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构造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成因介绍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成因介绍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成因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不同大地构造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有不同的认识和方法论,因而对于整体论述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有不同的方案。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成因》一文,在“新全球构造”思想指导下,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以大陆动力学为线索,对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且进行了构造区划。
由于板块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该文的构造区划以古生代时中国的板块构造格局为基础,同时考虑前古生代和后古生代时期中国的地壳演化,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7个一级构造单元(板块)和30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或微陆块)和不同时期的造山带。
本文根据《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动力学成因》一文,将其主要内容介绍于下,仅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文参考。
特此说明。
下面是正文一、概述1、大地构造单元及其划分该文指出,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做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可以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若一个大区域尺度的地壳物质组成、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明显不同于相邻地域,则这样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单元既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构上大地构造环境(或大地构造相)的时空属性,又具有不同构造阶段的时空层次属性。
板块构造将6大(或更多)板块作为全球的一级构造单元,并将分隔它们的边界也作为构造带看待。
但是,板块构造观的构造单元的细结构划分,以及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细结构划分,需要结合特定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厘定。
2、不同大地构造观和学派的出现该文指出,近数十年来,由于各个学科的迅猛发展,包括对海洋的研究、对地壳深部的研究等,因而促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有了极大的进展。
这些在近年出现的许多不同的大地构造观和学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主要涉及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造单元。
中国大陆构造由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进行经典划分,包括黄汲清先生的多旋回构造观,任纪舞等人的历史大地构造观和王鸿祯等人的板块构造观。
●黄汲清先生的多旋回构造观认为,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任纪舞等人的历史大地构造观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
●王鸿祯等人的板块构造观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
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以及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主要涉及到中国大陆的构造特征和主要构造单元,以及这些特征和单元在不同的大地构造观下的解释和理解。
中国大陆构造
Sino-Korean Plate 3.8 – 2.5 Ga (first) 2.2 – 1.8 Ga (last)
Yangtze Plate 3.2 – 1.8 Ga (first) about 1.0 - 0.8Ga (last)
板块聚合、碰撞时期
祁连-阿尔金带: 400Ma 兴蒙(阴山)-天山带: 400-250Ma 秦岭-大别带: (400), 250-208Ma 昆南带,昌宁-孟连(澜沧江), 云开大山 - 十万大山 带: 250-208Ma 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带:135-52Ma 喜马拉雅主中央断裂 - 巽它海沟:23-0Ma
陆核与古板块形成时期
结晶基底定形 中朝: 2500(太古),1900Ma(早元古) 扬子:2.5, 1.9 Ga , 1000-800Ma 冈瓦纳: 900 - 600Ma
古板块离散与迁移时期
陆表海沉积,碳酸盐岩建造 中朝,塔里木:1900-250(三叠)Ma 阿尔泰,蒙古:1900-400Ma 扬子,柴达木:1000-250Ma 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600-52- 23Ma
中国大陆构造
中国大陆 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一、小地块拼合 中朝板块最大, 仅及俄罗斯克拉通的1/5 仅及北美克拉通的1/12.5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二、 地块多期聚合
元古代- 中朝、扬子、塔里木板块 古生代- 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 三叠纪- 3 / 4中国大陆各地块 中、新生代- 青藏各地块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五、 主要成矿期为中、新生代 中、新生代形成的矿床最易保存 W,Sn,Mo, Cu,Au,Pb,Zn,U,Hg,Sb,Te,Ge Mn,
Coal,Oil, Gas 80%
70-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回复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回复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境内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壳构造复杂多样,形成了许多山脉、高原和盆地,这些构造特征反映了中国地质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中国大地构造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地壳构造受到了古老大陆的影响,形成了基底构造。
