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稿.pptx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fc51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png)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fc0500a8114431b80dd80e.png)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市场经 济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其中主要是 垄断现象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加剧。垄断限制了竞争,市场无法自动 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市场效益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此时,以马歇 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诞生了。
三 庸俗经济学 (十八世纪末~)
创始人 萨伊 (十九世纪初)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末)
1890《经济学原理》
凯因斯主义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萨谬尔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七十年代后)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凯因斯强调,只有实行国家的调节, 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 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有效需求”的 管理。因此,凯因斯的理论又被称为需 求管理理论。 凯因斯的思想带来 30 年的繁荣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和政策主张被西方许多国家所接受,从 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凯因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返回
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 18 世 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萨 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即“供给能够自动 创造其本身的需求”观点,也被称为 “萨伊定律”,是对斯密关于资本主义 “自动调节”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斯 密一样,萨伊确信供给和需求终将均衡, 并把它上升为市场规律。
供给者一方面总是通过劳动创造效用 及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他同时要作为需 求者从市场上得到与供给价值相等的效 用。因此他得出结论:生产给产品创造 需求。 从而萨伊主张,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的自 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限制资本的流 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 萨伊的三位一体理论 返回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ab6c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6.png)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概论》课件
![《宏观经济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af92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0.png)
美国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将重点关注美国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和影响。
经济政策与调控
了解经济政策和调控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本部分将介绍各种政策工具 和调控方法的使用。
国际经济关系
全球化带来了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我们将讨论国际贸易、汇率和国际合作 等重要议题。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重要的宏观指标。 通过这个PPT课件,你将会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掌握一些经济政策和调控 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基本概念。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术语将被详细解释并涵盖在本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指标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指标对于分析经济情况至关重要。GDP、国民收入、 国际收支等指标将在本部分进行详细讨论。
消费和投力。在本部分,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的基本概念和货币供给
货币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将探讨货币的定义、功能以及货 币供给的机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0824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a.png)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
![宏观经济学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3fd19bdd88d0d233d46ae1.png)
总结
1.投资边际报酬递减导致资源浪费(增量资本 ——产出比) 2.投资过度,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家庭消费 占GDP比重:2008.09年占35%,2010占 33.8%)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短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基于凯恩斯理 论)
• 长期:消费,投资协调发展(一带一路, 技术创新提高效率)
投资均值:49.9643 消费均值:46.5429
经济增长方式(基于支出法视 角)
经济增长方式
• 粗放型: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 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 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种 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 为核心。
• 集约型: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 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 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
吴敬琏(2013):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短期 问题。即:短期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效果 明显。但随着投资报酬递减,导致投资效 率降低,由于大量投资没有资金回流导致 企业政府资产负债率过高。1980年代日本 金融危机、08年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本质 上都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引发的。所以, 长期来看,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 拉动经济增长,即: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增长方式
来源:《管靠投资 拉动。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投资拉 动经济增长出现了问题!比如:投资回报 率递减,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经济学家的观点
林毅夫(2013.11.5):1.目前,消费是需要 ,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劳 动生产率没有提高,收入不增加,如果要 消费拉动则需举债导致债务危机。2.克鲁格 曼的“东亚奇迹的迷失”中指出东亚经济 的不可持续性,原因是劳动力,资本的增 加而没有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加。但 新加坡却持续增长。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7c140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6.png)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 长的关系。即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通 货膨胀率下降。
会。
02
汇率与货币政策
全球化使得汇率和货币政策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各国央行需
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
定。
03
国际经济风险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
贸易战等。这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32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环境问题的 重要途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促 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环境政策与宏观调
控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 并将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通过 环境税、绿色信贷等手段引导企 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 境资源。
2024/1/25
2023
REPORTING
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1/25
1
2023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国际经济部门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2024/1/25
2
2023 PART 01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https://img.taocdn.com/s3/m/1f4f35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6.png)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践发展概述
古典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解 释不同国家间商品交换 的原因和结果。
新古典贸易理论
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 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
新贸易理论
强调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和产品差异化在国 际贸易中的作用。
当代贸易实践发展
全球价值链、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 形式的涌现。
国际经济政策合作
各国政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如气候变化 、贸易保护主义等,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各国政府加强经济政 策协调和合作,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
04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劳动市场结构及其功能
01 02
劳动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劳动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和机制,包括劳动 力供给方(劳动者)、劳动力需求方(企业、政府等)以及劳动力交易 中介机构等。
货币市场概述
定义、参与者、交易工具等。
货币市场结构
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子市场的 构成与运行。
货币市场功能
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调节市场流动性、传导货币 政策等。
利率决定理论与传导机制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和效应。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全球 疫情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 面临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谢谢聆听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 对全)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应用 •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 国际贸易与汇率制度研究 •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现象剖析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cc3709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d.png)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工具 股票 债券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衍生工具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联系
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体系。 两者在资金供求、利率变动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 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 力等,并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可 能趋势和前景。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 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 现象。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或匹配不当导致的短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的长期失业。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与经济总需 求不足密切相关。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冲击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松紧搭配
政策时滞的考虑
政策力度的把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 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各自具 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 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需要二 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采取“ 双松”(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 张性货币政策)或“双紧”(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的政策组合。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7d35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9.png)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或技术进步导致的 长期失业。
2024/1/24
12
失业类型、原因及影响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 业。
2024/1/24
13
失业类型、原因及影响
经济下行
经济增长放缓或负增长导致企业裁员。
技术进步
新技术或新设备的引入使得部分劳动力被替代。
2024/1/24
14
激总需求。
新古典综合理论
03
结合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都是
必要的。
