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1】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上海中医大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上海中医大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推拿治疗学一.绪论1.先秦、秦汉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公认最早的按摩专著。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巨著。
汉《五十二病方》第一次提到了小儿推拿。
2.至隋唐时期,设置了按摩专科,达到了最兴旺时期。
3.明:太医院设医学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推拉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
“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始见于万全的《幼科发挥》。
此时,小儿推拿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点、线、面”的特点和主要集中在两肘以下的理论。
主张“旋推为补,直推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
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又称《保婴神术》,被收录于《针灸大成》,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著。
其他如龚云林所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小儿推拿秘旨》,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周于藩《小儿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术》等,为后世小儿推拿提供宝贵资料。
清:张振鋆《厘正(改正,订正)按摩要术》中介绍“胸腹按诊法”二.推拿治疗的作用1.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2.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3.推拿基本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三、推拿基本常识1.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容易推广2.推拿疗法适应症:内科病症(感冒、哮喘、呕吐);外科病症(各种关节置换术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儿科(咳嗽,发热);五官科(近视,牙痛);骨伤科(肌肉扭伤,肌肉劳损)3.推拿疗法禁忌症:(1)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患者(2)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3)有局部皮肤破损、皮肤病、严重出血倾向患者(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5)有严重心、脑、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患者(6)有精神疾病不能与医生合作患者(7)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8)过度饥饿疲劳及酒后患者(9)原因不明、未予以明确诊断,并伴有疼痛、发热、眩晕等症状的患者四、推拿异常情况处理1.软组织损伤:皮肤损伤最为常见2.骨与关节损伤3.椎骨压缩性骨折:多发生胸11~腰2节段4.神经系统损伤:颈椎侧屈5.肩关节脱位:临床中最常见受损关节部位6.肋骨骨折7.晕厥: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8.脑血管意外:严重动脉硬化补充:小儿推拿1.小儿的生理特点:“稚阴稚阳”“纯阳”2.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
推拿学最全资料

推拿学重点资料(含重点病常用手法)考试必备整理:机密下载穴位上,防止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
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特点:无副作用、无痛苦、无损伤,但疗效又好。
、《小儿推拿秘诀》。
1、“按摩”法相对较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
2、按摩改称推拿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之前均称按摩,明代开始称推拿。
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摩就是推拿,推拿就是按摩。
和“针灸”一样,“按摩”、“推拿”都是指临床上一种治疗的方法。
像人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符号或代号,叫这个也行,称那个也可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按摩”等于“推拿”。
节囊等结构。
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收;三是对软组织有粘连者,则可帮助松解粘连。
在治疗中抓住原发性压痛点~。
感来作为分界线的。
1、温法(适用于虚寒症;摆动2、通法(适用于病邪壅滞;摩擦类、挤压类、运动关节类;刚柔兼施)3、补法(适用于各种虚症;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轻柔缓慢,作用时间稍长)4、泻法(适用于结滞实证;摆动、摩擦、挤压类;力量稍重,手法频率要由慢逐渐加快)5、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摩擦、挤压、叩击类;风热—柔和轻快,风寒—先轻后重)6、和法(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摆动、摩擦、震动类;平稳而柔和,频率要稍慢)7、散法(适用于无形的积聚和有形的积聚;摆动、摩擦、挤压类;轻快柔和)8、清法(适用于热性病的治疗;摩擦类;柔中有刚)。
或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也称推拿递质、润滑剂。
、爽身粉(润滑皮肤、吸水)、葱姜、凉水(清凉肌肤、退热)、红花油(消肿止痛)。
根据治疗部位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敷于患部3、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4、为加强治疗效果,可先在患部用擦法,随即将热毛巾敷上,并施以轻拍法,这样热量更易透入皮肤。
1、必须暴露患部,室内要保持温暖无风,以免病人感受风3、热敷时隔着毛巾可使用拍法,切勿按揉,被热敷部位不可再用其他手法,热敷均应在手法后1、治疗范围较广,部位较深或者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则可选择2、治疗范围较小,部位较浅或者肌肉较薄弱的部位应选用柔和而又深透作用强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揉法等3、筋腱部的治疗可选用拿法,弹拨法,拇指按揉法等4、穴位或压痛点上可选择点、按、掐法等5、对有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摇法、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等。
推拿 期末知识点2

1.臂丛牵拉试验: 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后,向健侧侧屈。