例如,华北地区的基底构造由北华北地块、太行山脉和南秦岭构成,反映了华北地区古老大陆的碰撞隆起和断裂活动。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地构造经历了数次的构造运动和演化。
最重要的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这一构造活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大地构造的格局,也对中国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形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剧烈地貌特征。
此外,中国大地构造还受到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
例如,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导致了中国东部的盆地和山脉的形成。
这一时期,挤压和拉伸作用造成了台湾、松辽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构造特征。
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至关重要。
首先,对大地构造的了解有助于解释中国地震的发生和分布。
中国地震频繁,尤其是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研究地壳运动和拆解有助于预测地震活动,提高灾害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
其次,大地构造研究还对勘探和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壳构造复杂,埋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铁矿石、煤炭和石油等。
了解地壳构造有助于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而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地壳构造复杂多样,地质过程和构造活动复杂多变,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其次,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也需要遵循国际惯例和方法,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大地构造是中国境内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中国地质演化历史和过程。
对大地构造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地震活动、勘探地球资源,并提高灾害防范和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大地构造简介
中国大地构造简介黄汲清认为,按主要构造型式、形成时间和机制的不同,划分出古亚洲式、太平洋式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式。
这三种构造型式分布于三个地区,显示为不同的三大地质块体。
他认为,在华力西期西伯利亚地台向南推进,作用于蒙古地槽,以及塔里木地块与中亚地槽相互作用,使蒙古地槽产生弧形褶皱,中亚地槽产生以东西向构造占优势的褶皱,因而形成古亚洲大陆,即古亚洲式。
他指出:“在中生代时期,当古亚洲大陆向太平洋推进时,太平洋以强大的推力回击,因而产生太平洋式褶皱”,“它的构造线主要为东北—西南”方向。
至于喜马拉雅式的形成,他解释:“向南推进的古亚洲大陆遭遇到向北移动的冈瓦纳大陆的巨大抵抗,由此而产生的强大水平压力,把深厚的特提斯沉积变成特提斯喜马拉雅式的褶皱”。
不仅如此,他还指出:“阿萨密弧束的生成和帕米尔喜马拉雅弧束一样,可解释为系受一种强大的下插作用的结果,这一作用来自冈瓦纳大陆的喜龙突出带,而在滇缅结晶杂岩带之下进行着。
”对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他也强调了冈瓦纳大陆向北运动和向欧亚大陆之下运动的这种地球动力学机制。
总体上看,从全球动力学角度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大地构造主要可以分出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古亚洲构造域是在古亚洲洋动力体系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构造区域, 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在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 2 个前后相继的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 2 个构造区域。
由于几个全球性动力体系的依次作用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叠加、复合, 使同一地带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受不同的动力体系的作用, 从而使中国大地构造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多旋回分阶段演化过程, 造成中国及邻区地壳十分醒目的镶嵌式结构和地壳-上地幔不同层次间的非耦合关系, 即立交桥式结构, 使中国成为全球大陆构造中最复杂的一个区域。
早元古代,中条旋回之后,中朝准地台形成;晚元古代扬子旋回之后,古中国地台形成;古生代初兴凯旋回之后,古中国地台解体,中国古生代构造格局逐步建立;晚古生代,华力西旋回之后,古亚洲大陆(古亚洲构造域)形成;中新生代,印支旋回以来,滨(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逐步形成。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作为一个占地面积宽广的国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地质构造。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中国的地质模式,地质学家对中国大地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基于岩石性质、地质特征以及地壳运动活动等多方面的思量,为探究中国大地演变和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来进行。
整体划分主要是依据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带来进行的,而局部划分则是依据这些构造带中的局部地质条件来进行的。
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国大地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的构造带。
第一是青藏高原构造带,它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地质单元,由于古生代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第二是华北克拉通构造带,它是中国大陆最稳定的地质单元,具有古老的晋蒙和孟襄两个构造组成的华北地块。
第三是南方构造带,它包括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具有复杂的川滇、湘鄂和岭南构造,是地壳变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第四是西南板块构造带,它包括云南、西藏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具有奇特的喜马拉雅构造和板块碰撞的特征。
