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功能锻炼护理指导
四肢骨折患者固定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健康答人四肢骨折患者固定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范江 (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南部 637300)四肢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创伤。
患者在发生骨折创伤之后,需要长时间休养,但因其活动受限,极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四肢功能,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十分必要。
通过科学、合理、安全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骨折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骨折位置尽早恢复。
1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四肢骨折后,患者除了骨质损伤之外,也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血管、神经等,患者患肢肿胀严重,通过固定方式对其骨折端进行对合,以便于骨痂生长,是保障其骨折位置恢复的重要措施。
但是,由于患者需要卧床静养,患者长时间卧床极易造成关节黏连、压疮、血液循环下降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预后效果。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升患者患肢血液循环,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能够促进患者四肢骨折尽早恢复。
2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措施2.1 四肢骨折后1~2周的功能锻炼在四肢骨折后1~2周,此时患者骨折位置固定,需对其骨折断面对合,如受到撞击、扭曲,极易造成其骨折断面对合不良问题,轻则会发生水肿、延长患者骨愈合时间,重则会造成患者骨愈合不良、二次手术问题。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一般多需注意患肢的固定,有效的固定是保障这一时期骨折位置骨愈合的重要措施。
针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应注意在骨折后1~2周不要活动骨折位置近心端、远心端的关节,肱骨骨折的患者,尽量避免肩关节、肘关节活动,可针对腕关节、指关节进行活动锻炼,通过屈曲、伸展等活动方式,保证其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每日功能锻炼2次,每次20~30 min。
小臂骨折的患者,尽量避免腕关节、肘关节活动,可针对指关节、肩关节进行活动锻炼,以屈曲、伸展、旋转为主,每日活动2次,每次20~30 min。
老年人骨折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老年人骨折后怎样进展功能锻炼近年来,发生骨与关节损伤的老年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研究认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5岁,发生骨折的危险就会增加一倍。
老年人发生骨折多与其患有骨质疏松和肢体不灵便有关。
在老年骨折患者中,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胸腰椎部骨折的患者较多。
这些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如果缺少了正确的护理和锻炼,容易发生褥疮、心血管疾病及泌尿系统感染等。
下面就介绍一下老年人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方法:一、老年人骨折后的功能锻炼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经治疗后须尽早进展功能锻炼。
要鼓励此类患者做咳痰、深呼吸、有节律地收缩两个大腿上的肌肉、伸屈足部关节等动作。
此类患者在手术2周后,就可以用双手撑住床面做抬起臀部的练习和不负重的站立练习,1个月后可拄单拐行走,3个月后可去拐行走。
髋部骨折后常需进展人工关节置换,此类患者在进展功能锻炼时不可过度屈曲髋关节,不要坐矮椅子,坐在椅子上时身体不要向前倾,不要穿插下肢或侧卧,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坐在床上屈膝、盘腿,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不能爬山等。
腰椎骨骨折的老年人平时要选择硬板床仰卧,以保持脊椎的平直;翻身时,其上半身和下半身要同时翻转,不能扭曲。
此类患者可进展吹气球锻炼,这样可以增强内脏的功能、锻炼胸腹肌的力量及促进代谢。
当该类患者的疼痛有所减轻、全身状况许可时,可适当地进展上下肢的功能锻炼,并可先进展上肢的被动锻炼,如“左右开弓〞、“双手举鼎〞等。
老年骨折患者在进展功能锻炼时都要遵循早期开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主动运动为主的原那么。
一般的骨折患者在开场治疗后的第二天即可进展功能锻炼。
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肌力不强、耐受性差,加上对损伤恢复缺乏信心及害怕疼痛等,常常缺乏主动运动的积极性,其家属要经常鼓励、催促其进展功能锻炼。
二、老年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大多数骨折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都会在家中度过,所以,做好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骨科功能锻炼

(七)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8-12周时,行颈、肩部轻手法按摩和颈部 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加强颈部的肌力。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 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并拢及握拳障碍。因此, 主要应锻炼手的捏与握的功能。方法有拇指对 指练习,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手指练习外展 内收,用手夹纸,揉转石球或核桃,捏橡皮球 或拧毛巾。
膝关节叉韧带损伤的功能锻炼
(2)功能锻炼时支具调整到0度-120度,卡盘 限制逐渐放松,每2天增加到10-20度,下床 活动和休息时支具调整并锁定到伸直位,避免 在此状态下关节突然打幅度屈曲,造成重建韧 带松弛。教会患者正确掌握支具的使用方法, 说明术后佩戴支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术后3个月后,支具可放开,不限制活动度。
(1)早期使用卡盘式关节支具,有些患者会出现 患肢肿胀、麻木或剧烈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 询问患者主诉,检查关节局部张力,密切观察患 肢足背伸动脉搏和足背、足趾的皮肤感觉,若出 现症状,应及时调整支具固定的松紧度,松解关 节加压包扎敷料,抬高患肢,增加踝泵运动的时 间和次数,可有效的控制和消除肿胀和麻木,避 免腓总神经损伤。
腰椎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飞燕法:先俯卧位, 颈部向后伸,稍用 力抬起胸部离开床 面,两上肢向背后 伸,两膝伸直,再 从床上抬起双脚, 以腹部为支撑点, 身体上下两头翘起。
腰肌锻炼法
