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销吗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1. 定义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已经生效的合同内容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
2.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的合同,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一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并且变更或者撤销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 变更和撤销的条件1.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的一方应当是合同当事人;2.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的一方应当是在合同订立后,合同生效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存在可变更或者撤销的事由;3.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的一方应当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即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存在可变更或者撤销的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 合同变更合同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合同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合同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合同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5. 合同撤销合同撤销是指已经生效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依法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宣告合同无效。
合同撤销后,合同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6. 争议解决对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产生的争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7. 合同的适用范围本文档所述的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法规、条件及程序等,适用于我国各类合同纠纷的解决。
8. 结语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调整合同内容的途径,有利于维护合同公平、保护当事人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合同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
其他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合同变更和撤销事宜请依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办理。
9. 合同变更和撤销的法定事由合同变更和撤销的法定事由包括: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一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6.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并且变更或者撤销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包括以下情况:
1. 一方以虚假的陈述、隐瞒真相或者恶意串谋的手段,诱导对方订立合同;
2. 合同成立前后,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3. 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或者失去了合同的目的;
4. 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交易习惯,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5. 一方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一方履行合同后丧失了继续履行的能力;
6. 根据合同的约定,一方或者双方有权解除合同;
7. 根据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8. 其他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合同撤销权情形还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以及法律规定来确定,上述情形仅为一般性的总结,具体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合同是双方约定并遵守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合同是可以被撤销的。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 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
当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事实,以欺骗对方签订合同,另一方发现后,有权要求合同被撤销。
2. 合同违反法律强制规定。
当合同内容与法律强制规定相抵触时,被迫签订合同一方可以要求合同被撤销。
例如,合同涉及非法交易、侵犯公共利益或触犯道德底线等。
3. 双方达成合同的基础事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合同签订后,双方原本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和事实达成协议,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这些基础事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严重影响了合同履行的可行性,一方可以要求合同被撤销。
4. 合同违反公序良俗。
当合同违背社会公共秩序、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且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时,一方可以要求合同被撤销。
5. 强行要求签订合同。
当一方在某种无可抗拒的压力下,被迫签订合同,另一方未能给予对方合理的选择权,合同可以被撤销。
例如,威胁、恶意诱导或者非正当竞争行为等。
6. 合同无效。
当一方在合同中明确表示自己无权签订合同,或者一方签订的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合同被视为无效。
无效的合同是可以被撤销的。
7. 合同履行困难。
当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一方可以提出撤销合同的要求。
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法律法规的改变等.8. 双方协商一致。
合同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认为撤销合同是合适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自愿达成一致并撤销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撤销的过程中,双方应当保持诚实信用,充分尊重法律规定,并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撤销。
否则,任何一方滥用撤销权利,可能会面临法律追究的后果。
在实际操作中,合同的撤销可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具体的规定根据地区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遇到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权益的合法维护。
撤销合同的步骤(3篇)
第1篇一、概述合同撤销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成立后,基于法定的原因,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依法撤销已经成立的合同。
撤销合同是一种法律救济手段,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平性。
以下是撤销合同的步骤:二、撤销合同的步骤1. 确定撤销事由撤销合同的前提是存在法定的撤销事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撤销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虚构事实,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2)胁迫:一方当事人以暴力、威胁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3)重大误解:一方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或者合同标的物的性质、数量、质量等存在重大误解,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
(4)显失公平: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5)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难境地,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2. 收集证据在确定撤销事由后,需要收集相关证据。
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合同文本:证明合同已经成立。
(2)证人证言:证明欺诈、胁迫等事实的存在。
(3)视听资料:证明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行为。
(4)鉴定意见:对合同标的物的性质、数量、质量等进行鉴定。
3. 提起诉讼或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撤销合同应当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
以下是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步骤:(1)确定诉讼或仲裁机构:根据合同约定或者合同性质,选择合适的诉讼或仲裁机构。
(2)准备诉讼或仲裁材料:包括起诉状或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
(3)提交诉讼或仲裁材料: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诉讼或仲裁机构。
4. 参加诉讼或仲裁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应当积极参与,包括:(1)答辩:对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或仲裁请求进行答辩。
(2)举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3)质证:对对方当事人的证据进行质证。
(4)辩论:就争议事项进行辩论。
5. 判决或仲裁裁决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审理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或仲裁裁决。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规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有五种情形:
