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集中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我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
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
程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明显的差异,因而全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类、分层地对待,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分层教学思想)。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两类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局外人”,如果长期使他们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2、参与的内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上,更表现为内在的思维上,即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追求教学
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如果不以内在思维的深层主动建构为目的,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为参与而参与,那只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流于形式,使得大部分的课堂参与时间成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的
无效参与时间,甚至被这种表面的主动性所迷惑,认为这就是学生的有效主动参与,这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思维参与的建构
性上,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通过连续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参与的反思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其自我反思
意识的强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
它不仅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要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能力的主体。这也是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适应学习化社会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重要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自我反思,是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的一个反映。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能很熟练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常常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常思考“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
想?怎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为什么会作出
这样的选择?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程度。
二、突出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对教学知识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在现实条件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大可能的教学效果的活动过程。具体途径为:
1、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是教师对学生寄托目标的具体反映。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前,都会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然而,教学目标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首先,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高、广、深”,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可行性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目标的达成。其次,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条件,愉快地学习。
2、精选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接
下来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精选教学内容要求:首先,在内容质量上,要体现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本身富有启发意义或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其中科学性是前提,目标性是核心,启发性和思想性是教学的发展性和教育性规律的体现。其次,在内容深度上,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内容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发展。再次,在内容广度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 3、优化教学结构。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