点:东莞市虎门镇(详见项目地理位置)。

(3)项目性质:新建交通建设项目。

1.1.2 路线位置、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滨海大道北起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虎门白沙火车站及环莞快速路,自北向南途经虎门中心区及新湾两大主板块,南至沙角片区信义路,路线全长约12.24km。

道路北段主要沿广深高速公路、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带前进,道路南段利用现状连升南路至设计终点。

道路自北向南,沿线主要设计控制因素依次为:环莞快速路及白沙火车站、广深高速公路与分离山、常虎高速新联立交、高压走廊、连升南路等。

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

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

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法律法规性文件的有关要求,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向社会进行第二次环境信息公示,公示内容:(一)项目概况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为385.39公顷,灵关工业集中区规划为两块区域,共占地178.53公顷。

其中高耗能区位于大鱼溪片区,规划占地46.8公顷,石材工业区沿省道210公路的沿线和灵关河(宝兴河灵关段)西岸建设,规划占地131.73公顷;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北部水桶坪、中部中心区、南部赵家坝,省道210沿线的部分居住用地可基本维持现状,其余居住用地结合地形进行相对集中布局,整个居住用地面积为66.73公顷。

(二)规划实施情况1、规划实施范围及产业布局规划开发实施以来,由于宝兴县灵关镇城市规划的调整、发展,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在规划环评及其批复界定的范围内,将原相对独立的上坝、中坝组团已完成建设并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上坝中坝工业组团,占地面积95.83公顷;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宝兴县2012年第1批乡镇建设用地的批复》(川府土(2013)263号)可知,将灵关镇河口村4组(水桶坪居住组团)集体农用地转用而成建设用地,合计12.6272公顷;同时,由于2013年“4.20”地震后,按宝兴县灾后重建规划,赵家坝工业组团内企业全部搬迁,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用于安置灾后重建群众,赵家坝工业组团不复存在,同时将河口村四组(水桶坪居住组团)修建河口村安置点。

同时水桶坪组团现已入驻有三家企业,工业用地占地面积约8.6512公顷。

因此,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现有工业组团主要为上坝中坝工业组团、写字岩工业组团、新场工业组团、水桶坪组团及大鱼溪工业组团共5个工业组团。

其中上坝中坝工业组团、写字岩工业组团、新场工业组团及水桶坪组团主要为石材工业区,沿省道210公路的沿线和灵关河(宝兴河灵关段)西岸沿线建设;大鱼溪工业组团主要为高耗能区。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32与规划环评的相符性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中规划建设的地铁1号线本次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与原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在线路起点终点车站数量敷设方式及变电站位置等方面完全一致整体线路长度局部线路走向和站位南湖广场大西沟段线站位南郊停车场选址及出入线行车组织及征地等方面经研究后进行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了优化调整减小了工程施工难度和社会影响线位总体符合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为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南北向交通供需矛盾,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满足 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结构。2010 年乌鲁木齐市启动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工作,2011 年修编完成《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2012-2016)》,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11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 司对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2012 年 6 月环境保护部对《乌 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审查, 2012 年 7 月予以批复。2012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了《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规划(2012-2019)》。
1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南郊客运站东侧的三屯碑站,线路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南湖北路昆仑路-新医路-北京路-城北干道布设,终点位于地窝堡机场站。
1.2 工程概况
1.2.1 线路方案 轨道交通一号线南起南郊客运站门前的三屯碑站,南郊停车场出入线由车站
4.公众参与 ............................................................................................................................................. 35 4.1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和对象.......................................................................................................... 35 4.2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和内容.......................................................................................................... 35 4.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 36 4.4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 40 4.5 公众参与结果 ............................................................................................................................. 42

