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及立德修身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
互赖包括:互相依赖、互相信赖。互相依靠,互相扶持
3、分享
分享是一种最好的建立人脉网的方式,分享的越多,得到 的就越多。
向他人传递你的价值
7
团队建设
团队的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 有战斗力的团队。 首先应该是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让奋斗目标把人心统一起来,亮出 自己的旗帜,选择响亮的团队名称和呼号。 其次要树立共同的人生价值,让团队的每一个属员都知道“为什么奋 斗?怎么奋斗?奋斗之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让灿烂的工作之花, 结出丰硕的团队发展的效益之果,并让每一个属员都能够分享到。 第三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方式,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9
5
沟通智慧
心灵的距离,因为心的沟通而让心沉静;心灵的距离,因为 心的沟通而更加了解一切;心灵的距离,因为心的沟通而 更能发现世间的丑恶。让自己与心进行沟通,原本喧嚣的 世界也在此刻安静下来,让心灵的沉渣也随风飘去。用心 去看世界,世间的美好与丑陋。
6
人脉建设
一、建立人脉的原则 1、互惠 2、互赖
2
立德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修 的是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 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第四就是努力提高每一位主管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用自 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自己的属员,去带动团队的前进。
国学之道 修身养性的艺术
国学之道修身养性的艺术国学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指导个人修身养性的艺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人格修养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国学之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国学之道如何帮助我们修身养性,并探讨其实际意义。
首先,国学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它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强调孝顺、诚信、积德等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国学也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规范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
这种全面发展的观念使我们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追求内外兼修,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同时也注意外在的形象和表达,从而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
其次,国学注重的是品格塑造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众所周知,修身养性不仅是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培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国学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提倡“以德化人”的原则,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关爱与理解。
同时,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规范,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再次,国学强调的是审美情趣的培养。
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国学通过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欣赏力。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和交流,使人更加富有人文关怀和情感修养。
最后,国学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先贤的思想和智慧,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
同时,国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生活中各种复杂情况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国学之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它通过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品格塑造、人际关系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传递深厚的文化传统,帮助人们提升个人素养,完善自我。
国学修身养性如何运用国学原理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
国学修身养性如何运用国学原理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培养个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运用国学原理,我们可以塑造出优秀的个人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
本文将探讨国学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国学原理来提升自己的品质。
一、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追求,往往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质的提升。
而修身养性正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康、和谐、有价值观的人。
只有通过内在的修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同时,修身养性也是我们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二、运用国学原理塑造品质的途径1.经典阅读: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学习他们的品质和修养。
例如,读《论语》可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仁爱之道;读《诗经》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经典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塑造出高尚的品格。
2.礼仪修养:国学强调礼仪和仪态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国学礼仪,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古代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这些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品位和素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举止,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和谦和,培养一个和善、有礼的个人形象。
3.修身养性:在国学里,修身养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培养和调理。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决心和自律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修身养性还包括心灵的修炼,通过冥想和静心,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宁静和平和,培养出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个人品质。