一、具有构成合同无效的违反规定性规定、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或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
二、当事人之间存在着违反道德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四、当事人之间因不正当竞争关系或因其他不合理因素而订立的合同;
五、当事人利用故意欺诈行为或者构成重大过失而形成的合同。
以上就是民法典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而这些情形的撤销还受到另一个具体规定的制约,那就是民事诉讼法有关撤销行为的规定,这里面也要说明,合同能够撤销之前,双方有责任履行并实际履行了相应义务才可以进行撤销,或者合同本身已经执行完毕之后,当事人才可以提出撤销申请。
另外,要想申请撤销合同,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诉讼时效,即:对于因构成无效合同的申请,这一诉讼应当在合同成立。
另外,对于已经订立的合同,如果当事人提出了撤销申请,在该合同内容发生变更或履行完毕之前,立即申请撤销行为。
所以,民法典关于撤销合同的这五种情形,不仅要求当事人彼此之间有违反规定性规定,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有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不正当竞争关系以及欺诈行为等,而且还有一定的诉讼时效和实际履行义务的要求,只有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才能够申请撤销合同,否则,私人民事纠纷两方还需要根据民法典其他规定,借助司法行使其合法权利,解决纠纷问题。
合同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撤销_ 【合同事务法律知识】
合同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撤销? 【合同事务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合同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撤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
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合同一般是在双方地位平等协商一致的情形下订立的,表现的是双方的自由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当事人双方地位不一致的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合同订立即有效的,某些合同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合同不一定生效,本文整理了合同撤销的相关内容。
一、合同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3、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1)欺诈,是行为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是指以给对方或亲友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
(3)乘人之危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急迫需要,迫使对方订立对其极为不利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
”二、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合同重要法律特征之一,如果当事人发现合同有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不能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意思,那么,撤销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合同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约定了各方在特定事件或情况下应履行的义务。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合同可能会遇到问题,需要进行撤销。
以下是一些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首先,当涉及违反法律或违反公共利益的合同时,合同可被撤销。
例如,当一方胁迫另一方履行合同或签署合同时,合同就是违法的。
此外,如果合同涉及非法交易,如毒品交易或人口贩卖等,合同也可以被撤销。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享有法律保护。
其次,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或欺诈时,合同也可以被撤销。
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达成合同时对相关事实存在误解,导致合同条款无效。
例如,当一方在合同中陈述了错误的信息或隐瞒了重要事实时,另一方可能会选择撤销合同。
合同欺诈是指一方以欺骗、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的方式使另一方签署合同。
在这些情况下,受害方有权要求法院撤销合同并获得赔偿。
此外,当合同中出现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情况时,合同也可以被撤销。
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测或无法防止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罢工等,导致合同的履行变得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受影响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或暂时中止合同的执行。
另一个可能导致合同撤销的情况是当合同违反了公共秩序或违反了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时。
例如,在某些国家,合同违反了公共的道德原则,如违反良好风俗习惯、道德约束或伦理要求,合同可能会被撤销。
最后,当合同存在违反合同条件或不履行义务的情况时,另一方可能选择撤销合同。
例如,如果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可以选择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
总的来说,合同可撤销的情况有违法、重大误解或欺诈、不可抗力、违反公共秩序或基本原则以及违反合同条件或不履行义务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并在必要时要求赔偿。
合同的撤销确保了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并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Just like the rain always stops and the fog always clears, no one will fail all the tim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
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一、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合同具备可撤销的原因,是行使合同撤销权的前提条件。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
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很显然,《合同法》关于合同可以撤销的原因,采取有别于《民法通则》的规定,借鉴了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通行作法,采取了广义的立法。
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其内容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合同才可作为合同撤销的原因,而对于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方式签订的合同一概都归类于《民法通则》第58条所指的无效情形,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1、欺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胁迫根据《民法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
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乘人之危根据《民法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比如,某乙一直想购买某甲的一张邮票,但某甲并不想出卖,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库中,当时在场之人只有某乙会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围观之人救助其子,于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该邮票作为报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该要求,事后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诉,此案即属乘人之危。
合同可撤销的12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12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12种情形可以包括以下情况:
1. 违反公序良俗:合同内容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违背一般人的正常理解和社会道德标准。
2. 被当事人欺诈、胁迫:合同当事人通过相互欺诈、胁迫等手段达成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3. 重大误解: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对相关事实存在重大误解,导致合同内容与双方初衷存在明显差异,合同可以被撤销。
4. 非法对象:合同的对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属于违法情形的合同可以被撤销。
5. 被迫订立:合同一方因不可抗力、危险威胁等原因被迫订立的合同,受到迫害的一方可以申请撤销。
6. 卖方拒绝提供合同标的物:买卖合同中,卖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拒绝提供合同标的物,买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7. 非法代表:合同由非法代表人代表当事人签订,受害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8. 严重威胁行为:合同一方对另一方采取威胁、暴力等严重行为达成合同,受害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9. 法定禁止行为: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禁止性行为,被迫行为的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10. 接受不正当利益:合同双方中一方接受了对方的不正当利
益导致合同成立,受害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11. 合同条件不明确:合同中约定的条件存在不明确、模糊等
问题,导致双方无法履行合同,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12.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具体法律规定,可视为撤销合同的其他情形。
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无效吗?