(七)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病人的肩、肘、腕、手指、下 肢的髋膝踝和足趾的主被动功能锻炼,目的是促进神 经和肌肉的恢复,增加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如何指导骨科患者功能锻炼

如何指导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作者:黄绪奎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3期摘;要:骨科患者在接受相关临床治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然而骨科患者通常会面临身体疼痛、行动不便等诸多困扰,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锻炼的有效开展,而缺乏足够的功能锻炼、错失最佳恢复期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文章分析了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指导的意义,剖析了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指导途径,并尝试探讨了优化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指导的措施。
关键词:骨科患者;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对于骨科疾病而言,临床治疗只是诊治过程中的一部分,功能锻炼是术后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对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愈合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开展功能锻炼指导是提高骨科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有待提升,亟需探索优化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有效性的途径。
1 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指导的意义骨科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多为不稳定性骨折,在治疗时通常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来固定患者患处,并辅以药物等治疗手段,且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养,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
然而长时间的关节活动限制,将导致骨科患者局部血液阻滞,带来肌肉废用性萎缩威胁。
以往,骨科医生通常主张在在骨折急性期后进行康复锻炼,但受伤部位会有不同的花丝细胞脱落现象,会带来粘连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后期功能恢复。
重视对骨科患者开展功能锻炼指导、提升功能锻炼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骨科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
通过科学开展功能锻炼指导可帮助患者机体静脉与淋巴回流,进而有效避免关节液渗出,降低关节僵硬、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并发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概率。
既能让骨科患者少受骨病后遗症的影响,又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2 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指导2.1 掌握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骨折是骨科疾病最常见的外在表现,不同骨折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在骨折后1-2周内,患者患处肿胀、疼痛尚未消退,且骨折断端容易发生异位,此阶段应以肌肉伸展收缩作为功能锻炼重点。
如何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如何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护理研究室苏贺一、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的关系是怎样?骨折的治疗与别的疾病治疗不同,其特点是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的卧床、牵引,局部钢板或钢针的内固定,石膏或夹板的外固定,肢体长时间的制动等,使骨折邻近的关节长期不能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挛缩,肌肉废用性萎缩等使患肢出现关节僵硬,肢体弯曲,无力等功能障碍。
这时如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障碍就不能恢复,便会成为永久性的残疾。
1、功能锻炼定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己锻炼按摩,舒缩肌肉,活动关节来恢复肢体的正常活动就叫做功能锻炼。
2、功能锻炼目的:在于恢复躯干和肢体各部关节固有的功能,防止由于出血而产生的关节挛缩,肌肉僵硬,滑膜粘连等不利于关节活动的各种变化,即使关节周围已有血肿、水肿、机化,通过活动也可以使疤痕松驰,软化,不再影响关节活动,所以功能锻炼在可能的范围内尽早进行。
3、功能锻炼的方法:练功古称“导引〞其含义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就是利用呼吸吐纳来疏导气血使之流通,利用全身运动来引伸肢体,使之柔韧的意思,骨伤科练功既重视局部练功,也重视全身练功,采取局部练功与全身练功相结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运动锻炼,其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切忌粗暴的被动性活动,使之能增强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功能。
3.1全身炼功是为了帮助病人体力恢复而进行的全身锻炼,通过练功可以对机体组织器官起到调节和强壮作用,使气血流通,益气养精,强壮筋骨,加速损伤组织的愈合,对恢复体力和劳动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3.2局部练功是根据受伤部位,直接对损伤肢体进行练功,其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可以推动局部气血,运行通畅,具有活血去瘀,消肿止痛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能起到防治筋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强直和防止骨质疏松的作用。
二、骨折固定后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1骨折治疗的原那么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
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
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
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
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股骨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指导

股骨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指导福建龙岩人民医院陈媛聪老人人的松质骨很脆及疏松,稍不小心就会引起摔伤。