长沙雨花区环境规划报告书

长沙雨花区环境规划报告书

编写人员:彭琛玲、邓昱、张思琴、胡媛。

2010年6月目录1总则 (1)1.1任务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规划范围与期限 (2)1.4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2)1.5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 (5)1.6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指标 (7)2区域概况与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9)2.1自然环境概况 (9)2.2社会环境概况 (9)2.3区域总体规划概况 (11)2.4社会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11)3景观生态环境规划 (13)3.1景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3)3.2环境功能分区 (18)3.3绿地规划及原则 (19)3.4生态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20)3.5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4大气环境规划 (22)4.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22)4.2规划区燃料结构与污染源现状 (22)4.3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26)4.4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27)4.5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与规划指标 (27)4.6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29)4.7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29)5地表水环境规划 (32)5.1水资源评价 (32)5.2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2)5.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5.4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36)5.5圭塘河水环境容量 (38)5.6水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40)5.7圭塘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 (40)6环境噪声控制规划 (43)6.1规划区噪声源分布现状及影响调查 (43)6.2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评价 (46)6.3 噪声污染源及影响预测 (49)6.4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53)6.5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54)6.6环境噪声控制与综合整治方案 (54)7固体废物控制规划 (62)7.1固体废物现状 (62)7.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62)7.3规划区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63)7.4控制措施 (64)7.5固体废物规划项目与经费估算 (64)8结论与建议 (65)8.1结论 (65)8.2建议 (70)9.附件 (71)9.1地理位置图 (71)9.2监测布点图 (72)1总则1.1任务由来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和湖南省政府“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的提出,作为地处长沙市南大门的雨花区,在长沙市发展规划中及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于贯彻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精神,同时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提高环境建设与管理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呈贡绿色产业基地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呈贡绿色产业基地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呈贡绿色财产基地区域开发情况影响陈诉书简本宣布单位:昆明市情况科学研究院宣布日期: 2007 年 1 月1.建立项目概述呈贡绿色财产基地是呈贡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呈贡新城建立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并积极采取呈贡新城筹划区内绿色财产向基地转移而设立。

基地筹划范畴东至大哨大库及云铝收费站,南至平顶山、关山、吴家山、马头山北麓,西至石夹子落水洞及大风垭口,与昆明经济技能财产基地相邻,北至风口山、大山、支锅山、一座山南麓。

用地南北为山地困绕,处于山谷地带,呈东西长、南北短,狭长的不规矩形状,面积约20.2km2。

凭据基地筹划,财产基地定位为以绿色产物加工、生产、展示、研发为一体的呈贡产业园绿色财产园区,重点生长绿色食品业、绿色中药业及相关财产,建成七甸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1、绿色食品业:蔬菜、果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加快蔬菜果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步调,重点生长贮运保鲜、果蔬汁等产物及其综合利用,大力大举提高资源利用率。

2、利用云南天然药物资源,生长绿色药品加工业,如:中药材、中成药、药品中间体、生物技能制药。

3、相关财产:清洁能源、绿色质料等财产。

园区位于滇池流域的汇水区范畴内,可用水资源有限,周边植被条件良好,可生长污染小的节水型绿色财产及绿色相关财产,限制对情况有污染或耗水型财产:冶金产业、大中型机器制造产业、化学产业、造纸产业、制革产业、建材产业等。

人口范围:凭据七甸乡水资源容量确定园区的人口在3万人。

2.财产基地污染源废气按财产基地筹划,区域产业用地面积220.7hm2,按区域财产情况,废气污染物主要为生产历程产生的粉尘及燃料使用产生的烟尘、SO2。

粉尘主要为干原料及产物破坏、搅拌、包装等历程产生,在新鲜蔬果加工、乳制品加工等类项目中不会产生,预计此部分污染物产生量不大。

类比本区域粉尘排放量约为5.1t/a。

按达标排放推算废气量,则废气量约4250万标m3/a。

燃料使用产生的污染物方面,按筹划要求,区域采取以电力为主,液化石油为辅的城镇能源结构按筹划要求,区域内产业企业也应使用清洁能源。

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杨家村矿井及选煤厂

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杨家村矿井及选煤厂
1732水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情况1733固体废弃物产生和排放及处理处置情况1734项目噪声产生和防治措施2341生态23411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目标23412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23413生产期生态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2442地下水26421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26ii422矿井建设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26423治理措施27424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及解决措施2743地表水274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27432矿井建设生产对地表水的影响和治理措施2744环境空气284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环境保护目标28442建设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及治理措施28443生产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及治理措施29444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及解决措施3045噪声30451声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目标30452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30453生产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3146固体废物31461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31462生产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32463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方案324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661结论3662建议36iii杨家村矿井由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万利矿区规划矿井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万利矿区总体规划第三版已由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于2005年12月编制完成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73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万利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对其进行了批复
工业场地噪声
原常青村、刘家村
风井场地噪声
周围200m无敏感目标
受煤炭开采沉陷影响的保护目标
村庄
16个村庄,共897户,2662人,耕地11201亩
地表水
哈拉不拉沟、巴龙兔沟、补得亥沟等(季节性河流)
工业企业、单位
鄂尔多斯监狱、奥立星煤化集团公司