9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其他变量连锁反应的倍数关系,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2024/1/24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即产量增加会导致投资以更大的幅度增加 。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对全球经济和 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2024/1/24
36
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技创新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 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新兴产业崛起
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为经 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区别
研究角度不同,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 总体表现。
2024/1/24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2024/1/24
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实证分析通过 数据和模型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范分析则对经 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历史分析则通过历史数据揭示经济现 象的演变规律。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0897c99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6.png)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 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 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 方面的内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
则: 1990年通货膨胀率
133.8
-
126.1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d64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Chapter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及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信贷传导机制
通过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 济活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通过影响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和 问题。
研究目的
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或价格过 高,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 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源泉、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
•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落后、卫生 条件差等也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导 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学讲义(ppt 274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ppt 27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682415b4b73f242326c5f77.png)
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一生的全部预期收 入安排,与人生三阶段:青、中、老(Modigliani,1954)
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取决于持久 性收入(Fridman,1954)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取决于收入和财产(所有 的未来收入)(霍尔)
企业 政府 国外
投资 I=I0
政府购买 G=G0
净出口=出口(X)-进口(M)
X=X0
M=M0+m.Y
M0-自发进口,mY-引致进口
收入-支出分析
(总需求)AD=AE=Y(总供给)
支出
0
45 收入(Y)
收入—支出分析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AD=AE=Y
I=a△Y
经济周期原理
△I→k→ △Y→a → △I →k → △Y……
经
繁荣
复苏
济繁 荣
衰退
活
动 衰退 复苏
萧条 萧条
时间
政府购买
政府最终消费和投资的支出(G) 由政府政策确定
净出口
出口(X)取决于汇率、国内外价格比和国外的 收入水平
进口(M)取决于汇率、国内外价格比和本国国 民收入水平
GI GIoo
X Xo
Y e 1 c ( 1 1 t) m ( C o Io G o X o c T o c R o M o )
MMomY
缺口分析
AE
紧缩缺口:低于充分就业总需求的值。 紧缩缺口 膨胀缺口:高于充分就业总需求的值。
0
膨胀缺口 E2
《宏观经济学》课件
![《宏观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7ed9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e.png)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反映了货 币价值和购买力的变化,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 生负面影响。
0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CHAPTER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 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定义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 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和手段。
经济政策的类型
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工具 的运用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促进经济 增长、稳定物价、创造就业机会 等,政府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 来调整政策取向,以保持经济的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通过 比较不同时期的GDP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 和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进 步、资本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经 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经济周期
1 2
关系。
06 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主张
CHAPTER
货币主义学派
总结词
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成为政府调节经 济的最主要手段。该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根据货 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来进行制定和调整。
CHAPTER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国家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 优点是减少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缺点是可能引发货币投机的风 险。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1b8e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8.png)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三种方法相结合 ❖7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宏观经济学更多地运用模型工具——符号、公式等来仿真经济 世界中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变量有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两种。经 济模型的目的是解释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10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和发展时期。 ❖两个特征:第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是掺杂 在一起的。他们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或发展问题,既 涉及价值、价格、分配等微观问题,也涉及国民财富、经济增长 的原因、货币、财政等宏观问题。第二,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学 说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其微观理论基础。 ❖二、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之前,是现代 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 是新古典经济学。
3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国民经济 总量(又叫国民收入)如何核算?二是国民经济总量如何决定? 三是国民经济总量如何长期、持续、有效地增长?围绕这三个大 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展现为下几个方面: ❖1、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3、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几个专题 ❖4、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三、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围绕着国民收入来展开的,所以又称为收 入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围绕围绕价格展开的,所以又被称 为价格理论。
11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是以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存在失业 的经济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 中心;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体系;第五,创立 了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7
❖3、以均衡分析方法为主 ❖经济学中的均衡(Equilibrium)是指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不 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决策以增加利益时的状态。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 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均衡分析法,偏重于数量分析
8
❖4、存量分析方法与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流量是时期数,婉如从喷头正流向浴池中的水;存量是时点数 ,婉如浴池中存留下来的水;流量来自存量又归入存量。 ❖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有关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 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 内有关的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 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5、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相结合 ❖事后变量亦称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事 前变量亦称计划量、意愿量,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宏观经济学主要通过对事前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宏观经济现 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
6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 ❖就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而言,它假设社会制度不变,撇开价值判 断问题,深入研究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不是截然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以实证 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无法完全回避价值判断问题。 ❖2、以总量分析法为主 ❖运用总量分析法时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二是有些总量变化的加总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 ❖三是有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根本就不能直接加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Copyright © Tian-Xiang Liu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1
讲课教师:刘天祥 工作单位:湖南商学院 学历职称:博士/教授 答疑预约:13319600902 面谈地点:一办公楼423 电子邮件:LTX_hnbc@
2
4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特点及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3)制度是既定的、已知的
5
❖二、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联系:是整体与个别之间的关系 ❖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互补充、互为前提 ❖3、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4、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 ❖: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供求曲线的形状也大体相同, ❖(二)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12
❖四、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一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托宾、索洛、奥肯等人不仅大力宣传, 而且积极补充和完善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凯恩 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另一方面,在凯恩斯主义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与此同时,从20 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也纷纷产生,他们的 理论虽没有完全替代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 使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理论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 各种流派纷呈,而且也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2、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 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说明价 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通过 对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找到总体经济的变动趋势,探寻 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总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就是国民收入, 于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