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38例
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53例观察
医者两手呈相反方 向用力 , 当旋转 至最大 限度时 , 手 同时用 两 力推扳 , 此时可闻及骶髂关节复位的响声 。 ③仰 卧按动法 : 医者
以右手拇指按压住患者右侧髂前上棘附近 的痛点处 , 嘱患者将 右下肢主动屈髋屈膝 , 反复 8 1 次 。 自右侧髂前上棘至右下 ~0 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凹陷 , 凹陷处有压痛。⑤患侧 下肢外展外旋 困难 ,4 字试验 且 “” 阳性。⑥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 床边试验阳性 。 23 影像学检查 . 骨盆正位 片是诊 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 依据 , 主要表现为 : ①髂骨 宽度 与闭孔宽度 的交错性不对称 ; ② 耻骨联合两侧 阶梯状改变 和耻骨直径不对称 ; 两侧髂后上棘 ③ 不在 同一水平上 , 骶髂关节 向后错位者髂后 上棘偏上 , 骶髂关 节 向前错位 者髂 后上棘偏下 ; ④慢 l 生患者可见患侧 骶髂关节髂
全部为 门诊患者 。病程最长 2 , 8年 最短 1 。 d
2 诊 断 要 点
拿揉法 3 5次 ,  ̄ 然后在骶髂 关节及臀 部做拨筋法 3 5次 。②侧
卧推扳复位法 :患者左侧 卧位 ,右侧患肢在 上 ,髋关节屈 曲 9。 , O 左侧下肢伸直。医者站于患者前方 , 以右手按住患者 的右
局部组织改善微循环 , 消除疼痛 。
31 骶髂关节前错 位( . 以右侧 为例 )①患者取仰 卧位 , : 医 者站 其右侧 , 双手在右侧下肢前外侧 做拿揉法 3 5次 , 用 N 再用 拇指点按 冲门、 阳陵泉穴各 1 i。②仰卧旋转复位法 : n a r 患者仰 卧位 , 医者站 其左侧 , 用左手 掌跟按压住 患者右髂前 上棘之高 处以固定骨盆 。 右手扳住患者右肩胛部 , 患者躯干旋 向左侧 , 令
骶髂关节损伤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骶髂关节损伤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骶髂关节损伤是不少人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是因为压力的压迫下,让关节部位引起的韧带拉伤,或是过重的物品砸击引起的局部出现水肿和充血的问题,髋关节部位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因为损伤后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那么骶髂关节损伤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一般采取保守疗法,如卧硬板床休息、理疗、局部按摩、膏药外敷及局部封闭等方法症状多数可缓解。
对同时伴有腰椎或腰骶关节退变或椎间盘突出者,需加以相应处理。
(1)局部封闭一般用1%普鲁卡因(可酌情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
操作者手持长针头注射针管,在压痛最重处注射,一般位
于骶髂后韧带及骶棘肌附着点处。
注射针头应深达骨膜下,并可
沿髂骨内面深入骶髂关节。
注射后数分钟,疼痛大多消失。
同时可用弹性骨盆带进行骨盆制动。
加强腹肌、背肌和臀肌锻炼。
避免弯腰、举重物等活动。
对有骶髂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及分娩后的产妇,应特别注意。
(2)手法按摩患者俯卧,助手固定骨盆,手术者按正规的按摩手法由轻至重,由点及面对骶髂关节局部及周边肌肉、韧带进行手法按摩。
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在感到舒服的同时,亦可有骶髂关节复位感。
2.手术治疗
对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可经后路暴露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关于髋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手术的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是针对病情较轻的朋友可通过硬板床休息,理疗,局部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只是不要过度劳累,在恢复期间注意不要下床走动。
导引下足部按摩加正骨手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导引放松整脊疗法反射区脊椎小关节错位应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变。
其发病率全球约15%-20%,且多见于女性[1],门诊就诊率约30%,都市人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增加,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以来通过运用导引下足部按摩、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导引放松训练等综合治疗IBS患者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IBS患者共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9-5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
曾系统中西药治疗15例,曾间断服药8例,未经药物治疗5例。
有长期姿势不良史13例,平时常穿高跟鞋者7例。
28例中,除有最新的罗马II诊断标准[2]的症状外,其中伴有腰背不适,查体或X线拍片发现有脊椎小关节错位18例,伴心慌、胸闷、失眠、恶心、内分泌失调等症状11例,伴有不同程度精神紧张、焦虑等应激表现15例(其中能找到确切应激因素8例)。
1.2病例纳入标准按2000年公布了最新的罗马II诊断标准[2]。
其要点为:(1)诊断本病首先需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于症状的解释;(2)1年内至少要累积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异常中的2项指标:①排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②排便频率异常(即>3次/日或<3次/周),③粪便性状异常(干硬秘结或稀便)。
