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的危害

合集下载

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

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

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备受关注,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早早地赢在起跑线上。

然而,这种急切的心态有时却导致了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现象,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

什么是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呢?简单来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地对孩子进行超出其能力范围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

比如,让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认字、算数,参加各种培训班,过早地接触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

幼儿时期,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运动和休息时间。

但过度的学习任务会占用他们玩耍和运动的时间,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比如,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可能导致孩子视力下降、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其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过早地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原本应该充满欢乐和探索的童年,被无尽的学习任务所占据,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玩耍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这会抑制他们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

再者,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当学习变成了一种被迫的任务,而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好奇,孩子们很难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他们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和成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现象呢?一方面,家长们的焦虑心态是重要原因。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担心孩子如果起步晚了,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种焦虑使得他们迫不及待地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的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推出了各种所谓的“超前教育”课程,夸大其效果,误导家长。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家长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能盲目跟风。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早教市场的大热成为社会经济文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城市中民办幼儿园的风生水起是推动早教市场不断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缺乏对早教市场的有效规范和调控,使得幼儿园在办学机制、培养方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良莠不齐,甚至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笔者就幼儿园中的超前教育现象为切入点,系统探究了超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以长沙市9所幼儿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方式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课外活动以及儿童在园中的表现和活动进行研究。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现象是各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超前教育使儿童过早的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产生兴趣缺失和厌学、行动呆板不灵活、个性和创造性缺失、身体羸弱等一系列影响。

这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儿童今后的性格、后续的教育、人生的发展产生危害。

因此,必须改变幼儿园超前教育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整顿学前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保障儿童在学龄前所接受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扬儿童的天性,为后续教育做准备。

关键词:幼儿超前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幼儿教育中的超前教育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超过了其年龄适宜度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将本该在后续教育中进行的知识行为的训练提前实施。

具体表现在:客观方面,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超出了对同龄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及发展阈限;主观方面,教育内容出国了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志向。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早教市场开始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发展起来,特别是到21世纪,大批的民办早教机构建立,尤其是幼儿园的发展较为迅速。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核心化趋势加剧。

浅析幼儿园教育教育小学化现象(1)

浅析幼儿园教育教育小学化现象(1)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开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是当代根底教育中的一大疾患,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开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只会阻碍幼儿的开展。

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进展论述,以期幼儿园教育能够走上正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应对措施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幼儿的入园率和幼教机构的数量便可得知,我国幼儿教育正向前不断迈进。

幼儿园作为根底教育的根基局部,是儿童迈出家庭生活,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开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如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以游戏为根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开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开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开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开展〞。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拟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

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拟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

二、国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研究现状述评据好孩子育儿网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开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开展有害无益。

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师和家庭教育进行泛化的超前教育,让幼儿过早的接触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失去幼儿本该有的童真和学习乐趣,这种以学习为主,削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教育模式,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故本文笔者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危害,重点谈谈如何回归学前教育的本质,帮助幼儿实现自我健康成长和幼儿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危害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一)增加幼儿学习量,教材复杂化学前教育小学化一直都是长期存在的教学现状,"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思维一直在助长教育内卷,幼儿时期也被纳入其中,这种长存的教育思想让幼儿在本不该承受的年龄就早早地背上了重负的书包,过早地接触到小学化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幼儿的学习密度和学习量增加,甚至被无限的攀比和炫耀,幼儿的教材为了顺应社会风尚的发展,也呈现出小学化的特点,比如出现分科和分化,幼儿在幼儿园便开始学习小学低年级的知识,掌握必需的学习技能和大量的机械化背诵等。

(二)增加幼儿成熟度,心理早熟化幼儿在幼儿时期,本是天真烂漫的时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兴趣,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让幼儿过早的接触教科书与深奥的知识,而且也强制的规范和培养幼儿的小学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幼儿被迫过早脱离童稚,心灵上缺乏该有的生动与活泼,增加幼儿的早熟化,心理上超前成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家校教育小学化,教育气氛严肃幼儿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所以在办学宗旨上存在着各有不同,有些幼儿园的存在的“双语”或者"智能"幼儿园,让幼儿学习的内容小学化,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育,长期压抑缺乏活力的教学氛围之下,幼儿思维紧张,厌学情绪加重,再加上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小学化,更加剧了紧张的教学和生活氛围。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适得其反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属于幼儿阶段,有着特殊的敏感期的发展过程,比如语言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感官的敏感期这些都是幼儿在学前教育说教养的重点,而幼儿的文化学习的敏感期在6到9岁,学前教育过渡的小学化,会让幼儿忽视原本的敏感期发展,幼儿的生命助力得到遏制,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从而扰乱幼儿本该有的生命规律,让幼儿今后的学习适得其反,呈现出拔苗助长的教学效果。