4.道德教育:国学倡导的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个人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国学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仁爱、孝道、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实践和践行,使这些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浅谈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
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中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中华文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复兴光大,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隧道,人们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做客《师说》,主讲《国学中的管理之道》系列节目,从如何学习交友、孝道感恩、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精神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中学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人们在热烈欢快、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博大精深。
翟鸿燊:所以在1988年,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得完奖之后,派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宣言,里面有一段话,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类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归到二千五百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智慧,那寻找什么智慧呢?这也是今天国学跟各位报告的,第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第二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也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智慧;第三个,人与自己心灵关系的智慧,与道合一的智慧,人的终极关怀的智慧。
解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但真正感到世人的是蕴含其中高度浓缩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启示作用?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翟鸿燊:孔子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快乐的,我给各位报告一个信息,现在很多行业在找我们去建立,过去计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组织,现在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干一件事,建立快乐型的团队,你看IT行业纷纷往另外一个行业跳槽,后来大家总结来总结去,发现那个企业比这个企业在那工作的时候更快乐,所以快乐文化又是我们山东文化,所以今天我在烟台讲课,我就多讲讲咱们山东人的文化,好不好,来把这个字念一念,学乐,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法作品,而且古人写字一般从右边往左写,从上往下写,其实这次开十七大有些人提出来,要恢复学习繁体字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就是简化字简化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容易把文化基因给简化没了,有的字简化的挺合理,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再说古人写字时候不影响我们(的书写速度),繁体字不影响书写速度,过去我们古人写字用行书、用草书从上往下写,这样气血是通的,不信在座的各位有个人还能真正会写行书?有个人还能把草书的符号都能标准地表达出来?现在已经很少,所以过去人写字很快,这样非常快,(再说)这样写字气血也通,所以外国人看你们过去古人写的书,他佩服,为什么佩服?竖着写的,老得点头,yes, yes,不知道,改成横的写就完了,No, No,但你注意看,这一次奥运会只要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一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都震撼,所以你如何建立起来学习型的团队?把这个精神要灌输进去,就是学乐精神。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学习心得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古人的五大智慧,看完绝对受益匪浅!“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
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微”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
“慎初”“慎初”,顾名思义,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轿夫爱惜自己脚下的新鞋子,“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就是慎初的意义。
国学智慧与管理心得体会
国学智慧与管理心得体会国学智慧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管理智慧。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从国学智慧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首先,国学智慧教导我们要善于心中有数,做到言行一致。
“所谓知己者,天人之难,我之难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经典语录提醒了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管理中,要坚持原则,坚决做到言行一致,不轻易许诺却无法兑现;要守信用,与人交往中恪守信义,不负人而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国学智慧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中庸》中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贞。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更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
在管理中,要虚心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傲慢自大的心态和行为。
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姿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国学智慧告诉我们要注重内功修养。
《大学》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在管理中,我们要有坚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要经得起诱惑和压力的考验。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果断,才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真正的领导力。
所以,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国学智慧教导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
《论语》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的。
在管理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激发团队的潜力和成员的积极性。
要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论文见贤思齐,立德修身
见贤思齐,立德修身易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身正才能师为人范,这是陶行知老先生对于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
