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

合集下载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①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②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③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

滑坡泥石流多发;④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⑤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

灾情严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①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②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③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④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⑤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东部成为重灾区①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内涝区;②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较多;③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④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受灾应从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历史、防灾系统(预知、准备、生活、农业)等分析。

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①位于板块内陆,以平原地形为主;②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防治措施通用: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对已发生地区(海域)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的动向(及时制定技术方案),为预报…提供信息;③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④加强…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相关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⑤向国民进行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⑥及时有计划地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蝗灾防治:参考通用。

分析角度(生物灾害通用):①生物防治。

推进专业化防治,力争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③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

树木病虫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破坏。

防治:①林区围栏,防止人为破坏;②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树种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自然灾害(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自然灾害(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自然灾害(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冰雹是在厚达6km以上的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过程中,固化增大并降落到地表形成的。

如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会级城市月均降雹日数(黑点越大,降雹日数越多)。

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该年冰雹日数最多的省会级城市为()A.呼和浩特B.西宁C.拉萨D.贵阳2022年末,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澳大利亚西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较长时间,给当地造成严重灾情。

如图示意热带气旋“艾利”的移动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2.热带气旋“艾利”完成大角度转向,主要取决于()A.西北季风B.海上高压中心C.东南信风D.陆地低压中心3.监测热带气旋“艾利”对澳大利亚造成的灾情,可以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①估测洪水淹没面积②计算民房停水范围③预估农田减产情况④提供灾情预报预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23年9月,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1号台风海葵同时登陆,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如图)。

两个台风靠近时,大气旋转会受到彼此影响,呈现彼此接近甚至合并的趋势,称为“双台风效应”。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不能代表西北太平洋双台风活动形式的是()A.B.C.D.5.“双台风效应”加剧了台风的防御难度,主要原因是()A.台风影响范围变大B.台风风力变大C.台风预报难度增大D.台风降水增多6.动态监测台风“苏拉”移动路径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5G通信技术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对流层低层气流汇集到一起时,空气就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为辐合。

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和低层气流受阻均能形成辐合。

北美佛罗里达半岛是辐合形成的多发区,辐合经常给该地带来暴雨天气,如图示意佛罗里达半岛气流辐合。

据此完成7﹣8题。

7.佛罗里达半岛暴雨最易发生的时间是()A.春季的半夜B.夏季的午后C.秋季的早晨D.冬季的傍晚8.佛罗里达半岛气流辐合的原因有()①地面受热气压变低②高空气流快速辐散③冷暖气团频繁相遇④海陆摩擦力的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0年11月17—20日,吉林省出现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天气,其中出现的冻雨主要形成于冬季冷暖锋云系中,高空的雪花从锋面云系的上层落入暖层融化为雨滴,再下落至0℃以下的冷冻层时不冻结并保持过冷却状态。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强度大:高于世界平均的频率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 发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滑坡泥石 流多发; (3)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4)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表现:
思考题:
找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 冷害、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使得成灾人 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 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 种也集中在东部。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3、我国东、西部灾情的差异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危害及应对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号:2010030137姓名:张新瑶摘要: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号称群灾之首。

地震能量巨大,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还易引起多种次生灾害(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河水倾溢、水坝崩塌等引起的水灾、瘟疫等),破坏力强,甚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近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我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小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应将强对地震产生的成因的研究和对地震的监测、预报预警,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抗震能力。

本篇论文通过对中国地震的成因分析,了解到中国地震频发,且产生严重破坏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针对地震的成因和危害,总结防震抗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震级、板块交界处、抗震能力、防震减灾一、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的地壳岩层突然破裂或错动的现象。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产生快速、剧烈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类型: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构造地震的数量最多,破坏力也最强,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还有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相关术语:震源:地球内部诱发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等震线:破坏程度相同地区的连线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震级: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按地震等级大小划分:超微地震:震级大于1级微震:震级小于3级,一般人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等于5级,人们容易感觉到,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强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7级(大于6级的地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多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活山脉平原交界地带,释放能量巨大,破坏严重。

选修5第3章第2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选修5第3章第2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选修5第3章第2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

2、了解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川滇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并能说明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习重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各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的成因。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与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是世界上__________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_____与__________都有发生。

(3)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气候典型的国家。

(4)我国境内的__________地带,是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带的重要分布区。

(5)我国人口__________很不均衡,__________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

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黄淮海平原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本区深受季风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

由于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故有“__________”之说;降水以__________为主,有较多的洼地,__________灾害极易发生。

