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学情调研报告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范文及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范文及听课评课记录《长方体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一)时间11.12观察教师观察点地点成山镇中心完小姓名宋淑燕课题授课教师吕志强数学任教五级年长方体的认识任教学科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学生表现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教师讲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如何。
5、能否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所给资源,选择自己所需信息,并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否完整阐述自己的4观点。
评分4555观察项目6、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7、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
8、能否积极思考,发掘问题的本质。
9、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解决新的问题。
10、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找出不足,并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11、学生是否做到自主学习合理有序。
12、学困生参与情况,学习效果如何。
4544554《长方体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二)《长方体的认识》评课记录(三)时间11.12任教学科地点成山镇中心完小数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授课教师吕志强任教年级五年级宋淑燕:我认为吕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环环相扣,教学效果很好。
袁敬姗:在教学过程中吕教师能给学生自主空间,自己只是引导者、聆听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一步步的质疑,不断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
孙俐谱:从上课开始学生观察实物到知识探究到练习巩固,吕老师自始自终是一个聆听者,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适时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一些特征。
评课记录胡馨馨:本课中,吕老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操作。
张宏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规范、美观,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
小学数学_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页例1、第1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材与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过去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也是学生深入研究长方体的开始。
学生通过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理解如何求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通过合作探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各种层面的变换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和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学具准备】长方体模型一个、探究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由“点”“线段”“面”到“立体”,导入新课师:大家请看屏幕,这是什么?(一个点)(课件出示点到线段的动态画面)这是一条什么?(一条线段)师:这条线段是由许多相同的点通过平移得到的。
(课件再出示由线段到面的动态画面)这是什么?(平面,确切地说是长方形的面)师:对,一条线段通过平移得到一个面。
(课件出示由面再到体的动态画面)师:这又是什么?(体,是个长方体)面通过平移得到了体。
师:点,线段,面都是平面图形。
而长方体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立面图形)其实咱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例如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电视机包装盒的形状是正方体(课件出示冰箱和电视机包装盒抽象出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师:昨天让大家找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你们带来了吗?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师:看来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还真不少,这些物体为什么都叫长方体哪?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地来认识长方体。
小学数学_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用具:长方体实物、框架、橡皮泥、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一、交流展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过哪些形体?生:长方形,正方形师:有问题吗?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师:这些图形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是平面图形.师: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师:像长方体这样占据一定的空间,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课件出示)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很多,(举例)长方体在一年级时便有了认识,去掉这些长方体物体的花衣服后又是什么样子?(课件3,4)师:长方体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二、精讲点拨。
通过切土豆活动,引出面,棱,顶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先从面认识长方体(1)拿出我们带来的长方体,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有结果的举手示意老师(出示课件)(2)认识它们的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
看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有顺序即可)生:有6个面(板书)(找出一个学生是按上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这样指的学生)师:这位同学是按上下,左右,前后不同方向数的。
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数长方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不同的方向各有两个面,所以有六个面。
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82~83页。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集合思想、分类思想。
4.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养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土豆;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可不是让你们吃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切土豆,把土豆从上往下切,切完之后得到了一个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面?(平平的面),我请XXX摸一摸这个面,是不是平平的?现在我把这个面朝下,竖着再切一刀。
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个叫做棱。
)(追问)思考:这条棱是怎么形成的呢?(是这两个面相交的线。
)现在我从这里竖着方向切下去,仔细观察,切第三刀后,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出现了三个面。
生:多了两条棱。
生:出现了一个顶点。
师:顶点在哪?什么叫顶点?它是怎么形成的?生:这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就叫做顶点。
(配合板书:面、棱、顶点)师:现在咱们认识了面、棱、顶点,如果把这个土豆,按刚才的办法再切3次,会得到什么?生: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探索研究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师:那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呢?请拿出你收集的长方体,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完成表格中长方体这一竖排的信息。
(板书准备好,切换课件,观察时拿着不动)我们一起来看,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补充?谁来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大家有没有发现,他是通过找相对的面来数的。
有3组这样的面,谁再来数一数?现在给你的同桌数一数你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