工作研究:基层反映学前教育中的乱象亟待关注

工作研究:基层反映学前教育中的乱象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学前教育中的乱象亟待关注近日,一则“母亲为2岁儿童报名5个培优班只为参加入园考试,孩子压力过大出现掉发斑秃症状”的新闻被曝出后引发热议,而类似的抢跑式的超前教育已经风靡盛行。

其危害及问题包括:一是良莠不齐的早教机构呈现野蛮生长态势。

当前江苏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管理相对松散,多数机构属于工商、民政类登记的商业和社会组织范畴,多方监管,也造成了无人监管的局面。

江苏各直辖市都曾下发过《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仍未形成。

早教机构的课程安排、机构幼师的资质问题等没有明确的把关部门,2012年浙江温岭的幼师虐童、近期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等恶性事件都与早教机构的办学标准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等问题息息相关。

金坛许多幼儿家长也反映当地早教机构存在学费昂贵且被套牢、霸王条款等弊病,这些乱象都源于幼托早教市场缺乏铁腕式的监督管理。

二是“不能输在起跑线”的错误理念不断蔓延。

一方面是家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80后、90后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学前班教得多,上学之后能够跟得上”“身边的家长都让孩子学”等盲从观念开始普遍蔓延,家长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焦虑、恐慌的状态。

另一方面是学校,部分小学老师针对班上大多数孩子已经学习过的课程,会加快进度,家长担心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不得不提前学,恶性循环的模式在倒逼中形成。

三是幼儿本身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岁儿童因压力过大导致掉发的现象令人震惊但不是个案,因学前教育的不规范致使幼儿利益遭受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

常州一2岁半儿童在一家知名早教机构中因不合理的胆量训练课程而导致骨折;多地的虐童案使幼儿的身体和心灵遭受双重打击;大多数早教机构采用机械填鸭方式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的做法以牺牲孩子心理健康为前提,屡受批评也屡禁不止。

基层建议:一是政府加大资金与政策的双投入,良性引导学前教育向公益普惠性方向发展,弥补对早教机构管理的空白,同时避免学前教育过度的商业化。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教育

有效的学前准备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婴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发智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实施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婴幼儿时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与小学生相比是有很大差别的。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将来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在这提出一些观点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指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中,谁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91年国家教委开展的题为《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以大量的调查数据证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占总贡献量的70%,幼儿园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影响更为重要,并随着年龄而增长。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幼儿园教育就不重要,从调查结果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对幼儿的发展影响力才是最有效的。

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有家长的自身素质、家长的教育行为和家庭条件三个重要变量。

其中,家长的教育行为是三个变量中最重要的,它是影响幼儿个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决定因素。

举例说明:1、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小时侯家长批评多于鼓励,类似“这个孩子真苯”、“太淘气了”、“我管不了”指责语言,无形中降低家长自身威信、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样人文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脾气暴躁、易怒;要么依赖性强,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差。

2、有的家长一味迁就,在孩子面前轻易说“不”,当孩子撒泼就改变态度,最容易使孩子的个性扭曲;3、有的家长是“有意言传、无意身教”,说教过多,自己做不到,容易造就的孩子“口无遮拦、虚假不实”的性格;4、过分保护导致孩子性格偏异。

其次,要想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适时、适度地“因材施教”。

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1、盲目超前教育。

这不等于早期教育,有拔苗助长的危害;2、看问题片面性,不讲究辨证法。

超前教育:欲速则不达——超前教育应有分寸

超前教育:欲速则不达——超前教育应有分寸

超前教育:欲速则不达——超前教育应有分寸
超前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有一派认为超前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思维,而另一派则对超前教育提出质疑,担心过度竞争和过早接触学习压力会对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讨论超前教育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超前教育应有分寸,适度进行,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压力的出现。

超前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超前教育是一种通过提供高于一般年龄段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以提前迎接或超越教育阶段标准的教育方式。

其特点包括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等。

优点与风险
优点
•激励学生:超前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超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拓展知识面:超前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风险
•过早竞争:过度追求超前教育可能导致学生过早接触激烈的竞争,增加学习压力。

•忽视基础教育:过度关注超前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超前教育应有分寸
超前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前学习某些内容或考试。

因此,超前教育应该有度,适度进行,避免过度焦虑和竞争。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结语
超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方式和教育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综合素质。