2.治疗方法治疗原则:应遵循精神放松、心理治疗与手法治疗的统一,强调局部与整体、内调与外治相结合,病人与医生的配合。
治疗前应把本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治疗方法与效果预后及胃肠道的解剖生理向病人解释清楚,使之建立起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并取得较好的配合。
局部注射配合按压分推手法治疗腕背腱鞘囊肿38例的体会
[ 4 ] 张红参 , 窦锡彬 , 李克 明, 等. 巨 刺 下 骼 穴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错 动3 O例 [ J ] .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 2 0 1 3 , 3 5 ( 3 ) : 3 9 3 . E 5 ] 秦家超. 定 向复位法 治疗骶 髂关 节错 位 1 2 6例 疗 效 观 察 [ J ] . 中 国 中医 急 症 , 2 0 1 3 , 2 2 ( 1 0 ) : 1 7 6 2 . E 6 ] 王恒斌 , 冯前. 平 乐 郭 氏推 按 整 复 手 法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错 位 1 2 o例 E J ] . 中 国 中 医 骨 伤科 杂 志 , 2 0 1 1 , 2 6 ( 1 1 ) : 4 5 .
摘 要 :目的 对 比局 部 注 射 结 合 按 压 推 拿 手 法 和 传 统 局 部 注 射 治疗 腕 背腱 鞘 囊 肿 的疗 效 。方 法 选 取 我 院 2 0 1 0年 1 月 ̄ 2 0 1 3 年 1 2月 收 治 的 7 6例 腕 背 腱 鞘 囊 肿 患者 为研 究对 象 , 随 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组 各 3 8例 , 实验 组 采 用 局 部 注 射 联 合 按 压 推 拿 手 法 治疗 , 对 照 组 仅 予 传 统 局 部 注 射 治 疗 。 结 果 实 验 组 的总 有 效 率 为 9 7 . 3 7 %, 高于对 照组的 7 3 . 6 8 ; 实验 组 复 发 率 ( 7 . 8 9 V o ) 明 显低 于 对 照组 ( 2 6 . 3 2 )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O . 0 5 ) 。结 论 局 部 注 射 结 合 按 压 推 拿 手 法 治 疗腕 背腱 鞘囊 肿 的疗 效 优 于传 统 局部 注 射 法 ,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 键 词 :局 部 注 射 ; 穴位 按 压 ; 推拿; 腕 背腱 鞘 ; 囊 肿
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研究
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 AS评分)、功能障碍程度(JOA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V 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
结论: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能结合两个治疗手段的优点,及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骶髂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适合一定的临床推广。
骶髂關节错缝也称骶髂关节半脱位,指患者因摔伤、下肢负重、前后旋转过度等外力因素引起骶髂关节小范围的移动脱位,且无法自行复位的一种常见关节病[1]。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临床多表现为下腰、臀部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病程日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临床上针对该病以药物、针灸、小针刀和手法复位治疗多见,但疗效都不确切[3]。
小针刀可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短时间缓解疼痛,但不能复位关节;手法治疗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有一定优势,但对迁延不愈者疗效却不理想[4-5]。
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手法配合小针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更佳的治疗方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史,急性腰骶部扭伤史,好发于体力劳动过度者;②初始多腰骶部疼痛,导致下肢负重站立和抬腿行走时颇为困难,严重者甚至向臀部、腹股沟放射,一部分患者有小腿酸痛麻木,歪臀跛行、骶棘肌痉挛等症状;③体格检查:唧筒柄试验、“4”字试验、髋膝屈曲试验、骶髂关节定位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等均提示阳性;④X线片检查中前错位患者示髂骨上棘患侧较健侧低,患侧耻骨下移,患侧坐骨大孔上下径缩小,患侧下肢长于健侧,髂后上棘向前向上向外侧凹陷,后错位患者反之[6]。
手法复位加温针灸治疗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33例
6 体 会
临床 医 生一 见腰 腿 痛 就 当椎 间盘 突 出治 疗 , 查 不 出椎 间盘 突 出就认 为 病 人 没 问题 , 别 是 一些 慢 特 性 的骶 髂关 节功 能紊乱 容易 被临床 医生 忽视 。骶髂
关节 损伤患 者常查 不 出椎 间盘突 出或仅 见椎 间盘轻
1 一般资 料 本 组共 收治骶 髂关 节疾病 患者 3 3例 , 中男 性 其
型歪臀 跛行 姿势 。检 查 未 发现 腰 骶 部压 痛 点 , 髂 骶 性, 患侧 髂后 上棘较 健侧 偏上 , 经手法 曲髋 曲膝 复位 法复位 , 闻及 一声关 节 的弹 响声后 , 行骶 髂关 节附 再
近 阿是 穴温 针 灸 治疗 两 次 后 症状 明显 好 转 , 疗 1个 程后症 状完 全消失 。
8例 , 女性 2 5例 ; 年龄 2 6 5— 5岁 , 均年龄 3 。 平 5岁
2 治 疗方 法
度膨 出 , 类患者 常感 觉 自己坐骨 神经 痛 , 这 但描 述疼 痛部 分不清 楚 , 痛不仅 限于臀部 , 向足跟 和腹股 疼 且 沟处 放射 。笔者 通过 临床实 践观察 本病 在女性 非常
21 手法 .