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环境热线
4

上海环境热线
彭镇幼儿园
彭庙村
云翔苑 新泐村
风险评价范围
邵靴村
大气评价范围 公租房
公租房二期
一期
大 两

港 随
永盛村


港泐


杭园村 彭庙村飞地 小




地下水评价范围 项目位置

杭园村 马







塘 河



(3) 声环境影响预测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选用低噪声型,项目运行期厂界噪声能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 类标准限值。 (4) 固废影响预测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中研磨废液、废酸液、废碱液、废冷却液 和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包装材料等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 处理处置。在所有危险废物都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一般固废委 托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清运的前提下,本项目固体废物不会 对环境造成影响。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项目所在地区潜水埋藏较浅,位于海边,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较 密切,不处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或补给径流区,周边无地下 水资源保护区或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在落实拟定的各项地下水 污染防治措施后,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或事故时,均可以有效防止对地 下水的污染。因此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6) 风险影响分析、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本项目所用化学品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氨水、H2O2、Ar、H2、 N2,少量的 HCl、NaOH、硫酸,以及微量的 HF、异丙醇、TCS、磷 烷、硼烷等,所有化学材料均贮存于材料库内,本项目不构成重大风 险源。 建设单位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法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技术审核要点(污染影响类)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技术审核要点(污染影响类)

环境风险
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3的建设项目
生态
取水口下游500 米范围内有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的新增河道取水的污染类建设项目
海洋
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
注:1.废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纳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不包括无排放标准的污染物)。
是否开工建设:重点对照施工工期审核项目是否存在“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若存在 “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须填写已建设内容、处罚及执行情况。
1、审核要求 (1)重点审核项目基本信息填写的完整度和准确性
建设项目名称:重点审核项目名称与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相关设计文件中名 称的一致性。
项目代码:重点审核是否有项目代码,若有,则须审核项目代码与发展改革部门核发 的唯一项目代码的一致性以及备案文件中建设内容与文本中建设内容的一致性。
建设地点:重点审核项目建设地址是否具体可查, 应准确至具体街道村镇,工业园 区项目还须明确所在片区或组团的名称。
二、总体要求
1、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需要深入论证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开
展专项评价工作。
2、根据建设项目排污情况及所涉环境敏感程度,确定专项评价的类别。大气、地表
水、环境风险、生态和海洋专项评价具体设置原则见表 1。土壤、声环境不开展专项评价。
地下水原则上不开展专项评价,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
-2-
昆明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影响类)技术审核要点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术指南的 通知》(环办环评﹝2020﹞33 号)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格式及编制技 术指南,自 2021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为提高昆明市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表编制 质量,统一技术评估尺度,提高技术评估质量,结合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我中 心编制本技术审核要点。

