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一篇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章

第一章史家对小说之著录及论述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
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稀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曰《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
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曰云云者,唐颜师古注也。
《伊尹说》二十七篇。
(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
(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
(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
(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
(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
(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
(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
(天乙谓汤,其言殷时者,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
(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
(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
(武帝时。
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
(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
(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
(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
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
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
”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中国小说史略》故事节选

《中国小说史略》故事节选一、《红楼梦》篇《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石头记》的别名,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
该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故事为主线,叙述了官宦家族的兴衰历程,生动地刻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悲剧,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丰富的情节、精湛的描写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西游记》篇《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话小说,讲述了唐朝和尚玄奘周游西域求取真经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
这部小说不仅描写了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更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称为中国神话故事的代表作。
该小说用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为中国文学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三、《水浒传》篇《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一群脱离封建统治的英雄豪杰在梁山聚义,义薄云天,抗击腐败官僚的故事。
重点人物有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等。
该小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刻画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人民对奸邪势力的反抗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四、《红岩》篇《红岩》是著名的革命小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部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创作的。
该小说讲述了以谭家桥为代表的一批烈士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故事,以及他们与日寇斗争的艰难历程。
该小说塑造了英勇、顽强的革命人民形象,发扬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五、《鲁迅全集》篇《鲁迅全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该书涵盖了鲁迅先生几乎所有的著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既包含了鲁迅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观察,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该作品的思想深刻,文字精练,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遗产,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文学营养。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先驱,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鲁迅以其犀利的文字批判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对现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鲁迅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对他的学术论著进行资料汇编。
以下是对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的简要概述。
1.《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展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病人对周遭环境的狂言疯语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部小说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精神,鲁迅在其中呼吁民众要觉醒并面对现实。
2.《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地位低微的农民阿Q的生活遭遇,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和欺凌。
小说主要探讨了阶级矛盾、民族意识以及人性的善恶问题。
鲁迅通过对阿Q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热风》《热风》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以对北京九龙山的观察和描写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以疯狂炙热的气候暗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愚昧,发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怒吼。
这篇散文带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色彩,对中国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4.《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撰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详细分析。
在这部著作中,鲁迅对古代小说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对于小说发展与创作的新观点和新认识。
该书是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贡献之一。
此外,鲁迅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学术论著,如《且介亭杂文》、《纪念刘和珍君》等。
这些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后来的学者和文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鲁迅逝世后,有许多学者对他的学术成就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
《中 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中国小说发展的漫长旅程,收获颇丰。
在书中,鲁迅先生清晰地梳理了中国小说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脉络。
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小说的起源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些古老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初步思考,为后来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到唐传奇,再到宋元话本,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恐惧,于是志怪小说应运而生,如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许多神鬼怪异之事,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
而志人小说则侧重于记录人物的言行举止,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展现了当时士人的风度和才情。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小说,不仅在情节上更加曲折生动,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也更加细腻丰满。
如《柳毅传》中的柳毅,正直勇敢;《李娃传》中的李娃,机智聪慧。
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
宋元话本则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它们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经典之作。
四大名著自不必说,《三国演义》以宏伟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水浒传》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反抗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西游记》充满了奇幻色彩,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引人入胜;《红楼梦》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兴衰。
此外,还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优秀作品。
《儒林外史》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儒林丑态;《聊斋志异》则以狐仙鬼怪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对社会的批判。
鲁迅先生在书中不仅对各个时期的小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还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小说史略

这句话揭示了清代小说的一个特点,即注重描写神仙鬼怪和人间异事异境。在 清代小说中,这些题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 位,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清代文化多元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感受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作者鲁迅以丰富的资料 和审慎的采辑,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整本书从神话与传 说开始,一直到清末谴责小说,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鲁迅在书中对俗文学的各种文体也给予了。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现代学术视野, 也为后来的文学研究和写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小说史略》也是一部具有 开创性的著作,它为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来的文学研究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本极具价值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 演变过程,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分析方法。这本书对于从事小说史研究 的中外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小说史略》也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小说的视角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 国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中国小说史略》的目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小说史略》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句话指出了宋代小说的特点。宋代小说不再像唐代小说那样注重情节的叙述, 而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这种写作方式使得小说更加接近 现实生活,更加具有可信度。同时,宋代小说也注重语言的简练和优美,这也 是其文学价值所在。
“至于以青楼儿女,先后登科十余位,不数年而俱贵显,亦为前代所未有。”
内容摘要
中国文化之最