而老年人股骨骨折多见于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
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及各脏器机能逐渐衰退,在股折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肺部感染。
神静脉血栓形成。
褥疮等。
我科自2010年1月 -2012年1月期间65岁骨病人指导功能锻炼。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60-100岁。
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均有外伤史,2锻炼方法(1)督促病人进行患肢肌力的锻炼的关节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足趾屈伸活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放松5秒20-30次/组,2-3组/日,(2)指导病人上肢伸展活动,做深呼吸。
将痰及时咳出,翻身时给于拍背。
防止肺部感染。
(3)健侧肢体的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握拳伸指,肘关节屈伸,股四头肌舒缩,膝关节的屈伸,颇关节背伸屈0,足趾活动,高抬腿,扩胸深呼吸(4)翻身保持牵引的正确位置,髂前上棘,髌骨前沿,第一二足趾之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须将臀部同时翻动不得超过45º轴向翻身,解除骶尾部皮肤受压目的3影响锻炼的因素(1)疼痛位淤血肿胀所以病人拒绝搬动所以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及配合有效的止痛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焦虑,担心愈后不好经济负担等等不愿与人交谈,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3)受牵引装置限制,对牵引缺乏正确认识,担心骨折错位不敢锻炼4护理指导诱导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病人怕痛不敢翻动。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引起褥疮。
通过诱导增加病人参与意识注意保持正确体位及牵引有效位置:髂前上棘。
髌骨前沿。
第1.2趾之间在一条直线上做好病人亲属心理指导,病人实施锻炼计划时亲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督促。
协助的作用利于病人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制定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
次数由少到多。
循次渐近。
做好出院指导鼓励病人树立独立生活能力的信心。
指导四肢骨折伤员进行功能锻炼

指导四肢骨折伤员进行功能锻炼
陈庆文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四肢骨折后正确的功能锻炼能使伤肢及早康复。
现就护士在指导伤员进行功能锻炼时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一期功能锻炼的基本方法1.1 四肢骨折经整复、固定等处理后需要几个月才能愈合,长期的卧床或肢体的被迫制动,会使伤肢乃至健肢出现废用性肌萎缩;长期的制动还会引起关节挛缩、骨质脱钙、骨质疏松,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甚至遗留残废丧失劳动力。
有见于此,在四肢骨折处理后的24~48 h内就应指导伤者做全身性的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健肢关节全幅度的运动和主要肌群的用力收缩,当然此时不让伤肢活动。
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循序渐进地指导伤者进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陈庆文
【作者单位】第113医院宁波 315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相关文献】
1.四肢骨折功能锻炼的指导 [J], 马晶梅
2.四肢骨折各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指导 [J], 胡宝珍
3.功能锻炼执行表在提高四肢骨折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中的应用 [J], 沈克秀;陈延芳;邱尚娟;潘玉瑛;朱露娟;叶丕婷
4.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肌电刺激和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效果研究[J], 马丽娟
5.应用CPM在四肢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J], 赵志英;林二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折后各阶段的功能锻炼

第三篇功能锻炼第一节骨折后各阶段的功能锻炼一、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两周以内,局部反应明显,肿胀达最大限度,骨痂尚未形。
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收缩和放松四头肌,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
二、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此期指伤后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或成熟,局部肿胀反应消失,骨折端已较稳定,接近临床愈合。
此时可以作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伸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三、骨折晚期的功能锻炼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
这时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于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功能障碍、股四头肌萎缩,即重点练膝关节活动。
四、骨折后功能锻炼须注意事项(一)既要鼓励病人积极活动,又要循序渐进。
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二)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例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以及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都不利于骨折的稳定,应加以限制。
(三)功能锻炼以肌体的生理机能为主。
例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四)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五)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到体疗室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措施在骨科患者诊治过程中,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下面是几种骨折功能锻炼方面的经验交流四肢骨折病人术后根据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在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如:胫腓骨或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应术后早期进行踝关节屈伸及末端足趾屈伸活动,根据骨折程度部位不同,在不影响骨折稳定的情况下做上下关节屈伸活动。
