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第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内容提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
“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而语感往往是在有效的在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
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强调以读为本,注重积累,讲究品评,不断提高自已的语感。
从而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言语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关键词】语感阅读教学朗读积累语言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语感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
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反映,有的学生听课抓不住要点,发言词不达意。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的语感能力较差。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我们的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瞬息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信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作逻辑推理,句句以理性分析,加以处理。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靠得就是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
因此,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
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从语文教学的历史看,古代语文教学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培养语感却是很成功的,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古代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读、背,读得多,背得也多。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它带有浓重经验色彩,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感的获得必须经过一个非直觉的阶段,暗藏着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大量的感性实践给实践主体一种规律性暗示。
只有在这种规律性暗示下,才可能把语言隐含意义的各种表现方式在言语实践主体的头脑中固定下来。
一、听说互动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
听后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
听说训练,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形象也在不断地塑造着,调整着……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十分精彩。
师:从这段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李白对于孟浩然的景仰之情。
生:李白和孟浩然两人依依惜别之情。
师:如果你是李白,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与想法呀?生:对孟浩然无比景仰,希望能够一直在他身边,学习、交友。
生:对孟浩然十分敬重,称他为“夫子”。
(教师引导学生从“孟夫子”到补充孟浩然资料,到补充《赠孟浩然》,用听补充资料和练习说话的方式来体会“誉满天下”“令人敬仰”。
)……师:孟夫子的内心何尝不是这样呢?假如我是李白,你是孟浩然,你还会用哪些语句来安慰我?(学生练习说话,教师随机出示送别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
)这一案例中,教师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与特定语境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孟浩然进行离别谈话的场景。
在说话训练的同时,教师还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听话的训练。
这样的听说结合,一方面是避免了训练方法上的单一,另一方面又使得学生头脑中李白与孟浩然的形象不断地丰满起来。
如此双管齐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读写结合培养语感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实践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着手。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
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
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等都是阅读的渠道。
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
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
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的死读、呆读,而是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如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看到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旋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运用比较,揣摩品味,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
小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 师的范读 ,对 于 营造 情感氛 围 , 引导 学 生 进 入 课 文 意境 ,培
养学 生 语 感 能 力至 关 重 要 。 在范读 中 。 教 师要 感情饱 满 , 将 自己 融
入 作 品 中 ,这 样 . 才能再 现 作 品 的意 境和 氛 围 , 才能 激发学 生 的情
感 。 如 朱 自清 先 生 的《春 》. 要 读 出 作 者 热 爱 自然 、 热 爱 生 活 、 积 极进
眄
尊先
生
说
“
:
语
文
教
师最
重
要
的任
务是
传
语
感
于
学
生 要 , 以培 养 学 生 强 烈敏 锐 的语 感 入 手 , 才能 有效地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能 力。 ” 在 教学 中 , 教 师的语 言 要做 到声音 洪 亮 、 宇正 腔 圆 、 形 象
●王 立 华
生动 、 语 速适 中、 形 象生 动 、 条理 清楚。
宇词 障碍 。在具体语 境 中对 重点词 、 句 、 段 的理 解 。 这 二 者是 密不 可 分
的 , 因 为只 有先 了解全 貌 , 再 仔 细 品 味 。 才能 深 入 课 文 。 否 则就会 “ 只
见树木 .不见 森林” 。造成片面 理 解作 品 ,违背作者的原意 。 例如 ,在学
习 “ 音 乐 巨 人 贝 多芬 ” 一 文 时 。 如 对贝 多芬 不 做介绍 。 而 让 学 生 直 接见
半殖 民地 , 是 相 对 于 完全 殖 民地 而 言 的 , 它 是 指形 式 上 有 自己 政府 的独 立 国 家 。 实 际 上 政 治 、 经 济等社 会 各 方面 都 受 到 外 国 殖 民 主 义 的控制 和 奴 役 的 国家 。 其表 现 包 括 :政 治 上 ,部 分 丧 失 国 家独 立 自主 权 ;经 济 上 丧 , 失独 立 地 位 ,沦 为资本 主 义 国 家 的原 料产 地 和 商 品销售 市场 成 , 为 世 界 资本 主 义 经 济 的附庸 ;文 化 上 。 近 代 资 本主义 思 想意识 传入 并有所 发展 . 即 “ 西 学东渐 ” 局 面 形 成 。
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小学语文阅读中怎么培养学生语感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
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
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
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
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
“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的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
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
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小学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是至关重要的,一流的阅读教学需要较强的语感训练。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感,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使孩子们从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和文学的深远。
一、从认读入手,加强孩子们对词汇认识认读是培养孩子们语感的基础,如果基础认识不扎实,语感训练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小学中对孩子们进行认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配合书本教材,提高孩子们认词的能力。
此外,要注重反复训练,使认读成为孩子们认识词汇的自然习惯,熟悉单词的读音,发挥其想象的力量等。
二、增强孩子们的字词欣赏能力字词欣赏能力是提升孩子们语感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熟悉文字的美感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真正联想到每个单词的意义。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故事时,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字词的神秘和生动等方面拓展玩乐,让孩子们投入其中。
同时,也可以尝试语文游戏、文字比赛等,起到活跃气氛,提高孩子们字词欣赏能力的效果。
三、强化孩子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小学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不同语言表述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感重要体现。
要培养孩子们将语句表达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力,可以给孩子们设置思维训练题,引导孩子们有针对性地运用所掌握的语法项目以及字句进行自主思考,以提升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力。
四、发掘孩子们内在的文学欣赏能力阅读是文学欣赏的过程,文学欣赏能力也是培养孩子们良好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出发,从文学的视角发掘孩子们内在的文学欣赏能力,让他们对文字的生动性和深刻的含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建立孩子们的语言感知训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建立孩子们的语言感知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利用相关题目,引导孩子们思考相关问题,或者让他们去寻找不同文章表达的问题,以此来训练孩子们对文字的认知能力等。
结语总之,阅读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有效地训练语感,就需要有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适应孩子们不断发展更新的需求,把语感训练教育进行到底。
阅读教学之中“炼”语感
阅读教学之中“炼”语感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之中“炼”语感呢?一、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比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类型文章的魅力。