医生一手抵住患侧头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两手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2.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取坐位,头部侧屈后伸或单纯后伸。
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亦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椎动脉扭转试验: 患者取坐位,医生使其头屈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状者为阳性。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医生向上抬起患者下肢,计量下肢与床面的夹角。
正常时应达60度而不痛,若未达60度而出现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且直腿抬高受限者,则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将患肢下降5-10度是疼痛消失,再背伸患侧踝关节,若患者再次出现腰痛腿痛则为Laseque阳性。
提示神经根受压。
5.挺腹试验及挺腹加强试验:患者仰卧,双臂交叉放于胸部,以头部和双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和骨盆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觉腰痛及患侧放射痛,为阳性,若疼痛不明显则做加强试验。
上述动作基础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片刻,或出现疼痛为阳性。
6.腰骶关节试验(骨盆回旋试验):极度屈髋屈膝,使臀部离床,腰部被动前屈,下腰部软组织劳损或腰骶椎有病变时则有疼痛感,此为阳性。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阴性。
7.跟臀试验(Ely`s征):患者俯卧,患者膝关节屈曲,使足跟靠近臀部,如果股神经与股前侧肌群收到牵拉而出现股前方放射痛则为阳性。
屈膝的力量亦可通过股前肌群作用于骨盆,使股盆在横轴收到旋转扭力。
因此,骶髂关节有病变时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
8.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于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扶踝,先将患者极度屈髋屈膝,再极度内收内旋髋关节,如有臀痛及下肢放射痛,再迅速外展外旋髋关节,疼痛随即缓解为阳性。
也可让患者取俯卧位,屈曲患侧膝关节。
医生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住患侧小腿远端,推小腿向外,使髋关节内旋,如有臀痛及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推拿治疗学复习整理.doc

推拿治疗学复习整理1、最早记载中国脊柱推拿的古籍:春秋战国时期的《引书》最早记载膏摩的古籍:《金贵耍略》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首次提出按摩的古籍:《素问》最早记载推拿的古籍《五十二病方》(推拿治疗小儿疾病)2、隋唐时期的推拿学术发展特点:一、推拿已成为骨伤科疾病的普遍治疗方法,对于软组织伤和骨折、脱位均有一定疗效二、推拿适应证广泛,除了骨伤科,还渗透到内外儿诸科三、广泛应用于防病养生四、膏摩盛行五、对外交流比较活跃3、金代医家张从正将按摩与针灸等归入“汗法”4、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篇全面总结了正骨手法,强调辨证施治选择手法“一旦临症,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或拽之离而符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止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Z,自悉其情。
”提出手法耍求:法Z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告诫:手法亦不可乱施。
5、推拿治疗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方法是:一、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熟知人体解剖结构、运动生理、神经节段和十四经的循行以及常用穴的位置和作用二、专业技能学习方面,先临摹技能动作仔细体会其中耍领,再结合练习手法和功法。
即“初与师合“手法练习达到身体协调一致,用力自然、持久,动作灵活、连贯后开始人体操作训练,体会手下的力量变化,提高手感,逐步做到根据手下肌肉的反应而及时调整施力的大小。
最后根据自我身体条件和力量的大小不同形成独具特点的操作方法。
“终与师离”6、经络学说在推拿临床屮的应用:一、将疾病在个经脉所经过部位的表现作为诊断和辨证施治的依据,推拿临床特别重视某些点上的异常反应,如压痛、结节、条索状等病理反应二、根据某经或某脏腑的病变,选取相关经脉和月俞穴,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三、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在相应的经络上进行推拿施治。
如额、面颊、牙齿、喉咙等部位是阳明经循行所过之处,因此前额头痛、风火牙痛、咽炎等疾病都可作阳明经病变进行施治。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
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
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

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第一篇: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1、蔺道人《先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小儿按摩经》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2、小儿推拿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的作用。
3、推拿止痛机理:镇静止痛、解痉、消肿、活血止痛。
4、a、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b、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易推广、保健强身;c、推拿适应证:骨伤科、内科疾病、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d、推拿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局部、溃疡性皮肤病、烧烫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严重心肝、精神疾病等;5、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眼部以上的额纹是否消失,周围性无额纹。
6、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膝关节正常伸直0°,青少年颈部35-45°35-45°45°60-80°或女性有5-10°过伸,正常腰椎80-90°30°20-30°80°屈曲可达140°。
侧弯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7、a、挤压实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部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