复位 骶髂 关 节 前 错位 用 曲髋 曲膝 复 位
法 , 错位 用俯 卧足 蹬 法 或俯 卧 扳按 法 , 后 老年 体 弱 、
孕妇 、 骨质疏松患者禁用过伸或过 曲的骶髂关节复 位手法 , 可酌 情采 用患肢 的骶髂 关节 纵 向牵 引法 , 有
器质性 病变 患者禁 用复位 手法 。 22 取 穴 . 于骶髂 关 节 处 两 到三 处 压 痛点 行 温 针
苏某 ,0岁 , 3 产后 3个 月 , 月 前 患者 开始 觉 1个 左臀 部沿坐 骨 神 经 放 射 痛 , 曾在 外 科 骨 科 经 C T检
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90例
针 刺配 合 手法 复 位 治疗 骶 髂关 节 半脱 位 2 9 0例
张 沁 平 吴 齐飞 罗 智 超
针刺 肩 中穴 : 针刺对 侧肩 中穴 ( 董 氏奇 穴 : 后 臂肱 骨 外侧 , 距 肩骨缝 3寸处 , 三 角肌 中点 处 取 穴 ) , 提 插 捻 转
至得 气 即可 。取 针后病 人应 自我 感觉 局部 有轻 松感 , 压
/ 1 .北 京 弘 医堂 中医 医院 , 1 0 0 0 2 6 、
\ 2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
痛减 轻 。若 患 者 初 来 时 行 走 不 便 , 此 时 令 患 者 下 地 活 动, 可见 患者 基本 已能 正常 行走 。通 过针刺 使得 骶髂 局 部 肌 肉松解 , 将 有利 于接下 来 的复位 过程 。
治 疗次 数最 多 , 为( 3 . 5 ±0 . 8 7 ) 次; 3 0 ~4 O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疗 次数 ( 1 . 5 ±0 . 5 6 ) 次, 4 O ~5 O岁 年龄 组 平 均治 疗 次数 ( 1 . 8 ±0 . 4 4 ) 次, 5 O ~6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 数 ( 2 . 5 ±0 . 7 8 ) 次, 显示 年 龄越低 治疗 效果 越佳 。 病程 在 3 个 月 以 内的患 者 平 均 治疗 次数 为 ( 1 . 1 ±
3次 治疗后 痊 愈者 2 2 4例 , 占7 7 . 2 % 。经 4次 以上 手法
治 愈者 6 6例 , 占2 2 . 8 。
年 龄 与治疗 次 数 的 关 系 : 1 6 ~3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数 最少 , 为( 1 . 2 ±0 . 0 7 ) 次; 6 O岁 以上 年 龄 组 平 均
电针结合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验案举隅
电针结合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验案举隅作者:何静平王祖杰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12期【摘要】骶髂关节虽关节活动性较小,但临床上常见因骶髂关节微小错位而误以为腰痛的情况发生,运用电针结合手法整复的疗效快且相比传统介入疗法副作用小,文章结合实际病案情况相应记载及思考,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上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错缝症;电针;骶髂关节复位术【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4-0080-03骶髂关节综合征又称骶髂关节错缝症[1],是指由于外力冲击作用于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而造成骶髂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肉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疾病[2]。
本病在中医学上属于“骨错缝”范畴,为中医伤科特色病症。
骶髂关节的运动以前倾和后翻两种类型最为常见[3]。
在生理结构上而言,女性骶髂关节运动度大于男性,加之骨盆及腰骶部的肌肉组织力量相对孱弱。
同时由于女性在生育后体内内分泌改变而使骨盆及腰骶部周围韧带更加松弛,故而本病发生女性多见于男性[4]。
骶髂关节紊乱导致的骶髂部疼痛以非手术方式或介入治疗多见,其中肌肉锻炼或局部封闭注射作为主要治疗方式[5]。
近年来,对于本病的治疗方面,针灸及推拿手法治疗也逐步展示其优势所在,当出现因骶髂关节紊乱而造成的疼痛治疗思路上也应重视对局部组织及解剖位置的处理[6]。
从中医整体观入手,当骶髂关节位置发生细微改变,虽表面感觉差异不显,但微观而言,人的整体结构、力矩平衡已发生改变。
笔者认为骶髂关节紊乱致病根本在于骶髂关节的错位,而由此造成结构失衡及肌肉整体力矩改变而发病。
由此在本病的治疗上不仅仅应该针对局部疼痛的消除,也应注意从错位的关节上入手。
笔者跟师期间观察到王祖杰主任医师以电针及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的病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病案举例患者某某,女,51岁,工人,初诊:2018年11月9日。
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4例
[ 1 ] 贺卫东 , 方华宴 , 孙喜 山 , 等. 腰椎 间 后错位1 6 例; 左侧骶髂关节错位1 8 关节屈 曲而股后肌 紧张 ,使脊柱 盘 术后 致 马尾 神经综 合 征5 例临 床 例, 其中前错位6 例, 后错位 1 2 例。 ( 骶骨) 相对固定而髂骨后旋 。 临床 分析 [ J ] .实用 骨科 杂志 , 2 0 0 8 , 1 4
物。 小便功能恢复不明显 , 仍需配合 尿管。
2 体 会
・
手 法 医学 ・
