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d0777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1.png)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中药由于原材料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毒付作用比西药要小的多,所以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而汤剂是我国中医药常常利用的一种剂型,它是将炮炙后的各类中药材,通过中医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提取它的有效成份的液体制剂。
因为它的药力容易被病人吸收,能迅速发挥药效,对人身体的全面调理超级合理,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那么如何煎煮中药才能更合理的发挥汤剂的治病优势,而不降低药效呢?下面介绍一下煎煮和服用中药应注意的问题。
1 煎煮中药器具的选择:究竟选什么器具煎药最好呢?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梁代陶洪景说:“温汤勿用铁器”。
明代李时珍曾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
”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发生化学反映。
首先选药锅最好选用陶器砂锅,因其性质稳定,价钱廉价。
也可以用不锈钢锅、玻璃和搪瓷锅,忌用铁锅或带油垢的锅。
2 加水量:将中药放入药锅中后,加入凉水,水要清洁没有杂质,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
”有效成份浸出不完全,药物有效成份会因为局部高温而受到破坏。
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份的溶出量,但药量太大,不宜病人服用。
另外因为药物质地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因此煎药用水量的多少,要随药物的用量和质地而定。
煎煮花、叶、全草及质地轻松的药物,其水量要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他质地坚实的药物,其水量要小于一般用水量。
当加入水时,药随水浮起后可以搅拌一下,第一煎的水位要高于药物表面3至5厘米,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浸泡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浸泡时间不宜太长,以避免引发药物酶解或腐败。
3 煎药火侯: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
中医常常利用文火、武火来表示。
文火就是弱火,武火就是强火。
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87c7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c.png)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剂型之一,熬制和服用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一、熬制方法:1.选择合适的锅炉:中药煎煮需要使用炖锅或药锅,锅的选用应根据药材量来选择,要保证药材可以完全浸泡在水中。
避免使用铝制或镀锌锅炉,以免对中药产生不利影响。
2.药材准备: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按照处方和剂量准备好,注意对于散剂和草药,应先将其装入药袋或药盒中。
如果配方中有硬质物质,如矿石药石等,应将其研磨成粉末。
3.洗净煮器:在开始煎药前,应将煮器洗净,清除附着在锅底或壁上的杂质。
4.煎药水浸泡:将药材按照处方放入煮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药材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提前浸泡2-3小时。
5.煎药水煮沸:煮器用中大火煎煮至水面冒泡,然后转小火继续煮沸20-30分钟,直到汤剂浓缩到一定程度。
6.沉淀与取汤:煮熟后的药汁需要沉淀一段时间,通常是30分钟。
然后将汤剂小心地从上面盛出,避免搅动沉淀。
7.药渣处理:将沉淀下来的渣滓和煎过的药材一同处理掉,避免误服。
8.饮用药剂:将取出的药汤等冷却后稍微加热至温热的状态,方便饮用。
一般建议饭前30分钟或者饭后1小时内服用。
二、服用方法:1.遵循医嘱:在使用中药汤剂时,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剂量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2.喝药的时间:中药汤剂一般在早、中、晚各服1次,或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饮用药剂的次数和时间。
3.饮药温度:中药汤剂不宜过热或者过凉。
一般中药药温以38-42度为宜,避免热度过高刺激口腔和消化道,也不宜过凉以避免中药成分不能完全被吸收。
4.忌用冷热食物:饮用中药汤剂时,忌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6.禁忌人群慎用: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中药汤剂。
总之,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12ed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6.png)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煎煮方法1.材料准备:先将所需中药将齐备,按照方剂要求的比例准备好。
若有使用砂锅煮药的要求,煮药锅盖、漏网等煎药辅助工具也需备齐。
2.准备水:选择适量的清水,一般按照药材的重量比例确定,药材和水的比例通常为药材重的10倍。
3.清洗药材: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放入盆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去掉杂质和灰尘,特别是有泥土残留的药材需要特别留意。
4.煎药技巧:将清洗好的中药放入煮药锅内,加入适量清水,高压锅一般加水到药材淹没即可。
一般草药加水开煮,再转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木质药材则需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再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
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煮沸过度。
5.筛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液稍微放凉后,用细眼滤网将渣滓滤去,保留药液。
滤药液时,可使用滤袋或纱布袋加强过滤效果,避免杂质进入汤剂。
6.分装保存:将滤好的药液分装到瓶子或容器中,尽量一次性饮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损。
二、药剂服用方法1.剂量使用:中药汤剂一般分为多个剂量,按照医师的建议和药方的指示使用,遵守药方的计量,不可自行增减。
2.温度调控:饮用汤剂时要控制好温度,不宜过热或过凉。
一般建议汤剂温度保持在40-50摄氏度,避免烫伤口腔。
3.分次饮用:一般服用中药汤剂时,建议分次饮用,每次的服用量可以适量减少,增加饮用次数,这样有助于提高药效。
4.配合饮食:药剂饮用前后一般不宜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同时,避免饮用刺激性和影响药效的饮料,如酒、浓茶等。
总结: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方进行操作,以上介绍的是一般的煎汤和服用方法。
在煎煮时注意火候的控制和药液的过滤,确保药液的质量。
