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简介1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海伦凯勒的简介,欢迎阅读。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的贡献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
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
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
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
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
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
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20xx年开始的。
在1920xx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
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
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
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
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
海明威的介绍

1、寓言体小说
小说的寓意至少包含两层:一是人在同外界势力 的斗争中总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不管这种外界 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 场上的对手。在作品中,大海就是人生的角斗场, 马林鱼是强者,鲨鱼则是邪恶的力量,人生就是 一场拼杀,结果早已注定。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 总免不了面对失败,这部小说同样展示了命运悲 剧这一主题。二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失败 面前能够坚持,要有勇气,保持尊严。老人想: “你是个打渔的”,打渔要有打渔的优胜风度, 不容侵犯。
3、海上“冰山”
如《老人与海》中的一段描写:
“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
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背后 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深蓝色的了,深 得几乎变成了紫色。他低下头朝水里望去,看见 深蓝色的水里纷纷筛出红色的游动的小生物,和
太阳幻成奇异的光辉。” 画面干净、简洁而鲜活。
2、“硬汉子”典型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海 明威在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描写一 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他在这些来自下层的 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 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 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 气。桑地亚哥就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 华。他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他孤傲离群, 崇拜强力 ,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 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完美地体现 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 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四)打不败的“硬汉子”
书名出处——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 恩的布道诗:
“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
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如 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掉,/欧洲就会缺其一 隅。/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 自己。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绝不要探问丧
美国著名作家简介

1、亨利·大卫·索罗代表作:《不服从论》刊头词是:“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管事的政府。
”2、斯托夫人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的福奴运动和南北战争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林肯盛赞:“这位小妇人写了一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
”3、阿弗雷德·马汉代表作:《海军战略论》,又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年——1783年》。
提出想在世界事务中起重要作用一定要控制海权,“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
要控制海权,需具备六个方面的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人口、民族素质和政府机制。
4、杰克·伦敦Jack London代表作:《荒野的呼唤》又名《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马丁·伊登》、《海狼》、《白牙》、《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5、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于波士顿。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行《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日节及其他诗》。
6、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竞选州长》、《案中案》、《卡县名蛙》、《百万英镑》、《三万元遗产》、《坏孩子的故事》、《火车上的嗜人事件》、《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等7、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年5月1 日—1999年12月12日)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简介

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简介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霍桑人物简介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
”其代表作是以殖民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
探讨了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
霍桑人物生平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
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
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
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
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之后,他开始尝试把自己在博多因学院的经验写成小说,这就是长篇小说《范肖》(Fanshawe),于1828年不署名发表,但是没有引起注意。
霍桑将没有卖出去的小说全部付之一炬。
1836年霍桑在海关任职。
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Twice-ToldTales),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教长的黑纱》(The Minister's Black Veil,1836一篇最为人称道。
1841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1842年7月9日他结婚,婚姻非常美满。
两人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村老牧师住宅居住三年,期间霍桑完成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又译《古屋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6]) 。
其中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1835)、《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Rappaccini's Daughter,1844)很受欢迎。
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简介

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简介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简介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生于旧金山。
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
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
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16年中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
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铁蹄》等小说。
因此被誉为商业作家的先锋。
克伦敦的文学之路远航归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日本海口的台风》,参加了《呼声》杂志的写作竞赛,获得了第一名,得到奖金二十元(第二、三名都是大学生)。
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也许他便是受此鼓励,走上文学之路的。
这时杰克·伦敦已经从早期的蒙昧里醒悟过来。
他立志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电气,便到奥克兰电车公司去求职。
他对经理说他为了掌握技术什么苦都肯吃。
经理让他一天干活十三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来。
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有两个工人被他顶去了工作,那两人每月各四十元,共是八十元,而他一个月才拿三十元。
而且一个被他顶去了工作的人因为有一妻三子要养活,却又无法为生,自杀了。
这对于杰克·伦敦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他愤然抛下了手里的煤铲。
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简介1. 引言欧亨利(O. Henry)原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和作家。
他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欧亨利以其独特的文风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大师之一。
本文将介绍欧亨利的生平经历和他对文学的重要贡献。
2. 生平经历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户农民家庭。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写作天赋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然而,由于家境贫困,他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18岁时,欧亨利离开家乡前往德克萨斯州,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他先后从事过药店店员、农场工人和画报推销员等工作。
这段时间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然而,欧亨利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因被控盗窃而入狱。
在狱中度过的几年时间里,他开始着手写作,并采用了笔名“欧亨利”来避免被追溯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3. 文学贡献尽管欧亨利创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短篇小说作品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通常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问题。
欧亨利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
他的作品除了故事情节吸引人,还融入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其中,欧亨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礼品本》,这本以圣诞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最后一片叶子》、《天使的脸孔》等。
这本书广受好评,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除了《礼品本》,欧亨利的其他作品也具有艺术性和深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让读者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
4. 影响和评价欧亨利的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他的独特写作风格和富有魅力的故事情节使他被视为短篇小说领域的杰出作家。
马克·吐温_百度百科