患者确诊 为急性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 , 手术 中探 查见 : 椎 间 盘脱 出 , 压 迫硬膜 囊 , I gS , 椎 间 隙 黄韧 带 肥 厚 , 椎 间 盘 突 出压迫左侧神经根 。 中医学认为 , 腰腿痛患者主要 因长期从事较重 的体力劳动 。 以及 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 , 导致 腰部经络气血阻滞 , 不通则痛。从 经脉循行上看 , 主要归足太阳膀胱 经、 督脉、 带脉和肾经 ( 贯脊属 肾) 。 故腰脊部经 脉 、 经筋 、 络脉的不通 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 。 故针 灸以任督 、 足三阳经腧穴为主。头 针治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体针支 沟、 天枢 可疏通三焦 、 胃经经气 , 行 气通便 ; 气海 、 关元可调气补气 , 滋 补元气 , 固涩止遗 ; 中极通调水道 , 利水 通便 ; 伏兔 、 梁丘 、 足三里 、 解 溪调节 阳明经经气 ,气血双补 ; 阳 陵泉 、悬钟有强筋滋髓之功效 ; 三 阴交 健 脾 和 胃 , 补益肝 肾 , 调 经 止 遗; 大椎 、 至 阳、 筋缩 、 脊 中可 温 阳 强筋, 通督 止痛 ; 肛周阿是穴 可通 经止麻 ; 肾俞 、 大肠俞 、 关元俞能疏 通腰部经脉 、络脉及经筋之气血 , 通经止痛 ; 秩边 、 环跳 、 委中、 承 山、 昆仑 可 疏 通 膀 胱 经 经 气 ,活 血 通 络。 灸法灸关元 、 中极 以温肾固摄 , 促进小便功能恢复。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56例
和韧 带 的位置 , 除 紧张 痉挛 。临床分 两法 : 解 前错 位 单髋过 屈 复位法 和后错 位 单髋过 伸复 位法 。前错位 者采取 单髋 过屈 复 位法 : 者仰 卧健 肢 伸直 平 放 床 患
上, 嘱助 手按住 不 动 , 患肢 尽 量 屈 膝屈 髋 , 者 双 手 术
维普资讯
江西 中医药 2 0 年 7月第 7期总 3 07 8卷第 2 5期 9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5 6例
★
寿可可 (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诸暨 3 10 ) 180
关 键 词 : 髂 关 节损 伤 ; 法 治 疗 节复 位 声 。后 错位 者 采 取单 操
例; 年龄 3 -6 5 5岁 , 均 4 平 9岁 ; 程 3天 ~4年 。 病 后侧 、 小腿 后 外侧 出现 串痛 、 麻木 、 乏力 等症 状 。患 侧髂 后上 棘骶髂 关 节 部有 肿 胀 压 痛 , 触 到 阳性 筋 可 结 节 。X光摄 片示 两侧骶 后上棘 高低 不在 同一 条水 平 线上 , 髂关 节缝 变窄或增 宽 , 数盆 腔左 右不对 骶 少 称 。前 错位 者 , 患侧 髂 后上 棘 偏 上 ; 错 位 者 , 后 患侧 髂 后上棘 偏下 。经 C T扫描 排 除腰 椎 间盘 突 出的存 在, 本组病 例均 出现 双下 肢 假性 不 等 长 。病 程 较短
9 . 4% 。 46
先 在局部 进行按 摩 , 筋 通络 , 舒 缓解 痉 挛 , 后施 以 然
复位 手 法 。 ( ) 筋 手 法 。 患 者 卧 位 , 者 施 用 滚 1理 术
法、 拿法及指揉法于患侧腰骶部到下肢疼痛放射区,
以解除韧 带和 肌 肉 的紧 张痉 挛 , 缓解 疼 痛 。再 配合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10例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10例
姬明亮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2(32)7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为主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入选的11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采取侧卧牵抖复位、按摩分筋通络、中频电疗治疗。
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86例,好转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3%。
结论:手法复位为主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898-898)
【关键词】骶髂关节错位;侧卧牵抖复位法;按摩分筋通络法;中频电疗
【作者】姬明亮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7
【相关文献】
1.手法复位加温针灸治疗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33例 [J], 叶赛球
2.骶髂关节复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79例 [J], 朱以蔚;龚国胜
3.基层医院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8例临床分析 [J], 夏增献
4.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观察 [J], 唐圣印; 翟伟佐; 宁春艳
5.基层医院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2例报告 [J], 曾南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2例报告
骶 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 的滑膜关 节,
是组成骨盆 的重要关节 。骶髂关节错位 ,也称 为骶髂 关节 半脱
1 治疗 手法 . 3 根据损伤疼痛部位 、骨盆外形的改变、患者 的症状特 点进 行 骨盆旋转复位治疗 。复位原则:骨盆顺 时针旋 转,逆 时针 复
位 ,也就是关节移位滑膜嵌和的结果 。 国医学对本病也有 “ 祖 胂
的复合物具有抗炎 、保肝 、调节免疫和防纤维化 的作用 。复方 肝 脏 病杂 志,0083439 2 0,: .2 2
[ 杨 绍基 . 化 的临床 分类 与 实验 室检 查[] 医学,023 () 8 —8 3 ] 肝硬 J新 . 2 0,33: 214 1