在服用中药汤剂时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注意剂量的使用和药物的合理配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保证身体的健康。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e3e7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3.png)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剂型之一,通常制剂为煎剂,包括水煮剂和蒸煮剂。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器具1.中药材:按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可根据需要事先将中药材洗净备好。
2.水: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和污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
3.家用煎药器:煎药器分为陶瓷煎药壶和电子煎药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家用火炉或电磁炉:确保煎药过程中有恒定的温度和时间。
二、煎煮中药1.根据处方将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足够的水,一般是中药材的5-10倍,视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处方具体情况而定。
3.将煎药壶放在家用火炉或电磁炉上,调节温度,一般控制在中火加热。
4.等水开始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
注意不要让水溢出,可适当调节火候。
5.根据处方所示的煎药时间,进行持续煎煮。
一般来说,水煎剂的时间为30分钟,蒸煮剂的时间为1小时。
6.煎煮结束后,用漏网过滤中药渣,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保存容器要干净无菌。
三、服用中药1.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处方,决定一次服用的剂量。
一般成年人一次剂量为100-200毫升。
2.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3.中药汤剂可以冷热服用,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中药汤剂一般口感苦涩,如果不能忍受,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5.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为每日2-3次,根据具体情况和处方来决定。
6.注意饮用中药汤剂时的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保持煎药器和煎药环境的卫生。
2.煎煮中药时,注意煎药壶不要用铁制或铝制的,以免产生与中药材发生反应或杂质物质释放。
3.在煎煮期间,不要离开煎药现场,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4.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味。
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
![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https://img.taocdn.com/s3/m/ea4cc2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4.png)
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
熬中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可以通过煮煎药材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面是一些关于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调节的技巧。
1. 准备好药材:根据需要熬制的中药方剂,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
根据病情和医嘱选择适量的药材。
2. 水量掌握:根据中药方剂的要求,准备适量的水。
一般来说,药材和水的比例为1:10,也就是说,每10克药材需要用1杯
水(约250毫升)来煎煮。
3. 温度设置:根据药品中的成分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火温。
中药煎煮一般分为大火煮沸和小火煎煮两个阶段。
4. 大火煮沸:将草药放入煮药锅中,倒入足够的水,以大火煮沸。
当水开始冒泡时,调至小火。
5. 小火煎煮:将煮药锅调至小火,继续保持药材的煮沸状态。
根据方剂的要求,一般需要煮煎15到30分钟。
6. 控制火候:在小火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避免药液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
可以根据药液浓缩程度来调整煮药时间,保持药液的适当浓度。
7. 过滤取汁:煮煎结束后,将药渣过滤掉,保留药液。
可以使用纱布或者特制的煎药器具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药液即可服用。
注意事项:
- 熬中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药材的清洁和质量,避免虫蛀或受潮。
- 中药煎煮的过程中,要时刻盯着,避免煮干或溢出。
-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来调味。
这些是关于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调节的一些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使用中药之前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7783b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3.png)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的重要剂型,通过合理煎煮方法可以充分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增强药效。
以下是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煎煮方法1.药材的准备:首先将需要的中药材按照医嘱的剂量准备好,注意查验是否有虫蛀、霉变或杂质,避免使用。
对于根、茎、叶等硬质药材,可以用刀剁碎;而对于软质药材,可以用刀背敲碎。
2.煎药前的处理:根据药材的特性,可分为先后放入煎药锅内的步骤。
如一些有毒的药材需要先进行煮沸处理,然后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而一些吸水性较差的药材,需要预先浸泡片刻,帮助其充分吸收水分。
3.加水和煮沸:根据处方要求,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增加中药与水的接触面积。
一般情况下,中药与水的比例是1:10。
待水开后,改小火慢煎,保持水的状态保持在微沸或小沸状态,持续煎煮一定时间,一般为20分钟以上,但也需根据具体药材特性和处方要求而定。
4.隔渣和续煎:将煎煮好的中药药液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杂质烧成的渣滓,取出药液备用。
对于需要续煎的药材,可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次煮沸,继续煮沸一定时间,用滤网过滤。
5.药温调理:根据药物的性能,将药液降温至适宜服用的温度。
对于泻下药物,一般适宜60°C左右,对于温肾药物,适宜40~45°C左右,对于清热解毒的药物,适宜50~55°C左右。
