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四)句段作用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

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

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应。

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

(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的作用(六)人物及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1)揭示人物内心情感;2)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注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七)概括与归纳1、段落的划分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所叙事情的性质划分;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段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

2、概括、归纳的方法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

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

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

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

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掌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

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

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早,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

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

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

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

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目录1 好雨随风 (1)2 天堂寨枯枝 (3)3 三角梅 (5)4 向一棵树鞠躬 (7)5 竹林深处人家 (9)6 石崖上的枣树 (11)7 燃烧的木棉 (13)8 守候一株水仙 (15)9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7)10 乡村一树寂寞红 (19)11 春天,复活的季节 (21)12 开花的心 (22)13 野菊花 (24)14 陕北柳 (26)15 北国的春风 (28)参考答案 (29)1 好雨随风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目录1 天桥 (1)2 安全的空中旅行 (2)3让地球人烦心的“太空杀手” (3)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5)5谁染枫林醉 (6)6位次的讲究 (7)7 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 (9)8 开发小行星漫想 (10)9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11)10 成语里的歌声 (12)11 “高铁时代”已到来 (14)12 动物的弄虚作假 (15)13 会呼吸的建筑 (16)1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7)15 小满 (19)16 猴年说猴 (20)17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21)18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23)19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24)20 调好你的“食物钟” (26)参考答案 (27)1 天桥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

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

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整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整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整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问题。

书院与乡愁①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

高槐是这个村子的名字,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深秋的微雨里。

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民谣小院、高槐书院、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木刻与染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

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

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的《德语课》,那是我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

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

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

②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

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的。

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他父亲的名字。

“他叫舒銮兵”,年轻人说。

想了想,竟不认识。

“他是个厨师”,年轻人又说。

③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

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拥有如此巨大的数量,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

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万册。

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

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茅盾的那篇文章里,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

是旧书赋予的感觉。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读电子书了,手不那么累,也便于携带,而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杨建的《石魂》,完成问题。

①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

山上滚下的一块石砣子,溪水冲出的一个石疙瘩,六爷看了,都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爬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样舒展开来。

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能琢磨上大半天。

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

古朴,粗粝,简陋。

②这些东西,都出自六爷之手,极为特别。

磨盘正面应该是平凹的,六爷却在上头凿上一只石蛙,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

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

”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不说什么,也不拿正眼瞧我。

③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

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

可是,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

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衣着褴褛,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挥动着钎锤,不紧不慢地凿.着.,琢着..。

..,磨着④村长看六爷手头活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

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

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干活不用出力不用流汗,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玩笑地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不想这话刚好被六爷听了,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⑤六爷从此就再没收过徒弟。

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

八月十五来时,人们高高兴兴地捣着麻糕。

这是六爷最爱看到的,村人们一边捣臼边拉呱的场景,会让(A)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

⑥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

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歇手的打算。

只是,六爷越来越觉得请他的东家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整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整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整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而初中生在这方面失分却很多。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1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2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察和培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文阅读,下面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是指近现代时期(1898年以后)创作的文学作品,与古代文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现实性:现代文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突出社会题材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2. 个性化:现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处理更加注重个性化,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3. 感情真实:现代文作品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经验,能够引发读者共鸣。

4. 表现手法多样:现代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叙事、抒情、描写、对话等,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文的分类现代文作品根据题材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1. 讽刺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如《狂人日记》。

2. 纪实作品:以真实的事件为背景,通过文字来再现和记录事件的经过,如《红岩》。

3. 爱情作品:以表达人们之间的爱情关系为主题,包含古典爱情、现代爱情、校园爱情等,如《红楼梦》。

4. 抒情作品: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通过文字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雾都孤儿》。

5. 叙事作品: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围城》。

三、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1. 理解题干:在答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方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2. 精读文本:通读文本后进行重点阅读,关注关键词、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3. 分析文本:分析文本结构、主题、情感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

4. 解决疑惑: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难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或者查阅资料进行解决。

5. 多角度思考:对于复杂的现代文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丰富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中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整理

中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 现代文阅读知识大全★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目标:(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2)掌握5种记叙顺序(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一)什么是情节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开头1. 一般开头(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2. 开头设疑(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3. 开头写景(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结尾1. 一般结尾(1)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照应标题(2)主题上,点明(深化、升华)主旨(3)丰富人物形象2. 悲剧结尾(1)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2)表达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深思3. 大团圆结尾(1)主题上,表达美好人性(2)表达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共鸣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小说阅读专题(二)——分析人物形象目标:(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目标分解:(1)学生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2)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题型集锦注意:散文(描写了);说明文(说明了);议论文(论证了)一.字词句的含义、效果、作用类1.加点词的含义(表达效果或者作用):本义+语境义+表达了/体现了……2.文章标题的含义: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象征意义+中心内容+修辞文章标题的作用:①线索;②修辞(比喻、一语双关);③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④概括主要内容;⑤吸引阅读兴趣;⑥交代对象(人物等);⑦情感触发点。

3.某句话(某段话)的表达效果(或者赏析某句话):①抓修辞;②抓富有表现力的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③抓描写手法(熟记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或角度;④感官角度;⑤句式:长短句、整散句,作用: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充满音韵美、节奏美。

某句话的作用:内容上+结构上(定位置、明作用)1.概括文章的故事、某件事: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概括某人某物的特点:立足文本,定区域,抓字词。

3.概括某段(全文)内容要点:划分层次;提取关键词;整合答案。

三.人物形象和评价类1.文中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成语概括+文中事例、词句分析2.评价文中某人或某事(或者谈看法):表达观点+事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升华观点四.情感类1.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通常有两类:其一,喜爱、赞美、歌颂、向往、歆羡;感激、感动其二,震惊、难过、尴尬、惭愧、自责、讽刺、批评2.你有什么收获(启示)?词句概括+立足文本分析+结合实际阐述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瞻前顾后,根据文中的暗示对照作答。