制磷脂 酶 A2的活性 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 的激活而具有抗 炎 [I 洋, 颖 , 德 福 韦 酯治疗 慢 性 乙型 肝炎 疗效 观 察【] 国实 用 内科 杂 4T 李 等 可 J中 . 作用 ,最主要有稳定细胞膜 的作用 ,可使肝细胞凋亡减轻 ,并 志 , 0 , 6:6.6 2 73 ) 142 0 ( 4 且 能使变形 肝细胞恢复及未受损伤肝细胞 得到保护 ,促进肝细 胞 的再 生【。苦参碱 主要成份是氧化 苦参碱和极少 量的氧化槐 6 】 果碱 。 苦参 素对 C B乏力、纳差和腹胀等症状 ,有效率在 9 % H 0 左右 。肝 、脾肿 大有 不同程度的回缩 ,对外周 白细胞减少和血
性肝 炎、 性肝炎、毛细胆管性肝炎酶系统在 2 慢 ~3周 内得到 明 显改善 ,症状 消失I。 中医药治疗肝 炎有 悠久的历史 ,有它独特 的理 论和实践体 系。应用 中医 药治疗肝 炎,在提高疗效 的同时,可 大大降低治 疗 费用 。复方甘草酸苷 是由甘草酸、甘氨酸 、半胱氨酸 等组成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手法治疗发布时间:2021-07-01T11:49:21.7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温可云[导读] 目的:分析手法治疗的方式在骶髂关节损伤和错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温可云平南县上渡街道卫生院广西省贵港市537323【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治疗的方式在骶髂关节损伤和错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法治疗可以取得较优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手法治疗;效果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的耳状表面的组合,该处关节表面不平坦,两者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
表面覆盖有关节软骨,两侧不平坦的关节表面交织在一起以稳定关节。
骶髂关节的前部和后部受到不同长度的韧带的保护[1]。
因此,骶髂关节的活动受限较多,超出生理功能的扭转活动可能导致关节的损伤和错位。
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为剧烈运动,外伤或久坐,仅有一小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外伤史。
在急性期,可能会发生下背部疼痛,其中大多更为严重且具有疼痛的传导性,到臀部或腹股沟处;患者通常会通过躺着或俯卧的方式缓解疼痛,实际上会使翻身时的疼痛加剧。
应坚持站立或弯曲下肢,在行走时,患侧常表现出跛的步态,进行身体检查时,骶髂关节可能有局部压痛,患侧直腿的高度受到限制[2]。
1.对象和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
观察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3.81±1.52)岁;病程5d-1年,平均病程(65.27±0.53)天。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 例疗效观察
1632019.07临床经验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观察唐圣印 翟伟佐 宁春艳东营市中医医院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摘 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3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
所有患者在证实诊断后均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本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3.33%。
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 评分低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骶髂关节错位应用手法复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减轻痛苦。
【关键词】骶髂关节错位;手法复位;疼痛程度;临床疗效骶髂关节错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有多种因素能够导致此症。
此类患者多予以保守治疗,其中手法复位较为常用[1]。
本文分析了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3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症状表现骶髂关节错位相关的诊断标准。
②患者有一定耐受能力,具备保守治疗指征,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
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④患者无意识、交流和认知障碍。
⑤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
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5.8±4.2)岁;病程15d~3年,平均病程(1.1±0.3)年;其中属前下错位13例,后上错位17例。
本组患者均存在腰骶部一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腿部或臀部疼痛,经临床检查患者有腹股沟与耻骨联合疼痛或压痛,有歪臀跛行表现,病情严重患者走步困难、步态异常,通常患侧足尖着地,健侧负重,处于卧床状态翻身不易。
明确为前错位患者侧髂后上棘朝前上移且存在凹陷,患肢假性延长,患侧足内旋。
明确为后错位患者侧髂后上棘朝后向下移且表现出凸起,患侧下肢假性缩短,患侧足外旋。
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体会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580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骶髂关节错位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骶髂关节解剖关系发生变化,引起骨盆不对称的一种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因盆腔脏器及其所支配的神经血管长期受到压迫或牵拉,易造成腰骶部疼痛症状,久治不愈[1]。