二、注意事项1.清洗煎药锅:每次使用前,煎药锅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免污染药液。
2.药材的储存: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使用的水质:在煎药过程中,应使用清洁、纯净无污染的水,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水。
4.煎药过程中的观察:应不时观察药液的状态,确保水的状况适宜,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5.煎药的时间:根据药材的特性和处方的要求,煎药时间有所不同,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煎煮效果。
6.煎药时的火候掌握:保持适中的火候,既要保证药液的稳定,又要避免水分迅速蒸发而使药材产生变化。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35dab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2.png)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
熬中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水煎法:将药材和适量的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保持煎煮一段时间,直到药材煎煮出有效成分为止。
2.蒸煮法:将药材放入瓦斯锅或蒸锅中,加水至覆盖住药材,然后加热蒸煮一段时间,使药材释放有效成分。
3.文火慢炖法:将药材和水放入炖盅中,用文火慢炖数小时,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4.浸泡法: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数小时至一晚,然后加热煮沸,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入水中。
5.和服法:将药材粉碎或研磨成细粉,和其他辅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服用,可以加入适量的温水或蜂蜜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种类和个人情况选取合适的熬制方法,同时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和中药使用说明。
中药的标准煲法
![中药的标准煲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137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4.png)
中药的标准煲法
中药的标准煲法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煲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煲法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一下中药的标准煲法。
1. 煮水
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煲药的锅中,用大火煮沸。
煮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煮开后再煮1-2分钟即可。
2. 放入中药
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放入锅中,注意不要放入过多的中药,以免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每次煲药的中药量不宜超过锅的1/3。
3. 煮药
将中药和水一起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药。
煮药的时间根据中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煮药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效损失。
一
般来说,煮药的时间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
4. 倒药汁
煮好的中药汁倒入碗中,注意不要将渣滓倒入碗中。
如果需要将渣滓一起服用,可以使用纱布过滤。
5. 加入调味品
根据需要,可以在中药汁中加入适量的蜂蜜、红糖等调味品,以改善口感。
6. 注意事项
在煲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煲药的锅具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2)煲药的水要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以免影响药效。
(3)煲药的火候要掌握好,不宜过大或过小。
(4)煲药的时间要根据中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5)煲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以免煲干或煲糊。
总之,中药的标准煲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的煲法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在煲药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掌握中药的标准煲法,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e7cfc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e.png)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与第一遍药汁混在一起。
每一次服药时,取三分之一的药量,温服。
"水煎,分温两服"者,则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分为两次温服。
除非医生特别注明,服中药多取温服。
2、医生未嘱付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饮食时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
但补阳药要求在饭后服药。
不要在非常饥饿时空腹服中药。
3、药方中注明"泡水代茶饮"者,用中药直接泡开水服用。
泡中药的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服用。
一次要服光,再加第二次水。
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
再加水时,也要用开水。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也就是说,一付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喝完,再加水,再喝完。
将药渣弃去不要。
4、药方中注明"煮水代茶饮"者,泡药后先在火上煎药至沸腾,再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保温杯中,闷半小后服用。
可带药出差。
再加水时,用开水即可。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这种方法比常规的煎药法要省事许多,特别是对需要外出的病人。
5、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药时先小口尝一下,以不麻为度。
如果麻嘴,要再煎一会儿。
服药时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
也可以在煎药时加一两勺蜂蜜,一起煎两个小时。
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计煮药半小时即可。
6、如服中药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
