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资料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一)一、记叙文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二)中考必背的成语01.眉目传情:指的是有恋人偷偷的眉目传情,也指的是把消息含蓄的传递给另一个奴隶。
也指阿谀奉承,串通一气。
02、按图索骥:既是机械做事的比喻,也是寻找线索的比喻。
03、拔萝卜地宽:比喻为了方便做事而去掉眼中钉。
也比喻为了扩大地盘而排挤他人。
04、在阴凉处:暗淡失去光泽,形容比较逊色,也形容沮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形容诗、乐、雅、情适中。
也比喻做事适度,没有过分和不足。
没完没了:像一根完整的细线,形容事情很关键。
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_中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_中考知识点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_中考知识点初中的这个阶段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推荐

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推荐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推荐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常言道勤能补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参考。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1: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法)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2: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对于语文重点知识点的掌握,会让你在语文考试中更加的得心应手。
学习初中的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经常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看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临摹名人的字帖叫“摹笔”,用笔飞快地书写叫“走笔”; 拿起笔作文或画画叫“命笔”,古代称稿费叫“润笔”;谦称自己的文章叫“拙笔”,写作能力不高明的叫“秃笔”; 受人之托的文字叫“嘱笔”,练习性的写或画叫“练笔”;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敬称别人手迹叫“手笔”; 与世决别的文字叫“绝笔”,生前的文字叫“遗笔”。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7.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3: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7.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19.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4:作人称代词时,则同汝,读作rǔ。
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1: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2:“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3: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初中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4:文言实词1、文言实词的古今词义变化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化;D、感情色彩的变化;E古今词义的变化;F、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中考语文必背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必背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文言虚实辨析文言文中常使用虚实辞,即用实词写虚事,用虚词写实事。
例如:用“多”、“少”来表示多数人、少数人;用“或”、“未”、“将”来表示确定的动作或状态等。
2.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法、反问法、排比法、对偶法、比喻法等。
3.文言文韵律格律文言文有平仄之分,平指声调平稳,仄指声调上升或下降。
平声字和仄声字的配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4.文言文常见句式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句式,如“斯之谓也”、“其状如也”、“焉刍砻之”等。
熟悉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点:1.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通过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议论文写作要素议论文是现代文中的一种常见文体,写作中应注重观点的明确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句子的连贯性。
同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不同观点,在论证中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分析。
3.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现代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装饰一篇文章,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修辞手法还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文章的基本结构三、古诗词基础知识点:1.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诗词鉴赏是对古代诗词进行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鉴赏时可从诗词的体裁、意境、艺术特点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2.诗词常用修辞手法诗词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反问等。
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3.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词有一定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如五言绝句的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的每句七个字,平水韵的押韵方式等。
了解这些格律和韵律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音韵美。
4.古代诗词的评价方法评价一首古代诗词时,可以从内容、形式、格律、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使用汉字,常用四字为句,无标点符号,不分主谓宾,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
2.文言字的阅读方法:注重词义猜测,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注意词语的辨析和文言词语的变换。
3.常见句式和句型:典型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状语从句等。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2.作文要求:注意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语气准确、逻辑严密等。
三、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文学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现代文学: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现代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
四、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共同点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活动或人的形象特征。
3.夸张:对事物的特点、情感、描写等进行夸大处理。
4.借代: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
5.对仗:用平仄相对对应、声、韵等方面的对称。
五、作文技巧1.作文结构:明确中心、分段写作,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
2.表达技巧: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要点齐全:根据题目要求,突出主题,全面展开论证。
六、古代文学1.《诗经》:了解《诗经》的内容、主题,了解五言、七言绝句等。
2.《楚辞》:了解《楚辞》的创作背景、特点,了解辞章体、楚辞体等。
七、现代文学1.鲁迅:了解鲁迅的生平、作品,了解《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茅盾:了解茅盾的生平、作品,了解《子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3.朱自清: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了解《背影》、《荷塘月色》等。
4.王小波:了解王小波的生平、作品,了解《黄金时代》、《青铜葵花》等。
八、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1.比喻:通过比较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活动或人的形象特征。
3.夸张:对事物的特点、情感、描写等进行夸大处理。
4.借代: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一)(一)《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作者: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2.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
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3.资料连接: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二)《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1.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2.主要内容: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
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3.阅读感受: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文学之最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二、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初三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整理初三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语文其实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三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参考。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构B总分结构C分构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语文有哪一些学问点是必背学问点大家知道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必背学问点,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初中语文必背学问点(一)一、记叙文阅读规那么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开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愿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譬如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加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留意和思索,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提醒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争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依次: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其次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改变;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务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争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初中语文必背学问点(二)中考必背的成语01、暗送秋波:既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
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2、按图索骥:既譬如办事机械死板,也譬如遵照线索找寻。
03、拔了萝卜地皮宽:譬如为了行事便利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譬如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04、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懊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美丽雅致,感情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
文、对比、借代、反语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
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小说
(一)小说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二、议论文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
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
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
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
本质等。
4、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
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5、说明文的语言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6、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十四、散文
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五、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七、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 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 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 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
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
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
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
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
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
说理透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