第五是东北构造带,它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活动带,包括松嫩平原、长白山和太平洋板块的沿海地区。
在这些主要构造带中,又存在着许多局部构造单元。
比如在青藏高原构造带中,有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和羌塘盆地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华北克拉通构造带中,有大别山、太行山和台儿庄陡斜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南方构造带中,有川滇盆地、湘江河谷和福建沿海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西南板块构造带中,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昆仑山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东北构造带中,有松花江、长白山和辽河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
这些局部构造单元在整体构造格局中起到了桥梁和过渡的作用,对于地质过程和资源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大地的地质演化,还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条件和资源类型各不相同,有些地区富集了金属矿产,有些地区则富集了煤炭和油气资源。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情况,主要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
中国大陆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化:
1. 前寒武纪时期,华北、华南、塔里木等陆核先后在大洋中形成,经过稳化,逐步向稳定的块体过渡。
2. 古生代时期,上述块体逐渐拼合,其结合带呈横向分布,形成了中国大陆的雏形。
3. 中生代开始,又有块体陆续漂移、相撞、拼合,从而出现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雏形,中国西部在强烈的挤压改造之中,地壳增厚,出现贺兰山界线。
4. 新生代开始,西部青藏高原隆升,东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聚敛,使中国东部及海域出现拉张现象,使得地壳自大兴安岭向东减薄,并形成一系列盆地地形。
5. 晚渐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及海域沉降,使盆地中普遍堆积起较厚的区域盖层。
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 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这些不同的构造域,塑造了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
中国大陆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依据复杂地形而产生的不同构造区的划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大陆之一。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ppt课件
中
中国地台的主要特点
国
活动性:
大
建造:活动性沉积、强烈岩浆活动
地
改造:变形强烈、多期性
构
差异性:
造
纵向—差异性升降运动()
-
横向—边缘/内部构造活动(变形)
地 貌
阶段性:突变(断裂)式和渐变(过渡)式 早期—活动性、差异性明显 中期—相对稳定
晚期—再度明显的活动性、差异性
中
•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分区(板块)
构
华力西褶皱系;秦岭/秦岭印支褶皱系;巴颜喀拉
造
山-川西高原/巴颜喀拉-甘孜印支褶皱系;横断 山-三江/三江印支褶皱系;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
山/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系;冈底斯山-念
地
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系;
貌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喜山期褶皱系。 地槽区内二级中间地块与盆地相对应——柴达
国 大 地
中国中部——青藏高原东部发育的走向 SN横断山山脉是东西地势分界:
构
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
造
构造山系呈NE-NNE向展布;
- 地 貌
西部:盆-岭相间 构造山系呈NWW和近SN
•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
中
国
1. 中国处于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大 地 构
西伯利亚板 块(地台)、 印度板块(地 台)和太平洋
国 大
第四级地势面:分布于中国东部邻海
地
地区,对应于东部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组
构
合区。包括东部海域的东海、黄海、南
造
海等。主要由大陆架、边缘海、岛弧和
-
海沟组成。东缘以太平洋为界。平均海
地
拔150~200m,面积达330104km2。
中国大陆的构造单元及地形地貌特征
中国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及主要地震带、火山的分布
1.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 4,000米 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 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 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 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 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 高原位于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地面覆盖 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阔、最深 厚的地区;但因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2.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 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 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 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 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 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
西北地区构造简图