但是,要注意超前教育的适度和分寸,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竞争的出现。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和方式下进行超前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超前教育的危害800作文

超前教育的危害800作文

超前教育的危害800作文篇一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学习过这些知识而在成绩上比别的孩子优秀。

但孩子上课容易因已经学会了而导致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养成听讲不专注的不良习惯。

等上了二年级,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糟糕。

由此可见,在幼儿阶段就让孩子过早学习小学阶段才能接触的内容,并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反而会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对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公立学前班(类似于中国幼儿园中班、小班及小小班)的孩子们做了一次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那些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了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同龄人更强的阅读和学习技能。

但是当他们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对于上学的态度却会恶化。

而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们在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的测试上表现得更加糟糕。

调查人员告诉《纽约》杂志说:“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课业之中,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在幼儿阶段,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要务。

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让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甚至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读拼音、学汉字,显然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孩子们被急匆匆地教导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纸笔写作业,但这么小的孩子,显然缺少这种技能和集中度。

童年是一场旅程,而非一次竞赛。

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

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

作为父母亲,在孩子成长的幼儿阶段,注重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如果可以有教育过度这样一个命题的话

如果可以有教育过度这样一个命题的话

如果可以有教育过度这样一个命题的话确实存在过度教育的问题,因为现在高考是风向标,所以一切以分数为基础,所以家长们选择培训班的时候都比较盲目,见别的孩子报班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这种盲目现象,不是家长的问题,而不是高考选拔的问题。

所以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的话,这种情况不仅不会减轻,反而是会愈演愈烈的。

所以,我们家长在选择培训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量力而行,很多孩子现在学校里边的知识还没有学透,家长就给他们报一些拔高的班,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成绩提高,反而还会影响成绩。

现在很多孩子一到周末就会上各种各样的班,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把班都报满了,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孩子现在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很多的休息和睡眠,同时也需要很多户外活动,所以不能无限制的报班,要有选择性的报,报班原则有以下两个:1.对于研究成绩有帮助的培训班比如孩子哪一科比较弱,家长可以由此选择性的选一些好的课程给孩子报,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2.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培训班。

兴趣是研究的源泉,孩子既然有兴趣,家长当然要支持。

现在的教育已经出问题了,而且还很严重。

问题之一:成绩导向,这就是说,方向错了,教育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是单纯灌输知识,用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衡量老师,衡量学校,这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问题之二:一人读书,家长,苦不堪言。

我女儿刚入小学一年级,我老婆每天晚上都要陪写作业,有时晚上辅导到12点,时不时还要挨老师骂,说家长没有辅导好,家长苦不堪言。

问题之三:学生负担重,有些学校为了出成绩,学生做不好作业,背不了文章,不让睡觉,完全成了“头悬梁,锥刺股”般的研究!孩子负担太重,心里压力太大,本着对祖国的未来负责,对孩子的明天负责,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我发出呐喊:救救孩子!正确理解教育过度的通常含义:过度教育国际通常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教育超过其职业通常要求的水平”。

而我们国家的一些学者通常把过度教育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过度教育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力资源相对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了过度,微观的过度教育就是说个人获得的教育水平或拥有的技能超出了工作岗位的需求。

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_李红

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_李红

摘要学前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一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偏差,在学前教育方面步入了“正规化”、“过度化”、“唯知化”与“高期望”的误区。

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必须避免“正规化”的训练,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瞄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适度教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家庭教育家长儿童误区1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学前教育是对0~6、7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家庭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愈来愈受社会和家长重视。

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1“正规化”目前,学前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逼着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和练体操;有的家长过早对孩子强化知识教育,让孩子学习计算、拼音等小学课程;有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在家长鞭策下套上了家庭作业的枷锁,过早背上了学习的包袱。

也有的托幼机构为迎合家长的需求,提前把学前儿童当做小学生一样进行正规教育。

如:有的幼儿园过早提倡“双语教学”,过早对儿童进行读、写、算等正规训练,过分强调“识字教育”,而且教学内容超出儿童所能接受的范围。

近年来,儿童学钢琴、学电子琴等正被作为现代文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措施发展起来,但套用成人化的训练方法,不考虑儿童的兴趣,许多不懂儿童心理与教育科学的钢琴老师与连五线谱也不认识的家长配合起来,生硬地对儿童施以强化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强迫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化”训练,容易损伤儿童的生理健康,也易造成儿童压抑、厌学心理。

过早的“正规化”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2“过度化”学前家庭教育的“过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日常行为的过度管制。

