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七年级 下册(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4篇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 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四)深入研读讨论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的连贯。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贡献。

2.学习和掌握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2.教学资源:邓稼先的生平资料、课件、多媒体资源。

3.学生用具:笔记本、铅笔、教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导入(5分钟)介绍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 你们听说过邓稼先吗? 2. 你们知道他的贡献是什么吗?3.2 学习(30分钟)1.展示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的幻灯片,让学生阅读并了解他的故事。

2.向学生介绍与本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

3.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邓稼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提问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3 梳理和归纳(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梳理邓稼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4 拓展和延伸(20分钟)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

2.设计小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或发明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选择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的能力。

2.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笔记和展示内容,评价他们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展示能力。

3.评价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研究成果和科普文章的质量和创新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拓展任务,撰写一篇关于自己选择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科普文章。

2.阅读相关的科普材料,了解更多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研究成果。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概述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是中国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的开端。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

本文将对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进行详细介绍。

学习目标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语文学科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合理使用语言的基本技巧;3. 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语文学科的含义本节课首先介绍了语文学科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递的工具和媒介。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二、合理使用语言的基本技巧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合理使用语言,包括: - 合理安排语言的篇章结构,使文章逻辑清晰; -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 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三、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还可以表达思想和感情。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包括: - 辨析词语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感情;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包括: - 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文化视野; - 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方法学习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学习方法进行实践: - 阅读课本内容,理解概念和原理; - 多做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思想和感受。

总结初一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学生接触语文学科的重要一课。

汉语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汉语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七年级下册(供双语班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团结是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课题】第一课第一课时醒词语学习悟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 (2)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教法:讲述法、激励法、对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模方法教学过程:1. 前提测评2. 导入新课3. 学习词语4. 巩固练习5. 布置作业。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操心,异样,宁愿,长进,悠久” 等词语,并掌握个别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注意所学生字词与一些形近字的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会用重点词语。

【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

(寓言、移民、瞌睡、操心、震撼、悠久、唠叨、责备)2. 比一比,再组词。

操(操心)澡(洗澡)噪(噪音)喊(大喊)撼(震撼)桥(桥头)侨(华侨)娇(娇嫩)感(感恩)二、【导入新课】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词语“醒悟” 。

首先学习“醒” 是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回复兴奋状态;“悟” 是觉悟,了解,领会悟出一个道理。

“醒悟”是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其实呢,学习汉语很有趣,很有意思,但有一少部分同学的认识也就是对学习汉语的认识不太清楚。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要知道汉语是我国的国语,作为中国人有义务要学好自己国家的国语,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肯定会“醒悟”过来的---------------------------------------------- 对不对?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醒悟”这篇课文。

三、讲练词语。

第一课教案吾家有女初长成

第一课教案吾家有女初长成

第1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课前思想教化:维护祖国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创立和谐家园,努力学习。

三维目的1.学问与技能:(1)在课文学习中,培育听,说,读,写实力和汉语交际实力。

可以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句课文中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通过课文学习,驾驭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辨析同义词。

(2)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思索学习的方法,逐步积累阅历。

(3)通过课文学习,驾驭常用词语的用法:作假构思独特左右稚拙犹如预先陈述征求坦白支开根本约稿2.过程与方法:采纳启发式教学、问答教学、领读等教学方法,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联络上下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对难懂的词语采纳讲解、举例的方法来解决。

3.情感看法目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育学生组词造句的实力,并能进展简洁对话以及工具书的运用技巧。

情感教化:母爱,一把经纬网,是母亲节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心,母亲就是那古老的伞举起一片温馨,让女儿在这伞下面伸出的八只角,母亲都会把爱辐射过来,对于我们来说母亲是最宏大的,她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母亲是我们最值得敬重的人,所以我们把祖国比作了母亲我们共同爱我们的母亲吧。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句型。

教学难点:学习词语并理解和辨析词语。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工具:粉笔,黑板教学对象:高一()班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导入1:师: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过程,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自由发言)………导入2:师:“母爱,一把最一般而又最宏大的伞。