中国文化之最100条1.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2.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3.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4.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5. 我国第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地理志:《山海经》6 .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7 .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我国第一部讲述方言的字典:《方言》9. 我国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一部大字典:《康熙字典》10. 我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1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12. 我国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13. 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14. 我国第一部中医学书籍:《荒地内经太素》15. 我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16. 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17. 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18. 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19.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20. 我国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21. 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22. 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23. 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24.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5.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26. 我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27. 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28. 我国第一部哲理散文总集:《吕氏春秋》29. 我国第一部政论文总集:《新书》30. 我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31. 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别录》32. 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33. 我国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34. 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35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36.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37.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38.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39.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论语》40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1.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42.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43. 我国第一部韵文书:《切韵》44. 我国第一部字书:《字通》45. 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46 .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47. 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48.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修辞学发凡》49.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50.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坟》51. 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短篇小说:《呐喊》52.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53.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54. 我国第一首诗歌:《弹歌》55. 我国第一部以作家个人选编成的诗集:《楚辞》56. 我国第一部历史小说:《穆天子传》57. 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58.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59.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60. 我国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61.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62.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63. 我国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清初文人毛定岗评点64.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65. 我国第一部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金瓶梅》66.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67. 我国古代第一首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68. 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69. 我国第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论文:《原君》70.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71.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72.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73. 我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74.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75.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76.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77.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78. 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79.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80.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81.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82.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83. 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叶圣陶84.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85. 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张协状元》86. 我国最早的典籍外文译本:《老子大乘起信论》87. 我国最早的剧目:《东海黄公》88. 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红楼梦》89. 我国最长的历史小说:《中国历代通俗演义》90. 我国新文学中最早的一篇著名历史小说:《采石矶》91. 我国最大的诗歌集:《全唐诗》92. 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杨万里93. 我国历史上诗作留存最多的诗人:陆游94. 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95. 我国最早的立体地图: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96. 我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97.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98.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99.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100.我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罗贯中。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说史略》
《中国⼩说史略》
作者:鲁迅
《中国⼩说史略》为鲁迅先⽣编撰的中国第⼀部⼩说史专著。
全书共有⼆⼗⼋篇,叙述中国古代⼩说发⽣、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说。
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说的思想、艺术,⾔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世纪⼀部具有⾥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点击即可阅读)
题记序⾔
第⼀篇史家对于⼩说之著录及论述第⼆篇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汉书》《艺⽂志》所载⼩说第四篇今所见汉⼈⼩说
第五篇六朝之⿁神志怪书(上)第六篇六朝之⿁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第⼋篇唐之传奇⽂(上)
第九篇唐之传奇⽂(下)第⼗篇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篇宋之志怪及传奇⽂第⼗⼆篇宋之话本
第⼗三篇宋元之拟话本第⼗四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下)第⼗六篇明之神魔⼩说(上)
第⼗七篇明之神魔⼩说(中)第⼗⼋篇明之神魔⼩说(下)
第⼗九篇明之⼈情⼩说(上)第⼆⼗篇明之⼈情⼩说(下)
第⼆⼗⼀篇明之拟宋市⼈⼩说及后来
第⼆⼗⼆篇清之拟晋唐⼩说及其⽀流选本
第⼆⼗三篇清之讽刺⼩说第⼆⼗四篇清之⼈情⼩说
第⼆⼗五篇清之以⼩说见才学者第⼆⼗六篇清之狭邪⼩说
第⼆⼗七篇清之侠义⼩说及公案第⼆⼗⼋篇清末之谴责⼩说
后记中国⼩说的历史的变迁。
未收录在朝花夕拾的作品