<四>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地区受印度板块的强烈快速俯冲作用,在 过去的50Ma里迅速隆升形成现今的世界屋脊,吸 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 大陆的构造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北缘和 塔里木盆地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北为柴达木盆地, 由北向南依次主要为松潘甘孜地块、羌塘地块、拉 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这些地块之间分别以金沙 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为界。这些地块内部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可能会再细 分为一些微地块,这些(微)地块之间的边界可能 也具有一定的争议,地块和边界(断裂、缝合带) 的名称也会随之略有变化。
(最新整理)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兴蒙造山系地质经历复杂,在古生代曾先后进入强烈的活动阶段,早期加
里东运动、晚期加里东运动、早期海西运动、晚期海西运动对造山系的演化
都有重要的作用,并有规律的出现在造山系的不同地位,形成不同时期的造
山带带,最后在晚期二叠纪封闭。中、新生代属于小型山间凹陷和大型内陆
凹陷2发021展/7/2阶6 段。
11
起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一三角形。北面以阴山山系的
北缘为界,西起甘肃西部玉门以北地区,向动经内蒙的宝昌至东
北的法库,昌图,敦化,延吉一带。西南界位于龙首山及合黎山
之南,后经清水河,六盘山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由天水往东大
致经西安,洛南,栾川,六安一线,止于郯庐断裂带上,构成板
块南界。板块的东界由合肥往东方向延伸经嘉山,连云港没入黄
海。华北板块吕梁运动(1700百万年)最终形成基底,之后进
入盖2层021/发7/26育阶段。
6
Ⅱ扬子板块:2-1康滇隆起
带;2-2江南复背斜带;2-3四 川复向斜带;2-4黔中南复向斜 带;2-5盐源-丽江褶皱带;2- 6龙门山-南大巴山褶皱带;2-7 滇东褶皱带;2-8鄂黔褶皱带;2 -9浙西褶皱带;2-10下扬子褶 皱带。
天山-兴蒙造山系位于我国北部,东起东北的北部,西经内蒙、宁夏、甘肃
等省、自治区的北部,到新疆的北部,是横贯天山、内蒙、大兴安岭的褶皱。
天山-兴蒙造山系是亚洲中部鄂霍茨克-蒙古-中亚巨大的古生代造山区的
一部分,环绕西伯利亚板块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分布,有愈离西伯利亚板块时
代变新的趋势,反映了以西伯利亚板块为核心,陆壳逐渐增生的过程。天山
扬子板块横跨我国中部及西南部,包括从云南东部到江苏整个长江中下
游流域及南黄海。地理位置拥有滇、黔、川、湘、赣、皖、浙、沪、苏、等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地壳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外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密切相关,是地壳运动、岩石圈演化和地震地质活动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之一是复杂性。
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活动边界带,板块碰撞带多、断层密集。
山西太原至四川成都线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构造线,也是板块碰撞的产物。
中国的构造线较多,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之二是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柔性板块与刚性板块相互作用,横断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等构造地形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中国不仅有高山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陇西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大片平原地区。
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前寒武纪。
中国大陆的演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寒武纪,包括两个主要事件:珠江边界分裂和西南地区的快速隆升;第二阶段是中生代,标志着中国大陆内陆地区的扩张和断裂,形成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大型盆地;第三阶段是新生代,即现代,是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新生代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和东亚陆块的挤压。
在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
中国位于全球最活动的地震带,地震频发。
地震的发生与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紧密相关。
板块的相互碰撞和运动导致地壳的变形和应力积累,随着应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地震。
总的来说,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多样的过程。
中国地壳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程与板块构造、地震活动和地貌形成等密切相关,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了解中国大地构造不仅有助于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能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对亚洲古板块进行划分中,中国大陆可划分为塔里木—中朝板块,华南及东南亚板块;中国大陆北面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面是印度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主要由两个因素控制和制约:一、我国夹于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两大古板块之间,构成了古生代呈东西向延伸的相对活动地带,致使中国古生代造山褶皱带主要呈东西向延伸,形成了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奠定了现今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二、东临太平洋,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与陆壳交接与转化的地带。
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地质构造发展中起着极为显著和特殊的作用。