深圳市宝安沙井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

深圳市宝安沙井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

深圳市宝安沙井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篇一:[松岗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XX-12-14 CONTENTS目录1. 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1. 规划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1.2. 规划编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 2. 规划依据与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1.规划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2. 规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 现状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3.2.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 3.3.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4. 规划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4.1. 功能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4.2. 发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 4.3. 图则地区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 5. 用地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5.1. 影响用地布局的因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2. 用地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 6. 城市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1. 上层次规划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9 6.2. 整体空间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 6.3. 城市空间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 6.4. 环境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 6.5. 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 7. 土地相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7.1. 用地相容性类型及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7.2. 用地相容性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 8. 土地细分与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8.1. 土地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 8.2. 土地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9. 地块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9.1. 地块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 9.2.控制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10.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10.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0.2. 公共设施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 10.3. 公共设施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 10.4. 上层次规划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3 10.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 11. 道路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11.1. 现状问题以及发展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1.2. 总体交通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 11.3. 对外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 11.4. 内部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 11.5. 静态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 12. 给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12.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2.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2.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 12.4. 规划用水量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 12.5. 给水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2.6. 消防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3. 雨水、防洪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3.1. 雨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3.2. 防洪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4. 污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814.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 14.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 14.4. 污水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 14.5. 污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 15. 电力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015.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5.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 15.3.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图集:15.4. 负荷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15.5. 110KV及以上网络系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15.6. 10KV电力系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5.7. 市政电缆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5.8. 道路照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 电信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6.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4. 电话容量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5. 电信局所及电信光节点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16.6. 邮政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2 16.7. 有线电视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2 16.8. 移动通信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2 16.9. 综合通信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2 17. 燃气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317.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17.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4. 气源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5. 供气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6. 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7.7. 瓶装液化气供应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4 18. 实施措施与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418.1. 制定图则地区旧城更新策略和分期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8.2. 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快公共设施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19. 附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619.1. 附表一:现状用地汇总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19.2. 附表二:规划用地汇总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19.3. 附表三:公共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19.4. 附表四: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1.区域关系图2.土地适用性评价分析图 3.用地地籍图4.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 6.土地利用规划图 7.城市设计导引图 8.地块划分编号图9.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10.道路交通规划图(一) 11.道路交通规划图(二) 12.建筑密度分区图 13.地块改造示意图 14.给水工程规划图 15.雨水工程规划图 16.污水工程规划图 17.电力工程规划图 18.电信工程规划图19.燃气工程规划图1. 前言1.1. 规划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松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旧城改造的推进,松岗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松岗次中心作为西部工业组团的居住地区级生活服务中心,承担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550吨年农药及中间体与19700吨年副产品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550吨年农药及中间体与19700吨年副产品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2.1 建设内容 ..................................................................................................1 1.2.2 生产工艺..................................................................................................................... 2 1.2.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 10 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 12 1.2.5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 12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13 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 ................................................................................13 2.1.1 环境质量现状 ........................................................................................13 2.1.2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 ................................................................................13 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 ........................................................................................14 3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15 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15 3.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15 3.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15 3.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 ............................................................................15 3.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 ....................................................................15 3.1.5 污染物排放方式 ....................................................................................15 3.2 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 ....................................................................16 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7 3.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7 3.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9 3.3.3 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9 3.3.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20 3.3.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0 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 ....................................................................20 3.4.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20 3.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21 3.4.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2 3.4.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23 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 ........................................................................................24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制定公众参与计划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公众参 与计划,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等。
04
公众参与的效果评估Leabharlann 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公众参与效果评估是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意见的收集 、分析和评价,旨在判断公众意见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合理 性的评估方法。
目的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参 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增强项目实施的合法 性和合理性。
05
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参与意识
部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 主动参与意识。
信息不对称
由于专业知识壁垒,公众 与环评机构之间存在信息 不对称现象。
参与成本高
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投 入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 资源,对一些人来说成本 较高。
提高公众参与质量的对策
• 方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效果评估,其中问卷调查是最 常用的方法之一。
• 程序: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设计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目的、对象、指标和方法等。 • 发布评估通知:将评估方案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邀请他们参加评估活动。 • 收集公众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收集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 分析公众意见: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 公布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 • 知情权:了解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 • 参与权:参与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等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 监督权:对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 请求救济权: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法律救济。 • 义务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进行违法活动。 • 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 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行使参与权,不干涉其他人的权利。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给他人造成损失。

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环境影..

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环境影..

本简本内容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并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本简本中公众参与内容全文摘自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公众参与章节,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公众意见调查内容是真实的。

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全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线路起于新建的沈杜公路站,与轨道交通8号线沈杜公路站换乘衔接,沿8号线区间东侧向南,后转向东沿8号线浦江镇停车场北侧走行,至三鲁公路后向南,穿越S32公路后继续向南至鲁南路转向西,止于汇臻路站。

线路全长约6.6km,均为高架线,共设6座车站。

本工程包含车辆基地1座、控制中心1座,控制中心位于车辆基地内。

具体走向及位置见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图1.1-1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11.1.2 相关背景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属于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年)调整”中的一个项目。

本项目通过接驳换乘方式在沈杜公路站与已建的8号线衔接,向南串联浦江镇各保障房建设基地。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浦江镇南部各保障房基地居民与市区间出行需求,有利于加强浦江镇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具有中运量客流特征,其建设对于完善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丰富层次结构,探索城镇集运系统的建设制式具有积极作用。

1.2 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2.1 主要建设内容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暨集运系统A线工程全部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线路全长约6.6km,均为高架线;共设6座高架车站;包含车辆基地1座,选址于浦星公路东、S32高速公路北、现状8号线浦江镇停车场西北角,设控制中心1处;不新建主变电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兴县杨家沟铝土矿60万吨年铝土矿开采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兴县杨家沟铝土矿60万吨年铝土矿开采项目环评报告