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反射痛。
b、分离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拖住患者下颌和枕部,向上牵拉。
如患者能感到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其机理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疼痛减轻。
c、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向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d、肩峰、大节结、喙突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称肩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踝、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笔记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笔记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XXX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XXX操纵时,移动速率不宜过快,滚法频次稳定情况下,缓慢移动。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经由过程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经由过程拇指延续不断地感化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方法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天然下垂。
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感化。
紧推:频次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次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推拿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推拿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题,20分)1、紧推慢移:紧推是指腕部的摆动频率较快,可达120~160次/分;慢移是指拇指在治疗部位上移动的速度要慢,指下不可出现滑动或摩擦。
2、按一揉三: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后即揉的连续手法操作。
3、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的治疗部位,相对用力地做快速地动,并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4、按而留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度后,要稍停片刻。
5、摩法: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摩动。
6、抹法: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治疗部位做上下或左右直线或曲线的移动,称为抹法,分为指抹法与掌抹法两种。
7、以痛为俞,不痛用力:在患处找到某一体位时最疼痛的一点,医者即以拇指罗纹面按住这点不放。
随后,转动患部肢体,在运动过程中,找到并保持在指面下的痛点由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以轻柔、均匀的指力,在已转化为不痛的原痛点上,作平推或扣拨,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麻木等不适的效果。
8、水底捞月:用拇指罗纹面沿着手掌边缘在患儿小指根和掌心内劳宫之间进行运法操作。
9、拨法: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移动,称为拨法,又称“拨络法”“指拨法”“弹拨法”等。
10、拍法:用虚掌拍打受术者体表的方法,称拍法。
11、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着力,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带动皮肤、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患旋动作,成为揉法。
12、推拿: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门外治法,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
13、捣法:用中指指端或示指、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
14、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
15、捏法: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挤压受术部位的手法。
16、寸劲:短促之力。
17、膏摩:用中药配方制成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施行按摩手法,发挥按摩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以达治病目的的方法。
中医类专业-推拿治疗学重点总结

1、藺道人《先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小兒按摩經》是最早的小兒推拿專著;2、小兒推拿具有調整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整復的作用。
3、推拿止痛機理:鎮靜止痛、解痙、消腫、活血止痛。
4、a、推拿治療原則: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b、推拿療法的特點: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療效顯著、施術安全、易推廣、保健強身;c、推拿適應證:骨傷科、內科疾病、婦科、五官科、兒科疾病;d、推拿禁忌癥:急性傳染病、惡性腫瘤局部、潰瘍性皮膚病、燒燙傷、感染性化膿性疾病和結核性關節炎、嚴重心肝、精神疾病等;5、中樞性與周圍性面癱的區別:眼部以上的額紋是否消失,周圍性無額紋。
6、前屈后伸側彎旋轉膝關節正常伸直0°,青少年頸部35-45°35-45° 45°60-80°或女性有5-10°過伸,正常GAGGAGAGGAFFFFAFAF腰椎80-90°30°20-30°80°屈曲可達140°。
側彎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7、a、擠壓實驗:患者坐位,檢查者雙手交疊于患者頭頂,并控制頸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頭部后伸并向患側傾斜)進行按壓,如出現頸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即為陽性反應。
擠壓試驗的機理在于椎間孔縮小,加重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故出現疼痛或反射痛。
b、分離試驗:患者坐位,檢查者兩手分別拖住患者下頜和枕部,向上牽拉。
如患者能感到頸部和上肢疼痛減輕,即為陽性。
其機理是拉開并擴大狹窄的椎間孔,舒展小關節囊,減輕對神經根的擠壓和刺激,使疼痛減輕。