由于陆壳和洋壳的交接线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所以中国北北东向构造特别强烈,并与上述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与古板块的划分:古板块构造研究表明:以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组成中国板块构造的主体和基本格局。
地块或中间地块:I塔里木一中朝地块Ⅱ扬子地块Ⅲ 印度地块(北缘) Ⅳ佳木斯中间地块 V柴达木中间地块Ⅵ羌塘中间地块。
深断裂⑴郯城—庐江深断裂⑵得尔布干断⑶丽水—海丰深断裂⑷甘孜一理塘深断裂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①阿尔泰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②准葛尔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③蔡伦山一贺根山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⑤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⑥阴山—图们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⑦祁连山—秦岭早古生代板决俯冲带;⑧青海—泰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⑨阿尔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或转换断层⑩昆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11可可西里—金沙江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2藏北—滇西晚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3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新生代扳板块缝合线14台湾新生代板块缝合线(或转换断层)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其上广泛发育有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且具有稳定沉积的特征。
扬子板块的基底是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晚元古代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
中国大陆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其构造运动特点
中国大陆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其构造运动特点
参考:
中国大陆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其构造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
重视和研究,它有着独特的构造运动特点。
地质构造主要指的是地表上可观测到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山脉、盆地和
断裂等。
山脉是表现为地表起伏的构造橱窗,被认为是地质学家对地壳内部构造的最直接的观测反映。
在中国大陆区域,有海西山脉、青藏山脉和燕山等大小不等的山脉系统,这些山脉相伴随着大量的断层、断裂活动和侵蚀作用,组成了构造复杂的地质结构。
此外,中国大陆区域的构造运动也是独特的,主要特征是大陆拼图和断层破坏。
北美大陆拼图运动是一种持续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北美板块从亚洲陆块东移,使北美大陆发生了移位和变形,这种构造运动影响了中国大陆构造,引起了东部
沿海地区的山脉建筑活动和断裂破坏活动,使中国大陆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可以说这种构造运动是板块构造复杂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中国大陆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其构造运动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
为不同区域的山脉、盆地及其各种断层、断裂等形式的构造结构,以及推动构造运动的北美大陆拼图及其周边的构造破坏等运动。
所以,研究和挖掘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秘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地质构造及其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构造运动带来的灾害,以及更好地充分利用其地质能源资源。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一、大陆和海洋
1、大陆:中国大陆东部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相接,西部和蒙古接壤,南部和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和孟加拉国毗连;东岸以南海V型断裂带构成,东起浙江沿岸,西至湛江爬南跨宁、粤、闽,有急转弯痕迹,但尚不张扬。
2、海洋:中国的沿海面积较大,东临太平洋,西和南濒黄海、南海,东北面临东海。
二、全国山脉
1、全国山脉:中国山脉纵横交错,共计五个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山脉、咸阳山脉、云南西部山脉和山东德山脉,以及它们之间交汇处的山地。
2、各个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中部地区;
青藏高原山脉:该山脉贯穿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部;
咸阳山脉:全长约25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间;
云南西部山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四川省的西边;
山东德山脉: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北部和山西省的西部。
三、河流和湖泊
1、河流:中国有多条河流,其中以长江、黄河、松花江、淮河、澜沧江为主。
2、湖泊:中国的湖泊有很多,主要有青海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四、海岸线
沿中国海岸线有近40,000公里,包括黄河河口、渤海湾、大连至揭阳出海口、宁波出口和钓鱼岛等海岸段,以及分布在海岸线周围的孤岛和礁石。
18中国大地构造特征
四、区域大地构造学与成矿
共同的成矿作用只有当地块拼接在 一起以后才会发生,在那以前无论 是成矿规律还是构造发展都应与其 源区相匹配,因此查明地质历史期 间不同亲缘地质体的排列组合这类 基础性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地台规模小、刚性程度低、盖层变形强
缺稳定环境的矿、多深成活动有关的矿
二、中国的造山带 森格说:中国是研究大 陆碰撞和造山拼贴体演 化的理想场所,因为这 里有极为多样不同演化 阶段的造山带
三、中国在全球古大陆重建中的位置
Out of monuments, names, words, proverbs, traditions, private records and evidences, fragments of story, passages of books . . . and the like, do save and recover somewhat from the deluge of time.