例如,股骨下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有限的、循序渐进的膝关节屈伸活动,这有利于防止肌肉、韧带、滑膜、关节囊的黏连。
尺桡骨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肱骨踝上骨折早期末端手指屈伸活动,晚期需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
四肢骨折除了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并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对于上肢骨折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对于下肢骨折鼓励患者做平卧,抬腿蹬床等活动,骨折晚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坚固,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此期可鼓励并协助患者双拐下床,作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锁骨骨折术后局部肩关节制动,患肢抬高,末端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3周后逐渐活动肩关节如:肩关节前后活动及上下活动1个月以后整个肩关节环绕1圈活动。
肩胛骨骨折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做肩关节上下抬高及逐步环绕运动。
膝关节骨折后患肢末端足趾锻炼、1个月后逐渐活动膝关节。
内外踝骨折石膏固定后早期足趾屈伸活动及膝关节屈伸活动,2~3个月内不准患肢负重并逐步下地负重。
腰椎压缩性骨折需硬板床,护理上要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及时协助更换体位,多做皮肤按摩,以防止褥疮的发生,但需要护师家属帮助翻身,要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或板状翻动,切不可扭动,以免加重骨折。
骨折术后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有无烦躁、呼吸困难,胸痛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护理骨折是指骨头发生断裂或破碎的损伤,常见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因骨质疏松等原因。
一旦发生骨折,除了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外,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康复训练1. 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是指在骨折初期,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恢复。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扭转手腕、屈伸肩膀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被动运动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中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恢复关节功能和增加肌力。
此时可以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并进行各种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
物理治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疗法、按摩和跨过程等。
此外,不要忽视合理的营养摄入,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3. 晚期康复训练晚期康复训练是指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后进行的锻炼和功能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动作锻炼来提高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推荐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或散步等,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二、生活护理1. 饮食在骨折康复过程中,营养对于骨头的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鱼类、禽肉、豆类和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
此外,维生素D也对促进钙吸收和骨密度有益处,可多摄取乳制品或暴露在阳光下。
2. 安全性与卫生为了避免骨折部位的再次受伤,平时要保持室内外的安全性。
清理地面上的障碍物、使用防滑垫或手杖来增加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垫子等。
此外,保持伤口干燥和干净也是极为重要的,定期更换创可贴或敷料。
3. 心理支持经历骨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包括焦虑、恐惧或沮丧等。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4. 坚持康复计划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心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康复计划并按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锻炼。
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护理指导

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发布时间:2021-06-01T06:12:50.67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作者:胡小莹[导读] 骨折在人们生活中很常见,可发生于多种场景,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了骨骼自身强度时,就会导致骨骼发生部分断裂甚至完全断裂,破坏了骨骼在连续性、完整性。
骨折治疗中,术后功能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护理要点进行了探讨。
胡小莹渠县中医院 635200骨折在人们生活中很常见,可发生于多种场景,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了骨骼自身强度时,就会导致骨骼发生部分断裂甚至完全断裂,破坏了骨骼在连续性、完整性。
骨折治疗中,术后功能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护理要点进行了探讨。
一、骨折是怎么回事?骨折的主要表现是发生肢体活动异常、局部变形、受伤部位疼痛、受伤部位肿胀,通常患者需要前往医院进行紧急的救治。
骨折的类型各有不同,根据骨折的断端是否发生移位,可以分为移位性骨折和非移位性骨折,移位性骨折是骨折断成两个或更多部分发生了移位的情况,使骨折断端难以对合上,非移位性骨折是骨骼部分断裂或全部断裂,但并没有发生移位,对合良好。
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各有不同,因此骨折又可以被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的是骨骼断端穿破人体皮肤,形成了开放性伤口,可能引起深部感染问题,闭合性骨折则是发生骨骼断裂,但没有形成开放伤口或刺破皮肤。