”这句话中的“一般”和“宏大”,在母亲身上是怎样表达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生:(自由发言)………二、初学课文第一局部:(1~3自然段)我曾对女儿一度悲观预设问题1.我为什么从来不在文中中写自己的女儿?2.女儿的什么事让我出乎意料?3.我为什么一度对女儿很悲观?词语学习:吼:(动)1.因生气或心情激烈大声喊叫;2.泛指发出宏大的声响。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育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标准学习行为根本过程同学们,大家好:炽热的八月见到炽热的你们感到特别的兴奋和兴奋!今日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任凭聊聊。

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确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法”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

(惊奇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渐渐道来) 缘。

(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奇妙和难得。

通常,人们喜爱把教师比方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对教师职业的及至赞美。

我更喜爱把教师比方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同学就送走了一批渡客。

教师、同学,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说明关系的亲热,缘分的珍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

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盼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珍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情。

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这就是教师讲的第一个方面。

缘。

趣。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要学好语文学科,爱好最重要。

从以往的阅历来看,有相当一局部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爱好。

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

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读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与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

在这里,我举三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

(1)我的英文名叫“小沈阳”(不同的读法)(2)、陈菲儿,教师叫你呢。

(《十六岁的花季》)(3)、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李琼《山路使八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课《邓稼先》课⽂原⽂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 ⼀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东⼴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东威海卫与⾹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个世纪以后,中国⼈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物创造出来的伟⼤胜利。

在20世纪⼈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转变。

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昆明西南联⼤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学位后⽴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作。

1958年8⽉奉命带领⼏⼗个⼤学毕业⽣开始研究原⼦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平。

1964年10⽉16⽇中国爆炸了第⼀颗原⼦弹。

1967年6⽉17⽇中国爆炸了第⼀颗氢弹。

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宰割危机的新⽣⽇⼦!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作,⾄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贡献。

1985年8⽉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术。

七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帮学生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2、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3、告诉学生本学期学习目标及规划。

4、准备工具。

5、推荐阅读书目,二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导入第一课二、确立新观念,树立自信心1、你觉得语文重要吗你喜欢学习语文吗(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好语文的意义:学好语文,是生活的需要。

“语”,语言文字,现代汉语;文",文学,我们的生活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

除了哑巴,都要说话,我们都要运用汉语与他人交流,汉语是我们交际的工具。

文学作品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个人修养,学好语文,是应试的需要,语文是中考高考三大学科之一,学好语文,是你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必需,是你过关斩将劈波斩浪的利器。

所以,必须学好语文。

2、语文难学吗不难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言语里,在我们的环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时一一口止不十下是狼外婆,不是踩高跷,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高难度。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真谛,逐渐成长。

“处处留心皆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学生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颇有道理。

)3、如何培养兴趣呢可以从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开始,多读多摘抄多诵读,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博学的人,成功的感受会让你喜欢上语文。

平时勤于练笔,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真的很能写。

到那时候,你说你不受语文,还真的不可能,语文学习不难,难在我们能不能坚持。

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韧性吗有信心学好语文吗三、养成好习惯,把握好方法。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辈子,”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2017年开学第一课(七下语文)

2017年开学第一课(七下语文)
2017年开学第一课(七下语 文

CONTENCT

• 课程介绍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增 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 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反馈的及时性
教学评价的反馈是否及时、准 确,能否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 习策略?
评价结果的应用性
教学评价的结果是否得到有效 应用,能否为教学改进提供有
益的参考?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 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 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课程安排
课程时长
一学期,共16周。
授课方式
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
课程评价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 绩进行综合评价。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2
01
03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内容准确性
所教授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有无需要修正或补 充的地方?
内容连贯性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的安排是否连贯,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 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有创意,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译文,老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3、说说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每段的基本含义。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词的含义。

2.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文具等。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二、预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短语提示,预测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预测。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用PPT展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操练(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其朗读效果。

五、总结(5分钟)
1.学生互相总结课文的内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搜索相关的诗词,展示在下节课上。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下面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欢迎来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进行预防灾害,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老师非常高兴。