(16 - 6 Ma)
(<1 Ma)
(< 2Ma)
O-P1
新全球构造理论要 求我们用活动论的观 点去重新回顾和检查 已有的全部资料!
复习题
在全球大陆中,中国大陆有何特征?
中国陆块有哪些类型?并逐一举例说明 区别它们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何时期以 何种增生机制形成古亚洲大陆?
简述中国I级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划分 及基本特征
文德纪 630-530Ma
中奥陶世 458Ma
早石炭世
342Ma
晚二叠世 (据Sengor,1996)
458Ma
五、地震分布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二、 地块多期聚合
元古代- 中朝、扬子、塔里木板块 元古代- 中朝、扬子、 古生代- 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 古生代- 古亚洲洋、 三叠纪- 4中国大陆各地块 三叠纪- 3 / 4中国大陆各地块 新生代- 中、新生代- 青藏各地块
板内变形强烈的原因
劳亚与冈瓦纳之间, 劳亚与冈瓦纳之间,结晶地块小 沉积厚度大, 沉积厚度大,地壳升降幅度大 周边板块活动性强,方向多变 周边板块活动性强, 准地台,台褶带,地台活化, “准地台,台褶带,地台活化, 板内造山带” 板内造山带”乎?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主要成矿期为中、 五、 主要成矿期为中、新生代 中、新生代形成的矿床最易保存 W,Sn,Mo, Cu,Au,Pb,Zn,U,Hg,Sb,Te,Ge Mn,
以后逐步进入
板内变形时期 Intraplate Deformation Stage
Coal,Oil, Gas 80%
70-
中国大陆构造演化阶段
陆核与古板块形成时期 古板块离散与迁移时期 板块聚合、 板块聚合、碰撞时期 形成碰撞(造山) 形成碰撞(造山)带 板内变形时期
陆核与古板块形成时期
结晶基底定形 中朝: 2500,1900Ma 扬子:2.5, 1.9 Ga , 1000-800Ma 冈瓦纳: 900 - 600Ma
Sino-Korean Plate 3.8 – 2.5 Ga (first) 2.2 – 1.8 Ga (last)
Yangtze Plate 3.2 – 1.8 Ga (first) about 1.0 - 0.8Ga (last)
板块聚合、 板块聚合、碰撞时期
祁连-阿尔金带: 祁连-阿尔金带: 400Ma 兴蒙(阴山)-天山带: )-天山带 400- 兴蒙(阴山)-天山带: 400-250Ma 秦岭-大别带: 400), 250- 秦岭-大别带: (400), 250-208Ma 昆南带,昌宁-孟连(澜沧江), 昆南带,昌宁-孟连(澜沧江), 250- 云开大山 - 十万大山 带: 250-208Ma 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带:135- 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带:135-52Ma 巽它海沟:23-0Ma 喜马拉雅主中央断裂 - 巽它海沟:23
古板块离散与迁移时期
陆表海沉积, 陆表海沉积,碳酸盐岩建造 中朝,塔里木:1900- 中朝,塔里木:1900-250Ma 阿尔泰,蒙古:1900- 阿尔泰,蒙古:1900-400Ma 扬子,柴达木:1000- 扬子,柴达木:1000-250Ma 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600-52- 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600-52- 23Ma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三、 周边板块活动性强 劳亚 J3 -K1 K- ,N冈瓦纳 Pz, T, K-E2 ,N-Q Izanagi与太平洋 Izanagi与太平洋 J, E2-3
中国大陆岩石圈板块之特点 四、 板内变形作用强 基本上属大陆地块边缘 各种弱化面多期、 各种弱化面多期、多种方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