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兴县杨家沟铝土矿60万吨/年铝土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335号二O一七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1.1建设单位概况及项目背景 (1)1.2产业政策 (2)1.3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2)1.4分析判定情况 (4)1.5“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4)1.6关注的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影响 (6)1.7主要结论 (7)第二章总则 (8)2.1编制依据 (8)2.2评价目的及原则 (10)2.3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11)2.4评价等级的划分 (16)2.5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19)第三章工程分析 (24)3.1建设项目概况 (24)3.2建设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79)3.3 建设项目三废排放情况汇总 (91)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3)4.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93)4.2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4)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6)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0)5.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130)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3)第六章环保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00)6.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200)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202)第七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21)7.1社会效益分析 (221)7.2经济效益分析 (221)7.3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221)7.4小结 (225)第八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226)8.1 环境管理 (226)8.2环境监测 (233)8.3环境管理与监测经费预算 (234)8.4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235)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237)9.1建设项目概况 (237)9.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238)9.3环境影响评价 (238)9.4总量控制 (242)9.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43)9.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43)9.7公众参与 (243)9.8评价总结论 (243)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山西国土资源厅晋非煤采划字【2017】0004号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划界文附件3:山西省矿山调查测量队,晋矿测技审字【2017】020《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兴县杨家沟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书,2017年10月24日;附件4:储量报告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附件5:监测报告附件6:废石检测报告,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2017年10月20日;(淋溶、成分)附件7:互保协议附件8:山西一拓国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兴县杨家沟铝土矿井下涌水量说明;2017年10月15日附件9: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同意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兴县杨家沟铝土矿开展前期工作的函”;2017年11月2日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第一章概况1.1建设单位概况及项目背景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兴县杨家沟铝土矿为一新建矿山,矿区位于兴县县城28°方向,直距约15km处的东磁窑沟村——杨家山一带,隶属于魏家滩镇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次评价单位于2009年7月21日委托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一期现状监测。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场址声环境质量现状可达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 dB(A)。
2.2
项目北面为派出所,相距20m;东面为正在建设的云南师范大学,相距150m;东南为正在建设的雨花毓秀住宅小区,相距200m;南面为正在建设的老年干部活动中心,相距80m;西面为大水塘村,相距200m,西面和西北面现为空地,今后规划为中心商贸区。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见表2-1。
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绿化景观区和道路及广场区,重点时段为施工期。
3.2.2
(1)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项目废气主要为小区住户生活废气、停车场汽车尾气、垃圾房及中水处理系统异味等。
项目小区内住户厨房采用城市管道煤气为燃料,并且各住户厨房均安装了抽油烟机。各住户厨房内的生活废气经抽油烟机抽排到各住宅建筑内所设置的内置烟道,最终于各住宅建筑物的楼顶排放。
大水塘村
西面
200m
捞鱼河
地表水
南面
500m
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标准
滇池外海
西南
7500m
3
3.1
项目净用地面积22.97公顷,总建筑面积56.99万m2,共有47栋住宅建筑,分别有12层、13层、17层。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79217m2,商业建筑面积42678m2,会所10238m2,幼儿园4200m2,小学5718m2,酒店26000m2,卫生所3281m2。项目建成后,有住户3081,停车位2382个。项目总户数为3081户,按3.5人/户计算,可居住人口为10784人。
装修废料主要包括废木料、废钢材、塑料等。上述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在施工场地内统一堆存,并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按《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处置。
(5)水土流失
工程区域在施工期间的项目扰动原地貌、损坏、占压的土地面积为21.92hm2,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面积为21.9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4.61hm2,预测时段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2.85t,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5086.41t,可能引起水损失量111921.27m3。
(2)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阶段降雨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施工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但量较小,经施工方设置的临时沉淀池处理后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及施工作业面降尘用水,可就地消纳,不外排。
此外,项目施工期间,民工就近租用民房,施工场地内不设施工营地及食堂,施工工人方便到施工场地附近的公厕,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较小,每天的产生量约为3t,主要为清洁及清洗用水,其中污染物浓度较低,主要为SS,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内洒水降尘或混凝土养护,不外排。
1.2
项目名称:呈贡新城雨花片区村镇搬迁规划4号地块项目
建设单位:呈贡县拆迁及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指挥部
建设地点:呈贡新城雨花片区北部
法人代表:张忠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净用地面积22.97公顷,总建筑面积56.99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79217m2,商业建筑面积42678m2,会所10238m2,幼儿园4200m2,小学5718m2,酒店26000m2,卫生所3281m2。项目建成后,有住户3081,停车位2382个。
(4)会所
项目在中部设置2个会所,其中一栋为独立建筑,一栋为混合式建筑。项目会所一面积4410m2,会所二面积5828m2,总计10238m2。
(5)卫生所
项目在东南角设置一个卫生所,建筑面积为3281m2,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具体功能的设置和分布尚不明确。待项目完成后,再另行报批。
(6)车位
项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2382个。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间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不在工程施工场地内,施工期约有施工人员200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00kg/d,经统一收集后委托五华区环卫部门清运。
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土石方14.35万m3,其中回填利用11.81万m3,剥离表土2.54万m3,本工程无永久弃渣产生。
上述废气均为间歇性无组织排放,对于施工扬尘,主要通过及时洒水降尘、采取封闭车辆运输建筑材料和垃圾、保持运输建筑材料及垃圾的车辆车身整洁、对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轮胎进行清洗、在旱季大风时对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建筑材料及废渣土采取覆盖等措施来减轻其产生量。对于施工车辆及施工器械的燃油烟气,主要通过采用符合环保规范的车辆及器械,从源头上控制尾气的产生量。对于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气,由于其产生量不大,且主要产生于室内,主要通过大气扩散进行处理。
188.45
12.56
18.84
4.40