他认为,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历来为人看重,古语常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把立德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厚德载物”,“人无德不正,国无德不兴”,这个切都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
正所谓“正己才能服人”,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立德修身,给学生做表率呢?很简单,那就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里仁》,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为跟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的,身为教师,更理应身先士卒,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
于是,师德便成为了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只有具备崇高师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在这里,我以我自身为例。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进入二中,满怀着激情与梦想,一心想着如何把学生教好,如何在这片纯洁的圣土播撒希望的种子。
不过示范性高中不是你有激情就能够胜任,学校也不是我想象中的轻松,对年轻教师的一系列的考核,学生满满的期待,以及升学压力等等,让我难以喘息,于是懈怠的心理不知何时悄悄迎上心头。
拖、懒、散,成为我工作的目的。
一次不经意的瞬间,我翻阅了一位将近退休的老师的教案与课本,满满的红字,细细密密的批注,顿时让我汗颜,在看看自己,粗略的备课,懒散的态度,这是一位刚进校的年轻教师应有的态度吗?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应持有的做法吗?于是,我开始反思。
课堂上学生一双双求知的双眼在注视着我,每天在我必经的教室门口守望的校长的两鬓的发丝在我眼前飘过,那一双双沾满粉笔灰的双手在向我招手。
于此,我惭愧、后悔,他们虽已年迈,但仍用双手支撑起二中的明天,用自己嘶哑的喉咙在二中的讲台实行激情的说教,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学习的动力。
国学思想心得体会
国学思想心得体会引言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以来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学思想随着新的背景和需求,不断融入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特而有价值的智慧。
在学习和研究国学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国学思想的学习和体悟,分享我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尊卑有度,和谐共生在国学思想中,尊重和谦虚被视为最基本的品德要求。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知道,孔子所倡导的“君子”观念,即是要求人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和为贵。
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尊卑有度,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相处、对待他人时,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在工作的环境中,我时刻铭记这一原则,与同事和领导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贡献。
同时,在家庭和朋友之间,我也不忘以礼待人,秉持着谦和有礼的态度。
和谐共生的思想追求,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性。
在社会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相互包容、和谐共处,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共同达到目标。
这种和谐共生的精神在我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得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睦和融洽。
知行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常说“知行合一”,意味着学到的知识要变成实际行动,只有实践才能使知识得到真正的升华和价值体现。
国学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身修身的重要性。
从个人修身到家庭和社会治理,都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并努力去承担。
我从国学思想中认识到,只有自身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职业人士,我不断学习和实践国学思想中的智慧,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同时在家庭中更加尽责和关心爱人。
这种修身齐家的责任感和情怀,让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生死观的转变,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国学思想中关于生死观的思考给予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国学与管理心得体会
国学与管理心得体会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如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
国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管理则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它涉及到组织、领导、决策等方面。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国学与管理的相互关系和互补性,以下是我对国学与管理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国学对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对于一个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国学强调的“仁者爱人”,“不以人废言”,“弟者兄也”,这些思想都提醒着管理者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管理实践中,一个有人情味、有仁爱之心的管理者往往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尊敬和信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其次,国学对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国学强调的修身养性、明辨是非、思考问题等能力,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例如,国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提醒管理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
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良好的修身之道,才能够处理好家庭、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同时,国学中的“明辨是非”的思想,也能够帮助管理者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决策时,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再次,管理实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国学精神。
管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如团队管理、决策分析、沟通与协调等,都与国学的思想相契合。
通过管理实践,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国学精神。
同时,管理实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学中的诸多智慧。
例如,管理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国学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管理实践中的决策分析,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国学中“辨析”的重要性。