马克·吐温mark twain中文名:马克·吐温外文名:Mark Twain别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出生日期:1835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910年4月21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简介虽然他的财富很多,却有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称英国最不知名人士之一,擅长写讽刺小说。
其交友不广阔,迪士尼、魏伟德、近二款,八八年、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其于1910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写作风格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作品笔名“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萨缪尔(即“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1浔约1.8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1859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
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
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
列夫特尔斯泰作者简介

列夫特尔斯泰作者简介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Ellen Sue Stern)是一位出生在纽约的美国知名作家,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担任《纽约时报》记者,以及分别在《纽约时报》、《纽约杂志》、《现代出版》等刊物开设系列文章以及在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专栏融合了社会、财经、政治等热门话题。
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是美国著名作家、撰稿作家、集中讨论人性与困境的撰稿人。
作为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著名女作家,其小说、剧本的叙事风格深刻能量横溢,深深抓住读者的心。
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拥有天分说话,2岁即开始受邀参加政治社交场合,青少年时期以绝佳成绩达到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82年以小说类作品《时钟》获得了著名的德威英语文学奖,后任职《纽约时报》。
艾伦也译有众多著作,有《我们看到的人们:特朗普的美国》,《故事园》夏天系列第三部《咒语》,十万词英语文学奖入围书《北半球的夜空》,《剩余生命》,《乐园荒原》,《乐园的替身:童话里的真实》,《火》,《公牛和冰》等多种作品。
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拥有多种灵活变化的文字风格,对角色表情细腻多彩,叙事流畅,善拉拉细节,情绪充沛,经常赋予主角力量,勇敢地面对恐惧与挑战。
她的文字丰富又饱满,时而温柔抒情,时而水调歌颂,将历史、宗教、哲学和社会热点融为一体,将关于人性与艰难状况的每一个角度展现出来,不畏惧、极富叙事性,令无数读者动情。
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一直从事文学写作,长期以来,她一直注重社会热点,十分重视社会公平权利,探讨人性和困境,注重读者的感受,赋予角色深刻能量,尤其是以女性立场发声,以不同的视角解读社会心理。
通过其发表的作品,艾伦·塞列夫特尔斯泰的作品融合了关于个体、社会、家庭等一系列话题,非常动人,深具启迪性,亲切艺及道义力量,吸引广大书迷的青睐。
语文作文素材之名人素材_海伦凯勒

名人素材:海伦·凯勒高中人物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出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素材运用: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
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
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
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
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
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优美语段: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补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海伦凯勒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是一位杰出的美国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1880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降生。
她在1岁半时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沉浸
在漫长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然而,凭借着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海伦凯勒战胜了生活的重重困难,成为了一位令世人敬仰的人物。
海伦凯勒的童年充满了挑战和奇迹。
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她接受了教育,并
在6岁时遇到了她的启蒙老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
安妮用她温暖的爱
和耐心的教导,帮助海伦找回了对世界的信心。
在安妮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手语,开始了艰难的求知之路。
她学习狂欢并毕业于哈佛大学,成为了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
海伦凯勒的作品以其深刻的见解和感人的笔触而著称。
她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残疾人士的内心世界,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她的著作《世界黑暗的见证》、《在我的宗教中》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文学创作,海伦凯勒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她投身于残疾人权利和
教育事业,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包容和平等。
她的努力不仅使残障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启迪了世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海伦凯勒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希望,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演绎了一个令人
动容的故事。
她的作品和精神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
海伦凯勒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的人物。
欧亨利作者简介