2、黄淮海平原的__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东南沿海主要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台风等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六
大类。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其中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 4.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活动】
3.分布范围广
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 春秋季的干旱 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 夏季的暴雨、洪涝 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东北和西南林区: 地震 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 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青藏高寒地区: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频发→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的发生→ 滑坡、泥石流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2.频率高: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震等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 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 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 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 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 %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 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 严重的地区。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 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 年有之。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 灾害5.8次,登陆台风7.0个,低温冻害2.5次,7级以上 地震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7次,较大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 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万公顷,草原虫 鼠害每年发生2000万公顷,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度。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 呈增长趋势,如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 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3.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 大的原因是( A )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4.我国是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地区 是( B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长白山 地
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世界浅源地震分布图
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
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广, 地势起伏大,再加上 我国处于,板块交界 处,地壳活动强烈, 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 严重
一、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1.自然因素: (1)气象灾害严重原因 (2)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3)生物灾害严重原因 2.人文因素: (1)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脆弱的生态环 境; (2)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和防御能力 降低; (3)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 的东部。
低温冷害
青藏高寒区、 东北地区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2.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 3.旱涝灾害分布
三、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55最后两段,思考下列问 题: 1.举例说明“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 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 区”? 3、广东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3分钟后检测,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学习效率高!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学习指导二: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53的“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内 容,填写下列表格: 1、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分钟)
灾种 分布地区 多发季节 自然地理背景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我国当前突发事件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

我国当前突发事件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

我国当前突发事件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一、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形势不容乐观什么叫突发事件?突发事件虽然早有定论,但在公众的思维意识和视野里,却存在许多的歧义,人们普遍狭义地认为,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

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那么,到底怎样界定突发事件呢?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又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中期以来,突发事件种类日益复杂,发生频率加快、规模扩大、国际化程度提高。

据统计,1996年至2000年各类灾害危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导致42.5万人死亡。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逐步形成了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涵盖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实践证明,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保证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从而做到既有效控制和克服危机,又能够将国家和社会应对危机的代价降到最低。

我国历来是一个受突发事件危害较多的国家。

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约计6500亿人民币。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些突发事件,损失大,影响广,社会关注度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生命的珍爱、对财产的关注、对行为的预期、对秩序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此时突发事件自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世界台风路径图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原因
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灾种 分布地区 多发季节 自然地理背景 春、秋 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 干旱 西北、华北 夏季 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东部地势低平 洪涝 东部季风区
台风、 风暴潮 东南沿海 台湾及其西南、 西北和华北 西南山区、东 部山地丘陵区 夏、秋 无明显 季节性 夏、秋 冬季 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靠近台风源区 处于板块构造边缘地带 地质构造活动剧烈,降水 多,植被破坏严重 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冻 害
青藏高寒区、 东北地区
2、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 灾害集中于东部,其次为 中部,而西部最少。
当堂检测
答案:D B B A B B BCDCD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 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试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 分布及其原因; 3、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的探究, 感受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一、中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自 然 因 素
人 文 因 素
气象灾害①台风源区②季风环流控制
地质灾害①地壳运动活跃②山区面积广大
生物灾害: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和植被
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低下 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于灾害多发的东部地区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思考:试分析季风气 候对我国天气气候影 响的利与弊? 利: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利于 农作物的生长。 弊:季风气候不稳定,夏 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易引 起旱涝灾害;冬半年,冬季 风易带来寒潮与低温冻害等 灾害性天气。
7-8月份
6-7月初
4-5月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影响最明显,夏季风长期位于南方,则Q 地多形成涝灾、P 地干旱;夏季风过快到达并长期位于北方,北方P 地多形成涝灾、Q 地干旱。

故选A。

2.【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我国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涝灾频发区主要是东部季风气候区,包括珠江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地区。

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平原地形,不是高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选A。

3.【答案】D【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4.【答案】B【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

5.【答案】D【解析】台风灾害的损失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

6.【答案】D【解析】图中甲国为孟加拉国,该国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恒河流域及恒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特别是在每年的6—9 月,该地区西南季风强盛,导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很大使得洪水难以顺利地排入孟加拉湾,故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7.【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出现较频繁,说明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干旱,故B 项正确;台风南方地区多发,故A 项错误;洪涝灾害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出现较频繁,故C 项错误;寒潮灾害在北方地区出现较频繁,故D 项错误。

8.【答案】A【解析】甲地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较大;春季多风,会加快蒸发;作物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

故甲区域旱灾多发时间最可能是春季,A 项正确,B 项错误。

乙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夏季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故C、D 项错误。