用小勺慢慢地喝中药,并且,隔一会儿就喝一小口,以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7、服中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舌麻,或者手麻、头晕、腹部剧烈疼痛,或是排便次数过多,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时,可以热水调蜂蜜服下即可。
一般如果服药中病,则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甚至症状会短时加重或全身无力等,最好咨询医生,不可随意停服或者另服西药,否则疗效难以为继。
切切不可因病情变化,私找民间土医滥服激素,以致于病情反复。
中药煎熬与服用方法
![中药煎熬与服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8f17de33d4b14e85246811.png)
煎熬中药一、选好药锅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叫陆矜,因久混江湖,识得一些医家的验方。
随即到处行医卖药。
有一年,他来到许昌,听说曹操患偏头疼,正到处查访名医。
陆矜一听,认为这是天赐给他巴结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便决定邀功献技。
他兼程赶到军营,许下“包治”的诺言。
粗略切脉后他便开出处方,取来一铜器为曹操熬药。
药熬好后,他亲自捧给曹操,不料曹操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
这时,随军医生告诉曹操:“铜器熬药乃医家大忌”。
曹操听罢,连呼:“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让士兵椎出陆矜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好熬药工具是熬药的首要环节。
熬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
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严格说来亦不符合标准。
不宜使用铁锅熬药。
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
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
此外,熬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熬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
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熬药的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熬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
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且易熬干。
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
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
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还应当根据各位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即药味的多少)来确定。
有时医生开出某些预防流感或流脑、以及治肝炎及癌症的处方,用大剂量、超常配伍,一剂药多达二十味以上;再如考虑到一些药物吸水性强、体积大的特点。
常可选下列加水法:①熬药代水法。
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熬其他药。
中药熬制及服用方法
![中药熬制及服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d15108cc1755270722083e.png)
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受影响。
二、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方法-调护)
1、服药时间 1.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 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 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 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
2、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 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些挥发性药材多是辛散 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煎煮 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 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 充分煎煮出来。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 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 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 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 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 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 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4. 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
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
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假沸的药多 熬一会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药咕嘟咕嘟沸腾了 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 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
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
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 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
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1.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
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8a69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c.png)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第一步:准备中药材。
根据所需用量,选取各味中药材,清洗干净,分类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第二步:加水。
将活水和冷水混合,以室温或低温状态加入药材盒中。
如果是煎煮高温药物,则只加活水;如果是煎煮某些脾胃虚弱的人群,建议在加水时,加入少量的中药材,以免过度煎煮,去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第三步:加入糊精。
