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地教研组业务学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生地教研组业务学习材料

1.评课者如何评课

一节好课的标准:1、有意义(扎实)。学生上课“进去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充实)。有效率表现在“面上”和“效率”,一节课必须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就会很大。

3、生成性(丰实)。一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平实)。课前的准备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和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5、有待完善(真实)。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计的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2.一堂好课具有的基本特征

成都师范大学陈大伟教授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一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

(1)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可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维度。

(2)有效互动,合作学习。现代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活动,而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实现有效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结合和师生交流应具有双向性两个方面。

(3)鼓励创新,体验成功。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性的见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不断发展。(体现以学定教)

(4)尊重差异,促进发展。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5)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一堂好课有三点特别重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学生上完这节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6)学习反思,总结提高。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把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能力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

3.教师应如何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1.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预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课时应慎重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障碍。

3.活动的设计适合多变的课堂。于是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及时调控课堂。

4.让学生学会反思。课后小结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那些问题未掌握,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每个同学的发现与反思都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如何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意义:1.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3. 促进所有教师成长,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4.减轻教师备课重复,提高教学教研水平。5.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6.有利于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2. 超前性原则; 3、完整性原则; 4.合作性原则;5.实效性原则;6.研究性原则;

7.创新性原则。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内容: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集体备课的要求:(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2)“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3)“六个统一”:既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阶段测试。

3.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和反思。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第二次)——资料保存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1.合作意识2.整体意识3.超前意识4.反思意识。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三)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现象一:“大杂烩”;现象二:“集体剽窃”;现象三:“一言堂”;现象四:“木偶戏”。

(四)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创新”理论

1.“创新”理论之“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2.“创新”理论之“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研究并不神秘”。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问题,最经常、最简洁的回答是:“从书本上来的。”不知道任何知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它的产生、发展、更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