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材: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信息窗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一、游戏导入正式上课之前,课件出示图片。
师: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学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课件出示“任务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且本节课分为5个回合来进行比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讲授环节(即比赛环节)(一)从实物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迅速判断: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课件(生:(第一个、第二个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第三个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列举例子)(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长方体的认识(前三回合)一、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认识面(第一回合)师:请同学们首先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体和老师一起来仔细观察。
⑴、教师: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师: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指其中的一个面)这是围成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每一个面。
生:……(同时师板书:面)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生:(小组讨论并且填表)面长方体有_________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生:汇报结论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6个面。
《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认识长方体的性质和特点,提升他们的几何学能力。
本文将对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方法学情分析是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在对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进行分析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测验:通过给学生进行关于长方体性质的测验,了解他们对长方体的基本理解程度。
测验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形式,涵盖长方体的面积、体积、表面积等方面。
2. 观察:观察学生在教室或研究环境中对长方体的表现。
例如,他们是否能正确辨认出长方体,是否能描述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等。
观察可以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或同学间互评等方式进行。
3. 作业和练: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情况来了解他们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和练可以包括填写长方体的尺寸、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
结果分析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掌握扎实:这些学生对长方体的性质和特点有很好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
2. 理解一般:这些学生对长方体的性质有基本的理解,但对公式的应用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练、巩固基础。
3. 存在困难:这些学生对长方体的性质理解较差,无法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策略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掌握扎实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拓展的研究任务。
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巩固练。
2. 实际应用:将长方体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尺寸的长方体的体积来解决一个实际的容量问题。
小学数学_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各种长方形状的纸盒,一本厚书,一个木块,一个玩具魔方,一个小足球,一个油漆筒,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新课的引人顾及到知识的衔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人课题。
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
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国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长方体立体图的教学,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的做法,通过引导学生不定位观察、定位观察逐步抽象得出。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长、宽、高的教学,注意在"变式"中理解,通过把长方体的横放、竖放、侧放,使学生真正理解长、宽、高的含义。
4.本节课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用实物演示有困难的地方,均自行设计了一些电脑软件,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从而有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练习设计力求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题型多样,针对性强。
并注意面向全体,讲练结合。
除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习题外,还精心设计了填空、判断、选择和想象练习,既保证全体达标,又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一、二、新课教学(一)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小学数学_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数学-小学--教学内容: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前后都是联系的,每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师:这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沿一个方向运动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点运动)师:再想象一下,如果这条线沿一个方向平移,又会变成什么?师:继续发挥你们的想象,如果这个面沿一个方向平移又会得到什么?(课件演示)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学生自己在长方体纸盒上找点、线、面。
师:你能在你的立体图形中找到点、线、面吗?(指名上台找一找)2、教师明确名称顶点、棱、面。
师:在立体图形中的这些点叫顶点;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还有一些平平的面。
(相机板书)3、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围绕这三方面内容你有哪些问题要研究?(生自由提问题)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有关于顶点、棱、面的数量问题以及它们各自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来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小组合作开始。
4、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
5、展示交流报告单,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每个小组都完成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请看这个小组的作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给予补充或修改。
(学生汇报交流顶点、棱及面的数量和各自的关系)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请同学们利用学具盒里的材料,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报告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报告
《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长方体有了初步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学生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二、课前准备。
为了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长方体物品,例如牙膏和魔方、盒子等,学生通过搜搜及形象,具体地了解了长方体的基本框架,为上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由于本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为了加深学生对面棱顶点的理解,课前准备了不规则立体图形偷盗水果刀,上课通过切土豆儿一刀出面,两刀出棱。