为了把中药中各种成分调入汤汁中,需要在加水之后,加入适量的糊精,糊精的选择根据中药的性质,和患者的年龄来确定。
第四步:煎煮。
将汤汁放入锅中,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调小火煮上10-20分钟,煎煮时间需根据药材的种类、患者的年龄
和体质等来考虑,老年人的建议煎煮时间较短,以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
第五步:过滤汤汁。
煎煮完毕后,可使用布袋或过滤器将汤汁过滤,过滤后汤汁可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糖、咸鱼等食材,进行调味,以便让患者体验不同的口感。
总结:本文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包括准备中药材、加水、加入糊精、煎煮和过滤汤汁五个步骤。
正确按照以上步骤准备
中药汤剂,可有效地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摄入量,达到根治病症的目的。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5590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7.png)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如下:
煎药方法:
1. 煎药用具以砂锅为佳,搪瓷、不锈钢锅次之,禁用铁、铜、铝锅。
2. 中药应先用冷水浸20分钟左右再煎。
煎药用水一般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可适当增加用水。
3. 一般药物水沸后,文火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先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动药料2—3次,二煎时间可略短。
4. 不同药物下药时间有别:先煎药: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后下药:在其他药将煎好时投入同煎5分钟;其他特殊药按医嘱煎。
服药方法:
1. 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2. 每天一剂,煎两次,每次煎汁150—200毫升(儿童50—100毫升)早
晚各服一次,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温服,或按医嘱服用。
3. 服中药期间,一般忌生冷、腥臭、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 给小儿喂药时,切勿捏鼻。
5. 饭后服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
6. 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一般中药方剂皆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
7. 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以上为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供您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da0b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6.png)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
下面将为你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和服用方法。
一、中药煎煮方法:1.煎药量和时间:(1)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合理调配药材的比例,按照药方中各药的煎煮时间确定煎药的时间。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先将其放入煎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再加入后期需要的药材。
煎煮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2.煎煮火候:(1)不同的中药材对火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根茎类、硬质草本和矿物质药材需高温煎煮,而叶、花、薄皮等柔软药材则需用中小火。
(2)煎药时要掌握好火候的控制,避免中药煎煮时过热或过焦,以免影响中药的药效。
3.煎煮前处理:(1)所有的中药材在煎煮前都需要用冷水浸泡,浸泡的时间因药材而异。
(2)对于粗纤维的中药材,需用刀片切割,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4.煎煮水量和次数:(1)煎煮水量要与药材的性质相适应,药材比较多、性质较粘稠的,水量适当增加。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可以分多次煎煮,将每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饮用。
5.煎煮器具和注意事项:(1)煎煮时应选用耐火瓦罐或不锈钢锅,尽量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易氧化和溶解的容器。
(2)在煎煮过程中,应常用勺子搅拌,以免中药粘锅底。
同时,还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造成药液溢出。
二、中药汤剂服用方法:1.温热饮用:(1)中药汤剂服用时应保持温热,用热水冲服,不要用冷开水。
(2)饮用中药汤剂的时候,应该小口慢慢喝,以增加中药的吸收率。
2.慢慢服用:(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慢慢喝,不要一口气灌下,以免引起呼吸困难。
(2)服用中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宜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以免烫伤或噎到。
3.饮食禁忌:(1)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和冷热不均的食物。
(2)服药期间忌烟酒,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就寝禁忌:(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当天晚上不宜马上就寝,以免影响药效的吸收。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法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b5d5f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7.png)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法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煎法和服用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法:
一、煎法
1.水量控制:中药要用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
水量应该是药材的3-10倍,具体取决于药材的种类和使用目的。
2.火候掌握:中药煎煮时,火候要适中,不能太旺或太小。
煮到水沸后,再用小火煮20-30分钟,如果水量太少,需要及时加水。
3.药物处理:煮药时,药物需要切碎或研磨成细粉,以保证其药效的最大化。
4.滤渣处理:煮好的中药需要过滤渣,可以用纱布或滤网进行过滤,以保证药液的纯净。
二、服用方法
1.时间控制:中药的服用时间应该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以后,空腹时服用效果更佳。
2.药量控制:中药的药量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进行控制,不能贪多嚼不烂。