骨骼断裂的程度各有不同,因此骨折又被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两种,不完全骨折是指骨骼没有完全中断,完全骨折则是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骨折复位后是否稳定各有不同,因此骨折的类型可分为不稳定性和稳定性骨折两种,不稳定性骨折指的是骨折复位后容易发生再次移位,稳定性骨折则是骨折复位后不容易发生再移位情况。
儿童骨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儿童骨骼较为特殊,因此有些骨折亚型仅仅在儿童群体中出现,包括青枝骨折、隆起骨折、生长板骨折。
骨科病人体位和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体位平卧位这是一种最普通,最习惯的基本卧位。
一般情况下为自然平卧,头下垫枕,臂腿自然放置。
许多其他卧位往往从平卧位转变而成。
如昏迷、休克、全麻未醒的伤员采用去枕平卧,头尽量后仰并偏向一侧。
此体位对气道最通畅,便于呕吐并能防止口腔分泌物进入气管,防止脑部贫血等。
椎管麻醉后也应采用去枕平卧位,能防止术后头痛等并发症。
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的病人,在搬运时,整个身体应保持平卧姿态,有专人固定并稍加牵引头部,或颈两侧用软枕固定,或用颌枕带牵引。
胸、腰椎骨折的病人,为防止脊髓受伤,在搬运过程中,病人应绝对保持平卧位姿势,防止身体屈曲。
运送时卧硬板床,治疗过程中在伤口愈合后,应在伤椎下垫枕平卧,这样有利于椎体骨折的复位,防止脊髓受压。
平卧位时间过长时,可变为侧卧位,交替进行。
俯卧位俯卧位用于运送可能发生窒息的病人和背、腰骶部创伤或脊椎骨折患者。
该卧式为使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旁,两腿放平,头转向一侧,头下、盆腔部及足踝部适当垫以软枕。
此卧位时间久后病人不适,应常给病人移动枕头,或与侧卧位交替使用。
注意勿使胸腹部受压,以免妨碍呼吸。
这种体位进食、排便、输液等操作均较困难,对观察呼吸、神志等也不方便,因此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
如皮瓣转移术后,为了能便于观察皮瓣情况以及防止皮瓣受压常采取此种卧位。
侧卧位与仰卧位结合,比较舒适,此外,用于灌肠、体位引流,预防肠粘连或预防褥疮及一侧肢体负伤等。
在一般情况下如向一侧自然侧卧,上面的腿向前屈曲,下面的腿向后微屈,手臂屈曲放在身前。
须长时间侧卧时,髋部应向后移,胸前及两腿间各放一枕垫。
如病员昏迷或瘫痪,背及腰后置枕以作支持。
半坐位半坐位,又称斜坡卧位。
这种体位最适用于肩部、上肢、胸腹部伤。
一般在纠正休克、伤情稳定后就可以采取半坐位,其作用如下:1.体位引流及防止感染上行。
创伤病人并发胸腹腔感染时,采用半坐位可保证引流通畅。
可使液体流至最低位置,使感染局限化,易于处理。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骨折是指骨骼中一些部位的骨裂断,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指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骨折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的相关内容。
一、骨折康复护理措施1.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患肢上的纱布和吊带,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2.保持适当姿势: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和支撑装置,保持患肢的适当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
3.冷热交替敷料:在骨折初期,可采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在一定时间后,可以采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适当进行被动活动:骨折康复期间,可适当进行被动活动,通过提高患肢的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
5.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新骨的形成。
6.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物等,以控制感染,减轻疼痛。
7.定期复查:康复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做X光检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钙、磷等补充治疗。
二、骨折康复指导1.日常生活护理: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如慢慢进食,避免过量进食导致体重增加;避免长时间坐卧,要不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厕所时,最好用座便器,并注意保持稳定,避免跌倒等。
2.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较低落,当患者感到无助和沮丧时,护士应进行积极的精神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对康复的期望,并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
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结合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提供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介绍和食物搭配建议。
4.康复锻炼指导: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5.康复指导:对于患者在骨折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如颈椎、腰椎骨折患者如何正确转身、如何正确使用拐杖等,护士应进行相关指导,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骨折后功能锻炼应注意哪些事项

骨折后功能锻炼应注意哪些事项(1)鼓励病人积极活动,要循序渐进。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前臂骨折不应做前臂旋转活动等。
(3)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
(4)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
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倦,与不应使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5)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向病人讲清楚,使之能有信心地、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术病人的护理(1)促进石膏的干燥:石膏固定完成以后,需2日左右才能完全干固。
石膏完全干固前,容易发生断裂或受压引起凹陷变形。
为了促使石膏迅速干固,夏天或暴露在空气中,不加覆盖,冬天可使用电灯烘烤。
(2)保持石膏完整:不要按压石膏或将用石膏固定的患肢放置在硬物上,防止产生凹陷压迫皮肤。
抬高患肢时,应托住主要关节,以防关节活动引起石膏断裂。
(3)抬高患肢:石膏固定后,应让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
(4)观察肢端循环及神经功能:若病人主诉固定肢端疼痛或跳痛、麻木,检查时发现肢端出现紫绀、温度降低、肿胀,可能预示着血液循环障碍。
应及时检查,必要时做减压处理或拆除石膏。
石膏内有局限性疼痛时,也应及时开窗观察。