三刀出顶点,讲解面棱顶点学生兴趣高涨,对面棱顶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便于记忆。
三、难度分析。
在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有序思考,降低学习难度,教师提前设计了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的指导下分别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个顶点?。
长方体的研究报告
篇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例研究报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例研究报告高区第二实验小学毕欣荣一、研究的基本信息学科:数学所用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年级(册):五年级上册课题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例研究报告课时数:1课时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是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必要条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
由于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愉快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但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内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更好的进行了融合,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终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四制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p18-p1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与本节教学相关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与本课相关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数学思考目标是“初步形成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目标是“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情感态度目标是“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二)核心概念的诠释与分析解读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行为动词中描述结果目标的是“会”、“掌握”“运用”,描述过程目标的是“经历”“体验”等,核心目标是“掌握长方体和正面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_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页~2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归纳出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让学生经历经历观察、讨论、操作、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概括图形特征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课件。
教学方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课件出示一个点,连接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得到一个三角形,涂色的部分是三角形的面。
这是一个平面图形。
师:想一想,你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再看这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图片)师:它们和刚才的图形一样吗?哪儿不一样?生:面多了,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都是立体图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展开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研究。
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个长方体,带来了吗?(生举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长方体究竟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先回顾点、线、面,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不仅回顾了旧知,也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面、棱和顶点。
师:能不能从长方体中找到我们已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生:我找到了面。
师:请大家摸一摸手中长方体的面。
什么感觉?生:平平的;生:滑滑的。
《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长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方案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希沃白板教学主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图形的抽象、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发现长方体特征,形成解决“几何图形”问题的基本思路。
3.通过搭建长方体的框架,为长方体选面等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分析工具学生成长在信息技术时代,从小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每个学生家里都有智能手机,部分学生有iPai、步步高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教室有电子白板,电脑室,录播室等设备达到较先进水平。
课中使用的希沃白板,老师、学生都会操作。
准备希沃课件、长方体模型,框架材料等教具分析方法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核心。
概念教学不能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灌输,空间图形的相关概念教学更是如此。
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揭示几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准备实物、挂图等学具上。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以及应用,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几何概念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时效性得到增强。
如在备课过程中,我本打算采用切萝卜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切一切、看一看、摸一摸,以最直观的方式积累经验提升认识。
这个设计思路当然是好的,可是学生切的效果能与我预期效果一样吗?学生会不会切到手啊?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就在我无比纠结的时候,多媒体教学犹如一盏海上明灯,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学情调研报告——南宁市青秀区莫村小学研究团队研究理论支撑:《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课标在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标准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展开图。
学生学情分析:本次我校用来研讨上课的班级是五(1)班,这个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
本班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是:学生的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好,上课能积极主动发言。
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思维敏捷,学习主动,上课注意力集中,善于表达,乐于探索,能较好地与他人合作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并能熟练运用。
有少部分学生智力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对于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不能理解消化,课上所学内容很容易遗忘,缺乏生活实践。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学习相对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但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本次的课例研究,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学前测试卷:○1你都了解长方体的哪些知识?请你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2如果用小棒、长方形组装下图中的一个长方体,需要()长方形,()根小棒。
教学内容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