最后,国学与管理的结合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管理能力的人才,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国学学习与个人修身与立德的关系
国学学习与个人修身与立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国学学习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学习的热点。
国学弘扬、传承,不仅有助于个人的修身养性,还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个人立德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知识学习、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探讨国学学习与个人修身与立德的关系。
一、国学学习促进知识学习的深入国学学习是对经典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这其中涵盖了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通过国学学习,个人可以从经典著作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示和智慧,发现其中蕴含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
同时,国学学习培养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促使个人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层次。
二、国学学习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国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个人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学士的思想和见解,更能够从中汲取人类智慧的结晶,升华自己的修养和品格。
国学学习是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传承,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个人在立德上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三、国学学习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国学学习涉及到的经典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充分体现。
通过学习国学,个人可以接触到许多具有深层次道德内涵的经典著作,如《论语》中的“修己治人”、《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等原则,这些原则都能够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起到指导作用。
国学学习使个人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自律、诚信、尊敬,提高了个人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
四、结语总而言之,国学学习与个人修身与立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国学学习,个人会深入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国学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自我修身,还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学学习,将其融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身与立德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智慧学习体会
国学智慧学习体会引言概述:国学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国学智慧学习的体会。
一、培养品德修养1.1 学习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国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修养,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1.2 崇尚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适度、平衡。
通过崇尚中庸之道,我们能够避免极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1.3 尊重他人与自我反省:国学智慧强调尊重他人,注重礼仪与谦逊。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发展智慧思维2.1 学习经典著作:国学智慧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文化素养:国学智慧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学习国学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这种素养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国学智慧鼓励人们独立思考问题,不盲从、不轻信。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三、提升人际关系能力3.1 学习待人处事之道:国学智慧强调待人以诚、以礼相待。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处理人际关系更加得心应手。
3.2 培养沟通技巧:国学智慧注重言行一致,强调言辞的准确与得体。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3.3 培养包容心态:国学智慧强调包容与宽容,尊重他人的差异。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培养出包容的心态,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四、塑造优秀领导力4.1 学习古代圣贤的领导智慧:国学智慧中蕴含了古代圣贤的领导智慧,如孔子、孟子等。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国学管理篇1影响力孟昭春老师的《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给我们讲述了《易经》的乾坤二卦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启示。
无论乾卦的“用九”还是坤卦的“用六”,都分成六个阶段,而这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生活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
乾象征龙,坤比作马。
如:乾龙分为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和亢龙。
潜龙,处于准备阶段;现龙,处于表现阶段;惕龙,处于因表现出色招人嫉恨的阶段;跃龙,则是飞跃的阶段;飞龙,则是人生的顶峰阶段;亢龙,就是膨胀过度的阶段。
坤卦的六个阶段大抵如此,不同的是在扮演配合、成全他人的角色。
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易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古老哲学,乾代表着天、主角,坤代表着地、配角。
但是很多人对易经的理解都存在偏颇之处,经常误以为乾代表着好的、成功的,坤代表着差的、失败的,这是对《易经》的误读。
事实上,无论你在事业和生活上扮演的是乾还是坤,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事业、生活臻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阴阳错位“走火入魔”。
走“乾”字的角色成功者比比皆是,走“坤”字的成功者也不乏其人,如:诸葛亮、周恩来等等。
在企业中,除了每个人自己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外,企业也应该通过沟通明确各自的,帮助大家更加明确自己所该扮演的角色。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懂得了乾坤配合的道理,才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等耳熟能详的话也正说明了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好位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些企业因为处于发展阶段,组织结构尚未完善,常常需要你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这另当别论。