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离开成人视野之外活动,无论孩子做什么、玩什么都必须由家长看护,“不行”或“不能”的叫喊声几乎整日充斥在孩子的耳旁。

过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过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过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想象力受限。

过早的接受教育,可能会加快孩子思维的固话,孩子本来的思维是天马行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看到一个玩具都能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过早的接受系统学习,容易扼杀了孩子这一天分,孩子的回答模式也会变得刻板,看到玩具就是玩具,看到球就是球。

孩子可能会从天真可爱变得无趣。

可别觉得太早让孩子学会理想思维更好,如果孩子小时候都没有体会过这世界的有趣,那么在日后面对漫长的人生的时候,会少了很多的乐趣。

2、孩子更早出现厌学心理。

宝宝2岁就上幼儿园?这类型的父母大多是不愿意在家带孩子了,觉得送到幼儿园来自己会轻松很多,不过幼儿园老师却表示:家长千万别图省心,过早上学的危害在刚升小学时可能就会爆发了。

孩子1,2岁正是爱玩的年龄,过早的强迫孩子学习的话,其实效果并不明显。

特别是孩子好不容易从幼儿园出来,却发现自己要上难度更高压力更大的小学时,孩子的心态容易不平衡。

容易出现厌学的心里,对学习产生抗拒。

3、孩子独立,缺乏亲情。

孩子学会自理能力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缺乏父母的陪伴的话,孩子可能会从期望变成失望,最后变成了习惯。

这种孩子对父母会少了一层亲密感,反而对老师和朋友们会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这种情况也说明了父母的失职,所以如果能陪伴孩子的话,还是不建议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把孩子托管或者放到幼儿园里,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4、使孩子性格孤僻。

可想而知,在同龄孩子尽情玩耍、跑跳和游玩的阶段,这些被父母寄予厚望,整天趴在书桌和赶赴培训班进行“超前教育”的孩子,其课余时间和玩耍机会,肯定是极度缺乏的。

表面上看起来,父母给孩子尽早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早日学习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对孩子将来的考试升学,在很多家长看来,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而言,他们的生活中,肯定不能只有背书做题和读书学习。

5、养成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

有些人总觉得学习要趁早,越早越好。

但孩子过早学会了小学阶段的知识,等到进入1-2年纪会养成骄傲自满,不认真对待学习的坏习惯,这样反而阻碍了以后学习的进程。

婴幼儿识字警惕扭曲的超前教育

婴幼儿识字警惕扭曲的超前教育

婴幼儿识字警惕扭曲的超前教育囗不科学的学前识字会对婴幼儿本身和系统的小学识字教学构成损害囗要纠正教育就是读书、读书就是识字、智力开发就是提前识字的错误认识囗要领会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不要轻信违背科学规律的炒作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些人大力提倡零到六岁婴幼儿识字教育,甚至别出心裁地办起零至三岁婴幼儿识字班。

他们提出:“婴幼儿识字比学习说话、学会听人说话还容易。

”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一些幼儿园教师和年轻家长虽然对此半信半疑,却以为学总比不学好。

那么,对零至六岁的孩子进行汉字教学是否合乎科学?入小学前是否学习汉字越多越好?学龄前儿童的汉字教育进行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婴幼儿智力开发是否就是提前识字?最近,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北师大中文系王宁教授。

记者:近几年来有些人提出让零至六岁的婴幼儿认字。

他们说的“婴幼儿”甚至包括不满1岁的婴儿。

一些私人印制的广告和宣传说:“婴幼儿识字比学习说话、学会听人说话还容易”,“识字越早,越能激发婴幼儿的智慧”,“能开发右脑”。

这种说法是合乎科学的吗?您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专家,近年来,您一直关注汉字教育,提倡识字教学科学化,发表和出版过很多有影响的论著,能不能谈谈您对婴幼儿识字的看法?王宁:1996年6月1日,教育部开始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一个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纲要》规定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其中涉及文字教育的有两条:“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我觉得这些规定是根据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听取总结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而作出的。

超越这些内容之外的做法,既不符合教育部的规定,也违背教育学理论。

《纲要》通过这些条文,更加明确了识字教育的起点是小学阶段,幼儿园只是为小学识字教学做准备。

这种准备分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上的,让孩子们建立对符号的兴趣,关注书写符号,逐步具有文字符号的意识;二是技能上的,条文里提出的“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指的是习惯书本上文字的横排、分行规则,懂得页码和翻页,学会利用图画了解意义,了解拿笔的手势和书写的姿势等。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超前现象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早教市场的大热成为社会经济文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城市中民办幼儿园的风生水起是推动早教市场不断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缺乏对早教市场的有效规范和调控,使得幼儿园在办学机制、培养方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良莠不齐,甚至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笔者就幼儿园中的超前教育现象为切入点,系统探究了超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以长沙市9所幼儿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方式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课外活动以及儿童在园中的表现和活动进行研究。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现象是各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超前教育使儿童过早的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产生兴趣缺失和厌学、行动呆板不灵活、个性和创造性缺失、身体羸弱等一系列影响。