c、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微屈,檢查者立于患側,一手置于患側頭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向牽引,此時牽拉臂叢神經,若患肢竄痛麻木,則為陽性,提示臂叢神經受壓,臨床多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
d、肩峰、大節結、喙突三點組成的三角形稱肩三角;肘關節屈曲90°時,肱骨外上髁、肱骨內上踝、尺骨鷹嘴三點連線構成的等腰三角形,稱GAGGAGAGGAFFFFAFAF肘后三角。
最新《推拿学》复习要点资料

《推拿学》复习要点【小儿特定腧穴】1、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一横线(推坎宫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外感发热、头痛2、天门(攒竹)【定位】两眉连线中点至前发际一直线(开天门,推攒竹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应用】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3、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应用】感冒头痛4、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推天柱骨or刮天柱骨100-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呕吐恶心、外感发热、项强5、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自上而下,推脊100-300次;自下而上,捏脊3-5次)【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小儿疳积,腹泻,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6、七节骨【定位】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推上or下七节骨100-300次)【作用】温阳止泻,泄热通便【应用】推上——虚寒腹泻、久痢;实热证不宜本法推下——肠热便秘、痢疾;虚寒者不宜,防滑泻7、龟尾【定位】尾椎骨端(即督脉之长强穴,揉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通调督脉经气,可止泻亦可通便【应用】腹泻、便秘8、大肠【定位】示指桡侧缘,示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示→虎,补大肠;反之,清大肠100-300次)【作用】补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虚寒腹泻、脱肛清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大便秘结、痢下赤白、身热腹痛、湿热食积9、四横纹【定位】掌面示、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5次,推100-300次)【作用】掐可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可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应用】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10、板门【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揉or运板门100-300次)【应用】揉可治乳食停积,食欲不振or嗳气、腹胀、腹泻、呕吐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11、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运100-300次)【作用】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新病、实证(拇指→小指根)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用于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12、大横纹【定位】仰掌,掌后横纹。
《推拿治疗学》期末复习提纲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1、《引书》、《素问举痛论》、《医宗金鉴》中关于推拿的文献记载。
①《引书》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落枕的仰卧位颈椎拔伸法,痢疾的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拔法,喉痹的颈椎后伸拔法,已经将按摩用于骨伤科病证的诊治。
②《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表明推拿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用于治疗腹痛。
③《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2.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如何理解理筋整复?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法做功,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皮部、经络、经筋,调整机体功能由异常向正常转归。
其基本途径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1)基本原理A.调整脏腑①导向与目的在于调阴和阳,以平为期②纠正脏腑功能的盛衰③正向调理作用B.疏通经络C.行气活血①促进气血生成②促进气血运行③强化气血功能D.理筋整复①调理经筋②归合整复③滑利关节2)理筋整复理筋整复是推拿治疗伤筋的特色所在。
所谓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等都是筋离开了正常位置,都是筋出槽。
理筋整复就是针对筋出槽和骨错缝而设,即纠正筋、骨的解剖位置异常。
筋肉、骨骼、关节组成人体的外在架构,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脏腑及组织器官、维持人体各种运动功能正常发挥的作用。
一旦人体受到外来暴力或劳损,筋骨关节最易受到伤害,从而造成人体功能活动的障碍。
筋骨关节局部受损,必累及气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为肿为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活动,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反应。
推拿可以通过疏通经络,理筋整复,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有:调理经筋、归合整复、滑利关节3. 推拿治疗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①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②促进组织修复③分离松解黏连④纠正错位⑤改变突出物的位置⑥解除肌肉痉挛⑦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⑧促进水肿、血肿吸收4. 推拿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八法是什么?如何理解推拿治疗原则中的“因病制宜”和“因人制宜”?如何理解“和”法?1)治疗原则①治病求本②扶正祛邪③调整阴阳④四因制宜(人、时、地、病)2) 治疗八法: 汗和下吐温清补消法3)因病制宜: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证和病位,选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和刺激量。