未收录在朝花夕拾的作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未收录在朝花夕拾的作品》《朝花夕拾》是福楼拜的一部代表作,收录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文章,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洞察。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收录一些福楼拜的其他作品,这些作品或许并不如《朝花夕拾》被广为人知,但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精彩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未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作品,以探讨这些作品的独特魅力。
我们来说说《命运》这部作品。
《命运》是福楼拜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费尔盖里奥的小贩的故事。
费尔盖里奥是一个勇敢而善良的年轻人,他尽职尽责地卖水果,维持着自己和母亲的生计。
命运却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打击,他被误会为小偷而被抓进监狱。
在监狱里,费尔盖里奥经历了种种磨难和磨练,最终他在一场火灾中救出了囚犯们,得到了自由和尊重。
《命运》通过费尔盖里奥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善恶,是一部富有启迪意义的作品。
福楼拜的《神秘的花园》也是一部未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姑娘在庄园里发现了一个被荒废的花园,并将其重新整修成为一片美丽的花园的故事。
这个神秘的花园不仅改变了姑娘的命运,也改变了庄园主人和其他人的命运。
《神秘的花园》通过描绘花园的美丽和姑娘的善良,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部温馨感人的小说。
除了以上两部作品,福楼拜的《四季》也是一部未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四季》是一部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的小说集,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这部小说集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们对四季变化的感受,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四季》通过四季的轮回和人生的变化,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福楼拜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朝花夕拾》,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许不如《朝花夕拾》广为人知,但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神记》二十卷。……
《续齐谐记》一卷。……
其一缀缉琐语也:
《博物志》十卷。《述异记》二卷。《酉阳杂 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小说之志怪类中又杂入本非依托之史,而 史部遂不容多含传说之书。
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 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 总之,史家成见,自汉迄今盖略同:目录 亦史之支流,固难有超其分际者矣。
第八篇
第九篇
藩国之文术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稗官,小官。 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 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 立稗官使称说之。”(颜师古注《汉书》) 桓谭和班固 ““小说”观念都隐含小说明 理传道的功利功能。 而后,“小说”一词中所包含的”“讲道 理”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滑稽有趣、荒诞不经、 语言通俗等特点却越来越明显。
2、《隋书· 经籍志》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 隶于子。 其所著录,《燕丹子》而外无晋以前书, 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 论列则仍袭《汉书· 艺文志》。
题记
第一篇
序言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第三篇
神话与传说
《汉书· 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第五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第七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第十篇
唐之传奇文(下)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所谓“短书”,是指一尺左右的简犊,即 “尺牍”。
汉代规定:凡儒家经典一律用二尺四寸的简牍书 写,其他书籍则只能用一尺左右的简犊来书写。这种 形制上的区别,含有对其内容高下的区分和褒贬的意 思,因此“短书”也就是“小道”的意思。
汉代所谓“短书”,与篇幅长短没有必然 联系,像诸子著作、汉撰史书、俗论杂说等所 有不属于“经艺”的书籍,都被视为短书。小 说只是“短书”的一种,特点是“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论”。
班固《汉书· 艺文志》论“小说”:小说
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 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 恐泥。”(《论语·子张》)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 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至隋十五家都已佚。据班固注,则诸书大 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 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第十四篇
宋元之拟话本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第十八篇 第十九篇 第二十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明之神魔小说(下) 明之人情小说(上)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五篇 第二十六篇 第二十七篇 第二十八篇
(2)又增益唐人著作。
如李恕《诫子拾遗》等之垂教诫;
刘孝孙《事始》等之数典故;
李涪《刊误》等之纠讹谬;
陆羽《茶经》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 5、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6、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 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 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 《酉阳》之类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 《霍玉》之类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 《因话》之类是也;
中国古代小说史
•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石昌渝 《中国小说源流论》
•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
•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 •胡士莹 《话本小说概论》 •程毅中 《宋元小说研究》 •陈大康 《明代小说史》
(10)《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11)《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 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 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12)《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 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13)《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14)《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 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 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 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15)《百家》百三十九卷。
3、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此小说者,仍谓寓 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 (1)《庄子》云尧问孔子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杂篇·寓言)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 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 自然的区分相吻合。
3、石晋时,刘昫《唐书· 经籍志》(《旧唐书》)
与《隋书· 经籍志》相似,删其忘书,增 张华《博物志》十卷。在《隋书· 经籍志》,此 书列为杂家。
4、欧阳修《唐书· 艺文志》(《新唐书》)
(1)大量增加晋至隋是著作。 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 《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 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 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 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 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 而史部遂无鬼神传;
庄子寓言中浪漫不羁的大胆想象与虚构中,呈现着 与史官文化色彩迥异的审美态度和文艺观。作为文学史 上极有意义的成功实践,《庄子》为后人“以文为戏” 开了先例,对小说的自觉、独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
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
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 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二、史家关于小说的记载 1、班固作《汉书· 艺文志》,其三曰《诸子 略》,得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1)《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 依托也。)
清之讽刺小说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清之狭邪小说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清末之谴责小说后记
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的著录和论 述”
一、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
1、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
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
“县”即“悬”,“令”即“美”,靠修饰琐屑 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 得远了。
•丁夏《明清小说研究》
浙江古籍出版社系列小说史(18部)
1、历史时段(6)
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晚清
2、体裁(4)
笔记、章回、话本、传奇小说史;
3、题材(4)
历史、侠义公案、世情、神怪小说史;
4、理论(4)
研究史、艺术史、文化史、理论史。
中国小说史略(28篇)
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 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2、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
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李善注 《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
《论衡· 书解》所论“古今作书者非一, 各穿凿失经之实,传违圣人之质,故谓之 丛残”来看。“丛残”也不指形式的短小, 而是内容的“失经”、“违圣”。 喜用“譬论”是战国诸子说理的普遍 特征,而用来譬论的不一定都是生动的叙 事。
(2)《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3)《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4)《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 也。)
(5)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 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6)《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 语。) (7)《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 黄老意。) (8)《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殷时 者,皆依托也。) (9)《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唐之传奇文 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 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第六讲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自文字至文章
《书》与《诗》 老庄 屈原及宋玉 李斯 汉宫之楚声 贾谊与晁错
6、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 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 类:
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 《道山》之类是也; 一曰辩订:《鼠璞》,《鸡肋》,《资暇》, 《辩疑》之类是也; 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 《省心》之类是也。
7、清· 乾隆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 小说别为三派,而所论列则袭旧志。 其一叙述杂事: 《西京杂记》六卷。《世说新语》三卷。…… 其一记录异闻: 《山海经》十八卷。《穆天子传》六卷。《神 异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