通常情况下,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内耗、失职甚至“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两败俱伤的后果。
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对团队最好的配合,而不是东张西望,到处插手,最后,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只有聚焦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比如,业务人员聚焦客户需求,不是打个电话问下客户啥时候进货,而是要像王永庆卖米一样,弄清楚客户的进货量、进货时间、库存,甚至可以帮客户规划何时进货,进什么货,进多少货等等细节问题。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管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管理者首先要注
重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在
管理中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2. 文治武功并重:传统国学强调儒家的文治,即在管理中注重文化、教育和仁爱,追
求和谐和平;但也要注意到,现代管理也需要一定的武功,即决策能力、执行力和应
对危机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注重两者的平衡,既要文武兼备,也要注重以和为贵。
3. 尊重人才,注重团队合作:国学管理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重,管理者应该运用仁
爱之道,善待下属,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能力,并从他们身上发掘潜力和创新力。
同时,管理者要注重团队合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整个团队一起向目标努力。
4. 治理原则:传统国学中有很多治理原则可以应用于管理中,如“治国有常,而利民
为本”、“君子务本”,都是助于管理者制定和实施治理策略的原则。
这些原则帮助
管理者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5. 学习智慧和谦逊:国学管理注重学习智慧和谦逊。
管理者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积
累智慧,使自己在管理中更加有见地和有决策力。
同时,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
习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同时也能引导管理者遵循传统的管理原则,并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合作,从而提高管
理效能。
国学修身传统文化对个人品德的塑造与提升
国学修身传统文化对个人品德的塑造与提升中国的国学修身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这种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修身养性,它对个人品德的塑造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学修身传统文化如何对个人品德进行塑造和提升的相关方面。
首先,国学修身传统文化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塑造了个人的品德。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部分。
儒家强调君父之道,强调孝道、仁爱、忠诚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个人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如何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这种道德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够影响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
其次,国学修身传统文化通过强调人的自律和自省,提升了个人品德。
《中庸》中有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谓中庸即指的是人的中道之德,即不偏激,不过分,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和问题。
只有通过自律和自省,才能够做到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
这种自律和自省的精神对于个人的品德塑造和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此外,国学修身传统文化通过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操,提升了个人的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指的是文化的实际意义在于承载并传承社会的道德观念。
在修身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培养对美的敏感、欣赏和追求。
这既是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的培养,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只有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个人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气质和修养,塑造出真正有内涵的品德。
最后,国学修身传统文化通过倡导和弘扬大仁大爱精神,提升了个人的品德。
传统文化中的“大”即指的是宽容、善良和慈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待亲人、朋友的关怀上,更体现在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关爱和尊重上。
只有在弘扬大仁大爱精神的过程中,个人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使自己的品德得到提升。
国学之道修身养性的艺术
国学之道修身养性的艺术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作为国学之道的一部分,修身养性旨在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以及维护心灵的平静与健康。
这一艺术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承,更是人们一生的修行。
本文将探讨国学之道如何引领我们修身养性的艺术。
一、修身的内涵修身即是修养自己的身心,塑造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国学之道认为,一个人的修身始于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修身过程中,我们应该明辨是非,正己修身,有意地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严于律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之心来修身养性。
二、养性的内涵养性即是修养心性,在经历外在的纷扰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国学之道中,我们被教导要学会自省,提升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保持一颗温和平和的心态。
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
此外, mediation、太极拳等身心调和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养性。
三、古代圣贤的榜样在国学之道中,古代圣贤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楷模。
以孔子为例,孔子崇尚个人道德,强调仁爱和自我反省。
他的言行一直是后来学习者汲取教训和灵感的重要对象。
另外,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强调内在的思考与养性,他提倡“无为而治”,意味着顺应自然,放下执着,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古代圣贤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资源。
四、国学之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学之道的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宁静的内心,以及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能够提升道德修养,加强人际关系,提升自身发展与成长。