推拿治疗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推拿治疗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手太阴肺经?A. 中府B. 列缺C. 太渊D. 足三里答案:D2. 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肌肉酸痛的治疗?A. 推法B. 揉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B3.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A. 足三里B. 合谷C. 内关D. 太冲答案:A4.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个部位不宜用力过猛?A. 头部B. 颈部C. 背部D. 四肢答案:B5.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治疗头痛?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A6. 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安神的作用?A. 百会B. 风池C. 足三里D. 太冲答案:A7.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治疗便秘?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B8.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腰痛的作用?A. 肾俞B. 太溪C. 合谷D. 足三里答案:A9.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个部位需要特别注意力度?A. 头部B. 胸部C. 腹部D. 背部答案:B10.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A. 风池C. 足三里D. 合谷答案:C11.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治疗失眠?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A12.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A. 太阳B. 风池C. 合谷D. 足三里13.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个部位不宜长时间推拿?A. 头部B. 颈部C. 背部D. 四肢答案:B14.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A. 百会B. 太冲C. 足三里D. 合谷答案:B15.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治疗肩周炎?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C16.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胸闷的作用?A. 内关B. 足三里C. 太冲D. 合谷答案:A17.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个部位需要避免直接推拿?A. 头部B. 颈部C. 背部答案:D18.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咳嗽的作用?A. 肺俞B. 太溪C. 足三里D. 合谷答案:A19.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个手法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B20.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个穴位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A. 三阴交B. 太溪C. 足三里D. 合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些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A. 足三里B. 合谷C. 内关D. 太冲答案:A22.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些手法适用于治疗肌肉紧张?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ABC23.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些穴位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A. 百会B. 太溪C. 足三里D. 三阴交答案:AD24.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些部位需要特别注意力度和手法?A. 头部B. 颈部C. 胸部D. 腹部答案:BCD25.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些穴位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A. 风池B. 足三里C. 合谷D. 太冲答案:AB26.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些手法适用于治疗失眠?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AB27.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些穴位具有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A. 太阳B. 风池C. 合谷D. 足三里答案:AB28. 推拿治疗时,以下哪些部位不宜长时间推拿?A. 头部B. 颈部C. 背部D. 腹部答案:BD29. 推拿治疗学中,以下哪些穴位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A. 百会B. 太冲C. 足三里D. 合谷答案:AB30. 在推拿治疗中,以下哪些手法适用于治疗肩周炎?A. 揉法B. 推法C. 拿法D. 拨法答案: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31. 推拿治疗时,力度越大效果越好。
(完整word版)推拿学期末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推拿学期末总结一、推拿学基础:1、概述:(1)推拿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医生运用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2)推拿的发展源流:①先秦时期:理论萌芽初步形成,推拿成为主要的治疗与保健手法;②秦汉时期:《黄帝岐伯按摩》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③魏晋南北、唐宋元时期:推拿进一步发展完善;④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撤销按摩科和祝由科,史称“隆庆之变”;1576年的《医门秘旨》中最早提及推拿;而杨继洲的《针灸大全》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收录的《小儿按摩经》);⑤清朝及以后:不断地发展完善。
(3)推拿流派:其中着重注意的是一指禅推拿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朱春霆师承丁凤山,而丁凤山师承李鉴臣。
(4)推拿的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5)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6)影响推拿治疗的因素:力度、时间、频率、方向和位移。