9.【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丙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石灰岩分布,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故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缺乏,往往易发旱灾,C 项正确。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域分异 滑坡、 西南为多发区 泥石流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 害 发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中国六个灾害带 (P28)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 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 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 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 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丘陵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方式 养畜 主要受灾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种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 排水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 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 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有关;河 道排水速度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 有关。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2024版新教材)

2.表现 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3.原因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次生灾害
P58
——自然灾害连续发生的原因之一 活动
思考: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滑坡 台风 暴 雨
泥石流
洪水
崩塌
泥石流
思考: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 自然灾害?
地震
暴雨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位于板块交界处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评价园地
1.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与夏季风有关 B.会造成升温现象 C. 我国所有地区都会受其影响 D. 伴有大风、冰冻等现象
2.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会导致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降水丰富集中多暴雨和连续降水;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台风 东南沿海
邻近热带海洋——台风源地
寒潮
西北、华北、 邻近亚欧大陆内部
东北
——强冷空气源地
滑坡、 中西部山区 地势陡峻,岩石破碎, 泥石流 尤其西南地区 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地震
西南、台湾 等地
评价园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西北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4. 容易发生台风灾害的省份( B )
A湖北 湖南 B台湾 福建 C山东 山西 D安徽 江西

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发⽣⾃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会有⾃然灾害呢?发⽣⾃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店铺为⼤家带来了发⽣⾃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起来看看吧! 发⽣⾃然灾害的原因 ⾃然灾害(既有⾃然原因,⼜有⼈为原因)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的原因: (1)⾃然原因:降⽔持续时间长,降⽔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天⽓);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强:南旱北涝;副⾼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系⽀流多(扇形⽔系、树枝状⽔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不合理⽔利⼯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利⼯程;裁弯取直,加固⼤堤;开挖⼊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洪⽔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的原因: (1)⾃然原因:快⾏冷锋天⽓影响;⽓候⼲旱,降⽔少;春季⼤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草场;推⼴轮牧;禁⽌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破坏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集中;浅源地震发⽣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健全减灾⼯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然原因:⼭区⾯积⼴⼤,岩⽯破碎,风化严重 ;⼲湿季分明、暴⾬集中;地壳运动强烈、⼭体中断层发育. (2)⼈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态问题###### 1、⽔⼟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原、南⽅低⼭丘陵地区 产⽣的原因: (1)⾃然原因:季风⽓候降⽔集中,多暴⾬;地表植被稀少;黄⼟⼟质疏松黄⼟⾼原). (2)⼈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地,扩⼤林、草种植⾯积;植树造林;⼩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活条件,提⾼⽣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态环境,建⽴良性⽣态系统;建⽴⽣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的原因: (1)⾃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少;⿏害;蝗害. (2)⼈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资源的不合理利⽤;交通线等⼯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草场;推⼴轮牧;禁⽌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活条件,提⾼⽣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地资源改善当地的⽣态环境;有利于促进⽣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旱缺⽔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原因:(1)⾃然原因:温带季风⽓候,全年降⽔少,河流径流量⼩;降⽔变率⼤;春季蒸发旺盛. (2)⼈为原因:⼈⼝稠密、⼯农业发达,需⽔量⼤;⽔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率低;春季春种⽤⽔量⼤. 治理措施:南⽔北调;修建⽔库;控制⼈⼝数量,提⾼素质;减少⽔污染;减少浪费,提⾼利⽤率;限制⾼耗⽔⼯业的发展;发展节⽔农业;采⽤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利⽤率;实⾏⽔价调节,树⽴节⽔意识;海⽔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壤次⽣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原因:(1)⾃然原因:频繁的旱涝⽓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降⽔少,以灌溉⽔源为主.(2)⼈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利⼯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物措施;农⽥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地区和南⽅城市 产⽣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实⾏⾬季回灌 6、⾚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杭州湾、渤海等 产⽣的原因: (1)⾃然原因:⽓温⾼;静⽔;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为原因:沿岸地区⼈⼝稠密、经济发达,排⼊海洋的⼯业和⽣活污⽔多;农业⽣产过程中⼤量使⽤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和养殖业规模的扩⼤,严重的污染了养殖⽔域. ⾃然灾害的媒介影响 许多传染病并不只是在⼈群间碾转传播,除了⼈之外还有其他的⽣物宿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 (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归纳总结】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岩石圈,如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要素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2016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港口的建设
⑴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①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
②港阔水深,不淤不冻;
③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腹地广阔;
②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
③以鹿特丹为依托。

⑵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
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