也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贴近学生实际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身边的美好和情感。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二、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魅力。
可以通过讲解文章背后的故事、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也可以通过朗读或音乐、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出敏感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能够通过文字构建自己的世界,体验到更多的情感和美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翅膀,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出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和表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美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是语言文字激发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读中感知,培养语感由于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置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他们掌握文章的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宗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通过对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这样,读着读着,学生对草塘的喜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二、品中想像,培养语感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应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再通过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心中“内心视像”,也就是使课文语言文字像过电影一样在学生大脑中一一闪过,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情境的熏陶,进而结合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如:《圆明园的毁灭》《丰碑》等课文年代较远或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因此要抓住时代背景、人物神态等引导学生联想电影、电视的有关镜头,将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
另外,对一些课文中的空白省略处,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上下文,运用形象思维并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展开想象、联想,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悟中领会,培养语感由于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依据语言的原始信息诱发自己敏锐的语感。
如:《草虫的村落》一文,开篇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欣赏语言的美和提高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一、朗读与诵读1. 朗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
可以选取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和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句子的韵律和情感。
2. 诵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或诗歌的诵读比赛,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调、重音和停顿,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敏感性。
二、创设语言环境1. 语言角在班级或学校内设置语言角,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交流,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书、海报和录音,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感。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实际对话。
例如,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地感受语言的使用。
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课堂讨论与分享1. 小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所读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分享。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拓展思路,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 分享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班上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和个人见解,不同的视角和感受会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关注语言的细节和美感。
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1. 文学作品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包括童话、诗歌、散文等。
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
2. 实用性文本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如说明书、广告和新闻报道等,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实际运用,提高语言敏感度。
五、反馈与纠正在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重视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重视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没有多少灵性、悟性,究其原因,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激活语感一篇好的课文,往往都饱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要真正发挥感情朗读对语感的激活作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1.朗读要在“量”的基础上出现“质”的变化通过多次朗读,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表达出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图,领悟课文的用词、造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
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当然,朗读要有质量,离不开教师的点拨诱导。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
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使学生的语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老师要善于调动多种读的形式。
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可采用“问读”的形式,为理清层次、分析段落做准备;对于段落较长,精彩句子较多的段落,可采用“选择读”,便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
此外,还可采用“接读、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为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和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通过保质保量,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
二、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有人说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有人说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有人说朗读可以增添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的欲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沿波讨源,披文入情,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
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
学生不断自觉地训练自己的语感,感受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学得就会积极、主动,学得扎实,教师也会教得轻松,教得惬意。
二、重视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角色,用心灵诵读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毋庸讳言,文学性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特征,这不仅可以从新课标的解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新课标实验教材大量增加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得到佐证。
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三、反复品味词句,让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想象语言文字的美能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可谓篇篇美文,那些经典的作品,其中的语言文字都经作者反复推敲,可谓“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学生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以读为本,初识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没有读,语感培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感教学突出一个“读”字,首先要强调多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准确领悟感和流畅舒适感,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受语意,感触意脉。
其次强调朗读和诵读,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为体现文章中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还要强调教师的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
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
通过保质保量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
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揣摩品味,激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
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