2、推拿注意事项:(1)推拿主体:力的直接施与、操作部位支撑、手法参数及选择、治疗有序;(2)推拿客体: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剧烈运动、极度疲劳、大热大汗不宜推拿,饭后2小时内腹部不宜(其他部位半小时即可);(3)推拿主客体的互动: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介质的使用(推拿之处,特别是前5分钟内要观察与询问患者的感受,以随时调整力度,而患者要有信心);(4)医生要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即甚至;(5)秋季皮肤干燥,可使用润滑油;(6)按摩手法要轻重适宜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7)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8)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特别是踩跷,应遵循先单脚后双脚、慎胸廓的原则。
3、推拿的适应症:(1)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疼等;(2)特色病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部位:腰背部(“疑难杂症取之脊”)4、推拿禁忌症:(1)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病;(2)急性伤筋(24小时内病变)或有出血性倾向的病人;(3)各种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4)各种恶性肿瘤;(5)关节脱位与骨折或疑似脱位与骨折(骨质增生及关节不稳,尤其是脊柱不稳);(6)各种心衰、心率不齐及可能影响生命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以及急诊患者;(7)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妊娠哺乳和经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禁;(8)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者;(9)剧烈运动后、极度疲劳和极度饥饿之时都不宜立即踩跷,醉酒者、神经性疾病发作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神智模糊者也不宜运用;(10)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都不宜运用(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3.恶性肿瘤局部,包括转移灶的局部。
4.感染性疾病的局部。
5.局部有出血以及止血凝血功能障碍,如急性软组织损伤,内脏溃疡穿孔血友病。
6.内脏器官功能衰竭或体质极度虚弱者。
7.严重的骨质疏松。
8.精神疾病患者、极度疲劳或酒醉后不配合者。
9.经期或妊娠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
9.推拿意外情况的处理:(一)昏厥:终止操作,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歇息,配合掐人中、十宣,合谷等。
出现心慌气短脸色苍白冷汗予口服温糖水或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
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二)瘀斑:小瘀斑无需处理,血肿明显者先冰敷,不超过8min,视出血程度24~48h后予以湿热敷,对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终止治疗。
(三)疼痛:情况小不处理,自消失,疼痛剧烈可服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局部配合湿热敷,原有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对症处理做相关检查,排他因。
(四)肋骨骨折:停,健侧卧位,安抚,稳情绪,单纯性肋骨骨折无移位者,采用胶布外固定胸廓,防止断端发生移位,减轻胸壁呼吸运动引起的疼痛,静养休息。
骨折合并胸部并发症转骨科或胸外科处理。
(五)肩关节脱位:停,采肩关节脱位常规复位法,即足蹬手牵拔伸旋转法复位,三角巾托肘悬吊固定。
复位后仍疼痛、活动障碍,做X线摄片检查,更严重转骨科手术治疗。
10.脊柱常用特殊检查:1.压顶、扣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医者用双手重叠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颈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
正位时,用拳隔手掌叩击患者头部,如引起颈痛并有上肢窜痛和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均属阳性。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部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做相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脊神经跟或干受累。
1.落枕: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晨起颈部酸胀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病因病机:①肌肉扭伤(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过硬,睡卧姿势不良)②风寒湿邪清寒③颈部外伤。
诊断:症状(诱因,如颈部受风寒;颈项部疼痛,多偏于患侧;颈部活动受限)体征(肌痉挛,压痛点,活动受限,其他检查)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通经络,解痉止痛,手法: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按揉拿弹拨拔伸扳擦。
取穴:落枕穴、风池天柱天宗、颈夹脊、肩外俞阿是穴及受累部位。
操作: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分钟;用推拿方法提拿颈项旁开1.5寸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放松;瞩患者放松局部肌肉术者施以颈部斜板法;术者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
手法由轻到重,然后轻拿颈椎棘突两侧肌肉。
2.颈椎病:颈椎综合征,因颈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椎间失稳、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综合症候群。
病因病机:内因(颈椎间盘退变),外因(各种急慢性损伤,风寒湿邪侵袭)分型:①颈型颈椎病(病情最轻,处于早期)②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③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最高)④椎动脉型颈椎病(45岁以上,5-60岁多见)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⑥混合型颈椎病。