写出其心理活动:抓住问题关键词,结合文本,全面思考。

六.文章结构类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或者暗示对照的句子或前后呼应的句子这两句一般内容上有内在联系,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具有一致性。

作用:交待含蓄,内容完整,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2.文中某句话(某段话)的作用:定位置,明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插叙的作用:①交代背景、缘由;②补充或衬托故事情节;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为后文作铺垫;⑤突出主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⑥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目录1 天桥 (1)2 安全的空中旅行 (2)3让地球人烦心的“太空杀手” (3)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5)5谁染枫林醉 (6)6位次的讲究 (7)7 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 (9)8 开发小行星漫想 (10)9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11)10 成语里的歌声 (12)11 “高铁时代”已到来 (14)12 动物的弄虚作假 (15)13 会呼吸的建筑 (16)1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7)15 小满 (19)16 猴年说猴 (20)17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21)18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23)19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24)20 调好你的“食物钟” (26)参考答案 (27)1 天桥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

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

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目录1 好雨随风 (1)2 天堂寨枯枝 (3)3 三角梅 (5)4 向一棵树鞠躬 (7)5 竹林深处人家 (9)6 石崖上的枣树 (11)7 燃烧的木棉 (13)8 守候一株水仙 (15)9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7)10 乡村一树寂寞红 (19)11 春天,复活的季节 (21)12 开花的心 (22)13 野菊花 (24)14 陕北柳 (26)15 北国的春风 (28)参考答案 (29)1 好雨随风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结。

一、抓住关键词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通过关键词的把握,可以顺利地理解整篇文章。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画线、圈出等方式来标记关键词,以便后续复习和总结。

二、理清文章结构现代文的结构一般为导语、中间展开和结尾总结三个部分。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细读每个部分,理清文章的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三、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注重细节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细节。

细节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涵盖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可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含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多角度思考六、积累背景知识现代文文章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各种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等,以便更好地阅读现代文。

七、勤加练习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的过程,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籍、多看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进行阅读,比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细节、多角度思考、积累背景知识和勤加练习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现代文,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以上总结的方法能够对初中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当时只道是寻常王春娇①母亲又一次走入我梦里。

②我梦里的母亲,很年轻,很漂亮。

她乌黑的长发,随意挽成一个髻,插上一根银簪;她弯弯的眉,像墨笔轻轻地划过,剩浓淡相宜的墨迹;她润红的脸,小巧挺直的鼻,微微上翘的唇,都在我梦里清晰浮现……她年轻漂亮得——让我不敢喊她一声“妈”。

③是的,“她”自然不是我母亲,我母亲也决然不是这样的。

④母亲给我的最初记忆,是啥时候的呢?是我出生之日呢,还是我开口叫声“妈”,或是写下“妈”字的时刻呢?无法猜想。

但我知道,母亲不年轻,也不漂亮了。

她生我的时候,已经36岁了。

36岁的劳动妇女,跟年轻漂亮是决计沾不上边的。

⑤她终日黑衣裹着臃肿的身躯,粗壮的双手舞动着锄把,那块坚硬的土地被她翻过一遍又一遍。

她挥汗如雨,乱发在风里飘飞……而我,应该是躺在地边上的摇篮里,吮着手指头,斜眼看她……我的母亲,是如此的健壮,如此的能干。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是母亲用她坚强的肩头挑起了一家十口人的生计。

她怎么可能年轻漂亮呢?⑥我一直以为,母亲不年轻,不漂亮,全因生活所致。

然而,当父亲回来了,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日子渐渐好过了,母亲却没半点歇停的意思。

⑦她依旧凌晨四点起,做饭,扫地,喂鸡喂鸭。

她蓬乱的头发,只消一手水一抹,便完成了女人一天中最重要的梳洗内容。

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已经戴上了自编的斗笠,系紧了腰箩,光脚趿一双拖鞋,一边扯着嗓门喊我们“起来了!起来了!”一边推开院门出去了。

那时,不得懒睡的我多半是气鼓鼓地窝在床上,对她满腹怨言。

我就不明白,那几畦菜苗一天不浇水会死?那片玉米地一天不锄草会长不大?更不明白的是,夏至过后,阳光火热得令人窒息,她中午劳动回来,呼噜呼噜扒下两碗冷饭,又戴上斗笠出去了……⑧夜里,我们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她坐在躺椅里,陪我们“看”,可她根本就看不懂。

我们笑的时候她也笑,我们哭的时候她也陪着掉泪,还要不停地追问我们“怎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记叙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七、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九、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评价作家作品: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补充:★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可通过分析最后一节来获得。

最后一节的作用一般是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

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抒情。

2、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

3、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有感染力。

)对比(突出了……)反复(强调了……)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反问(加强语气)排比(加强气势)★4、语句赏析题: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语言特色、写作特色,如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鲜艳,表现作者对花的喜爱,富有感染力。

5、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人的某种性格特点等。

★7、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8、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需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可选用文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一定要多写几句,因为言之成理就可得分。

9、选用文中语句回答的题目:应删除枝节。

10、问划线句的深刻含义:应由表及里。

★要看清题目中是否已说明问题在文中第几节,要按提示做题。

尽量从文中找答案,或者找到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答题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文章中心,要围绕中心答题。

说明文一、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八、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议论文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二、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三、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五、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

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补充:议论文解题思路和技巧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淡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

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

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

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

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

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二、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

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

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

只有读懂了。

答题才会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