因此,及时纠正骶髂关节错位,恢复正常的骨盆位置,可有效缓解其症状。
我院对就诊的41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采取整复手法治疗,效果较好,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象为41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其中男16例、女25例;年龄20-54岁,平均(34.8±1.6)岁;病程1d-2年,平均(30.5±4.2)d;急性损伤24例、慢性损伤17例;左侧骶髂关节错位19例,其中前错位6例、后错位13例;右侧骶髂关节错位23例,前错位8例、后错位15例。
入组标准:参照《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中相关标准:多有急慢性外伤史或损伤史;有骶髂关节处有压痛症状,且有明显的叩击痛;经X线摄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叠影增宽或变窄,耻骨联合有移位、错位现象;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有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结核、肿瘤及骨盆骨质疏松等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正复手法,治疗1-5次,复位前,明确患侧髂骨旋转方向,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按摩手法由轻至重,对骶髂关节部位及其周边肌肉组织进行按摩,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1.2.1 前错位手法整复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身体尽量靠近床边,固定健侧下肢,操作者站于患者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扶住患侧髋部,向前推动直至最大限度,在杠杆作用下,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随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后侧,另一手扶住患侧髋部,先做屈髋屈膝旋转动作多次,使髋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时,于屈髋位做下肢拔伸及快速伸膝的作用,即可复位。
综合疗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效果观察
[关键 词 ] 综合 疗法 ;骶髂 关节致密性 骨炎 ;效果 DOI:10.39690.issn.11302.1701.2018.06.072 [中图分类号] R781.3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1701(2 018)06.01374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38例关键词产后;骶髂关节紊乱;局部封闭;手法复位骶髂关节紊乱也被称作骶髂关节错位或骶髂关节半脱位,属中医“骨错缝’筋出槽”范畴,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骶髂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变化,引起骨盆的不对称,从而引起疼痛并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妊娠是每一位健康女性都要面临的过程,但在这个充满期待和幸福的过程中,一部分人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以摆脱的痛苦,围产期骶髂关节疼痛即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该疾病虽与妊娠相关,但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骶髂部疼痛和同侧肢体功能受限,故在临床上,往往骨科门诊是其首诊科室。
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局部封闭配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38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全部来自西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创伤关节病门诊,共计38例,均为产后女性,年龄22~36岁,中位数27岁。
左侧发病20例,右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1例。
病程1~8W,中位数4.2W。
生理产31例,剖腹产7例,均为单胎。
初产妇35例,经产妇2例。
后错位22例,前错位16例。
1.2 诊断标准[1]①发病前有孕产史。
②多为一侧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双侧发病,弯腰及翻身活动困难,不能主动抬腿,患侧下肢拒绝负重站立、行走,严重者患侧下肢出现麻木、放射痛。
③骶髂部压痛、叩击痛明显,两侧髂后上棘高度不对称,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髋膝屈曲试验、“4”字试验、唧筒柄试验呈阳性表现。
④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凸,骨盆歪斜及双下肢相对不等长。
⑤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仅部分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毛糙或密度增高等。