诊断:①患者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少,肌紧张性疼痛,颈部有僵硬感,易于疲劳,肩胛肩区有酸痛沉重感,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减轻②颈项部或肩背部阵发性持续性隐痛或剧痛,走行方向有灼烧样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或过电样麻感,颈部活动发硬发僵或呈痛性斜倾,上肢放射性痛麻,伴无力肢冷④持续性眩晕恶心耳鸣记忆力减退,伴视物模糊,精神萎靡,头部活动时出现急性发作如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可伴颈肩臂痛,血管性头痛⑤后枕部疼痛,头痛头沉头晕偏头痛,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闷痛、心悸不适。
肢体发热或发凉,肤色发白或发红,多汗或无汗。
治疗:消除肌痉挛,纠正椎骨错缝,恢复颈椎内、外平衡①纠正颈椎紊乱缓解肌紧张②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④行气活血,益髓止晕⑤益气活血平衡阴阳。
取穴:五线(督脉线,夹脊线,颈旁线)五区(肩胛带、背、间区)十三穴(风池风府颈根颈臂肩井天宗肩外俞)3.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因外力作用于颈部,是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刺激脊髓,而出现精髓神经支配相应区域的症状和体征的病症。
分型:膨出,突出,脱出。
诊断:病史,长期低头,反复发作,休息减轻,活动功能受限,活动触及上肢过电样放射性疼痛麻木,常放射到手指,上肢无力,感觉及皮肤温度改变,甚至肌肉萎缩。
颈椎拔伸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疏通经络,理筋整复,以扩大椎间隙,减轻或解除神经根和脊髓受压。
取穴:风池风府肩井秉风天宗曲池手三里等及颈根颈臂等经验穴,突出节段相应椎旁及患侧上肢部。
4.脊椎小关节紊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小关节紊乱,是指脊柱因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由于姿势不当而引起脊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异常,导致疼痛及脊柱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病因病机: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直接导致脊椎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腰背肌肉损伤,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并反射性的引起肌肉痉挛,导致脊椎小关节错位。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状:外伤史,起病急,颈部疼痛,活动不利,肌力减退,持物坠落。
体征:颈部肌肉痉挛,压痛;病变颈椎棘突偏歪,压痛。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状:外伤史,胸背疼痛,走路振动、咳嗽、深呼吸则疼痛加重。
常可出现胆囊、胃、阑尾区的疼痛。
体征:胸椎棘突偏歪,压痛;胸椎后突或侧倾的强迫体位(滑膜嵌顿)。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剧烈腰痛,表情痛苦,惧怕别人搬动。
体征:腰部僵硬屈曲位,患椎棘突偏歪、压痛,腰椎侧凸。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取穴:阿是穴,华佗夹脊,膀胱经。
5.急性腰扭伤:(腰肌扭伤,闪腰)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急性损伤,多为突然受到扭挫闪等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作用,超越腰部承受能力,出现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体征。
症状:腰部疼痛,以腰部一侧多见;牵涉痛,部位多为臀部腹股沟或大腿后部;腰部活动受限,活动牵掣作痛。
体征:压痛点以大肠俞肾俞及第三腰椎横突尖、髂嵴后部、腰骶部等处居多;肌痉挛多发生于骶棘肌和臀大肌,腰脊柱生理弧度改变,向患侧侧弯;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骨盆旋转实验阳性。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
取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环跳委中阿是,腰臀部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腰段。
操作:①按揉法、扌袞法在腰椎两旁的膀胱经往返治疗②拇指按揉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环跳委中、阿是穴,压痛处重点治疗③弹拨法④后伸扳法⑤直擦法,透热为度。
6.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滑囊炎)第三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导致横突处充血水肿、粘连、变性及增厚等,刺激腰脊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
病因病机:外伤(腰部急性闪扭伤)横突过长(导致慢性摩擦损伤)假性滑囊形成。
症状:病史,常以手撑腰弓背行走,腰部常疲乏酸胀疼痛但指不出明确位置,晨起或弯腰后加重。
活动后减轻。
久坐直起困难,腰痛呈持久性弥漫性,劳累天气变化剧烈运动加重,牵涉臀部,大腿后外侧,咳嗽打喷嚏对腰臀疼痛无明显影响。
体征:①压痛,一侧或两侧第三腰椎横突顶端明显压痛②肌痉挛,腰部肌肉僵硬呈板状③功能障碍,腰部下坠感,转侧不利屈伸受限。
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瘀散结,通络止痛,取穴: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风市等以及腰三横突部。
操作:①沿腰椎两侧膀胱经用掌根推法自上而下直推,袞法在腰椎两侧骶棘肌、骶骨背面、臀部往返③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风市等穴④腰三横突部拇指按揉法⑤索状物筋结弹拨法⑥拨揉法对横突部重点治疗⑦沿膀胱经走行方向擦法,透热为度。
7.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因外力作用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突出,刺激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以腰腿痛为主的症候群。
病因病机:内因(椎间盘自行退变,解剖结构薄弱)外因(损伤劳损风寒湿侵袭)分型: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向前突出、向椎体内突出、向后突出)根据髓核向后突出(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根据髓核突出特点与神经根位置关系(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根据髓核突出程度(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症状:病史,反复发作,一侧下肢放射痛针刺触电样,屈伸障碍明显,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早期感觉过敏,患肢怕冷,久病者迟钝麻木。
中央型突出可有鞍区麻痹,重者大小便失禁。
体征:弧度改变,后凸畸形;脊柱侧弯,肩上型向患侧,腋下型反,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前方无;功能障碍;相应节段同侧椎间旁深压痛;肌力改变;腱反射改变;皮肤感觉改变;屈颈试验阳性,挺腹实验,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阳性。