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及学科教学整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1. 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不够紧密,缺乏深度整合;
2. 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3. 缺少有效的跨学科协作机制和平台,难以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


决方法:1. 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方式来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

2. 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于信
息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并鼓励他们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去。

3. 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和平台。

可以建立在线社区、组织线下会议等
形式来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引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传授式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为培养未来具备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新的路径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寻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途径。

具体包括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科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评估,促进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研究深度融合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优化。

通过本研究不断探索、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会,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概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针对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核心目标,系统性地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种理念与实践。

这一融合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非简单地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是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资源、评价体系等多维度进行全面革新。

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协作地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数字化:将学科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如电子教材、互动课件、在线课程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交互学习资源,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线性结构,实现知识的立体化、动态化展现。

教学方式多元化: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线上预习、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风格。

学习过程个性化:借助智能推荐、学习分析等技术,实现学习路径的个性化定制,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及时反馈学习进度与效果,促进每个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实现最佳发展。

教学评估科学化: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认知过程、学业成就的全方位、实时评估,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教学环境智能化: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智能化教学空间,整合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师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体验,促进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应用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流程,变革教学关系,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场面向未来而又立足于现在的教学改革,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建构主义为主要学习理论基础的,以创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的,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而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一种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理论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正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在中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资源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课外活动资源;作为展示工具,用于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无法接触或不方便接触的事物,用以突出形象感、体现具体性;作为协作、交流工具,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供信息反馈,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信息加工、研发工具,要求师生掌握一些教学软件的使用,用于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利用以及进行课件的开发与课程内容的研制。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科教师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方面:深刻理解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方面: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方面: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教学实施方面: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效果。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也需要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

本文将探讨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课堂资源库、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结论中,我们将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优化措施和完善配套政策,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资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资源、教师培训、资源库、互联网技术、跨学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整合、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作为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资源的整合更加重要。

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和学校对于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整合课堂资源,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将围绕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课堂资源库、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措施和方法,以期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2. 正文2.1 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是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师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主要传播者和应用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果。

为了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课堂资源,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报告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分析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概况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子化教学工具,而是逐渐向教学工具、资源和环境的深度融合发展。

2.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特定学科的教学深度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影响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监控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拓展学科应用和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模拟和科研探究,增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弦歌小学一、理念概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意义重大,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创建新型的师生间“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制订此方案。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形式、教法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法的融合。

三、工作目标:(一)普及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改革教与学的模式;(三)通过网络进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效课堂。

(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五)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四、实施步骤阶段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初步融合学校负责多媒体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力争达到全体教师能做基本的教学课件。

阶段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1、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理念培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发生变革。

力争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2、学校参照“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课堂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不定期对所有老师进行普及多媒体使用的课堂教学检查,阶段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举行信息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推出示范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活动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活动方案

四间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

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和人员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教师:孙瑛,胡润,刘莉,苏红日,孙立志,潘秋梅,吴铁静,姜艳华四、参与课型:(一)说课。

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展示课。

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

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

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

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

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总结与分享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总结与分享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总结与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通过合理的实践策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的提升和改进。

本文将总结并分享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策略。

一、知识整合与创新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相关知识和资源,创造出跨学科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多媒体教学和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多媒体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和音频视频资源,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三、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四、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操作,锻炼科学实践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化学模拟软件进行化学试验的模拟和实践,学习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提升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在线学习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机会。

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学科学习和交流活动,跨越时空限制,拓宽学习的边界。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和在线讨论平台,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如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如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如何促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一、(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这种动力与支撑表达在三个方面: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动教育公平;⑵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

⑵展开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动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

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表达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点取代“整合”观点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点和传统“整合”观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使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仅仅停留在使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理应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1.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首先改变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几何画板》就是利用计算机的这些特点来实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的。

因此从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的特征来看,它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多媒体教学除了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外,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密度。

由于利用多媒体,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

因此,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多媒体教学具有学习者和教师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的特点。

因此,在因材施教方面也有它独到的一面。

又如教《勾股定理》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施途径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施途径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施途径摘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目标,是以帮助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应是充满激情的课堂,应是在技术辅助下师生发展的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使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提供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无论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还是利用信息技术明晰课堂信息、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兴趣等,都要为学生的成功与发展而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建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针对性有效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手段与工具,不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最终追求。