此时相信大家在假期里过得非常愉快。

现在开学了,老师想要讲的然而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安全”。

新的学期,安全将时时伴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新闻回放:《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同学们看完这条新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发言)师:转瞬间,36条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葬身火海了,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此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的然而安全,只有安全的警钟常常响起,只有把安全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生讨论师总结)三、校园的安全隐患:(学生列举)1、学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校围墙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意外伤害的隐患。

师: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四、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注意课间安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

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跳绳、踢毽。

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校园围墙的安全:不要攀爬围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不要过去玩耍,此时更不能向围墙外面乱扔垃圾、石子等危险物品。

3、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应该走路右边行走,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四川》教案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四川》教案四川教育出版社

《可爱的四川》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

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

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

3、三星堆三星堆遗址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积居住区和两个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遗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悠悠五千载,胜迹昭汗青。

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现在考古发掘确认: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

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

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4、意义。

重新认识巴蜀文化丰富的青铜文化第二课时1、多彩的雕刻艺术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2024初中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能力。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朗读和简单的口头作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基本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

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本。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或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汉字书写和拼音规则,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巩固练习:布置书写和拼音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提供简单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尝试理解和回答问题。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布置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安排朗读或口头作文任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维持良好的秩序,确保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使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七年级下册(供双语班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团结是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课题】第一课醒悟第一课时词语学习【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2)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教法:讲述法、激励法、对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模方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 2.导入新课 3.学习词语 4.巩固练习 5.布置作业。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操心,异样,宁愿,长进,悠久”等词语,并掌握个别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注意所学生字词与一些形近字的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会用重点词语。

【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

(寓言、移民、瞌睡、操心、震撼、悠久、唠叨、责备)2.比一比,再组词。

操(操心)喊(大喊)桥(桥头)澡(洗澡)撼(震撼)侨(华侨)噪(噪音)感(感恩)娇(娇嫩)二、【导入新课】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词语“醒悟”。

首先学习“醒”是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回复兴奋状态;“悟”是觉悟,了解,领会悟出一个道理。

“醒悟”是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其实呢,学习汉语很有趣,很有意思,但有一少部分同学的认识也就是对学习汉语的认识不太清楚。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要知道汉语是我国的国语,作为中国人有义务要学好自己国家的国语,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肯定会“醒悟”过来的----对不对?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醒悟”这篇课文。

三、讲练词语。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

(2)讲解重点词语并板书。

1.寓言:①有所寄托的话。

②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质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例:你听过“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吗?2.操心:费心考虑和料理。

近义词:担心反义词:放心例:为子女~/为国家~父母整天为我们操心。

3. 移民:居民由一地或一国迁移到另一地或另一国落户。

例:~海外/~政策他们一家从中国移民到美国。

4. 纸团:把纸弄成球形的东西;纸团。

例:他扔给我一个纸团。

5.开小差;《组成词组》比喻思想不集中。

近义词:走神儿反义词: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例:半路~/工作~/服务~他上课总是开下差。

6. 震撼:①指心里收到强烈冲击②摇动人的心灵。

近义词:震动,震荡,振动例:~全世界/~了所有人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

小女孩的话震撼了全场上所有人。

7. 异样:与寻常不同,特殊。

近义词:异常反义词:正常,寻常。

例:我看到了大象,它和平常没有什么异样。

他从一样的眼光看着我。

8. 宁愿:表明两者相较,情愿选取某一方面。

近意思:宁可,宁肯,情愿例:宁愿吃苦受累,也要把工作做完。

我宁愿走路去学校也不在这等车浪费时间。

9.长进:①上进,在学问,技艺,品行等方面有所进步。

②增长,增进近义词:出息,进步,上进。

反义词:退步,落后。

例:他们的技艺大有长进。

你真是没有长进,教不改的。

例:~的文化传统/~历史喀什市座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城市。

【巩固练习】课后第六页第一、第二题。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听写第一页词语,并组词,造句。

2.预习课文部分。

【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一课时重点词语解释)寓言、操心、移民、纸团、开小差、震撼、异样、宁愿、长进、悠久【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平等团结的含义:1.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的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3.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课题】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课时安排】 1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

3.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 3.品读课文 4.巩固练习 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2)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

2.检查学生课文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一个即将离开祖国的学生,感到学习课文的重要,他后悔平时没有好好学习。