以上5项中,必须符合第1项,其余4项中包括2项即可诊断。
1.3 分型要点[2]前错位型:患侧髂骨后上嵴略低陷,髂后上棘水平下移,患侧下肢相对变长。
后错位型:患侧髂骨后上嵴略突起,髂后上棘水平上升,患侧下肢长度相对缩短。
2 方法2.1 局部封闭药物配方为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
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使臀微屈,腰椎前凸减少,充分暴双侧骶髂关节,以便定位及注射药物。
穿刺点定位要准确,直接影响封闭治疗的效果。
在髂后上棘与骶骨角连线中点附近可触及一凹陷,即为骶髂关节间隙,在该凹陷中触及疼痛最明显处加以标记,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覆以无菌洞巾,用7号注射器针头(肥胖者可用腰穿针)向外侧倾斜10°对准骶髂关节进行穿刺,缓慢进针约4-6cm至骶髂关节后方,回抽见无血液回流,且推注无明显阻力后,缓慢注射药物,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静脉用输液贴包扎覆盖进针点,局部揉按2分钟以促进药物扩散。
2.2 复位手法2.2.1 前错位型:采用仰卧屈髋屈膝压膝复位法。
以右侧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双手重叠置于腹部,左下肢伸直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左手扶于患者右膝部,右手握住患者右踝,做屈髋屈膝旋转动作多次,待患者放松后,极度屈髋屈膝并内旋髋关节将膝部用力压向对侧,复位即可成功。
2.2.2 后侧错位型:采用俯卧伸髋按骶复位法。
以左侧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双手交叉置于头上,右下肢伸直,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左手掌用力按压患者左侧髂骨,右肘部屈曲跨过患者左大腿膝上部做反复上抬动作,待患者放松后,两手同时发力对抗,即可复位。
治疗结束后,骨盆带保护,卧床休息1周,坚持做骨盆稳定性训练和肌肉平衡性训练[3],应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引起疾病复发。
3 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腰骶部疼痛彻底消失,腰部及患肢活动正常,下地活动自如,查体阳性体征转阴;好转:腰骶部疼痛症状明显好转,腰腿活动功能改善,查体阳性体征部分转阴或减弱;未愈:症状、体征均与治疗前相同,无改善。
本组共计38例患者,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6.32%,总有效率达97.37%。
3.2 下腰痛(LBOS)评分[5]最高75分,最低为0分。
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75~65分为优,64~50分为良,49~30分为一般,29~0分为差。
见表1。
表1 38例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下腰痛LBOS评分x±s组别n 优良一般差治疗前38 0 46.57±3.38 38.65±4.29 20.48±3.92治疗后38 72.45±2.64 58.92±4.12 42.04±2.61 25.54±4.314 讨论骶髂关节是由骶骨、髂骨以及韧带构成的一个稳定性良好的复合体,正常情况下只容许有轻微的前后旋转活动,属于微动关节,是在6个自由度上的耦合运动[6]。
妇女正常妊娠时,体内会生理性的分泌能使韧带变软、延展的松弛素[7],使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的活动度增大以增强骨盆的顺应性[8]。
但如果妊娠及分娩过程中,骨盆扩张超过了韧带的承受能力,韧带损伤后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力学性能,致使错开移位的关节不能自行复位,或造成滑膜嵌入关节间隙,出现骶髂部疼痛及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状。
有研究认为,妊娠引发的腰骶部疼痛约占整个后背部疼痛的50%[9],其中骶髂关节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最为严重[10]。
我们在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实践中,常先给予局部封闭治疗,关节内穿刺阻滞不只是治疗手段,同时也被认为是诊断骶髂关节疼痛的金标准[11]。
封闭治疗后再施以复位手法,使错位的骶髂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手法整复是治疗骶髂关节疼痛中较早应用的一种手段 [12]。
文献报道中,骶髂关节复位的手法很多,如屈髋屈膝法、伸髋按骶法、侧扳法、骨盆旋转复位法等,作者临床中一般选择屈髋屈膝复位法(前错位)和伸髋压骶复位法(后错位),因该法术者一人即可完成,复位效果良好,俭省人力,且可以避免因多人操作配合不当造成复位失败。
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局部封闭和手法整复联合使用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远期随访复发率低,仅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活动后复发,再次重复上述治疗后痊愈。
本组病例中仅1例患者治疗无效,再次评估后认为,该患者除一侧骶髂关节错位外,耻骨联合分离达1.5cm,骨盆稳定性破坏,建议行手术治疗。
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六点体会,如下:1)该病诊断困难,目前尚未制定出明确的诊断标准。
影像资料诊断证据有限,大多数无明显异常,仅少部分可见关节间隙不等或重叠、毛糙、密度增高等。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查体,但由于其具有多变性,不同个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了诊断的困难[13]。