因此,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出发点、整合的作用、整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一些探讨。

一、为什么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目标,是以帮助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环节。

首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信息技术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学科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受科技发展,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优质资源需求的广泛提升,改变着人们对课堂的看法:受媒体资源应用与信息资源的易获得性、多用途性、可选择性等对课堂,尤其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过程,资源的呈现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广泛,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就可以通过信息与知识等获得学习结果,相对淡化了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权威性,突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拨、组织等引领作用,在无形中创新性的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

其次,信息技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农远项目的实施,我国在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也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信息技术设备实现了有限的普及化(三种模式远教设备在国家层面支持下的有限普及)。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摘要:如何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话题现在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效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只有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实现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的新的生长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当前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及评价方法
的支撑模式。 • 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支撑的模式问题,一个是从教学
形式的有效实现方面,另一个是从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方面。 • 对教学形式的有效实现支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某种
学习形式,比如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 • 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是指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
内容,包括信息形态和内容组织形式两个子方面,比如将函 数图像动态呈现出来,将有关圣诞节的各种信息组织的为一 个专题学习网站等。
• 从信息技术入手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研 究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方面和教学形式方面整合点的各种可 能的支撑方式及共性规律。
(3)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支撑模式 • 基本支撑模式
– 虚拟仿真模式 ; ; ; – 虚拟模仿模式 1 2 3 2 3 – 信息检索模式
• 条件检索 • 关键词检索 – 文本数字化模式 – 图片数字化模式 – 音视频数字化模式 • 信息集成模式 1 2 3
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感受庐
山的自然风光,体会李白抒发着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里。这样的理想步
骤,在教室里通过常规教学手段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借助信息技术,就可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步骤就是整合点。
返回
4、整合点解决方法
(1)整合点解决模式分类 • 对于所诊断出来的每个整合点,逐个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能
(4)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支撑模式 • 信息发布模式 • 信息同步交流模式 • 语音同步交流模式 • 信息一步交流模式 • 信息反馈模式 • 信息监测模式 • 这些基本的支撑模式,能够从教学形式方面对于一节课的
教学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返回
5、课件设计与集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教育领域也开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对于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深度融合的策略和实施建议,以及对深度融合的效果评估,旨在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以及深度融合的策略探讨,本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深度发展。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建议和效果评估,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持续优化。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更紧密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种融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和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和策略

综合2014·1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谈谈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粗浅认识。

一、认识:何谓“整合”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的学者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持不同的观点。

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双主”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观上述观点,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观点:一类是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这里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即所谓“大整合论”。

一类则是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即所谓“小整合论”。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路径:何以“整合”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脱离实际。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普遍问题。

那么,如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下面我们就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具备的整合的能力、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这五个面来说一说。

一、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随着中小学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多教师的选择。

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密度,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很多时候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如设计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问题上。

(一)合理选择教学容进行课件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容都需要借助于多媒体。

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了语文课的八字箴言:尚简、务本、、有度,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的说:“语文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我听有的老师讲课,不断地放电脑课件,倒是蛮好看的:棉花雪白,稻子金黄,学生不停地惊叹,‘哇’声连连,我说那是蛙声一片,课堂演示不是放连环画,比如讲笔顺、笔画时,老师当堂在黑板上写,就是比电脑打出来的强,学生记得住。

靳老师说的这种“连环画”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教师对教学容分析的不够透彻,也有可能是教师太追求这种“时尚”美了,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连环画”现象肯定应该是要杜绝的。

(二)恰当把握使用时机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导入2、抽象、难于理解的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3、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运用多媒体课件4、补充教学资料时使用多媒体5、呈现精选练习题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很多老师都非常喜欢在上课前一、两分钟,放一些音乐。

这样做很人性化,很好。

但是所选的音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特点,尽量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儿歌、童谣或者是比较舒缓的轻音乐,这些都可以放松学生紧的心情。