这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儿童今后的性格、后续的教育、人生的发展产生危害。

因此,必须改变幼儿园超前教育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整顿学前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保障儿童在学龄前所接受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扬儿童的天性,为后续教育做准备。

关键词:幼儿超前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幼儿教育中的超前教育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超过了其年龄适宜度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将本该在后续教育中进行的知识行为的训练提前实施。

具体表现在:客观方面,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超出了对同龄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及发展阈限;主观方面,教育内容出国了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志向。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早教市场开始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发展起来,特别是到21世纪,大批的民办早教机构建立,尤其是幼儿园的发展较为迅速。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核心化趋势加剧。

早期教育不能拔苗助长

早期教育不能拔苗助长

早期教育不能拔苗助长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断督促孩子成长,提早启发儿童智力,或在幼儿阶段便做多方面的摸索及潜能的进展。

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结果不但未收其效反而先蒙其弊——许多孩童在年事渐长以后,变得凡事不求甚解,欠缺耐性,更不懂人际之间的敬重及友爱,严峻的损害身心健康。

危害一:将超前于孩子进展过程的学问技能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力气预备的孩子身上,不仅仅会使父母倍感挫折,更严峻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进展。

危害二:不少年轻父母为了更早地看到成果,不惜忽视孩子力气的积累,而只求快些让孩子接受学问,事实上却限制了孩子力气的进展。

危害三:有些超前教育,似乎对孩子目前有确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孩子幼年接受了不正规的教学方式,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以至在以后真正的学习中无法接受正确的教学,影响其进展。

为人父母者应当谨记:“孩子照旧是个孩子。

”孩子的心智成熟也要有确定的进程,即使是天才儿童也照旧需要自由思考的空间。

所以不宜急迫地“灌输”学问,而应当供应原则、方法、任其发挥制造性思考。

更多地去制造一个自由争辩、鼓舞思辩的环境与气氛;供应书籍、杂志、乐器、玩具,而且要经常作户外活动、玩耍等,增加孩子的见闻,顺其自然地发挥孩子的天分。

- 1 -。

《如懿传》富察皇后拔苗助长害死儿子永链别让超前教育毁了孩子

《如懿传》富察皇后拔苗助长害死儿子永链别让超前教育毁了孩子

《如懿传》富察皇后拔苗助长害死儿子永链别让超前教育毁了孩子在最近播出的《如懿传》中,二阿哥永链因感染风寒得了哮症,最终被人陷害身亡。

其实二阿哥永琏得病完全就是富察皇后作的。

皇后虽然对自己的儿子永链给予厚爱,却总是过于严苛。

皇后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因为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把这种思想也带给了自己的儿子,她要求自己的儿子处处拔尖,小小的孩子就要每天早起读书。

二皇子贪睡,一直在打瞌睡,想要多睡一会儿。

富察皇后见自己的儿子这样,居然拉着他站在门口,要寒风让他清醒清醒。

永链就是因为这样染上了风寒,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是让儿子坚持读书,去学堂,最终永链得了哮症,被人趁机陷害,病逝了。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育,超前、超载教育也是无处不在,幼儿超前教育尤为明显,幼儿教育小学化靡然成风。

那么这种超前教育之风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一)超前教育形成的原因:1、家长存在教育攀比与跟风心态。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二孩政策放开后的上学难以及社会竞争环境中的唯名校、唯学历论,使得通过教育和考试获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很多家庭的首要选择。

家长多认为幼儿教育阶段就要为未来竞争做好准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攀比与跟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2、是学校教育偏于功利化。

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倾向使得幼儿园面临生存与竞争的压力,生源是其生存的关键,因此家长的意愿就成为幼儿教育的努力方向,并多以特色教学吸引家长。

有些幼儿园聘请不合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易把小学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

3、职能部门治理力度不足。

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但职能部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治理的力度。

一些城市相继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并规定存在问题的幼儿园将被降级,但是一些早教机构仍处在监管范围盲区。

(二)超前教育的危害1、引发孩子的厌学心理。

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前将小学阶段要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幼儿。