2)临床中一定要注意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失治。
因在解剖上,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侧皮神经的神经束紧贴着骶髂关节前缘通过,骶髂关节损伤后会使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下肢坐骨神经痛等症状[14],故该病在临床中极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者区别在于,本病常一侧或两侧骶髂关节疼痛及腹股沟部位疼痛,髂窝处有压痛、叩击痛,“4”字征、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均呈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且可出现下肢不等长及旋转畸形,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表现,或仅部分出现关节间隙增宽、毛糙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呈阴性,CT、MRI等影像学资料提示相应节段椎间盘有退变突出表现。
3)病发后患者均处于妇乳期,全身用药受限制,故治疗常以局部用药及手法复位为主。
4)孕产妇情绪紧张,易波动,如果直接手法复位常难以配合,故宜先予局部封闭,再行复位,患者易于接受,安全可靠。
5)手法复位前,应先予局部按摩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待患者全身放松后,顺势行手法复位。
6)骨科门诊调查发现,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就诊患者中,初产妇及生理产妇就诊率高,而经产妇和剖腹产妇就诊率相对较低。
考虑与初产妇及生理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更紧张、初产妇骨盆顺应性相对经产妇较差、生理产相对剖腹产对骨盆的扩张要求较小等因素有关。
但作者在骨科门诊只观察到发病后就医的产妇,没有对照组,样本数量也少,也没有考虑到产妇胎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故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5 参考文献[1] 王恒斌,冯前.平乐郭氏推按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2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1):44-45.[2] 何庆生.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4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5):37-38.[3] Forst SL,Wheeler MT, Fortin JD, et al. The sacroiliac joint:anatomy, physiolog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Pain Physician,2006,9(1):61-67.[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6-217.[5] Greenough CG,Fraser RD.Assesment of outcome in patientswith low-backpain[J].Spine,1992,17(1):36-41.[6] 姜存旺.赵润琛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108-109.[7] Taylor RN,Sonson RD.Separation of the pubic symphysis.Anunderrecognizedperipartum complication[J].J Reprod Med,1986,31(3) : 203-206.[8] Lindsey RW,Leggon RE,Wright DG,et al.Separation of thesymphysis pubis inassociation with childbearing.A case report[J].J Bone Joint Surg Am,1988,70( 2) : 289-292.[9] Ostgaard HC,Andersson GB,Karlsson K.Prevalence of back pain inpregnancy[J].Spine ( Phila Pa 1976),1991,16( 5):549-552.[10] Robinson HS,Mengshoel AM,Bjelland EK,et al.Pelvic girdlepain,clinical testsand disability in late pregnancy[J].Man Ther,2010,15( 3) : 280-285.[11] Simopoulos TT,Manchikanti L,Singh V,et al.A systematic evaluationof prevalence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acroiliac joint interventions[J]. Pain Physician,2012,15(3):E305-344.[12] Cohen SP, Chen Y, Neufeld NJ.Sacroiliac joint pain: acomprehensive review of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treatment. Expert Rev Neurother, 2013,13(1):99-116.[13] 张艳亮,高天乐,唐大刚.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607-672.[14] 何庆生.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4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