此外,国学之道还能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骄傲得以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实践国学之道的方法与技巧实践国学之道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读经典。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从而得到启发与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中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中华文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复兴光大,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隧道,人们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做客《师说》,主讲《国学中的管理之道》系列节目,从如何学习交友、孝道感恩、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精神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中学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人们在热烈欢快、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博大精深。
翟鸿燊:所以在1988年,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得完奖之后,派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宣言,里面有一段话,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类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归到二千五百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智慧,那寻找什么智慧呢?这也是今天国学跟各位报告的,第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第二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也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智慧;第三个,人与自己心灵关系的智慧,与道合一的智慧,人的终极关怀的智慧。
解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但真正感到世人的是蕴含其中高度浓缩的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启示作用?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翟鸿燊:孔子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快乐的,我给各位报告一个信息,现在很多行业在找我们去建立,过去计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组织,现在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干一件事,建立快乐型的团队,你看IT行业纷纷往另外一个行业跳槽,后来大家总结来总结去,发现那个企业比这个企业在那工作的时候更快乐,所以快乐文化又是我们山东文化,所以今天我在烟台讲课,我就多讲讲咱们山东人的文化,好不好,来把这个字念一念,学乐,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法作品,而且古人写字一般从右边往左写,从上往下写,其实这次开十七大有些人提出来,要恢复学习繁体字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就是简化字简化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容易把文化基因给简化没了,有的字简化的挺合理,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再说古人写字时候不影响我们(的书写速度),繁体字不影响书写速度,过去我们古人写字用行书、用草书从上往下写,这样气血是通的,不信在座的各位有个人还能真正会写行书?有个人还能把草书的符号都能标准地表达出来?现在已经很少,所以过去人写字很快,这样非常快,(再说)这样写字气血也通,所以外国人看你们过去古人写的书,他佩服,为什么佩服?竖着写的,老得点头,yes, yes,不知道,改成横的写就完了,No, No,但你注意看,这一次奥运会只要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一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都震撼,所以你如何建立起来学习型的团队?把这个精神要灌输进去,就是学乐精神。
老有人问我,他说你也不管你儿子,他怎么学习成绩那么好?我在姑娘怎么管那么严学习成绩上不去?我说你夫妻两个老吓唬孩子,他说你说具体点,我说人老婆就那样,我到你家里就看到过,他媳妇就那样,姑娘过来,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头悬梁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他姑娘脸都白了,爸爸再给你补充一个故事,锥刺骨的故事,告诉孩子一个非常负面的观念,书山有路勤为径,这句话还对付,下句话彻底完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就告诉孩子学习是痛苦的,所以这个学习的学字好好看,这个字念觉字头,然后不面是一个了一为子。
庄子说,隔一者而万事毕,如果你在读过《道德经》的话,老子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贞,我们大唐为什么出现了贞观之治?就是那两个皇帝说,他是老子的后代,以道德治国,出现贞观之治,这以后讲《道德经》再跟大家交流,所以了一为子,这个“学”字,这个字其实学问就很大,一起跟朗读,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人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孔子就讲把学习当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论语》提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学习,而且告诉你,要时习之,最后还要不不亦悦乎,所以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长,一个领导人、一个企业家不成长,你的团队跟着你是没有未来的,再往下看,这个字念“习”,上面是一个羽毛球的“羽”字,下面是一个“白”字,读过《说文解字》的人知道,鹰练飞翔的时候叫学习,鸟飞翔的时候把白色的羽毛露出来了,那个字就是“习”,所以“习”有复习的意思,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习”的练习的意思,“习”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有实践的意思,所以实践出真知,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更多的人现在经常说这样的话,那本收我读过、那句话我听过、那节课我上过,其实你上过不一定上懂了,毛泽东说,一本好书看三遍才有发言权,《二十四史》读了多少遍?点评了多少遍?每点评一遍都不一样,所以《论语》我从小就会背,到今天了,我还是开卷就受益,所以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另外在不断地练习,大声跟我说一句话,很多人都愿意学习,声音太小了,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有出息。