幼儿教育按照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表面上看似使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但实际上,超前教育不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对幼儿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都知道刚会走的幼儿特别好动,喜欢到处看看、摸摸、碰碰······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对任何未知的事物充满新鲜感,想要探索,想要发现。

因为他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早期,身心都是极其脆弱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都会对其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幼儿的兴奋、抑制功能都在持续的增加。

幼儿易兴奋,但抑制水平弱,其大脑及其身体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疲劳,这也决定幼儿不能像小学生那样集中精力,安静的坐下来学习。

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过高,如注意力集中时间过长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动作不变等抑制性要求,往往会造成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紊乱,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水准的伤害。

幼儿的生理条件没有达到成熟,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传授知识,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幼儿会记住部分知识。

但是时间久了,部分幼儿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感到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这就在一定水准上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以小学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幼儿,不允许动,不允许说话,在老师“小手背背后,嘴巴闭起来”的口号下,将幼儿长时间束缚在教室,忽视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性,缺乏锻炼,会出现幼儿体质差、近视眼等问题,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向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超前教育利与弊

超前教育利与弊
• • 1)孩子的智商在正常以上或有某些特殊天赋、特别兴趣,对常
规教学感觉“吃不饱”。 • 2)父母自己懂得并能亲自或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来对自己的孩子
进行超前教学。 • 3)以事半功倍为原则,绝不以剥夺快乐童年的代价来实施超前
教学,不以追求超前、跳级为目标。 • 1)顺应孩子的发展敏感期,以孩子当前的发展重点为教学契入
• 武汉有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五年内就花了12万给孩子 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
• 杰瑞五岁就学完了二年级的所以课程,小托福考试还获得了全国第三 名的佳绩。
• 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要学到九点才能回家。 • 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很好,觉得老师讲得很简单。 • 可是到了二年级,杰瑞的成绩就开始下滑,渐渐地杰瑞就不喜欢学习,
人民日报:拔苗种不出好“庄稼”

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
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不过,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
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也有其自身规律。在符
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
我们要的是一个“太阳花”一样的孩子,而不是考试机器。 孩子想要当歌唱家、舞蹈家、画家……都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人生漫漫旅途,教育需要漫漫灌溉。在孩子成长路上,慢慢
来。
• ·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中说,“教者,上所施, 下所 效”,教的本质是以身作则。“育者,教子使作善也”,育的目 标是教子行善。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本来就贯穿于整个日常生 活,生活即教育。成熟不仅仅指体质体能、认知等智力因素,还 包括心理、情感、道德、社会化、审美等非智力因素。最大的弊 端是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形成不良学习习惯、顾此失彼发展不 均衡,造成“木桶的短板效应”而影响孩子的后续发展。但学前 的超前教学短时间看起来有优势,它的弊端要在小学中段甚至初 中才显现,所以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幼小衔接讲座稿56328

幼小衔接讲座稿56328

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尊敬的家长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

德国宪法禁止超前教育。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超前教育的危害有哪些呢?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2、超前教育破坏想象力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爬,也需要走,更需要青春期,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成长,一旦跨越成长的正常规律,就难以预测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家长和老师不了解一些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比如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家长、老师都会简单的认为孩子学习能力差,甚至认为孩子太笨了,没有给予应有的理解与关注。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幼小衔接?怎样衔接?作为家长怎样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愉快适应小学生活呢?“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相信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还历历在目,孩子们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又哭又闹、送着困难、担心等,转眼间,他们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那么,社会、学校和家庭也会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

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会发生变化,不再是游戏,而是更多的智力活动,更多的文体活动;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作息时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2022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1

2022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1

2022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参考答案一、依据材料8,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请整理一份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状况简报,供领导参考。

(25分)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有规律性;字数300~500字。

参考答案: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状况简报近年,B市经济的飞速进展,带动了超前、速成教育市场的快速生长,市教育部门为此开展调研。

调研结果如下:一、超前教育现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教育投资。

学龄前儿童七成以上都参与过各种培训班,与全国相比,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中学校生大多数参与超前教育并选择校外补习,少数由父母辅导。

危害:效果不好,老师不赞同。

影响了孩子学习,破坏了学习爱好;增加学习负担、对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校内听课效率。

专家建议: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前教育应当有科学的规划,让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从而培育孩子的学习力量和学习爱好学。

二、速成教育现状:竞争压力大、心态浮躁、再教育意识增加使速成班涌现。

危害:效果不大。

铺张时间和金钱,加大竞争压力和焦虑;使人形成“速成习惯”和走捷径的思维方式,加剧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二、为推动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A市政府将召开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参与的座谈会,市长将在会上作开篇讲话,结合给定材料1、2,请你为市长草拟一份会议讲话提纲。