避免放一些抒情色彩很浓的或是比较悲伤的曲目。

以上五种情况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这五种时机的运用和你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度是密切相关的,上一节课,如果想用课件,就要用到点上,没有必要的重复性的华而不实的课件演示就要果断的删掉。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不要把计算机多媒体简单的当成投影、幻灯使用,降低他的存在价值和使用意义,不要让整堂课被课件所控制,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注意事项课件的制作要始终围绕教学容和学生特点展开,在制作过程中有以下几面容需要注意:1、版面设计要求:教学主体突出、交互操作便、屏幕使用率高一个好的作品应该将传达信息和传达美感融为一体,以传达知识信息为主,艺术性则是以优化学习、阅读环境为目的的。

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将版面划分为信息区和美化区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信息区占整个画面的60%~70%的比例时,既符合教学原则,又符合艺术原则。

版面应去除多余的花饰和图片,以免喧宾夺主。

2、颜色搭配合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3.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上面的研究表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和听觉,而视觉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更大。

如果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色彩搭配不合理,即使课件容怎么有教育性和科学性,课件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字幕和谐统一字体设置要有规律,同一级的标题大小、色彩、字体应一致,这样层次分明、统一和谐,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容的掌握、理解、记忆。

字体的样式要教学容而定。

例如,美术课,就可以用一些艺术感很强的字体;而数学、语文课就要用相对正规一点的字体。

二、教师应具备的整合能力1.不断提高的专业技能。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哪个学校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

”可见,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影响力,而非信息技术带来的“标准”影响。

2.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3.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应能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教师可以遵循“教学设计──校本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反思评价并改进教学设计案──新的教学设计──新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校本实践路线,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适应学校水平、具有校本特色的有效应用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一)根据教学容找准整合点。

所谓整合点就是指影响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

对一节课而言,整合点的重点肯定是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需要指出的是,对一节课而言,要想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除了要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外,还有多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与学的质量、效益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这些都是整合点。

比如说,让学生理解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想让学生了解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感受庐山的自然风光,体会白抒发着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里。

这样的理想步骤,在教室里通过常规教学手段是无法很好完成的。

借助信息技术,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即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这节课而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点。

(二)注重整合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

新课程各个学科的理念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整合的时候,我们要对学科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

如才能对学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把握,我建议大家1、反复仔细研读学科的课程标准。

2、同学科间互相听课。

首先,要听老教师的课。

在听课的时候,自己要充当两个角色,既是学生,也是专家。

做学生,要学习他们的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使之能为自己所用;做专家,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有新的思想、新的阅历,所以在听课的时候,要力图去找缺点或疑点,并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能够完善这些缺点或疑点的更好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的式法。

其次,新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在别人的批判或指导中你也就会逐渐明白如教这门学科,互相改进。

最后,要多听公开课。

一般的公开课要改动很多遍,甚至于推翻重来,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能知道为什么改动,有什么好处,然后坚持听这节课,你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一节课花费那么多精力,是值得的,常规教学中我们不会每节课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认真参与的教师都会有大的提高。

(三)合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这些构成性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选择适当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应用式、教学式的选用、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等。

另一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过程性的系统,教师在动态中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互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从写在备课本上到输入到计算机里,从原来是板书、放音、看电视到现在用大屏幕多媒体数字投影仪显示等的变化上,那么教育设施与资源的信息化,不可能带来教育的变革,最多是教学效率的提高。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变成了孩子的书本”。

如今,教育资源不再被少数人独享,学生交互式、探究式、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式成为可能。

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容易表达展示学习成果而获取创新发展的自信。

与此同时,老师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如果只是让技术帮助“灌输”,技术应用仅仅停留在如将课件制作得精美,过多的考虑技术帮助自己教,而不把主要的心思转移到如“设计学”的重心上来,还是“燃烧自己而别人不愿意被照亮,或者根本照不亮别人”。

(四)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

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四、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前为止,教育界对整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以下对整合的定义是教育界提的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整合(integration或integrate,香港等地叫“统整”),不是拼合,不是拼凑,亦不是统管、统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信息技术广泛地进入各学科,各学科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整合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智慧,传承优秀的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营造教与学的环境,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式、解决学科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各种困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是对整合的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遵循各个学科教学的规律,优化学科教学的手段与过程;各学科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互动与发展。

有了这样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才能融为一体。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相对于各学科,它始终是技术、手段与工具,切不可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理念为指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以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式,高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面的时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