另外一个学以致用更重要,所以毛泽东讲,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两个字要好好看看,学习这两个字学问很大,《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另外这里有一个“时”字,这个“时”当随时随地讲,所以学习并不仅仅是台上跟台下之间的关系,讲台上跟讲台下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论语》里面开篇都是,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有一次讲课讲到这儿的时候,一个学生就举手,他说我就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说你怎么不同意?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假设我碰到三个人,一个杀人犯、一个强奸犯、一个抢劫犯,我跟谁学?所以你忘了咱们孔子还有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也,你带着这样的心态,你时时刻刻都在成长,所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你体验的对象,你自己才是你参照的对象,这是《论语》里面很核心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把成长(看得)非常重要,《大学》里面叫你“作新民”,其实你们今天坐在这个教室里听课,就是为了一件事,“作新民”,有人说学习是痛苦的,我到现在为止,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我绝不可以一天不成长,给我当助教,他们都知道,每次到飞机场,我都习惯情地到书店拽出来一到两本书,其实我是从长春飞到烟台的,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你至少可以翻一本书,上了飞机是那一个翟鸿燊,下了飞机就应该是另外一个翟鸿燊,那就叫“新民”,所以海尔也把这些当成企业文化,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毛泽东对这句话解读的更清楚,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解说: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应该把不断的、快乐的学习视为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又能从孔子的另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翟鸿燊:再一个我到温州去讲课、我到沿海地方讲课,我有一感觉,就是上课的时候会场很难维持,那些总裁、老总人家各个资产我看上去都在亿万以上,在那儿互动、换名片、交流,而我们山东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里的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解说:夜空璀璨,吼声震天,颂歌高扬,情意无边,今夜星光灿烂,八月的中国洋溢着如火的热情,诚邀八方来客,广大纳四海宾朋。
翟鸿燊:我说过一句话,登在咱们清华大学卓越领导人杂志上,我说来清华学习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努力去到玉树干事业,第二个目的,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同意吗?同意跟你旁边的同学握个手,今天你们的关系就是朋人民关系,同门为朋嘛,问一声好,告诉他,你说有你真好,预备,起,好,来给自己鼓个掌,所以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向全世界人展开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其实这个文化很震撼,过去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也有一个国学大师叫季羡林讲话了,哪用半部《论语》孔子的几句话全世界的人遵守了就治天下了,你把这句话搞懂了,还能拿着枪炮去吗?所以你看我们的奥运会展现了我们的丝绸之路、展现郑和下西洋,但是我们有最强大的舰队,我们没有拿着枪炮去把别人变成我们的殖民地,我们的船上装的都是礼品,我们去交流的是文化。
解说: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说明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水平,更有力的印证了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历来的友善与热忱。
翟鸿燊:所以几个老外那天听我的国学课,他说我发现中国人是最慈悲的、最珍爱生命的、是最关爱生命的,你们最早知道核裂变,没有做原子弹,你早就发明了火药,但是没有做枪炮对着人用,我看看奥运会,我们的炮叫礼炮,是往没人的地方放的,他说我听你们唱个歌我们都受感动,没有枪、没有炮,都是敌人给我们造的,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力造这些?有,所以这些话在《道德经》里面都是原话,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最好的武器,比如说核武器研究出来了,没地方放,所以再没有中国的首选文化去承载科技的话,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准备灾难,再没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去承载科技的话,可能给人类准备灾难,如果各位要愿意的话,这些文化咱们好好交流一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乐乎,这次日奥运会里面非常重要的,而且开篇的就是这句话,所以这个“来”字我稍微解释一下,这个“来”多数书上解释是什么?就是等着别人来我快乐、等着别人来我高兴、等着别人来我喜悦,实际上这个“来”字,第一个,当等着别人来讲,第二个更重要,当往来讲,朋友之间的往来是什么?快乐,所以你要真懂儒家文化,你看孔子、曾子、孟子这些人都是游学的,不仅仅是在家里面等,也是主动去交往的,改革开放的文化在《论语》里面第一章就有,过则勿惮改,错了要改,但是一定要开放,其实我们的落后恰恰由于闭关锁国,所以我刚才让你们跟旁边的同学握个手,绝大部分同学不错,很真诚的。
解说:注重交流与往来是《论语》当中臭味积极倡导的++思想,这一思想无论是对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中还蕴含了哪些国学智慧?翟鸿燊: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它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血缘关系放大到人际关系,这个流程绝对是对的,家就缩小的国,国就是放大的家,在这方面我们的文化研究的非常准,而且流程都很准的,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绝对是这样的,所以这次谁也没有想到,我们奥运会的开篇是子曰,然后第二句话还是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果全世界都把地球当成一个家,如果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那才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有这样做的话,人类才有可能延续下去,第三句话也是我们的话,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所以用方块字把和谐那个“和”推出来,你看看。
解说: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历史悠久、传统优良。
翟鸿燊:但是今天你仔细想想,我们把快乐文化丧失掉了、把和谐文化丧失掉了,邻居在电梯里碰到连个招呼都不打,搬到一个新楼里去住了三个月了,不知道对面屋的人姓什么,叫什么,夫妻两个开开门都没有感觉,儿子见到父亲,用孔子的话说,面相都打不开,那叫“色难”,那还有什么意思?你挣再多的钱,把快乐都丧失掉了,那也没意思,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财富,那我们的这种快乐文化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从自己乐到与人为乐,然后到普天同乐,这才是我们的文化,所以大声跟我说一句话,认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认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在《论语》里面,你看开篇讲的都是这样的文化,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文化多厉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字读一遍,“和”所以礼之用,和为贵,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甲骨文、我们的金文里就有了这个“和”字,“和”是中国整个文化的精髓,和为贵,老子也说,知和常,知曰常明,和曰也者,天下之达到者也,所以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各国,所以这个“和”文化都是这样的,其实文化的基因就在这里边,所以只有和谐,才能拯救危机,为什么那些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要到中国跟这些圣人寻找生存智慧?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等这些人,在多少年前把今天的事儿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比如说北京开奥运会的时候,搞无车日,才有蓝天,搞无车日,大家才能通行方便,这在《道德经》里面都是原话,虽有舟与,无所乘之,就是有一天,车研究有太好了、车太多了,会不让你开,虽有舟与,无所乘之,其实无车日都是老子这些人提出来的,网络什么这些概念最早都是咱们中国人提出来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早就有网络的概念,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你要读过《易经》的话,你知道计算机的祖师爷是伏羲,二进制早就知道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