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效吗?被胁迫签订的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效吗?不⼀定!根据⽆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以欺诈、胁迫的⼿段订⽴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属于⽆效合同。
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哦。
我们来简单看两条法律规定:《合同法》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的,合同⽆效: (⼀)⼀⽅以欺诈、胁迫的⼿段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法⽬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四条下列合同,当事⼈⼀⽅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因重⼤误解订⽴的; (⼆)在订⽴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以欺诈、胁迫的⼿段或者乘⼈之危,使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的合同,受损害⽅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请求变更的,⼈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从法条规定上我们可以看出,⽆效合同多是触碰了法律底线的。
法院在认定合同效⼒的时候还是⾮常谨慎的。
实务中⽐较常见的⽆效合同主要是农村房屋的买卖。
⽽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主要是合同当事⼈认知或者地位悬殊、信息不对等等原因订⽴的合同。
除了上述法律规定,对于⽆效的合同,《民法总则》还有兜底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为⽆效”,⽐如“包养协议”等。
下⾯附上部分关于⽆效合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的法律规定,供⼤家⼀起学习。
⽆效合同:《民法总则》第⼀百五⼗三条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为⽆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为⽆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为⽆效。
《合同法》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的,合同⽆效: (⼀)⼀⽅以欺诈、胁迫的⼿段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法⽬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_和合同无效的区别
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_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如下: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3.第三方实施欺诈,使合同的一方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而合同的另一方知道该欺诈行为的;4.一方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合同的;5.一方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6.显失公平的合同。
7.赠与合同中,动产尚未交付,不动产尚未过户的,或者受赠人失去生活能力的。
8.附条件赠与合同或遗嘱中,受赠人未履行义务的。
合同可撤销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合同可撤销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如下:1.产生原因不同。
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
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3.法律效力不同。
无效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并存在,但是自始自终都是无效的;4.法律责任不同。
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5.期限限制不同。
找法网提醒您,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不可撤销合同能解除吗不可撤销合同能解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解除:1.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后协议解除;2.合同中约定的可以解除的情况出现时,依约解除;3.法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出现时,依法解除合同。
可撤销合同有几种类型(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时,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所谓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三)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欺诈是指行为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四)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
合同法——比较效力未定合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的区别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课程作业题目:比较效力未定合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的区别姓名:凌云学号:100800318 专业:民商经济法科目:合同法任课老师:周昀一、效力未定合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的区别的概念和种类(一)无效合同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不具备或违反了法定条件,法律规定不承认其效力的合同。
有下列条件者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二)可撤销合同,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欠缺生效条件时,一方的当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做出裁定,从而使合同内容变更或合同的效力消灭的合同。
有以下两项: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三)效力待定合同,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欠缺生效要件,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须经有关权利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有以下情况: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认定后,合同有效2、无权代理行为人代订合同的效力待定3、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越权订立合同的效力待定。
4、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效力待定。
二、我国法律对可撤销合同、效力未定合同和无效合同的规定(一)《合同法》规定的可撤销合同主要有五类: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54条)。
可撤销合同须经撤销,始溯及地无效。
而撤销权之除斥期间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合同法》第55条(1项)。
而《民法通则》中无有规定。
《意见》第73条第2款规定,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二)合同法规定的效力待定合同有三种情况:(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对于胁迫和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对于胁迫和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对于胁迫和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方一胁迫、欺诈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显然是违背了一方的意愿。
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
将其按可撤销合同处理。
合同欺诈的特征是什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误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
合同民事欺诈有以下特点:(1)欺诈人故意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以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手段得逞签约目的,表现出行为的主观性。
(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其目的在于让对方落入圈套而不觉悟,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签约目的,表现出欺诈行为的客观性。
(3)欺诈人以卑劣手段利诱对方签订合同,其本质是使所签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通过履行这种表面合法实际虚假的合同获取不法利益。
(4)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履行过合同或正在积极履行所签合同条款的部分义务,诱使对方上当受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被欺诈方获取更大的非法利益。
(5)合同民事欺诈的效力。
采取欺诈手段所签订的合同确认无效后,从签约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解除。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如果双方都有过错,依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损失。
如果当事人故意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则将追缴当事人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所有。
合同法54条司法解释
合同法54条司法解释合同法54条司法解释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释义】本条是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1.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大多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撤销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相同之处,如合同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而使合同自始不具有效力,但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涉及意思不真实的合同,而无效合同主要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在没有被撤销之前仍然是有效的,而无效合同是自始都不具有效力;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有时间限制的,本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合同成立时起1年内具有撤销权。