3.服用方式:中药可以煮成茶或煮水服用,也可以制成丸、散、丹等剂型。
4.注意事项:中药的服用需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不能盲目
服用,有些中药有副作用,需要谨慎使用。
总之,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法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实现中药的最佳治疗效果。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7e6af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2.png)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步骤如下:
1.浸泡:将药物置于煎药器皿中,加水至完全淹没药物且高出
2~5cm,花、草类药物或者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浸泡
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2.煎煮:每一剂药可煎煮两次,合并服用。
煎煮时加水量超过药
物表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不容易浸没以及需要煎煮时间
较长的药物可酌量多加些水。
3.特殊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和包煎等要求的中药饮片
要特殊处理。
•先煎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应先煎煮3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材(已先行浸泡)同煎。
•后下药:含有挥发油、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另煎药:另煎药单独煎煮约2小时,取药汁;另炖药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药汁。
•溶化(烊化):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放置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即可。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a1e23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9.png)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一、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
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一)煎药器皿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加水多少也是煎好药的重要一环。
加水量的掌握,原则上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若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少。
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煎煮之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三)煎煮火候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的长短。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中药饮片的浸泡 ➢中药饮片的浸泡既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还可减少
煎煮时间,避免煎煮时间过长引起的药性损耗。 ➢浸泡方法通常是加冷水漫过所有中药,轻压药材使水面高出药平面2cm为宜。一
般浸泡30分钟左右,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煎药器具的选择 ➢最好使用砂锅熬制中药,瓦罐、搪瓷罐、玻璃器皿亦可。 ➢这些器皿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
它们传热慢、受热均匀,不易糊锅。 ➢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因为其中含有的铁、铝、铜等金属离子会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发生化
学反应,引起药效破坏甚至产生毒性。
第
贰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忌生葱等。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具体来说,辛辣类食物多辛热,过多食用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包括葱、生姜、
蒜、韭菜、酒、辣椒等。 ➢鱼腥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多食易伤脾胃,包括黄鱼、鲤鱼、带鱼、蚌肉、
虾、蟹等。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发物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一般会促进疾病的恶化,对于不同疾病,其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 和服用方法
前言
中药汤剂具有服用方便、易于吸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 点,特别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众所周知,煎药的器具、 火候、时间、煎煮方法以及服药的时机、剂量、频率等因素都有相应 的要求,我们要掌握正确的中药熬制和服用方法,提高中药汤剂的治 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温度 ➢与用药温度相关的服用方法有温服法、冷服法和热服法。 ➢温服:大多数患者宜采用此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 ➢冷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熬制中药的时间与次数 ➢药物要熬制两到三次,最少需要两次,一般药物头煎煮沸
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对于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挥发性成分较多者,熬制时间
应适当缩短;而质地厚重、不宜挥发的药物应延长熬制时 间,增加熬制次数。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熬制中药的时间与次数 ➢中药熬制以两到三次为宜,熬制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熬制次数
服药剂量与频次 ➢中药汤剂均是熬制2-3次后的合并液,每次以服用100-200毫升为宜。 ➢服用次数有分服、顿服和频服之分,其中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可慢慢调
养的患者;顿服即一次性服用,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频服即少量多 次服药,适于咽喉病、呕吐病及急性病重患者。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剂量与频次 ➢具体到患者,一般身强者可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则应少些。 ➢分服一般是一剂汤药分2-3次口服;顿服多为服用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剂,一次性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煎药用水的选择 ➢煎药用水量不宜过多且需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