长方体、正方体作为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教材由主题图引入,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试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进一步研究特征做准备;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认识长方体,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搭一个长方体的框架,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为了上好本次内容,为以后学生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团队充分研究备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长方体模型及框架,生:长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课件上的一个点)生:一个点师:很多个这样的点又组成了什么?(出示课件上的一条线段)生:一条线段师:如果把这样的四条线段首尾连接,可以围成什么图形?(出示一个长方形)生:长方形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的边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对边平行且相等师:长方形有几个面?生:一个师:我们把只有一个面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把一些长方形围起来,你们认为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引导学生由六个长方形围起来的就是长方体,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只有三个面呢?(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每次只能最多看到三个面)接着出示长方体的透视图,给学生建立立体感我们发现长方体是一个很有趣的图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介绍面、棱和顶点三个概念。
师: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长方体有6各面。
生2:每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3:有很多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的提到了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面。
(课件演示)像长方体的这个区域就是长方体的面。
你还看见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些面?生:还有上面和右边的两个面。
师:对啊,像这些区域都是长方体的面师:像上面和前面这两个面相交所形成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你还看见哪些棱?生:上面和右面相交所形成的棱,还有前面和右面相交所形成的棱。
师:我们把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师: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面、棱、顶点) 活动: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都要从家里面带来你认为是长方体的物品。
同学们都带来了吗?逐一提问,看他们都带来了什么。
2.观察比较,认识面的特征。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盒子,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
观察的同时并思考表格中的问题。
顶棱学生同桌合作观察,汇报交流。
生1:我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按照上下一对面,左右一对面,前后一对面来数的。
生2:我是按照先数下面,再数四周四个面,再加上上面这样数的,也是六个面。
师:同学们数的不仅准确,还非常注意数的顺序,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板书:6个面)生: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用实物向大家展示)师:没错。
(板书:6个长方形)师:大家手里的长方体有不同的情况吗?生:我的长方体盒子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确实如此,有些特殊的长方体中可能有两个正方形的面。
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生:这个特殊的长方体除了两个正方形外,其中四个面都是完全的相同的。
师:是啊,这就是特殊的长方体。
那么,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同的?生: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师:哪些是相对的面?生: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它们都是相对的面。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课件演示相对的两个面重合的过程,并板书:相对面完全相同)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我们接着来研究。
3.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观察,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并思考表格中的问题。
学生同桌合作搭,汇报交流。
师: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生1:长方体有12条棱,我是先数底面有4条棱,还有四条竖直的棱,上面也有4条棱,一共12条棱。
生2:我是先数左边的面有4条棱,右边也有4条棱,还有横着的4条棱,一共12条。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注意了数的顺序,表达地也非常清楚。
那么这些棱中哪些是相等的呢?生:我发现这些棱的长度相等的。
(边说边指)师:谁能用语言来表达一下?生: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相对”这个词用的真好,那么还有哪些棱是相对的?请指一指。
(学生指出)师:那么关于顶点你们是怎么数的?生1:我先数上面4个顶点,再数下面4个。
生2:我先数前面4个顶点,再数后面4个。
师:非常有条理。
师:那么对长方体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不仅相等,而且还是平行的。
师:说的真好,你不仅分析出了相对的棱在数量上的关系,还发现了它们的位置关系。
生:我发现从一个顶点处有3条棱。
师:真了不起,你把顶点和棱都联系起来了。
现在就请同学们再互相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吧。
(学生互相说说,加深整体印象)4.认识长、宽、高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有3条棱。
现在屏幕上也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3条棱,那么我们能确定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吗?生:能,我们可以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把其它的棱都补出来。
师:说得真好。
(课件依次演示)也就是说只要确定了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整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就被确定下来了。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般地,把我们底面较长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把底面较短的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宽,竖直方向的棱的长度叫做高。
(课件依次演示)你能说说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课件出示)生: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高是。
厘米。
师:学得真不错。
那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的位置像这样变化一下,你还能指出它的长、宽、高吗?生:现在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高是。
厘米。
师,没错。
那么通过刚才这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可能会随着长方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三、应用拓展师:刚才同学们都对长方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们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你能从下面的八个面中选六个面来围成右边的长方体吗?(2)要用铁丝围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几厘米的铁丝?师:如果要用铁丝围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铁丝呢?生1:可以把所有的棱加起来。
生2: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所以可以这样算,4×(4+2+3)=36(cm)。
生3:也可以这样算,4×4+4×2+4×3=36(cm)师:理解的真不错。
四、收获质疑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疑惑?)教学准备:1、要求每位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盒子,并在上课时带来。
2、教师准备好小棒,长方体框架。
3、印好前测卷和后测卷。
附后测卷:○1、长方体有()条棱,()个长,()个宽,()个高。
○2、说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它上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和它相对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做这样一个长方体需要()厘米铁丝。
○4、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共需铁丝64分米,从这个长方体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长之和是()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