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
如“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其中“敲”和“推”两个动词用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最后终于明白了“敲”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用词的精确。
通过调换词语,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隐含的丰富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家心灵的桥梁。
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教育家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培养语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就会产生情感共鸣,生发出强烈的预感。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培养语感。
二、读写结合,强化语感柳斌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
”语文课标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就是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强化学生语感。
如教学了《圆明园的毁灭》时,同学们,面对这一片废墟,你心里有何感受呢?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同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此时的练笔,可使学生情感的积聚得以爆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升华,语感的敏锐性同时得到提高。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设置阅读材料。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
学生的年龄和个别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包括图画书、
教育性故事、文化经典等,不仅要有趣味性同时也要便于学生理解。
2.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教师应该合
理地安排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较长的阅读时间去感受文章的情感、人物的性格、文化背景等,培养阅读习惯,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
生的阅读困难,引导学生从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因素、深层次的
含义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逐渐形成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体系,提高学生阅读意愿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定期组织阅读活动。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互相交流,比较
各自阅读的感受、观点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
同时强化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论文)
“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的交际中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推理,句句分析,加以处理。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靠得就是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
因此,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
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古代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多读、多背,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语文知识,而在于语文能力,即语言的运用。
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呢?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培养。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
无论哪种朗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经过仔细分析,深入体味,并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造。
于是,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而且多少难说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了。
甚至,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文章进行
鉴赏。
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还可以在说话时应用那些词句,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准确和生动。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朗读要理解在先
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的死读、傻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贴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看到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旋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生读得多了,理解透了,需要时就会脱口而出,落笔成文。
2、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
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
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都是阅读的渠道。
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
如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集声音、感情、图像于一身,
许多音乐节目歌词都配有字幕,教师要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
3、讲究朗读的方法,注重范读和情读
课文中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
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滋润;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
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的语感。
“情读”就是要读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
只有切入作品所塑造的生活情境,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氛围之中,才能透彻理解人物的个性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那活鲜鲜的生活情境、独具个性的生命语言,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4、通过朗读与激发想像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进行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模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同时,要运用形象思维去
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到触发想象,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
二、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读多了,读熟了,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得就是积累语言的好处。
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汉语的字词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内涵的自由度很大。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作为语感的训练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
在课内,语文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传授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
促使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
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思考、讨论,勤作摘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词由生疏到熟悉,由不懂到懂,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规律也能掌握了。
其次应该注重对字词意象的积累。
如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只有学生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词语迅速唤起意象。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
然而,仅靠课内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广泛阅读,增加词汇量,扩大视野,丰富意象,从而促进其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三、推敲品评,增强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得以提高的关键环节。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情味,无法了解其深意,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就以下几点进行:
1、揣摩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减、换换、调调、加加等形式展开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
如在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写尽环境之艰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品评领会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的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不取名为《游金华的双龙洞》。
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
当然,语感的培养可从多方面进行。
在阅读之外,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
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是对事物的感悟,都可从生活中获得。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
“要能游泳,必须下水”。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
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进行演讲、朗诵比赛。
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练
习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影评等,让学生在练中强化语感,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