总排口
/
50
10
1
5
0.4
年排放量(t/a)
575638
28.78
5.76
0.58
2.88
0.23
处理削减量(t/a)
253.89
182.69
11.99
15.97
4.17
表2-1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方位
距离
保护级别
派出所
大气环境
声环境
北面
20m
大气环境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保护;
声环境按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区标准保护。
云南师范大学
东面
150m
雨花毓秀住宅区
东南面
200m
老年干部活动中心
南面
80m
(2)评价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捞鱼河和滇池外海。
本次评价收集了区域内已有的监测资料以及昆明市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9月对捞鱼河滇池入湖口断面所作的常规水质监测资料,项目废水排入口上游1000m处监测断面CODCr、pH、NH3-N、总磷等水质指标均可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标准;捞鱼河下游滇池入湖口断面CODCr、总磷水质指标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标准。
(7)绿化
项目园林绿地面积94636.87m2,绿地率为41.20%。整个小区绿化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地块的有效面积,使住宅和和绿化融为一体。
3.2
3. 2.1
(1)废气及扬尘
项目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运输及一些动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燃油烟气以及在房屋后期装修时,墙体的粉刷及内屋的装修所用的涂料和油漆会产生有机废气。
因此,项目施工期间无废水外排。
(3)噪声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电锯、电钻、吊车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施工期的噪声源强一般超过80dB(A),特点为暂时的短期行为,无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噪声强度将超过GB12532-9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标准,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方案、施工时间及距离衰减等措施进行处理。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汽油在不充分燃烧下所产生的CO、NOx、HC。项目地下停车场均设置了抽排放系统,停车场汽车尾气由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抽出地表排放。
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行及污泥运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臭气产生。项目将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在项目西南角的地下一层,并对所有构筑物加盖。垃圾中转站的异味主要来自垃圾储存过程产生的一定臭气。垃圾中转站采用封闭式。项目在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的四周营造绿化隔离带,异味可通过大气扩散、植物吸收进行处理后排放。
居住人数
10784
容积率
2.06
建筑密度
23.93%
绿地率
41.20%
机动车停车位数
2382
2
2.1
(1)本次评价建设单位于2009年7月21日---7月27日委托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一期现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TSP、PM10等指标均可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满足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2)酒店
项目在西南角建设有一栋12层酒店,建筑面积为26000m2,为裙楼式结构。预计有床位400个。酒店其他功能尚未明确。酒店热源来源于电能和管道煤气,不设置锅炉。
(3)幼儿园和小学
项目在西南面设置12个班幼儿园一个,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4200m2。东南面设置小学一所,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5718m2,内设有篮球运动场一个,活动场一个。
总建筑面积
56.99万
地下建筑面积
97603
地上建筑面积
472332
其中
商业
42678
会所一
4410
住宅
379217
附属及设备用房
300
幼儿园
4200
酒店
26000
小学
5718
卫生所
3281
会所二
5828
煤气调压站
30
垃圾中转站
100
电信机房
80
给水加压泵站
490
地埋式中水处理站
1000
总户数
3081
通讯地址:呈贡县建设局
占地面积:22.97公顷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58027.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269.59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3.9%。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总用地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面积(m2)
规划总用地
29.2公顷
规划净用地
22.97公顷
道路用地面积
6.24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