并应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压伤。
(5)石膏干后,应防止石膏折断,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凹凸的形状垫好软枕头。
(6)保持石膏清洁,防止被水、尿及粪便浸渍和污染。
(7)注意功能锻炼,没有被石膏固定的关节在加强活动。
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体,也要遵照医嘱练习肌肉的收缩运动。
一般膳食原则对于单纯的骨折,患者初期除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仅有局部的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表现,所以,普通的骨折病人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
考虑到患者的心理与胃肠功能可能受到抑制,这就要求食物应易于消化和吸收,要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论文: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论文: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关键词] 骨折病人;功能锻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采用锻炼的方法,提高及恢复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或代偿已失去的功能,实现生活自理,重归社会正常活动。
因此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骨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我科自2007年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以来,一直重视患者的功能锻炼,现将我科功能锻炼的应用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5例,其中男100例,女65例,年龄15~96岁,四肢骨折90例,锁骨骨折30例,椎间盘突出症21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13例,脊柱骨折6例,骨盆骨折5例。
1 护士首先要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1]。
骨科患者由于疾病累及骨骼,往往出现焦虑、恐慌、悲观情绪,担心愈后。
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功能锻炼的目的,使其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动”与“静”,“练”与“养”的关系,消除思想顾虑,自觉进行锻炼。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应以表扬、鼓励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至强的原则。
2 制定锻炼计划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制定计划并随时调整,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
2.1 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其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2.2 四肢骨折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醉消失后,可作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天可主动锻炼,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术后1-2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在腰围保持下可下床活动。
肋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关键流程

肋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关键流程1.术后第一天要进行呼吸道护理,保持插管通畅。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respiratory ca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keep the intubation unobstructed.2.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Ensure that the patient is breathing smoothly, and deal with any abnormalities in a timely manner.3.卧床休息保持卧床休息1-2天,避免剧烈咳嗽和翻身。
Maintain bed rest for 1-2 days, avoid severe coughing and turning over.4.减轻疼痛及止痛,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止痛用药。
Relieve pain and use appropriate analgesic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5.睡姿要正确,保持平卧,避免仰卧过高或低头位。
Maintain the correct sleeping position, keep supine and avoid excessive elevation or lowering of the head.6.保持换气机器通畅,定期清洁换气机器。
Keep the ventilator unobstructed and clean the ventilator regularly.7.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Observe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 and closely 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8.保持饮食健康,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Maintain a healthy diet and avoid eating irritating foods.9.定期进行肋骨受伤部位X光片检查。
对骨伤病人功能锻炼的指导

对骨伤病人功能锻炼的指导
发表时间:2009-06-10T11:21:14.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10期供稿作者:李娟陈桂霞(高密市中医院山东高密261500)
[导读] 护理人员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能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化筋骨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140-01 在骨伤科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能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化筋骨的作用,以加速接骨续筋。
具体指导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先应耐心、详细的向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能配合练习,提高治疗效果。
2 要求病人锻炼时精神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猛。