水重煎,这样会导致药物溶出不均匀及药性破坏、杂质增多。 ➢一般第一遍煎药时用水量为药材的5-8倍,或将药材轻压后水漫过药材2cm,第二
遍煎药时用水量宜少,将头煎药滤出后重新加水漫过药材1cm即可。
感谢您的聆听!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煎药用水需澄明洁净、无异味、含矿物质少,
煎药用水一般宜选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
来决定。需要注意煎药时不要用矿泉水,因为矿泉水里含矿物质比较多,容易和 中药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部
分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熬制中药的火候 ➢熬制中药的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武火即大火、急火,文火则为小火、
慢火,一般顺序是“先武后文” ,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 ➢火候的掌握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比如解表类药物含挥发油较多,一般宜用
武火急煎法,熬制时间要短;补益类药物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 火煎沸后再用文火久煎。
煎沸后再放入。 ➢花、叶及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藏红花、番泻叶、薄荷、香薷等均不耐煎煮,需
其它药物煎煮以后在停火前5-10分钟才煎煮,煎煮5-10分钟即可。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
煎以防止药液混浊、焦化及刺激咽喉。 ➢含细小种子类的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煎煮时容易上飘或沉淀的蒲黄、海金沙、
常用的药引 ➢食盐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
开水送服,因其能助药入肾。 ➢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
食醋作药引。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中药汤剂成分复杂,为避免药效的减弱及毒副作用,
期间应避免食用一些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包括辛辣、鱼腥、发物、生冷和油腻类食物。 ➢常用的食药禁忌有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
他药物同煎。 ➢矿物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赤石脂,骨类如虎骨、豹骨,甲壳类如龟板、鳖甲,
贝壳类如牡蛎等,均需要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1小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另外, 毒性较大的川乌、附子、草乌等也需要先煎。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若久煎可使其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
药加热溶化后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
第
叁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部
分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药时间 ➢中汤剂熬制完后,一般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服药时机取决于患者疾病的性质和药品特性,如病在上焦
如心、肺部的需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如 肝、肾、肠的,需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常用的药引 ➢粳米有益气健胃之功,当治疗火热病症需用大剂量苦寒药时,常取粳米为引,以
保护胃气。 ➢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
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 ➢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可取红糖为引。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服完的意义在于不会损伤机体正气同时还会集中药力发挥最大药效;频服的目的 在于使药物能充分接触患部,起效快。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
药引 ➢所谓“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的合理使用,
能增强药物疗效、引药直达病处、缓解药物毒性。 ➢例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作引;
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作引。
滑石,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 杷叶,这些药物均需要包煎。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另煎:为了更好的煎出贵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煎好后单独取汁与
其他药液同服。人参、三七、羚羊角、鹿茸、虫草等名贵中药材需要另煎。 ➢烊化:胶类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可单用水将此类
壹
贰
叁
目
中
熬
中
药
制
药
录
饮
中
汤
片
药
剂
熬
时
的
制
的
正
前
注
确
的
意
服
准
事
用
备
项
第
壹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部
分
中药饮片熬制前的准备
中药饮片的清洗 ➢中药饮片熬制前不可清洗,因为清洗过程中流动的水会将中药里的某些有效成分
冲洗出,造成药性溶出,影响药效。 ➢比如,清洗可使药材中含量丰富的糖和苷类水溶性成分丢失,可使粉末类中药如
多,费工费时,药液杂质多。 ➢具体来说,质轻、易挥发的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类等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0-
15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5-10分钟;质重、不易挥发的补虚药、矿物药、根茎类 等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甚至四煎煮沸后需再煎30-40分钟。
熬制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骨类、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再与其
种类亦不同,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生冷类食物性多寒凉,易影响胃肠功能,如白萝卜。 ➢油腻类食物不宜消化,损伤脾胃,包括油脂、油煎及油炸的硬固食物。
结语
在中药熬制的各个步骤中我们都要选择正确的方法,确保药材中的 有效成分能被充分煎出,避免可能引起药效破坏的各种反应,用心去熬 一剂好药;我们在服用中药汤剂时要因病因药选择正确的服药方法,专 心去喝一碗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