老师关心他,帮助他,使他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无论走到何处都要学好国语,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我”到底领会了什么?醒悟了没有?三、阅读理解课文。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课文。

(2)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疑难词语,疑难句子,多音字,量词。

疑难词:怦怦:pēng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吓得心理怦怦直跳。

抽屉:桌子,椅子等家具中可以抽拉的盛放东西用的部分。

颤抖:哆嗦,发抖。

冻得全身颤抖。

/树枝在寒风中颤抖。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星光灿烂/灿烂辉煌/灿烂的笑容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

沉寂的深夜/ 音信沉寂相聚:集合;彼此聚会。

近义词:集中,联合,相逢。

反义词:分开,分手,离别,分离。

难得相聚,好好聊一聊。

那次会议使他们又相聚在一起。

激励:激发和鼓励近义词:鼓励,勉励,鼓舞。

反义词:打击激励将士/激励同学老师激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

课文中的量词:一(篇) 寓言,一(根)探索,一(口)气,一(个)念头,一(本) 书,一(份) 礼物,一(堂) 语文课,一(句) 话,一(段) 话,一(阵) 难过,一(个) 包裹,一(套)课本。

多音字:将jiāng(将来)重zhòng (重要)相xiāng(互相)Jiàng(将士)chóng(重新)xiàng(相貌)四、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 第十一位教师是什么样的?2. 第十一位教师为什么来到小山村?3. 第十一位教师为什么没有离开小山村?4. 第十一位教师在小山村的工作情况怎么样?5. “我”到小山村见到了谁?6. “我”到小山村见到了“第十一位教师”了吗?为什么?7.小山村为什么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8.孩子们为什么早上要背诵古诗?五、巩固练习:做第6页课后第3题。

六、课后小结。

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3、预习课文。

八、【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疑难词:怦怦:pēng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吓得心理怦怦直跳。

激励:激发和鼓励近义词:鼓励,勉励,鼓舞。

反义词:打击激励将士/激励同学老师激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

课文中的量词:一(篇)寓言,一(根)探索,一(口)气,一(个)念头,多音字:将jiāng(将来)Jiàng(将士)相xiāng(互相)xiàng(相貌)重zhòng (重要)chóng(重新)【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四维两反”教育。

“四维”: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二反”: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课题】第三课时深学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

(2)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对话。

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 3.深学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

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

【教学过程】一、提前测评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让你懂得了什么?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吗?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看法。

三、深学课文。

本文共有23个自然段,分为五个大段:第一段(1~3自然段):作者讨厌语文。

1. 上语文课我看打瞌睡。

2. 关键词:怦怦,直跳。

3. 思想开小差。

第二段(4~7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全家移民。

关键词:乐开怀,不用再听写,没有烦恼。

第三段(8~12自然段) :张老师送书,“我”认真读书,开始醒悟。

关键词:老师没有责备,却把书送来,心里好激动这堂课过得很快。

第四段(13~20自然段):我十分懊悔以前没有学好语文,但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关键词:老爸很担心,小允梦中醒,努力学好语文课。

第五段(21~23自然段):告别张老师,老师在送我一套语文书,还鼓励我学习语文。

四、总结课文:作者从印象最深的几位老师来写,抓住我对语文课的各种感觉突出了对祖国母亲的爱与思念。

五、课后小结。

六、【巩固练习】课后第七页中的第六,七题。

七、【布置作业】1.预习本课句型。

2.完成练习册阅读部分。

八、【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三课时深学课文)“我”上课不注意听讲----→每次听写不及格---→为不在听写而高兴---→老师的话激励着“我”学好中文---→“我”收到了多次表扬和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终于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1. 上语文课我看打瞌睡。

2.怦怦,直跳。

3. 思想开小差。

乐开怀不用再听写没有烦恼。

4.老师没有责备,却把书送来,心里好激动这堂课得很快。

5.老爸很担心,小允梦中醒,努力学好语文课。

【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平等团结的含义:1.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的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3.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课题】第四课时巩固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讲练句型,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相关句型,并能够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教法:激励法、点拨法,举例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 3.巩固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