欧亨利作者简介
欧·亨利(O. Henry),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他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
欧·亨利的作品以幽默讽刺、反转结局、生动描写和细腻情感而著称。
他的短篇小说往往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出文学的魅力。
欧·亨利在文学创作之前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如药剂师、牧场经营者等。
这些职业经历赋予了他对人性和生活的独特观察和体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故事往往取材于纽约的下层社会和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出人性的善良、复杂和戏剧性。
欧·亨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奇妙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这个故
事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为彼此购买圣诞礼物而做出牺牲的感人故事。
通过反转结局和温馨情感,欧·亨利展现了人性中的深情和善良,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除了《奇妙的礼物》,欧·亨利的作品中还包括《青春地图》(The Green Door)、《信誉之岛》(The Island of the Blessed)等经典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深
受读者喜爱,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领域的巨匠之一。
总的来说,欧·亨利是一位才华横溢、富有创造力的作家,他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独特的观察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欧·亨利的作品永远流传在文学史上,成为人们品味和
赏识的经典之作。
塞林格简介

塞林格简介1. 引言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年)简称J·D·塞林格(J. D. Salinger),是美国的一位著名作家。
他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对年轻人内心世界的描写而闻名。
塞林格的作品常常被认为是对现代社会荒诞和虚伪现象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对塞林格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影响进行介绍。
2. 生平经历塞林格于1919年1月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曼哈顿。
他在纽约长大,并在该城市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塞林格的父亲是犹太裔,母亲是苏格兰裔,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学时期,塞林格曾就读于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学活动。
这些经历让他开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3. 代表作品3.1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951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讲述了青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在曼哈顿度过的三天时间。
小说通过对霍尔顿内心独白的描写,深入刻画了一个对现实社会失望的青少年的独特思想和情感世界。
该小说以其直接、真实的描写风格以及对成长与自由的追求,深受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喜爱。
3.2 《九故事》《九故事》是塞林格于195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这个集合包含了九个独立的故事,通过对各种人物和情节的描述,展现了塞林格对人类孤独、失落和迷茫的关注。
这些故事通常以幽默而富有深度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引发读者对社会伦理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3.3 《菲茨杰拉德与塞林格的挪威牧神之幻想》《菲茨杰拉德与塞林格的挪威牧神之幻想》是塞林格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长篇作品。
该小说以散文的方式书写,结合了自传和虚构元素。
小说通过塞林格的回忆回顾和解析,展现了他与知名作家F. Scott Fitzgerald的友谊以及两人在作家道路上的追求和困惑。
这部作品透过两位作家的情感和迷思,探讨了创作和艺术的真实性以及文学界的美好与荒谬。
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乡村里贫穷律师家庭中,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威廉〃福克纳称赞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中文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外文名: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别名:马克〃吐温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出生日期:1835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910年4月21日职业:作家,小说家,演说家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血型:O马克〃吐温作品? 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 卡城名蛙? 傻子旅行?艰苦岁月?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王子与贫儿? 浪迹海外?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顽童流浪记? 神秘陌生人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笔名由来主要作品与海伦〃凯勒与中国历史评价展开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笔名由来主要作品与海伦〃凯勒与中国历史评价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作品风格以幽默与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篇)、《百万英镑》(短篇)等。
[1]他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
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
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美国著名文学作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1705室, 邮编:100872电话:************ 网址:美国著名文学作家詹姆斯·埃尔罗伊(James Ellroy)作者简介:詹姆斯·埃尔罗伊(James Ellroy )1948年出生在洛杉矶。
他的“洛城四部曲”小说——《黑色大丽花》(The Black Dahlia )、《大无处》(The Big Nowhere )、《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 )以及《白色爵士》(White Jazz ),都是世界畅销作品。
《美国小报》(American Tabloid )是《时代》1995年的年度小说;他的回忆录《我的黑暗地带(My Dark Places )》,是《时代》年度最佳书籍,并且是《纽约时报》1996年度推荐书籍;他最近的一本小说《冷峻六千》(The Cold Six Thousand ),是《纽约时报》的推荐书籍,也是《洛杉矶时报》2001年度最佳书籍。
他现居加利福尼亚海岸。
中文书名:《夜幕降临》 英文书名:Because the Night 作 者:James Ellroy 出 版 社:Vintage代理公司:Sobel Weber/ANA 出版时间:2005年 页 数:280页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样书 类 型:惊悚悬疑内容简介:一场蹩脚的售酒店劫持造成了三人恐怖死亡。
一个英勇的警察神秘失踪。
没有人可以从这两件貌似不相关的事件当中看出一丝端倪——调查警司劳埃德·霍普金斯却除外。
他是一位出色但难缠的洛杉矶探员,带有保护无辜者的极端偏执想法。
对他而言,这两起事件暗示了一个结论:一个杀人犯正在放肆撒野,危害他的城市。
继洛杉矶黑色题材的杰作之后,一本完美、血腥的小说,展现了一个警察和一个罪犯之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1705室, 邮编:100872电话:************ 网址:间生与死的殊死搏斗。
卡耐基简介