3 结合骨折类型和病人体质,采用不同锻炼方法,不应由病人随意进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对于有思想顾虑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大胆锻炼。
4 功能锻炼一定要积极循序渐进。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病人感到疲劳和骨折部疼痛 [1]。
5 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
如前臂骨折和胫腓骨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胫腓骨下段骨折和踝部骨折的蹠屈活动,腰椎骨折的弯腰动作等。
6 功能锻炼应以病人主动活动为主,护理人员仅作扶持伤肢的辅助工作,不应由他人用力扳推,或作被动的屈伸、扭转等动作,以免增加病人痛苦,影响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主编.外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功能锻炼护理指导
摘要目的:加强护理在骨折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
方法:运用动静结合的护理原则,注意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因素,按正规要求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
结果:通过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运,减少炎症扩散,改善组织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现代骨折治疗学认为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功能锻炼有的意义是:①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②促进骨折愈合;③促进血液循环;④减少并发症等。
因此加强护理在骨折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愈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
2008年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功能锻炼,3年来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促进功能恢复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体会如下。
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给予其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工作,因势利导调节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及时消除疼痛带来的一切不良因素;积极获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整洁、
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
对骨折功能锻炼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平易近人,真正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正确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骨折早期(伤后1~2周):此期为炎症消退期。
患处局部肿胀、疼痛、骨折也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正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此期功能锻炼因局部反应明显,肿胀达最大限度,骨痂尚未形成,应劳逸结合,不应操之过急。
锻炼原则是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能活动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舒张,从而达到初步锻炼的目的。
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等长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活动肩关节时要弯腰至90°,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关节的环行活动。
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骨折中期(伤后3~4周):此期为骨痂形成期。
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消失,软组织损伤已渐修复,骨折断端部分纤维连接并在逐渐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趋稳定。
此期功能锻炼原则是在不影响骨折稳定的情况下,以各关节和功能位为中心,可做较大幅度的
功能位关节锻炼。
锻炼的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活动骨折部位上下的关节。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也逐渐加大。
上肢骨折患者除作握拳、活动肩关节动作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如活动腕关节、肘关节,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骨折的愈合,活动次数可适当增加。
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
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
到4~6周后,可起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
骨折后期(伤后5~7周):此期为骨痂成熟期。
此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骨折处已形成足够骨痂,接近临床愈合。
此期功能锻炼为抗阻力下锻炼,目的是增强肌力、克服挛缩与恢复关节活动度。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可从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开始,到各种机械性或物理治疗,如划船、蹬车等。
关节活动练习包括主动锻炼、被动活动或用关节练习器锻炼等。
临床愈合期(伤后7~10周):此期患者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此期骨折愈合坚固,外固定解除,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要通过全面肌肉与关节锻炼,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
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
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护理体会
骨科患者起病急、病程长、心理负担重。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骨科护理应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建立模式病房及良好的护患关系,注重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充分发挥骨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这对骨折的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