(15分)要求:切合主题,内容详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200~350字。

参考答案:关于推动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的讲话提纲1.随着社会经济进展,人们期在度假方式上,开头追求闲适的节奏,放松心灵。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进展旅游业,现经调查讨论,系统提出“打造休闲生活旅游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构想。

2.在调查讨论中,发觉部分地区在推动休闲城市进程中规划不合理,反而造成交通拥堵、市民焦躁等问题。

3. 因此,我们要注意:①推动整体性社会进展,以现实为基础,敬重群众自主选择权。

数学启蒙几岁开始好?

数学启蒙几岁开始好?

数学启蒙几岁开始好?1.数学启蒙几岁开始好?具体来说,孩子的数学启蒙期有五个阶段,分别是0-1岁、1-3岁、3-6岁、6-9岁、9-12岁。

而过了12岁,孩子学习数学的敏感期就错过了。

当然,这五个阶段的学习节奏快慢不同,深度也不尽相同。

0-1岁:孩子0-1岁的时候,大脑完成40%的发育,包括大脑神经元细胞、髓鞘和海马体以及其中的各种链接都在这个阶段发育完成。

1-3岁:用实物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做数学启蒙会更好,要让孩子在“触感中”理解数学。

3-6岁:3-6岁,是儿童理解数学概念、发展运算能力以及综合学习数学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应频繁地和孩子亲子共读数学绘本,引导孩子思考,并且进行一定规模的数学思维训练。

6-9岁:6-9岁是孩子由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归纳总结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技能的训练。

9-12岁:这是孩子数学启蒙的最后一个数学敏感期。

也是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

2.真正的数感是什么?所谓数感,指的就是对数字的感觉,由孩子的大脑决定,包括多少、大小、远近等等有内容和对比的概念。

可以说,数感是学好数学的根基,对孩子的早期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上,婴幼儿时期孩子就已经有数感了,如果眼前有好几堆糖果,他肯定会选择最多的那一堆。

不过此时他的数感非常混沌和浅显,只能分辨多与少。

到3~6岁,孩子的数学启蒙真正进入黄金期,此时他们开始意识到数量的存在,并能感受到数量的变化,而且已经能通过数手指对应数字的次序和量级。

3.数学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家长的重复教授和引导下,孩子可能会逐渐说出数字了,但此时他们对数字本身完全没有概念,若父母太过功利,反而会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

就像中山大学数学院副教授娄文老师所说的那样,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最基本的原则是不用学习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数学。

也就是说,家长不能提前教孩子背数字、做简单的算术,这便是运用成人的思维对孩子进行固化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教育的危害
幼儿园变成小学“把关者”
焦虑在孩子和家长身上蔓延
现在,踏进任何一间美国的幼儿园,你都可能被教育者所称的丰富的环境和资源所轰炸。

每个墙上都贴着琳琅满目的字母表、条形图、单词墙、教学海报、班规、日历、日程表和各种鸡汤文,可是,这些东西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合适吗?
一项名为《幼儿园是新意义上的一年级?》(“Is Kindergarten the New First Grade?”)的研究对比了全美范围从1998到2010年间幼儿园教师的态度,发现:希望孩子在一年内认识更多字及学会快速阅读的老师比例,从30%上升到了80%。

研究者还指出,幼儿园的孩子们,花费在各种训练上的时间太多了,而投入在音乐和艺术上的时间和比例减少了。

这项研究的一个结论就是:越来越多的美国幼儿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年级。

而更糟糕的是,因为不少幼儿园的急功近利和超前教育,让那些真正把幼儿园当幼儿园的家长,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的孩子可能跟不上老师以及其他孩子的节奏。

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些地方超过10%的幼儿园的孩子最终因“能力不足”而无法进入一年级读书。

幼儿园变成了小学的“把关者”,而不是去到小学的一个阶梯。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室变成了令人焦虑的地方,孩子要从越来越小的时候开始担心随时被踢出局。

他们被急匆匆地教导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纸笔写作业,但这么小的孩子,显然缺少这种技能和集中度;老师们费尽心力哄骗孩子们再完成一些作业才能去玩儿。

他们已经开始过早学习一些预备学术技能。

这一切,皆无异于拔苗助长。

超前学习看似有先发优势
到小学二年级后却变糟糕
但这种超前学习,真的有益吗?
有人对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公立学前班(类似于中国幼儿园中班、小班及小小班)的孩子们做了一次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那些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了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同龄人更强的阅读和学习技能,但是当他们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对于上学的态度却会恶化。