卡耐基简介1. 前言卡耐基(Dale Carnegie)是20世纪初美国一位著名的演讲家、作家和培训家,他的名言“成功的秘诀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与人相处之法”深受世人崇拜。
他所创办的卡耐基训练学院(Dale Carnegie Institute)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人际关系培训机构之一。
本文将介绍卡耐基的生平和对其影响深远的著作。
2. 生平卡耐基于1888年11月24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玛里恩维尔。
他的全名是Dale Harbison Carnegie。
在成为畅销书作家和培训家之前,他从事了多个职业,包括推销员、演员和公共演讲家。
他在早年曾在一家牛奶公司担任推销员,但并不满足于这份工作。
于是,他开始研究如何为自己的推销活动增加成功率,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与人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卡耐基在30岁时开始主持公众演讲课程。
他将一些心理学和沟通技巧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很快取得了成功。
他成立了卡耐基训练学院,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许多讲座和培训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迅速让卡耐基走红。
3. 著作卡耐基的第一本著作《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于1936年出版。
这本书成为了卡耐基的代表作,并在推销和人际关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阐述了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并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首次揭示了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犯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它强调了有效的沟通和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信任和友谊的技巧。
这本书以其实用性和易读性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成为了国际畅销书。
卡耐基的其他著作还包括: - 《人性的优点》(How to Stop Worrying andStart Living) - 《演讲与说服的艺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 《快乐学》(How to Enjoy Your Life and Your Job)这些著作在人际关系、沟通和成功学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文学家欧亨利的简介

文学家欧亨利的简介欧亨利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的巨匠之一,被公认为是世界短篇小说高产作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欧亨利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欧亨利的简介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时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小说家。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
有“美国的契诃夫”这一称号。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又叫《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文学家欧亨利的生平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idney Poter,1898年他改名为William Sydney Poter)于1862年9月1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
他的父亲名叫阿尔格农·西德尼·波特(Algernon Sidney Porter ,1825年-1888年),是个医生,酗酒,生活无节制。
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家境贫困。
他的母亲名叫玛丽·简·维吉尼亚·斯维姆·波特(Mary Jane Virginia Swaim Porter,1833年-1865年 )。
美国著名作家库柏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库柏简介库柏是美国著名作家,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作品,雨果、巴尔扎克、高尔基等知名作家都曾赞扬他的才气,甚至被誉为“美国小说的鼻祖”。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库柏人物简介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年-1851年),美国著名作家,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作品,雨果、巴尔扎克、高尔基等知名作家都曾赞扬他的才气,甚至被誉为“美国小说的鼻祖”。
库柏30岁时开始创作之旅,著有《皮护腿故事集》、《间谍》、《舵手》、《领港员》、《火山口》等代表作品;他的文章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贪婪残暴。
此外,库柏曾担任过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
库柏生平詹姆斯·费尼莫·库珀,美国小说家。
1789年 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
出生的第二年,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
他的父亲威廉·库珀是英国教友派教徒的后裔,是当地的大地主,拥有大量新开发的土地,曾任当地法官、国会议员,库珀斯敦就是以威廉·库珀的姓氏命名。
他在政治上属于保守的联邦派。
他的思想和社会地位对詹姆斯·库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库柏的母亲伊丽莎白·费尼莫尔是瑞典人。
在12个兄弟姐妹中,库柏排行11。
他在库柏镇一直生活到12岁。
镇子附近未开发地上残存的印第安人以及关于印第安人的传说,给库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他日后第一个在长篇小说中采用印第安题材。
1801年,父亲把他送到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在圣彼得牧师家学习,为进入耶鲁大学做准备。
13岁时,库柏转到耶鲁上学,读到第三学年,因违犯校规被开除。
据说当时他试图把炸药放入锁孔来打开他朋友的房门。
1806年10月,库柏在一艘商船上当了水手,随船去欧洲,做了11个月的海上航行。
1808年1月,他加入海军,做见习士官。
1809年11月,他开始任海军军官,从海军准尉直至升任为海军上尉。
曾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1810年,他请了一年长假,在假期中结了婚。
知名文学著名作家介绍马克吐温