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也可以让合同继续有效,他可以申请变更合同,也可以申请撤销合同,而无效合同是当然的无效,当事人无权进行选择。
对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可撤销合同中,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主要是误解方或者受害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中,则只有受损害方当事人才有权请求撤销合同。
2.撤销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者撤销。
3.在可撤销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并非一定要求撤销合同,他也可以要求对合同进行变更。
本条规定了三种可撤销的合同: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条是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所谓可撤销合同,就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无效。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大多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撤销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相同之处,如合同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而使合同自始不具有效力,但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涉及意思不真实的合同,而无效合同主要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在没有被撤销之前仍然是有效的,而无效合同是自始都不具有效力;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有时间限制的,本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合同成立时起1年内具有撤销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也可以让合同继续有效,他可以申请变更合同,也可以申请撤销合同,而无效合同是当然的无效,当事人无权进行选择。
对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可撤销合同中,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主要是误解方或者受害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中,则只有受损害方当事人才有权请求撤销合同。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在合同范本中,合同的可撤销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通常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 误导或欺诈,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对方的误导或欺诈,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如果一方故意隐瞒了重要信息或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受骗一方就有权利撤销合同。
2. 未成年或无行为能力,如果合同的一方是未成年人或者无行为能力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通常是可以被撤销的。
3. 违法目的,如果合同的目的是违法的,或者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劳动法的工作条件,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4. 违约,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的条款,导致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通常有权利要求撤销合同。
5. 无效的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共利益,这些条款通常会被视为无效,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的撤销。
以上是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合同范本,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合同范本的需求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效力和期限不同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效力和期限不同签合同的时候,我们应该最关心的是合同是否存在欺诈等条款和合同是否无效,但是,了解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为大家整理了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效力和期限不同的相关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效力和期限不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的合同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而使合同不发生效力,从法律后果上来看具有同一性。
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比交明显的。
有的学者认为,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主要有3个,即:1、“从内容上来看,可撤销合同主要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
据此,法律将是否主张撤销的权利留给撤销权人,由其决定是否撤销合同。
而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常常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此类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对无效合同的效力的确认不能由当事人选择。
即使对无效合同不主张无效,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也应当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合同无效的主张或请求应当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其有权决定是否行使这一权利。
2、可撤销合同未被撤销以前仍然是有效的,而且根据我国的规定来看,撤销权人亦可要求不撤销合同而仅要求对合同予以变更,这就表明了可撤销合同并非都是当然无效,这可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进行选择。
3、对可撤销合同来说,撤销权行使撤销权必须符合规定的期限,超过该期限,合同即为有效。
但是,无效合同因其为当然无效,不存在期限制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的权利应为请求权,理所当然应受到正确行使其权利的期限限制。
其次,对于一个业已存在甚至履行完毕但却又依法应属无效的合同,更不能让其长久处于无效合同的不确定状态。
这样很不利于交易的安全。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当事人请求宣告无效的权利也应规定行使的期限,以保证交易的稳定和安全。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损害债权人权利的行为时,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力,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具体内容。
返本销售合同的解除情形
一、合同无效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
2.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导致合同无效。
3.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导致合同无效。
4.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合同无效。
二、合同被撤销1. 因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2.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
3. 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
三、合同解除条件成就1. 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如延迟付款、质量不合格等。
2.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四、合同解除事由出现1. 违约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如销售方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
2. 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如销售方提供假冒伪劣商品。
3. 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销售方提供的服务与约定严重不符。
4.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
五、合同解除程序1. 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 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对方同意。
3. 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对方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视为同意解除。
六、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 返还已收款项。
2. 恢复原状,如退货、退款等。
3.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 赔偿损失。
总之,返本销售合同解除情形较为复杂,涉及合同无效、撤销、解除条件成就、解除事由出现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欺诈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销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欺诈的手段签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不用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撤销合同情形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就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情形有下列几种:
一、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
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出现这类情形,属于可撤销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
标的物的价值和价款过于悬殊、承担责任、风险承担显然不合理的合同,都可称为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不是国家利益为可撤销合同)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骗他人的方法包括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胁迫”是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胁迫行为给对方当事人施加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