而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们在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的测试上表现得更加糟糕。

调查人员告诉《纽约》杂志说:“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课业之中,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越来越多双重职业家庭争先恐后,提前开发孩子的潜能或者认知潜力,他们有一种担心,担心富孩子和穷孩子之间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美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学者罗伯特·皮亚塔却警告家长们说,“其实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我们现在的早教系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一个4岁孩子到底应该懂得什么
尽管如此,大量的家庭依然把孩子的早期看护和教育都从家中搬到了学前班里:美国接近四分之三的4岁的孩子现在都不是在家接受早期教育。

父母习惯性“外包”。

但这个阶段是孩子心智的重要养成期,怎么可能全部外包给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关键是,非常多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或学前班,让孩子早早学会从1数到100等,是正常的事情。

小柒老师就曾分享过美国洛杉矶华人妈妈阿桂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一个4岁的孩子到底应该懂些什么?而她的孩子所在的一位幼儿园老师,认真回复了这一话题,列出幼儿园孩子真正应该做的事情的List:
他应该知道,他总是被完全无条件地爱着。

他应该知道,他是安全的。

他应该懂得,如何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在一起和在突发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安全。

他应该知道,谁是可以信任的人,如果他认为不对的事情,他可以不做,不管是谁让他做。

他应该知道自己的人身权利,而且知道他的家人会无条件支持他。

他应该知道,怎么笑、怎么闹、怎么搞怪、怎么发挥想象力。

他应该知道,即使把天空画成橙色,给猫画上6条腿都没有问题。

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兴趣,并被鼓励发展它们。

如果他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那么他的父母应该意识到,他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学会,何不让他就沉浸在火箭船、绘画、恐龙和玩泥巴的世界里呢?
他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神奇。

他应该知道,他是多么美好、灿烂、充满创造力、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

他应该知道,花一整天在户外做花环、做泥饼和搭童话屋比练习拼写要更值得,十分值得。

对应于这些内容,她还特别提醒了家长应该懂得的东西:
每个孩子学习走路、说话、阅读和算术都有他自己的速度,这跟他将来学得有多好没有太大的联系。

最能让孩子将来有高学分的事情,就是给孩子阅读。

不是学习卡片,不是练习册,不是多高级的幼儿园,不是闪亮的玩具或电脑,而是父母每天早上或晚上(或两者),坐下来给他们读精彩的图书。

成为班里最聪明最有成就的孩子,不一定就最快乐。

我们想给孩子提供帮助,但却让他们陷入了跟我们一样繁杂而充满压力的生活漩涡。

我们能给他们提供的最大的支持,便是给他们
一个简单而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们的孩子应该被书籍、自然、美工和探索包围,90%的玩具都可以丢掉,但有些东西却不能没有,比如组装型的玩具(像乐高和积木)、创意型的玩具(各种手工艺术材料)、乐器、扮演角色的服装、各种各样的书籍。

他们应该自由地探索下面这些事情:当我们准备晚餐时,他们可以坐在儿童椅上玩豆子(当然,得有大人监督);他可以用小铲子揉面包捣乱,在厨台上用刷子玩面团,即使弄得到处都是。

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

我们已经变得很善于说服自己——我们得更关注自己,甚至把这当成一个借口,让其他人照顾我们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需要私人的空间,与朋友聚会,需要有效休息,需要偶尔放下父母的身份……但孩子更需要父亲坐下来,用心倾听他们的生活,需要母亲抽出时间,跟他们一起做手工,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犯傻……
他们需要我们,在春夜里陪他们散步。

他们需要我们,一起准备晚餐——即使这会让时间延长一倍。

他们应该了解,他们永远是我们心里的第一位,而且我们真心享受和他们一起共度的时光。

但也并非放任自流
重点培养听说能力
是的,童年是一场旅程,而非一次竞赛。

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回落到学前班和幼儿园,孩子们在这里要培养的真正重要的能力,也不是读写能力,而是听说能力。

真正高水平的幼师会不断尝试与孩子们聊天,想方设法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想法、活跃思维能力。

例如,同样是看到孩子的画,一名普通教师会简单夸一句:“这房子真漂亮!”而高手就会蹲下来问孩子:“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
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单向交流,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画的到底是不是房子,就直接下结论“这是个房子,老师很喜欢”,从而关闭了进一步对话的可能。

后者则以开放式的问句,引导孩子说出想法,探知孩子内心,成为启发孩子思维能力的催化剂,而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