01
AUTHOR PROFILE
作家简介
1900年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和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 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900年以后发表的许多时论作品,锋芒仍未削减。 1904年,妻子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他早期作品如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已有表现的对“人类”(实为对有产阶级)的悲观情 绪,此时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调。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 散文《人是怎么回事?》(1906),故事《神秘的来客》(1916)等都有反映。 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YOUR LOGO
A UNIVERSITY
演讲人:
时间:20XX.XX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 说,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 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 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美国作家塞林格个人资料

美国作家塞林格个人资料1951年出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出版的唯一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可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
塞林格因此也成为了二战后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小说家。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塞林格人物简介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193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
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该书在全球以各种版本发行了六千万册。
除了这部书,他的代表作还有:《弗兰妮与卓埃》;《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等。
塞林格人物生平1919年1月1日塞林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城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
他在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
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1937年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
不久回国继续读书,先后进了3所学院,都未毕业。
沙林杰在纽约的时候就开始向杂志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赚钱,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鱼的好日子》。
二战中断了沙林杰的写作。
1942年从军,经一年多专门训练后,被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
战争令沙林杰恐惧,他之后写了多本以战争为题材的书。
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心从事写作。
1951年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举成名。
《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
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6年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国后的小说《归途》和《家乡面貌》(1838)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伪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舆论攻击。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1851年9月14日去世。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此后10年,除英美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
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6)。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5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欧文的几部名著早已经林琴南介绍到中国,其中有《柑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1949年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欧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诗歌在美国广为传诵,在欧洲受到赞赏,被译成20余种文字;20世纪以来,他的诗名急剧下降,其地位变化之大,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库珀在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小说和其他著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袜子故事集》五部曲,对美国的西部小说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拥有不少读者。
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的尝试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继续写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后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库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小说家。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2岁时,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都深深吸引着他。1806年到商船上学习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曾被任为海军上尉。1811年辞去海军职务,同一个地主的女儿结婚,定居在库珀斯敦。31岁时开始写小说。第1部小说《戒备》于1820年自费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励下,他改变方向,写了一部他认为“应当是纯粹美国式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书”,即《间谍》。小说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欢迎。以后又写了反映边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国文学史上开创了3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间谍》、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和海上冒险小说《舵手》。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镇。自幼务农,曾在一专科学校肄业一年,但读书甚多,深受英国文学尤其是苏格兰诗人彭斯的影响;1831年出版的诗文集《新英格兰的传说》,描写新英格兰农村淳朴的生活和历史传说,便表现了这种影响。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玛格利特·史密斯日记片段》,以清新的笔法描绘了早期新英格兰的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诗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从1833年起,惠蒂埃在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逊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废奴运动,编辑报纸,撰写社论和小册子,同时写诗号召废除蓄奴制。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和《自由的声音》(1846),揭露了奴隶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惨的命运。他的诗歌有强烈的战斗性,反映了美国废奴斗争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废奴运动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